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患者女,36岁。于2年前无意中发现颈前肿块,逐渐增大。曾服甲状腺素片2周无效,于1999年入院。既往无颈部放射治疗史,查体甲状腺右叶可及直径2 cm肿块,囊性光滑。左叶甲状腺可及直径1 cm肿块,质硬光滑。颈部淋巴结无肿大。术中发现右叶甲状腺有1 cm×2 cm的质硬灰白色、包膜完整的肿块,左叶甲状腺有1 cm×1 cm质硬灰白色、无完整包膜肿物,左喉返神经旁有一肿大淋巴结。术中快速病理报告为双叶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癌,行左颈淋巴结清除术,左叶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右叶甲状腺残留部分正常甲状腺组织。术后病理(左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相似文献   

2.
例1,女,76岁,右乳肿块16年。体检:右乳外上触及一个4cm×2cm肿块,质硬,边界尚清,右腋南可触及一约l·scm’肿大淋巴结。根治术后病理为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癌灶旁见广泛的导管上皮增生,部分表现为不典型增生。例2,丈,60岁,左乳肿块10年,伴乳头溢液。体检:左乳腺外上可触及一6cm×3cm大肿块,质硬。诊断为左乳腺癌,并行根治术,病理为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瘤,癌灶旁见多处导管上皮不同程度的增生,有的呈导管原位癌的表现。例3,女,44岁,右乳肿块7年,近来增大较快。体检:右乳外上可触及一约7cm×4cm肿物,质硬,考虑为乳腺癌…  相似文献   

3.
皮肤癌位置表浅,易早期发现,而且转移极少,此癌多发于头面部,特别是鼻翼、颊部多见。晚期多为区域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极少,治愈率可达94%以上。最近我院收治眼睑皮肤鳞癌1例,治疗特殊,疗效尚好,报道如下: 患者男,72岁。因右上眼睑肿块1年而入院。于1995年4月发现右上眼睑内有一黄豆大小肿块,无破溃、疼痛,未引起注意,肿块逐渐长大,压迫上睑、上抬困难,并在右颞部发现蚕豆大肿块。1996年4月在当地医院进行眼睑、颞部肿块切除,病理报告为皮肤鳞状细胞癌Ⅱ级。1996年4月11日~1996年5月30日行术前放疗。疗前查体:右眼睑上方、眉弓外侧3cm处各见1.5cm的手术瘢痕,右耳前可触及直径为1cm、2cm质硬淋巴结各1枚,颌下触及1cm质中、1.5cm质软淋巴结各1枚,胸锁乳突肌后缘触及直径3cm质软淋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5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半月于1994年6月入院。无吞咽困难,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纤维胃镜检查:食管下段偏前壁有-2cm×2.5cm×1cm大小肿瘤,其表面光滑,基底较宽、粘膜无破坏,胃粘膜充血。肿块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下段平滑肌母细胞瘤。同月在全麻下经左侧剖胸手术,术中见食管下段距贲门4cm处有-2cm×2cm×0.7cm肿瘤,质韧、活动,未侵及食管外膜,食管旁淋巴结无肿大。行食管下段切除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国产GF—1型28号吻合器),术后恢复顺利。病理诊断为食管下段平滑肌母细胞瘤。随访到1997年5月患者生活及其饮食生活正常。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罕见,现报告2例如下。 例1:女性54岁。颈前肿物9年,缓慢增大,近月余肿物增大迅速,且伴有憋气感。体检:右甲状腺触及6×7×6cm肿块,质硬,表面结节感,与周围界限不清,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气管略向左侧移位。周围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手术中见右叶明显肿大,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稍有粘连,仅行甲状腺右叶切除和左叶次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6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4个月,于1989年10月18日入院。入院时可食半流,体重下降约15kg。查体:表浅淋巴结不大,腹部平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经钡餐、食管镜检查,病理活检诊断:食管下段癌。10月24日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术中见肿瘤位于食管下段长约4cm,与周围粘连,但可分离。切开膈肌见脾上极有10×8×7cm圆型白色包块,质硬,界清,与周围无粘连。将脾同时切除。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术后病理:食管鳞状细胞癌。脾一端可见10×8×7cm钙化囊性肿物,内有不完全分隔,囊内为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8岁。因颈部肿物1月半,术后22天于1998年2月18日入院。1月半前发现颈部肿物2个,l个核桃样大,l个如花生米大,质硬无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甲状腺瘤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甲状腺左叶5cmx5cmx4.5cm大小肿块,质硬韧,包膜不完整,与周围浸润粘连,边缘不清呈分叶状。给予甲状腺左叶颊部及右叶绝大部切除,整个淋巴结群清扫术,术后病理:甲状腺鳞状细胞癌(中分化)。人院查体:T36.6C,P80次/分,R21次/分。神志清,精神可,全身表浅淋巴结未及颈软,甲状腺呈大部分切除术后状态L形切口,第7胸椎活动时有疼痛感。Egy示:右…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65岁,以“左侧腹股为肿块1年”之主诉干1999年2月28日入院。入院前曾患“食管下段鳞癌”1年余,经放疗等治疗后病情稳定。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左侧腹股沟可见一约15×12×9cm大小肿块,皮色正常,边界清,表面不光整,质稍硬,活动差,无任痛,基底部向腹腔内延伸,全身各浅表淋巴结不大。经准备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腹外斜肌位股外,大小分别为8×6×4cm,4×3×3cm,相互粘连,其下腹膜外一肿块大小约7×5×4cm,均予切除。病理诊断:腹股沟转移性低分化鳞癌(病理号9901703)。讨论:食管癌的扩散形…  相似文献   

