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中药注射液存在不良反应中药注射液药效迅速,适用抢救危重病症。可皮内,肌肉,静脉等给药。是中医治疗急症也是中药剂型发展的一个方向。但在中药不良反应统计中,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个案最多。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事件。以双黄连制剂为例来阐述中药注射液对不良反应的影响。双黄连注射剂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制成的中药制剂。包括双黄连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灭菌粉末等剂型。文献报道在使用双黄连注射剂的4382份病例中,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约4.6%。以皮疹最为常见。患者使用双黄连粉针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双黄连制剂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黄连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ADR)及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3006例应用双黄连制剂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方式及ADR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06例患者中静脉滴注给药1353例,口服1295例,外用358例。双黄连注射剂型致ADR27例(2.00%),且ADR发生情况相对复杂、严重,性别、年龄、用药剂量与时间、联合用药为主要影响因素;口服剂型致ADR2例(0.15%),外用剂型致ADR3例(0.84%),ADR发生率相对较低,且轻微。结论建议大力推广双黄连非静脉用药剂型,对双黄连注射剂型的ADR要提高警惕,注意ADR的影响因素,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双黄连注射液是最早用于静脉给药的中药制剂,也是近年剂型改革成功的中药新药之一.主要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也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疗效较好.但是,近年来,临床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时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对临床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其合...  相似文献   

4.
双黄连粉针和水针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黄连是由中药金银花(二花、双花)、黄芩、连翘提取制备的制剂,注射剂分为粉针剂和注射液(以下称水针)两种剂型。由于双黄连注射剂的疗效确切,尤其是抗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感染,以及抗流感病毒效果显著,临床使用日趋广泛。有关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道也日趋增多,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现分析我院2006年11月~2007年10月间应用双黄连粉针和水针的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研究大鼠灌胃给予不同双黄连剂型后黄芩苷的药物动力学.大鼠灌胃给予不同的双黄连剂型,HPLC测定血浆中黄芩苷浓度,用WinNonlin和NONMEM分别计算非隔室模型药物动力学参数和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值.除微乳处方2外,其他各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有双峰现象.最终的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包含了剂型对CL/F、V/F,体重对Ka,性别对V/F的影响.数字1到6分别代表双黄连汤剂、口服液、胶体、微乳处方1、微乳处方2和颗粒剂.药物动力学参数可表示如下当剂型代号为2或6时,CUF=(0.432 0.529).euclL/h,其它剂型时CL/F=0.432·euclL/h;当剂型代号为5时,V/F=(11.3-4-03-3.87.GEND)·euvL,其它剂型时;V/F=(11.3-3.87.GEND)·euvL;Ka=0.475·[1-0.0223·(BW-195.1)]·eulh-1.双黄连剂型显著影响黄芩苷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其中微乳制剂给药后的Cmax与AUC的值较大.  相似文献   

6.
92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一分院中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2009—2010年收集到的92例中药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涉及的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发生率居首位,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主要中药制剂品种为双黄连注射剂。结论:应加强和重视中药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回顾性分析,加深对中药制剂ADR的认识,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对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1月收集的273例中药制剂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中药制剂ADR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其中1~10岁儿童段发生ADR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涉及ADR的药品剂型以注射剂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药注射剂双黄连(冻干)引发的ADR最多;严重的ADR有11例。结论:中药制剂ADR不容忽视,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降低临床使用风险,从而保障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正> 双黄连粉针剂属于中药制剂,具有广谱抗菌及较强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抗流感病毒作用。但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该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在报道中时有出现,应引起重视。 有人报道,在使用双黄连粉针剂47例过程中,有不良反应15例,15例中均为第一次用双黄连粉针剂,用法:3.6g加入5%GNS500ml中,以5ml/分速度  相似文献   

9.
中药针剂指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提取浓缩 ,制成易于注射的剂型。它改变了中药数千年来的传统用法 ,使得疗效更高 ,服用更方便。但由于种种原因 ,中药制剂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近年来有关报道逐渐增多 ,现综述如下 :1 双黄连针剂的不良反应双黄连针剂是由中药材金银花、黄芩、连翘经提取、浓缩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复方制剂 ,目前已知内含黄芩甙、绿原酸等有效成份 ,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199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首批医院急诊室必备中药注射剂。随着大量应用 ,不良反应报道增多。据万培…  相似文献   

10.
双黄连注射液是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常用的中成药制剂,因其疗效确切,在门、急诊患者中广泛使用,但自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次公布其不良反应以来,各地报道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病例也日渐增多,且部分不良反应较严重,甚至死亡。其不良反应的发生除与制剂本身所含成分及制作工艺有关外,还与临床不合理用药有密切关系。所以在使用双黄连制剂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坚持合理用药,在使用过程中也要严密观察,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防止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两种不同剂型双黄连不良反应类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剂型的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异同。方法选取本院临床治疗中应用双黄连患者3096例,其中双黄连水针使用者1728例,发生不良反应共73例;双黄连粉针使用者1368例,发生不良反应共26例。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各不良反应类型的差异。结果双黄连粉针与水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水针(P〈0.05),不良反应类型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双黄连粉针比水针更安全。  相似文献   

