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頲 《中国社区医学》2004,(6):108-114,107
成吉思汗西征于“铁门关”见到“角端”因而“班师”的典故 ,脍炙人口而又疑点颇多。相关的史实可能为 :“甲申岁”年初 ,道经“铁门关”、从迤东“印度”作战归来的“怯薛”将领 ,偶然见到了栖息在中亚密林中的亚种“奥卡犭皮”,并将此报告了见在“撒麻耳干”休整的成吉思汗。不久 ,耶律楚材在“回答”询问时 ,遂将所见《开元占经》一书中描述的“角端”加以塞责 ,从而坚定了合罕“振旅”的决心。除了“铁门关”所见“角犭山而 ”外 ,见于较早记载的“符拔”,也是同一种“珍兽”。至于《长春真人游记》书中“壬午”八月后成吉思汗自“阿谋河”北返的记录 ,不能当作“信史”  相似文献   

2.
朱溶月 《现代养生》2014,(14):244-244
对六盘山蓼科大黄属植物的种类、加工炮制状况进行调查;记录固原地区大黄属植物大黄的分布范围、生长环境等;对固原地区六盘山大黄属植物资源野生取样、人工栽培品种规模实地调查;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加强野生资源保护、建立以药典收载大黄品种为固原地区种植品种,并进行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培训。  相似文献   

3.
《元史·太祖本纪》记载成吉思汗临终前留下灭金"遗言",在其他具有同等史料地位的文献中却不见相应内容,该记载十分可疑。文章通过梳理东、西方诸种文献中相关记载的差异,并深入分析《元史·太祖本纪》最末两年纪事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揭示诸种文献记载所呈现的具体差异状况,以及《元史·太祖本纪》最末两年纪事文本的来源与生成逻辑。成吉思汗最后一次南下目标是西夏,灭金是窝阔台的志业与武功。在灭金问题上,元时代有意遮蔽窝阔台而拔高成吉思汗甚至突显拖雷,于此便可理解当日为何要将灭金战略植于所谓成吉思汗"遗言"之中而加以彰显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药炮制中大黄的不同炮制品对功效的影响,为大黄不同炮豺品的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小鼠为实验对象进行药效学实验,观察大黄不同炮制品水提取液泻下和止血作用的差异.结果 大黄不同炮制品中,泻下作用以生大黄最强,熟大黄、酒大黄次之,大黄炭无泻下作用,有止泻作用;止血作用以大黄炭最强,生大黄次之,熟大黄、酒大黄无明显的止血作用.结论 大黄不同炮制品所舍的有效成分不同,使其药理作用显著不同.在临床用药时应针对不同的病证选择合适的炮制品种,使大黄在临床使用中发挥良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中药经不同辅料、不同方法炮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疗效。本文运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炮制方法的大黄中蒽醌的含量[1-2]。实验表明,经不同方法炮制的大黄,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含量变化有差异:酒炙大黄结合性葸醌有所减少,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游离葸醌总量几乎没有影响;炒大黄:葸醌减少约50%,结合性葸醌转化成为游离蒽醌增多;醋炙大黄:总蒽醌、结合型葸醌含量较生品明显下降,游离型蒽醌含量有所增加;炭炒大黄炭:结合葸醌含量极少,大黄酸含量增加,以上内容为揭示大黄不同炮制品的科学内涵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赵燕双 《药物与人》2014,(7):279-280
大黄类药物是我国医药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黄作为我国重要的特产资源,在食品、药学和医学等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大黄作为有效利用植物的存在,对丰富社会的药学体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黄产量最多的地区是在我国的甘肃省,是一种具有地域独特优势的自然资源,通过对大黄类药物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更好地对大黄自然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对大黄开发利用的同时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养生》2012,(2):40-43,39
沙棘已鉴定出的活性物质达428种之多,堪称世界之最!成吉思汗是世界上子女最多的人,如今,在英国还有成吉思汗的血统,他是中国疆土面积最大的一个帝王,当时,成吉思汗连年征战,曾创下了横跨欧亚的东方帝国。沙树种,他是马背上的英雄,游牧民族视马为服役军人一般,一旦战马超过服役期而病老,就将这些病老的战马弃掉在大草原上,让马自生自灭。可是,当来年军队凯旋而归的时候,发现被遗弃的战马不但没有死,反而个个彪悍神威,毛色闪  相似文献   

8.
唐代中后期的宦官实际上并非全是阉人。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安史之乱后 ,内侍官员的兼职愈来愈多 ;许多内侍官员一直在军中任职 ,并不服务于宫闱 ;本人也都安家于宫外 ;在很多情况下 ,内侍官员确实有家族化倾向 ,等等。  相似文献   

9.
大黄为蓼科植物(Rheum plamatum.L),是常用中药,美国学者诺尔曼·泰勒在<改变世界的植物>一书中,将大黄列为有全球影响的十几种传统药物之一,其主要的药理是具有泻下作用、抗菌作用和抗肿瘤作用[1];对肾功能也有显著的药理临床作用[2],大黄提取物能有效地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同时发现大黄能治疗糖尿病[3],其主要活性成分为蒽醌衍生物;最新研究表明,大黄蒽醌可抑制幽门螺杆菌[4].……  相似文献   