9.
男性,82岁。进行性吞咽困难半年,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肝大,临床诊断为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及肝转移。因衰竭死亡。尸检肝右叶肋下3,5cm,左叶剑突下5.5cm,有4×3×3cm结节。胃小弯侧腹主动脉旁有肿大淋巴结。右肺背部可见黄豆大结节。食管中段肿块长9cm,浸润全层,阻塞管腔,食管周围有肿大淋巴结。两侧肾上腺也有0.5~1cm白色小结节。镜下,食管粘膜及肌层中有弥漫的瘤细胞,胞核为圆形、卵圆形及小梭形,胞浆嗜伊红。肝左叶、右肺、两侧肾上腺肿物及锁骨上淋巴结均有与食管肿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0岁,于1990年11月20日出现右上腹持续性刺痛,1991年1月到某医院检查,发现右上腹部肿块,在该院行剖腹探查,见右腹膜后有一灰色、质硬、活动差肿块,约20cm×10cm×3cm与腹主动脉粘连,肠系膜淋巴结转移,全肝脏密集肿块,呈结书状,约4cm×3.8cm,左肝萎缩,右肝肿胀。病理检查结果:1)腹部化学感受器癌,肠系膜淋巴结广泛转移;2)肝脂肪肉瘤(低度恶性)。因广泛转移,肿块未切除。某医院断定为重复癌,肝、腹腔广泛转移,最多只能生存3~4个月,通知家属准备后事。1991年4月19日来我院治疗,X线胸片示右隔肌升高,B超示…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70岁。1996年8月因贲门癌经左胸第七肋后外则切口行贡门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腺癌Ⅱ级,胃左动脉旁1枚淋巴结见癌转移。住院20天痊愈出院,切口Ⅰ期愈合,未作化疗。术后3个月因发现手术切口皮肤肿块来医院检查: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手术切口皮肤有2.0cm×2.0cm、1.5cm×1.0cn、1.0cm×0.8cm三个硬节质硬、界清,表面不平。胸片、肝脏B超及胃镜检查未见异常。肿块病检为腺癌,符合转移性贲门腺癌。贲门癌术后多见血行转移及淋巴转移,或局部复发。常见的淋巴转移为胃左动脉旁转移,肝脏是血行转移的最常见部位。…  相似文献   

12.
患儿女,8岁,因间断咳嗽5年,X线及CT检查发现右肺中叶肿物于1996年4月30日入院。手术发现有肺中叶近肺门处有约5cm×5cm×3cm大小的实性肿块,界清,肺门及气管旁淋巴结未见肿大,完整切除右肺中叶。病理检查送检为右肺中叶,大小7.5cm×6cm×4cm,切面见中叶外侧段支气管内一椭圆形肿物,大小5cm×4cm×2.5cm,灰白,表面略发亮,质细腻,边界尚清.邻近肺组织淤血,支气管旁淋巴结未见肿大。镜下瘤组织由粘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及中间细胞构成,粘液细胞丰富占大多数,并形成腺腔及羹样腔隙,腔内见粘液及脱落上皮细胞;小灶状表皮样…  相似文献   

13.
临床病理资料:患者男,60岁,进行性吞咽困难伴胸背部疼痛三个月。手术中见食管平主动脉弓处有一6cm长肿块,苍白,表面凹凸不平,质地硬,与周围主动脉弓、气管紧密粘连。贲门小弯侧可见一直径3cm的溃汤,胃底周围淋巴结肿大。切除食管一段,其中见一髓质型肿物,大小5cm×3cm×2cm,质硬,切面灰白色。胃贲门部见一溃汤型肿物,大小3cm×3cm×2cm,质硬,切面呈灰白色。另取隆突旁淋巴结、胃左动脉旁淋巴结各1粒。食管肿物组织切片(HE染色)检查见肿瘤细胞呈巢状排列,肿瘤细胞呈多边形,胞浆丰富;核大,…  相似文献   

