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1962年Day[1]首先建立冠心病监护病房,用连续心电图监护急性肌梗塞患者以来,监护已成为提高抡救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子仪器的更新,监护手段不断发展,监护内容日趋完善,其范围已扩大到包括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缺血、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顽固性心衰和其它循环不稳定状态等。在心电监护方面,由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在正常中国人中,对标准导联和Mason-Likar导联所记录肢体导联心电图的波段进行定量比较。方法经冠脉造影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均正常者共84例,列为正常人。结果两类导联系统所记录的心电图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但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标准肢体导联相比,Mason-Likar肢体导联心电图的差异包括:①心电轴右偏,平均增加23.3±26.7度;②II、III和aVF导联中R波和QRS波振幅显著增加,ST段显著下移,III和aVF导联T波振幅降低或T波转为倒置,其中III导联变化最大;③I和aVL导联QRS波振幅显著增加,ST段显著上移伴T波振幅增加。与心电图改变有关的相关性包括:①R波振幅改变与QRS波电轴偏移存在相关性;②ST80ms和T波振幅与T波电轴偏移存在相关性,与QRS波振幅改变也存在相关性。结论应充分认识两类导联系统所记录心电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西兰大白兔头胸导联心电图和常规导联心电图的差异,比较二者的优劣。方法:同步描记35例新西兰大白兔头胸导联和常规导联二种心电图,并对P、Q、R、S、T波振幅进行比较。结果:在头胸导联中P、T波一般为正向。QRS综合波以R为主,未见Q波。相应的常规导联,特别是右胸心电图中,P、T波多低平倒置,QRS波多矮小(P<0.01),可见较多的Q波。结论:头胸导联能更准确表达心电活动。尤其在反映右室心电活动中优于常规导联。 相似文献
5.
Tp-Te间期测量导联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测量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的最佳导联。方法测量分析1481例健康人心电图12导联Tp-Te间期,取每一例研究对象最大Tp-Te间期及其所在的导联,并绘制最大Tp-Te间期分布导联的频数表,将最大Tp-Te间期分布高度集中的几个导联确定为测量Tp-Te间期的最佳导联。结果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Tp-Te间期主要分布于胸前导联,约占90.1%,尤其是V2~V4导联约占74.3%。这种分布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论由于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Tp-Te间期的导联分布在胸前导联、尤其V2~V4导联具有很强的集中性,认为Tp-Te间期的测量可以只考虑胸前导联,而胸前V2~V4导联可以作为Tp-Te间期测量的统一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Ⅰ和aVF导联目测判断QRS平均心电轴与Ⅰ和Ⅲ导联判断电轴的优势.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生,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导联Ⅰ和aVF判断电轴,对照组用导联Ⅰ和Ⅲ判断电轴.判断标准依据心电图机系统化数据为参考结果 .结果 应用导联Ⅰ和aVF判断其中3个象限的心电轴快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胸壁单导联ST 段标测并与35导联胸壁ST 段标测作相关分析,结果∑ST 与SL_(ST)密切相关。这种简化的单导联ST 段标测方法,与多导联胸壁ST 段标测对急性心肌梗塞者有相似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比较健康人常规12导联中的肢体导联心电图与相对应头胸导联正常心电图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同时记录常规心电图及头胸导联心电图,由两位资深的电生理医生分析,作出心电图无异常的诊断。而后以6个肢体导联(I、II、III和aVR、aVL、aVF)分别与头胸导联中对应的各两组导联(CL2、CL4、CL6和HV7、HV8、HV9及HR3、HO、HL3和AR3、HR7、AL3),进行逐一配对的心电图比较。观察心电图P、QRS、T波的形态,计数各导联同一波形之假性改变者,作对应导联的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在120例健康人正常心电图中,常规肢体导联中的III导联双相或倒置P波的出现率是31.6%、宽或深Q波的出现率是29.1%、低平或倒置T波的出现率是26.7%,而对应头胸导联的CL6或HV9导联上述假性改变的出现率均为零(0.0%);aVR导联P波和T波倒置的出现率是100%,而对应头胸导联AR3倒置P、T波的出现率均为18.3%,HR3导联无假性改变;aVL导联T波倒置的出现率是23.3%,而HO和HR7导联无假性改变。正常心电图P-QRS-T波假性改变在两导联系统的出现率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均为P<0.01)。结论健康人的正常心电图,头胸导联波形假性改变出现率比常规肢体导联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胸导联(HC导联)心电图对右心室心肌梗死(RV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生化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25例RVI患者进行心电图HC导联与 Wilson导联的同步对比观察。另选 49 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①对照组HC导联中HV3R~HV8R的QRS波多呈 Rs或 R型,越往右越明显,无≥2 个相邻导联出现Q波。②RVI者HV3R~HV8R的QRS波形态多为 QS形,且 HL3、HO、HR3 导联也以 QS型为主。25例RVI患者HC导联心电图的诊断符合率高于Wilson导联(84.0%∶52.0%,P<0.05)。③下壁梗死时,HL3、HO、HR3 导联Q波的出现与Wilson导联上Ⅱ、Ⅲ和aVF导联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RVI时HC导联心电图图形变化明显,所涉及的导联多,明显优于Wilson导联。 相似文献
12.
