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并发青光眼的现状.方法:对186 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并发青光眼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6 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并发青光眼患者35 例,其中单眼29 例,双眼6 例,发生率为18.8%.结论:加强基层医疗条件,提高群众卫生保健知识和健康意识,能够有效预防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发青光眼. 相似文献
3.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为我们对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些证据帮助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根据不同条件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白内障手术方式。该研究收集了有关白内障手术治疗方面较有说服力的I、II级EBM证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状况和分布、分型的特点及男女间的差异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海口港区及附近数个小区的60岁及以上的退休人员共1024人进行白内障患病率的横断面调查,所有接受体格检查的人员均采用裂隙灯检查晶状体,所有人员年龄均≥60岁,检查先在小瞳下进行,如果无禁忌证再用复方托吡卡胺眼液散瞳,按LOCSⅡ标准进行检查。所得检查结果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024例受检查人员中,按LOCSⅡ标准进行检查,白内障的总患病率为49.7%,其中皮质性型为55.8%,核性型为36.5%,后囊下性型为7.7%;男性总患病率为43.5%,女性总患病率为54.5%,P〈0.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69岁患病率为48.0%,70~74岁患病率为67.4%,P〈0.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70~75岁间患病率明显增加。结论海口港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总发病率为49.7%,略高于我国其他地区,70~75岁间为明显发病增长年龄段,因此应该加强本地区老年性白内障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三组采用球周、球后麻醉及表面麻醉进行比较。结果:球周麻醉与球后麻醉效果相同,球周麻醉较球后麻醉安全;表面麻醉避免了球周及球后麻醉的诸多并发症。结论:球周麻醉安全,合并症少;表面麻醉使手术操作简化,提高了手术速度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的血清Apelin-13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1)选取拟手术治疗的100例ARC患者作为观察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血糖、血脂及血清Apelin-13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RC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Apelin-13水平对ARC的诊断价值。(2)根据晶状体出现浑浊的初始部位将观察组患者分为皮质性白内障组(35例)、核性白内障组(33例)、后囊膜下白内障组(32例),比较3组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3)分析ARC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与一般资料、血糖、血脂、眼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更大,体质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水平、血清Apelin-13水平更高,合并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的比例更高(P<0.05)。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收缩压、空腹血糖水平、血清Apelin-13水平是ARC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Apelin-13水平诊断ARC的曲线下面积为0.908,灵敏度为83.0%,... 相似文献
7.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一种因晶状体混浊造成视力下降的致盲性眼病,居世界首位。DNA甲基化调控属于表观遗传学范畴,是指不影响DNA双链碱基序列,而通过改变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来调控基因表达,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近年来DNA甲基化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调控进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晶状体密度测量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80例,采用LOCSⅢ分级体系进行白内障分级,测量晶状体密度。结果:NO分级,NC分级以及C分级与患者晶状体厚度呈现正相关,LOCSⅢ分级系统中的NO分级,NC分级以及C分级与晶状体值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晶状体密度能用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对263例患者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结果 263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术期,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针对患者特点,做好围术期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手术后视力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的运用方法,使患者在手术中感觉更安全和舒适。方法:对523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按手术先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试验组在实施整体护理基础上运用舒适护理配合手术,收集资料并评价两组的效果。结果:试验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后减轻了患者术前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提高患者术中生理、心理舒适,增强了手术的安全感、信任感和舒适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手术室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手术中运用舒适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和安全度,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手术室护理质量,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舒适度的影响,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抛掷硬币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二者焦虑、抑郁、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DS及SA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及SAS评分较本组护理前均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术期GCQ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及环境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36例、基本满意3例和不满意1例,对照组患者满意26例、基本满意10例和不满意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围术期积极开展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焦虑及抑郁,增强舒适度,提高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840例老年性白内障住院患者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性白内障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及其特点,延迟其发病年龄及减少发病机率.方法:对2004年至2006年850例老年性白内障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性白内障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呈现直线上升趋势.结论:加强宣传力度,普及防治老年性白内障的知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的降低致盲率.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体质指数与年龄相关白内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高血压、体质指数(BMI)与年龄相关白内障(ARC)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由45~85岁的360例ARC患者组成,对照组由同期入住相同医院的360例非白内障患者组成,采取1:1匹配。采用标准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以及疾病既往史等,同时对身高、体质量进行测量,计算BMI和腰臀比。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高血压及BMI与ARC关联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在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后,高血压与ARC呈显著正相关(OR=1.573,P=0.005)。与收缩压正常者相比较,收缩压≥180 mm Hg者发病的危险性增加[OR=2.812,95%CI(1.450,5.455),P=0.002]。