14.
1病案摘要患者,男,59岁,因吞咽困难于2009年9月收入我院。入院查体:左颈扪及一1.0cm×1.0cm×1.5cm质硬、固定、无压痛的淋巴结。钡餐示:食管中下段黏膜破坏、管壁僵硬。胃镜示:距门齿26cm-34cm见凹陷性溃疡。胃镜下取病检示:食管中下段磷癌。于2009年10月行PF方案(DDP 40mgd1-3,CF 0.2g d1-5,5-FU 0.5g d1-5)化疗2周期,  相似文献   

15.
食管平滑肌肉瘤比较罕见,国内李德源(1959)首次报告1例,至1991年底约报道40例.我院诊治1例.特报告如下.男性,22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胸闷干咳10天,于1991年5月8日来院.胸片显示左下肺野有10cm×10cm肿块阴影,界限清晰,密度均匀.食管钡餐造影:食管下段受压,呈孤形线状狭窄,长约12cm,周围见有明显软组织块影,其上段高度扩张.5月15日全麻下剖胸探查,见食管下段被10cm×10cm×5cm肿块包绕,表面有多个结节,无明显包膜,血管较丰富.将肿块及累犯之食管一并切除,行弓下食管胃吻合术.术后经过顺利,痊愈出院.病理报告:食管平滑肌肉瘤,无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6.
例1,男,45岁。右上腹肿块3个月,上腹部不适1个月,有时呕吐。体检: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无异常,右上腹可触及8×7×3cm大小肿物,表面不平,质硬,边界尚清,活动度较大,无压痛。X线检查:钡剂于十二指肠水平段。升段交界处有充盈缺损,粘膜破坏,考虑为十二指肠肿瘤。术中见十二指肠第三段肿块6×4.5×4.5cm,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理诊断:十二指肠类癌,区域淋巴结3/8。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及其受体CXCR4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食管鳞状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XCR4和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XCR4、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0 %(35/56)、57.14 %(32/56),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10.00 %(2/20)、0(0/20)(χ2=16.259、19.740,均P<0.01);CXCR4和HIF-1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CXCR4:χ2=4.736、7.665与HIF-1α:χ2=7.207、6.389,均P<0.05),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CXCR4和HIF-1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8,P<0.05)。结论 CXCR4和HIF-1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二者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生长、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6岁,因剑突下发现肿块1个月余,于1996年10月14日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于剑突下触及约7×4cm类园形肿块,质硬,固定,表面粗糙,边界清楚,无压痛。于10月16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探查,术中在右上腹壁(腹膜外方与右侧胆直肌之间)见一方大小约7.5×4cm类园形肿块,质硬,粗糙,边界清楚,无包膜。肿块与胸骨剑突部紧密相连,基底部较宽。沿肿块边缘分离,至胸骨剑突时用咬骨钳钳断肿块基底部,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为剑突部骨软骨瘤。剑突骨软骨瘤1例报告@褚光平$广西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 ,5 4岁。上腹痛月余。食管钡透拍片见食管上段充盈缺损。胃镜检查在食管上段 (进镜 2 5cm处 )见一菜花样肿物。临床诊断 :食管癌。病理巨检 :送检灰白软组织 2块 ,大小均为 0 2cm× 0 .2cm× 0 .2cm。镜检 :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 ,轴心为纤维血管束 ,外被分化良好的成熟复层鳞状上皮 ,无不典型性 ,基底膜完整。上皮内可见挖空细胞。病理诊断 :食管鳞状上皮乳状状瘤。讨论 :食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少见。好发于 4 0岁以上男性 ,常位于食管下段。由食管黏膜鳞状上皮局部增生而成。可分为四型 :原始型 ,肿块呈小的突起 ,无蒂 ,或呈悬垂结…  相似文献   

20.
引言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然而肺癌结肠转移在临床上比较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肺鳞状细胞癌结肠转移患者并对文献进行了复习。1临床资料患者,男,72岁,于2004年9月11日收入院。患者入院5周前因肺鳞状细胞癌行右下肺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瘤位于右肺下叶,大小为5cm×5cm×4cm,肺门可及肿大淋巴结,行袖式切除,清扫肺门淋巴结,病理为肺鳞状细胞癌(T2N1M0),术后未进行化疗。10天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下腹肿物,7天前自觉右下腹痛伴体温升高。入院查体:体温38.4℃,腹平软,右下腹可及一7cm×5cm大小质硬包块,活动差,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1×109/L,中性粒细胞67.1%,血红蛋白141g/L,癌胚抗原1.85ng/ml,CA19-912.4u/ml。腹部B超:右下腹实性肿物,肝、胆、胰、脾及双肾未见异常。胸片:右下肺切除术后改变,其余未见异常。腹部CT:回盲部肿瘤可能性大。入院后2周行剖腹探查术,术中于回盲部可触及质硬肿物7cm×5cm×4cm,与周围组织粘连,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肿大,诊断为“回盲部恶性肿瘤”,病理证实:鳞状细胞癌,结肠腺体未见明显破坏,粘膜下层增厚,考虑肺鳞状细胞癌结肠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