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浅谈基层部队X线检查的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志强  田兴  何湘 《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1):108-109,111
目的:探讨有效加强基层部队X线检查防护的措施和方法。方法:通过分析X线对人体造成损害的具体原理以及基层部队的防护现状,根据X线防护的基本原则,针对性地提出基层部队的X线检查防护措施。结果:总结了包括合理设计布置机房、工作人员提高操作水平、严格控制不必要的射线、加强管理监督等在内的基层部队X线检查防护的具体措施。结论:基层部队要加强X线检查的防护,切实做好防护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2.
随着放射防护工作的发展,对放射工作者的防护不断改善。但对医疗照射的受检者的防护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中,关于对受检者的防护的规定,还是放射防护工作的薄弱环节。医疗照射中,受照人数最多,对每人平均年剂量当量贡献最大的照射,是 X 线诊断检查所产生的照射。据统计,全国每年 X 线诊断检查量达1.5亿人次。由于 X 线诊断检查被广泛应用,而对 X 线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制儿童X线防护床模型在婴幼儿X线检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需要进行X线摄像的0~1岁婴幼儿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应用自制儿童X线防护床模型)和对照组.干预组婴幼儿在进行X线检查前被放置在自制儿童X线防护床模型中,令其对检查床模型进行充分的适应,对照组直接进行X线检查.比较2组一次性检查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和一次成功投照所需的平均对间.结果:干预组婴幼儿X线检查一次性成功率(97%)和患儿家属满意度(9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一次成功投照所需的平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进行放射投照前应用X线防护床模型可使患儿适应X线投照环境,明显减少完成一次成功投照所需要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一次性投照成功率,有效地减少了重复投照的次数,减少了放射线对婴幼儿的损害,可提高放射科的工作效率.因此,非常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在放射学检查实践中,遵循实践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尽量避免X线检查和治疗,将X线透视改为X线摄影,大幅度降低医疗照射辐射水平,有利于人类健康事业。  相似文献   

5.
儿童X线检查防护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儿童接受X线检查的频率明显提高,辐射造成潜在的损害明显增强,通过对儿童接受X线辐射相对较多的三个部位X线防护策略探讨,提出了如何合理应用儿童的X线检查,防止和减少辐射损害,最大程度的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数字化床边摄影X线辐射情况及其防护措施。方法:选择外科病房X线检查650例患者,曝光2850次,测算X线辐射剂量。结果:平均每个患者接受的X线辐射剂量为3.12~7.68mGR。结论:加强床边摄影技师责任心,提高摄片质量,增强防护意识并做好防护措施,减少对人体不必要的辐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降低X线、CT检查过程中患者所受的X线辐射剂量。方法:在检查中遵循正当化、参数选择最优化以及合理防护的原则。结果:在把握好患者检查适应证和禁忌证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技术参数、有效防护,完全能够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结论:大量或额外的X线、CT检查势必会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因此必须加强在检查过程中对患者及陪伴者的X线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8.
