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中IL—6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 IL - 6在中枢神经系统 (CNS)疾病脑脊液 (CSF)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 EL ISA法检测 10例脑梗死、14例脑出血、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细菌性脑膜炎、18例病毒性脑炎、14例脑外伤患者和 2 0例正常对照者 CSF中 IL - 6水平 ,对部分脑出血患者进行发病第 1、2、5、10天的动态观察。结果 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IL - 6含量分别为 6 40 .4pg/ ml± 5 5 7.8pg/ ml、96 6 .5 pg/ ml± 712 .2 pg/ ml、418.5 pg/ ml± 412 .5 pg/ ml,显著高于对照组(2 3.3pg/ ml± 10 .7pg/ ml) ,(P<0 .0 1~ 0 .0 0 1) ,脑出血组第 1天 IL - 6即达高峰 ,平均 1376 pg/ ml,出血破入脑室者显著高于未破入脑室者 (P<0 .0 5 ) ;各 CNS感染者 IL - 6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0 .0 0 1) ,病毒性脑炎 (2 96 .0 pg/ ml±337.7pg/ ml)显著低于化脓性脑膜炎 (16 6 3.5 pg/ ml± 6 44 .6 pg/ ml)和结核性脑膜炎 (10 33.6 pg/ ml± 5 19.8pg/ ml) ;脑外伤患者 IL - 6 (2 72 .3pg/ ml± 34 4.0 pg/ ml)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CNS患者 CSF中存在 IL - 6的过量表达 ,IL -6的检测可作为反映脑组织炎性反应和损伤程度的灵敏指标 ,有助于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清Th细胞因子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海南省安宁医院收治的100例在脑卒中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抑郁患者(脑卒中后抑郁组,n=37)、脑卒中后非抑郁患者(脑卒中后非抑郁组n=63))和同期体检健康的受试者(正常对照组,n=50)。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三组入院后第1、7天的血清Th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 100例脑卒中患者中有37例(37. 0%)在入院2周时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入院后第1天,脑卒中患者血清IL-6、TNF-α和IL-18表达水平(7. 99±3. 36 pg/ml; 12. 97±5. 30 pg/ml; 370. 38±127. 09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 02±2. 06 pg/ml; 9. 69±3. 99 pg/ml; 168. 96±75. 26 pg/ml)(P 0. 05)。入院后第7天,脑卒中患者血清IL-6、TNF-α和IL-18水平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5),脑卒中后抑郁组患者血清IL-18表达水平(463. 47±134. 83 pg/ml)明显高于脑卒中后非抑郁组患者(343. 62±119. 14 pg/ml,P 0. 05),而脑卒中后抑郁组与脑卒中后非抑郁组患者血清IL-6(7. 03±3. 10pg/ml vs. 8. 16±3. 80 pg/ml)、TNF-α(11. 74±4. 36 pg/ml vs. 10. 67±4. 27 pg/ml)水平无显著差异(P 0. 05)。脑卒中后第7天血清IL-1是脑卒中急性期并发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008,95%CI:1. 004~1. 011,P 0. 01),而血清IL-6、TNF-α水平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无相关性,分别为OR=1. 069,95%CI:0. 417~2. 471,P 0. 05和OR=1. 081,95%CI:0. 562~2. 011,P 0. 00。结论脑卒中后第7天血清Th细胞因子IL-18表达显著增高,且与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胃泌素和胃动素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 2 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发病初期及治疗后第 3天 ,第 7天和第 14天血浆胃泌素、胃动素的含量 ,其胃泌素分别为 12 0 3 4± 3 1 6 ,6 8 6 8± 2 7 5 3 ,6 0 6 3± 2 1 6 1,6 1 13± 2 1 6 (pg/ml) ,与对照组相比 ( 74 2 2± 12 75 ) ,治疗前显著升高 (P <0 0 5 ) ;胃动素分别为 3 0 3 98± 0 17,45 0 6 8± 72 2 6 ,477 6 4±74 8,44 2 3 6± 2 0 7 0 0 (pg/ml) ,其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178 74± 3 2 5 ) ,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介素 6 (IL 6 )和白介素 8(IL 8)在腹膜透析 (PD)患者透出液中变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 35例PD患者透出液IL 6和IL 8水平。结果 PD患者腹膜炎发作期透出液IL 6 [(6 0 .8± 11.8) pg/ml]和IL 8[(5 1.8± 2 .1) pg/ml]均明显高于透析稳定期 [(7.0± 5 .3) pg/ml和 (10 .8±4 .9) pg/ml],P <0 .0 0 1。透析 >3年组透出液IL 6 [(2 0 .5± 4 .3)pg/ml]和IL 8[(2 0 .8± 6 .8) pg/ml]明显高于透析 <1年组 [(7.9± 6 .1) pg/ml和 (12 .8± 5 .7) pg/ml],P <0 .0 1。 结论 PD患者透出液IL 6和IL 8可能参与腹膜损伤的发病机制 ,其增高提示可能有腹膜炎发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组中老年人血清骨钙素 (BGP)、白细胞介素 6 (IL 6 )、PBMC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水平以及尿吡啶啉 (PYD)排泄率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对 12 4例中老年人采用双能X线法 (DEXA)进行骨密度检查 ,同时利用放免和酶标法对其血清 (培养上清 )进行BGP、IL 6、IL 2及尿PYD/Cr水平的检测。