监测导联对应18导联心电图的电极位置选择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弥补监测导联心电图不能对应反映18导联心电图变化的缺陷,选择确定18个监测导联的电极放置位置,并对91例心电监测患者的18导联心电图与对应的监测导联心电网进行自身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监测导联心电图形与对应的18导联心电图形符合卒为80%~100%.认为本文确定的18个监测导联的电极位置可客观反映18导联心电图的ST-T动态变化及QRS波群改变,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常规12导联心电图是评估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的无创检测方法。将胸前区6个电极放置在准确部位是获取标准的12导联心电图的基本条件。如果电极位置偏离标准位置10~20mm,QRS波形就能发生显著改变。常规12导联心电图记录需要4个肢体导联电极和6个胸前电极,因其需要将4个肢体导联电极放置于四肢末端,不适于持续心电监测,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22)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15导联的心电图和18导联的心电图进行临床诊断的价值比较,观察实际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1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93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15导联的心电图和18导联的心电图进行诊断比较,记录临床信息为后续研究提供比对依据。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临床诊断和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导联的心电图在临床中的使用更加具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常规导联与头胸导联对急性右心室梗死心电图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对急性右心室梗死心电图诊断方面,头胸导联是否具有与常规导联一样的价值。方法对于正常人和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同步记录常规及其右胸导联心电图和头胸导联心电图各一份,由两位不知情的资深电生理医生进行分析诊断。而后由观察者将两种体表心电图的诊断结果与冠脉造影的结果、以及正常人的结果相对照,分别计算出两种导联系统对急性右心室梗死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阳性率,并作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本实验包括由全国十二家大医院提供的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42例,和正常人58例。常规导联对急性右心室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准确率为83.3%(35/42)、假阳性率32.7%(19/58);而头胸导联的诊断准确率为95.2(40/42)、假阳性率0%(0/58)。头胸导联诊断急性右心室梗死的准确率高于常规导联,假阳性率低于常规导联,两者皆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的诊断方面,头胸导联优于常规导联。 相似文献
17.
张绍良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3,(3)
确诊的冠状动脉疾病病人在日常活动时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不良的预后。如长期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病人动态心电图(AECG)上出现无症状缺血是心肌死亡的最好指标。尽管简单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存在似乎是预示致死性心脏事件的标志,但以前没有很好地全面评价AECG的诊断和预示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介绍一种简便而准确的心电轴测算法—6导联比较目测法。 1 方法 为方便介绍,选《临床心电图学》图19-11为例。六轴系统中矢状线示电轴方向,虚线示-Ⅲ与-aVF之夹角的平分线,即-75°。①比较六个肢体导联,找出其正负波幅最为接近或呈错综小波者,电轴即大致与该导联轴垂直。由图可知电轴大致与aVR轴垂直而与 相似文献
20.
张建民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9,(3)
QT 间期延长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指征,但在体表心电图上精确地测量 QT 间期比较困难。本文通过对63例病人心电图 QT 间期变异成分的分析,证实在 QT 间期测量中选择导联的重要性,并提出选择导联的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