10.
中医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说明人们对大黄的认识有偏见。其实,大黄是一味难得良药,被誉为“将军”。 大黄在多种危重症中功效卓著,在急腹症中常是单枪匹马屡立大功,能平息腹中邪气骚乱,缓解腹部胀痛危急之症。如急性阑尾炎时,大黄配牡丹皮、芒硝、桃仁、冬瓜仁,直捣病所;肠梗阻时,用大黄粉10克开水泡服,或经胃管注入,每日2次,解除梗阻立竿见影,免除了开刀之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黄蟅虫丸加黄连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大黄蟅虫丸加黄连素治疗组10例;单用大黄蟅虫丸对照组10例。治疗组大黄蟅虫丸加黄连素,对照组单用大黄蟅虫丸。结果 3个月后骶尾部疼痛、小腹疼痛、坠涨感消失,尿白细胞正常。B超检查无包块,以后累着凉着均没犯病。观察半年后复发率低,仅为4%。结论大黄蟅虫丸与黄连素合用。能加强黄连素对大肠杆菌抗菌消炎作用,持续保持局部血药浓度,改善微循环。盆腔炎性包块发病率较低,与用中药治疗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并测定洁康舒洗剂(大黄、黄柏、苦参等)中大黄酸、大黄素及大黄酚的含量.方法:采用Symmetry C18色谱柱(3.9mm×150mm,5μm),Symmetry C18预柱(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82:18:0.1),柱温24℃,检测波长432nm,流速1.0mL·min-1.结果:本法测定大黄酸、大黄素及大黄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7.60~38.00μg·mL-1(r=0.9994),1 75~8.75μg·mL-1,(r=0.9999),2.40~12.00μ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n=5):大黄酸为98.02%,RSD=0.39%,大黄素为96.63%,RSD=0.71%,大黄酚为97.05%,RSD=0.51%.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群众安全感为何提升 “喂.110吗?大洲广场有人打架了!”2月5日早上9时2吩,一个“报警”电话打到四川省内江市公安局110削军中心。3分钟内,警灯闪烁,3名派出所民警赶到大洲广场;5分钟内,  相似文献   

14.
孙雪 《现代养生》2013,(16):66-66
目的建立柴芍胃舒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用HPLC法测定大黄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结果线性范围分别是大黄素0.016~0.164μg(r=0.999 8,n=5);大黄酚0.032~0.328μg(r=0.999 6,n=5)。平均回收率:大黄素98.4%,RSD为1.98%;大黄酚97.7%,RSD为1.33%。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柴芍胃舒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大黄的临床新用途傅桂梅在中医临床,大黄自古被用作“攻下泻热”的主药。近年来,医药学工作者深入研究大黄的有效成伤,不断开拓其临床应用新途径。目前,现代医药学研究为大黄的疗效建立了理论根据和物质基础,大黄在临床应用方面的发展也大大地超出了其作为攻下药...  相似文献   

16.
王涛  王海燕 《泰山卫生》2006,30(1):30-30
大黄为常用中药。其主要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及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和根。主产于青海、甘肃、四川等省区。近年来由于药用量增加,野生大黄日益减少,栽培大黄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市场上陆续出现过以华北大黄、河套大黄、藏边大黄、天山大黄的根伪充大黄的情况。现将几种大黄产地与外形列表1,以资鉴别。  相似文献   

17.
京北第一大草原上威武庄严的大汗行宫记载着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借暑假期间,我亲眼见证了大汗行宫的雄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黄对危重病人急性肾脏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大黄+常规治疗)21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21例。观察指标包括血Cre、BUN、ALB,尿Cre、BUN、ALB,MODS,24 h尿量,病死率。结果治疗组MODS占20%,病死率占14.3%;对照组MODS占33%,病死率占23.9%。统计分析表明,大黄对排尿、血和尿Cre、BUN、ALB的控制具有明显的作用(p<0.05)。结论大黄对危重病人急性肾脏功能不全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大黄饮片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规律。方法:制备不同大黄炮制品,利用薄层色谱法测定不同炮制品中干燥遗失质量、浸出物含量,测定鞣质、蒽醌含量变化情况。结果:生大黄中鞣质质量分数及结合蒽醌含量最高,熟大黄、酒大黄浸出物含量、干燥遗失质量无明显变化,大黄炭浸出物含量、干燥遗失质量明显降低。结论:鞣质及蒽醌类物质为大黄泻下解热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黄饮片炮制前后物质变化的规律.方法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指纹图谱法,用甲醇-1.0%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30℃的柱温,1.0mL/min的流速,检测到波长为280nm.对大黄5种饮片(10批次)样品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的物质成分在不同的大黄饮片中的峰面积变化状况.结果 熟大黄中含量最高的为已归属的24个色谱峰中的没食子酸,且5种游离蒽醌(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在熟大黄中的成分最高;在生片中以4'-经基苯基-2-丁酮-4'-O-p-D-(6〞一没食子酞基)一葡萄糖苷、大黄素8-0-葡萄糖苷和芦荟大黄素-3-CHZ-O-p-D-葡萄糖苷这几种物质成分含量最高;酒大黄在其余的化学成分中含量最高.结论 大黄饮品所炮制的温度和时间不同,所得出的大黄饮片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也就不一样,这是其成分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导致大黄蒽醌苷类化学成分的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是游离蒽醌含量却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都是因为高温或者是长时间的加热所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