12.
双黄连制剂治疗病毒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确切 [1 ] ,但随着该制剂的广泛应用 ,其不良反应常有报道 ,多见皮肤变态反应、消化道反应及局部静脉炎 [2 ] 。静滴出现这些不良反应大多在用药后 2 0~ 30 min[3] 。作者曾遇到两例静滴双黄连致急速呕吐的病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 1:病人 ,男 ,37岁 ,因发热、鼻塞、流涕伴咳白痰 1d来院就诊。查体 :体温 38.3℃ ,咽稍充血 ,扁桃体 I°肿大 ,未见脓苔 ,双肺呼吸音稍粗。血象 :WBC6 .35× 10 9/ L;N4 5 % ,L 5 5 %。胸透示双肺纹理正常 ,拟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既往无过敏史。给以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药制剂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发生原因,为临床使用中药制剂提供参考.方法 对309例中药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309例ADR几乎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发生率最高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61.17%);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中药制剂以新的ADR较多.结论 加强对中药制剂的监测与研究,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制剂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市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因素,特点与规律,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市不良反应中心提供的某市2006~2009年540例中药制剂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40例中药制剂ADR/ADE以中老年人发生率较高;涉及119种药物,以注射剂居多(77.4%),前四位的分别为双黄连注射液(7.78%),参芪扶正注射液(5.74%),丹参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各4.26%)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各3.89%);ADR/ADE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居多。结论中药制剂的ADR/ADE以注射剂的发生率最高,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剂型、给药途径等因素有关,应加强对中药制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ADR/ADE)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双黄连粉针(冻干)剂为抗感染中药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具有解热和抗炎作用,不良反应中的过敏反应远低于青霉素,其过敏反应发生的症状以荨麻疹及药物热为主,但临床应用过程中于1998年2~7月应用同一批号的双黄连(冻干)剂25g连续4例速发(静滴5分钟)过敏反应,且有皮肤及呼吸道过敏反应症状,均在停留10~15分钟症状缓解后渐消失.现将其中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12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情况,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报告的112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组患者以60岁以上者比例最多(49.1%),其次为5~20岁(13.4%);男女比例差别不大。药物中以灯盏花素注射液发生率最高(20.5%),其次为双黄连注射液(15.2%)、穿琥宁注射液(13.4%);ADR药物种类中注射液类中药制剂占7类,共占全部药物不良反应例数的80.3%;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最常见(59.8%),肌肉注射和口服给药所占比例相差不大。结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在临床较为常见,其中以小儿及老年患者、静脉滴注最为常见,应加强中药制剂的适应证和使用方式控制,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36例患者应用双黄连注射液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萍 《安徽医药》2009,13(8):989-991
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探讨其不良反应发生规律,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对安徽省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及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程度轻重不一,预后大多良好,但严重的也可引起死亡。结论药品生产企业应加强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并开展生产工艺和质量研究,完善药品说明书;医生、患者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双黄连注射液的再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苏省医疗机构制剂室现状,探讨制剂室的发展方向.方法:统计分析江苏省医疗机构持有<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情况.结果:制剂室在各市及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分布不均,大部分制剂室可配制剂剂型多且多为常规剂型.结论:制剂室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根据专科、专病临床需要而设置特色制剂是其发展的方向,但剂型有待创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和评价清开灵制剂在感冒发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以清开灵、感冒发热为检索词,检索1996—2011年万方数据库,对清开灵制剂的剂型、患者年龄、用法用量、疗效和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7篇文献,病例总计479例。清开灵制剂的不同剂型治疗感冒发热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证型、剂型、剂量及患者年龄等对其疗效均有影响。结论:清开灵制剂可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入里化热之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等症。应根据临床证型合理选用适当的剂型、剂量,同时注意儿童用药的特殊性及注射剂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双黄连注射剂儿童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使用双黄连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某三级甲等医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使用双黄连注射剂住院患儿列为调查对象,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39例患儿纳入病例组,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对照组为相匹配的78例患儿。选取既往史、过敏史、合并抗菌药、合并用药总数、出现时间、用药总天数、溶媒、滴速、剂量、生产批次等9项侯选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配对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条件logstic回归分析将用药总天数筛选为不良反应出现的"保护因素",OR值为0.097,P<0.05。合并用药总数筛选为不良反应出现的危险因素,OR值为2.449,P<0.05;多因素条件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用药总天数是双黄连不良反应出现的"保护因素",OR值为0.089(95%CI:0.018~0.431)。合并用药总数是双黄连不良反应出现的危险因素,OR值为2.678(95%CI:1.199~5.979)。结论:合并用药总数是儿童使用双黄连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