高血压病程10~20年的研究对象发病的危险性升高[OR=1.867,95%CI(1.053,3.307),P=0.033]。同样,与正常BMI者相比较,无论是超重或肥胖,发生ARC的危险性均显著升高[分别为:OR=1.587,95%CI(1.135,2.218),P=0.007;OR=2.315,9...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的改变与不同类型老年性白内障的关系。【方法】选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病人的晶状体前囊膜标本 ,其中白内障的类型被分为皮质型 (成熟期 )、核硬化型 (≥NⅢ 级 )、后囊下型和混合型。健康成年人透明晶状体的前囊膜标本来源于眼库的供体眼球。所有前囊膜标本经铺片、固定染色后 ,细胞计数测定前囊膜中央区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 (LECD)。【结果】健康成年男性透明晶状体LECD为 (4 15 2± 75 0 )个 /mm2 ,女性为 (4 874± 5 5 0 )个 /mm2 (P<0 0 1) ;核硬化型白内障 (≥NⅢ 级 )的LECD为 (5 12 0± 45 0 )个 /mm2 ,核硬化型白内障 (≥NⅢ 级 )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高于其他各组及正常对照 (P <0 0 1) ,其中男性与女性的LECD分别为 (5 15 0± 35 0 )个 /mm2 和 (5 0 0 5± 480 )个 /mm2 (P >0 0 1)。【结论】健康成年女性的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高于男性 ;核硬化型白内障 (≥NⅢ 级 )中男女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无显著差异 ;以上结果结合当前流行病学的研究资料提示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高可能是核硬化型白内障发生的易感因素 ,为研究老年性白内障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Xue-tao Ren Torkel Snellingen Hong Gu Sawitri Assanangkornchai Yan-hong Zou Virasakdi Chongsuvivatwong Apiradee Lim Wei Jia Xi-pu Liu Ning-pu Liu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2015,(1):1-6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erception for the use of cataract surgical services in a population of acceptors and non-acceptors of cataract surgery in urban Beijing. Methods From a community-based screening program a total of 158 patients with presenting visual acuity of less than 6/18 on either eye due to age-related cataract were informed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surgical treatment. These patients were interviewed and re-examined 36 to 46 months after initial screening. The main reasons for not accepting surgery were obtained using a questionnaire. Vision function and vision-relate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assessed in those who received and did not receive surgery. Results At the follow-up examination 116 of the 158 patients were available and 36(31.0%) had undergone cataract surgery. Cases who chose surgery had higher education level than those who did not seek surgery(OR=2.64, 95% CI: 1.08-6.63, P=0.02).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ision function(P=0.11) or quality of life scores(P=0.16) between the surgery group and the non-surgery group. Main reasons for not having surgery included no perceived need(50.0%), feeling of being "too old"(19.2%), and worry about the quality of surgery(9.6%). Cost was cited by 1(1.9%) subject as the main reason for not seeking surgery.Conclusions The data suggest that in China’s capital urban center for patients with moderate visual impairment there is a relative low acceptance rate of cataract surgery, mainly due to people’s perception of marginal benefits of surgery. Cost is not a determining factor as barrier to undergo surgery and patients with poorer education are less likely to undertake surgery.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透明晶状体和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 1(aquaporin 1,AQP1)的表达水平。方法 收集 5例透明晶状体和 4 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前囊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前囊膜下晶状体上皮细胞AQP1进行检测。结果 AQP1阳性表达在透明晶状体和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前囊膜下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图像分析透明晶状体和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AQP1平均吸光度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AQP1平均吸光度值低于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AQP1平均吸光度值。结论 透明晶状体和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细胞膜表达AQP1,AQP1可能在老年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引起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伴随有视网膜下积液、视网膜下出血及纤维瘢痕组织,导致中心视力进行性、不可逆的下降。以往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光凝术、经瞳孔温热疗法、黄斑转位术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生血管性AMD的治疗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光动力疗法可减少黄斑病变患者视力损失的风险。曲安奈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药物被证明可以有效抑制或延缓患者视力的损失,甚至可以提高患者的视敏度。尤其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另外,基因治疗的不断发展为治疗新生血管性AMD开辟了一条新路,受到了眼科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硬核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与现代囊外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50例硬核性白内障患者采用现代囊外摘除术治疗(对照组25例)和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裸眼视力达到1.0眼数多于对照组;水肿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未出现后囊膜破裂、悬韧带断裂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 超声乳化术后患者裸眼视力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可用于硬核性白内障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9.
王维萌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23(4):43-44
目的 探讨中西药物电离子导入疗法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9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8例(196眼)采用中西药物电离子导入疗法治疗,对照组100例(200眼)单纯点白内停滴眼液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有效率8%,两... 相似文献
20.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根据最后转归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两组间就32种因素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本病高危因素,提供选择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8种因素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6种可用于NEC评分:①生后开始人工喂养的时间;②新生儿窒息或窘迫;③核左移程度;④CO_2结合力;⑤腹部压痛;⑥门静脉积气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