心导管检查医生不可忽视X线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放射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特殊X线检查(如心导管检查)逐渐增多,其放射防护便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X线透视导向下进行心导管插管和快速连续拍片的医生,接触X射线时间较长,同时又盲目相信进口X线机的防护性能,在操作时不配备任何个人防护用品,导致一定程度的放射损伤。现将本市某医院使用某进口X线机的6位心导管检查医生所受X线的照射量及出现的放射损伤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在进行CT或X线摄影检查时,性腺、甲状腺、晶状体等一些重要的非检查器官由于防护不当,或者由于患儿运动导致检查失败,重复检查,这些原因常常会使患儿受到不必要的X线照射,从而给患儿带来很大伤害和潜在的危险。因此,研制有效的婴幼儿X线防护和固定保护装置是医务人员目前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快速发展,接受X线检查的儿童逐年增多,其接受X线检查的频率明显上升,从放射防护的意义上说,为了保护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对其接受X线检查应采取措施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新生儿肺炎的临床与X线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134例新生儿肺炎的临床和X线表现。结果 本组病例中支气管肺炎87例(64.9%),大病灶肺炎28例(20.9%),大叶或节段性肺炎6例(4.5%),间质性肺炎13例(9.7%),临床表现典型而X线表现阴性5例(3.7%)。结论 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肺炎的必要检查,及时准确的X线诊断是临床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驳 《生活与健康》2005,(10):22-23
X线检查一定要正当化,X线防护要最优化,要对个人受照剂量进行限制;不能为了一味地追求图像质量而使用较高的X线剂量,应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病人降低X线剂量,甚至可以为病人减少不必要的X线照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890例上消化道X线造影(上消化道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果和X线检查前临床诊断对照分析,探讨人体接受X线照射后可能产生的确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提出只有实现放射检查正当化和防护最优化,才能更好的利用放射检查,保护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河北省内部分医院受检者X线诊断防护现状及受照剂量和不同等级医院X线检查阳性率水平.为医院采取辐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受检者吸收剂量监测采用热释光方法进行,乳腺腺体平均剂量测量采用Victoreen NER-OTM mAx系统.结果 所调查医院育龄妇女与儿童X线检查总防护率为35.8%,普通受检者X线摄影防护率较低,仅5.3%.X线摄影吸收剂量超标率为22.9%,育龄妇女骨盆前后位摄影检查剂量合格,乳腺平均腺体剂量超标17.5%.所调查10家三甲医院中有2家不能达到X线检查60%阳性率标准.结论 河北省内医院目前医用诊断X线受检者的辐射防护存在较多问题.医院应加强医用X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降低受检者受照剂量.提高医院X线诊断阳性率,减少不必要的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介入放射也已列入常规。放射防护已由过去的增加X线管套防护、X线管结构、X线机结构、铅玻璃、铅围裙、增加墙壁厚度、铅房等进入了明室遥控电视监视阶段。X射线在照相、透视等常规检查中对术者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新生儿气胸的临床与X线检查特点,以提高对新生儿气胸的认识与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近两年来收治的26例新生气胸患儿,摄取仰卧前后位胸片和部分仰卧水平侧位胸片,对所有患儿X线胸片随访复查。结果患儿有不同类型的气胸X线表现,如外侧肺气胸、内侧纵隔旁气胸、膈面附近及胸前部气胸等。结论新生儿肺气胸有一定的临床X线特征,对及时发现新生儿气胸,对临床诊断并及时处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放射技术人员在给儿童作胸部X线照片检查时,儿童自主固定投照体位和对其进行X线放射防护的难度大。本文介绍了一种人性化儿童专用X线胸片架,该胸片架与放射防护器材、协助儿童自主固定的结构和用于稳定儿童情绪的器材融为一体。与普通胸片架相比,其结构更具儿童特色,容易固定儿童胸部X线投照体位、稳定儿童情绪和进行X线放射防护。  相似文献   

18.
许树林 《医疗装备》2009,22(3):17-18
本文就受检者在接触X线设备检查中防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做好防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新生儿肺炎的临床与X线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探讨新生儿肺炎的临床和X线表现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方法分析94例新生儿肺炎的临床和X线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支气管肺炎62例(65.9%),大病灶肺炎16例(17.1%),大叶或节段性肺炎6例(6.3%),间质性肺炎10例(10.6%)。结论 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肺炎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分析其X表现和特征,提高了对本病的诊断率,同时也给临床治疗提供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宁波市属医疗单位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状况。方法 调查各种X线机型号、容量、产地、出厂年月、检查用途和机房使用面积。对透视防护区、摄影机房控制室(台)及周围环境进行了X线辐射水平的监测。结果 透视防护区和摄影检查的控制室(台)测试点合格率分别为100%和99.03%,摄影机房周围环境的点超标率为25.74%,近半数X线机房面积未达到国家标准。结论 宁波市属医疗单位医用诊断X线的防护情况总体较好,而摄影时对机房周围环境影响和机房面积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