结果  12 4例被检查者中 ,骨质疏松者 4 3例。BGP检测结果 ,骨质疏松者 (7 0 1± 2 75 )ng/ml;正常者 (5 19± 2 0 7)ng/ml。IL 6检测结果 ,骨质疏松者 (14 30± 14 2 6 )pg/ml;正常者 (8 0 6± 6 0 4 ) pg/ml。PBMC培养上清IL 2检测结果 ,骨质疏松者 (118 96± 74 19) pg/ml;正常者 (12 2 35±6 8 2 2 ) pg/ml。尿PYD/Cr检测结果 ,骨质疏松者 (6 9 5 5± 9 12 )nmol/L/ μmol/L ;正常者 (5 5 0 6± 7 0 3)nmol/ μmol。 结论 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BGP、IL 6及尿PYD排泄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 ,提示骨质疏松与骨吸收的相对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在校健康女生经期血清中白细胞素 10 (IL 10 ) ,并探讨IL 10变化与月经期间机体免疫状态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4 1例在校健康女生月经期和 4 0例在校健康女生非月经期血清IL 10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结果 在校健康女生月经周期内血清IL 10浓度分别为月经前期 2 2 4 5± 2 3 6、经期 35 1 2± 2 7 3、月经终末期 10 3 6± 2 1 7(pg ml) ,非月经期血清IL 10浓度为 92 5± 2 1 6 (pg ml)。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女生相比较 ,在校健康女生月经期内血清IL 10明显升高 (P <0 0 1) ,随着在校健康女生月经周期的改变逐渐下降至正常。结论 IL 10检测值增高可能是月经期女生机体免疫状态的一种防御反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正常人及肿瘤患者血清中IL 12以及IL 12P4 0含量的检测 ,观察其分子对NK细胞抗肿瘤细胞细胞毒效应的影响 ,探讨IL 12、IL 12P4 0分子在NK细胞抗肿瘤功能上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IL 12、IL 12P4 0分泌水平以及MTT释放法检测NK细胞毒活性。结果 ①肿瘤患者外周血PBMC中CD3 、CD5 6 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②肿瘤患者NK细胞对NK敏感细胞K5 6 2以及NK不敏感细胞Raji和Ddaudi的杀伤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③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经含肿瘤患者血清培养后 ,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下降 (P <0 0 5 )。④在肿瘤患者血清中 ,IL 12分泌水平为 14 3 31± 0 93pg ml,高于对照组 84 97± 3 7pg ml(P <0 0 5 ) ;IL 12P4 0含量为 2 2 4 90± 0 7pg ml,高于对照组 32 5 6± 0 7pg ml(P <0 0 5 )。⑤正常人NK细胞经不同浓度 ( 1μg ml、5 μg ml以及 10 μg ml)IL 12诱导后 ,在 5 μg ml、10 μg ml浓度NK细胞杀伤率均高于对照组 ;在肿瘤患者中 ,仅高剂量( 10g ml)IL 12组的杀伤率高于对照组。⑥这种诱导增高的NK细胞杀伤率可被外源性IL 12P4 0的加入而下调。结论 肿瘤患者血清中IL 12P4 0含量的增高可能与肿瘤密切相关的NK细胞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急性冠脉综合症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1 8(IL -1 8)水平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5 3例冠脉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其中ACS患者 32例 ,稳定型心绞痛 (stableanginapectoris ,SCHD) 2 1例 ,所有样本均是入院第 2天清晨空腹取抗凝静脉血 2ml,ELISA法检测血浆IL - 1 8浓度。结果 ACS组IL - 1 8(1 1 3 73± 5 8 4 9)pg/ml;SCHD组IL - 1 8(76 1 3± 4 3 88)pg/ml。两样本均数之间t检验结果为 2 5 2 5 ,P <0 0 5。结论 ACS患者血浆中IL - 1 8水平较SCHD组明显增加 ,提示IL - 1 8是ACS的一项重要的筛检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五聚素3(PTX3)的水平及对近期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5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38例,ACS患者118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6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4例;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入院时血清PTX3水平及ACS组患者正规治疗7天后血清PTX3水平。在出院6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近期预后,对PTX3水平与预后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ACS组患者PTX3水平显著高于SA组患者(SA组:874.56±128.25 pg/ml,UAP组:1354.74±254.94 pg/ml,AMI组:1 474.27±278.18 pg/ml),(P0.05);ACS组7天后PTX3水平较入院时明显降低(UAP组入院时:1 354.74±254.94 pg/ml,7天后:1 035.37±249.13 pg/ml,AMI组入院时:1 474.27±278.18 pg/ml,7天后:1 067.35±264.58 pg/ml)(P0.05);血清PTX3、hs-CRP、LDL-C与ACS患者近期预后相关(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PTX3表达升高,且提示近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3例ICU中行机械通气的ALI/ARDS患者,用改进的德国JAEGER公司Ecoscreen呼出气冷凝液收集器收集EBC标本,同时收集血清标本;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EBC和血清中TNF-α的浓度,分析患者EBC和血清中TNF-α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ALI/ARDS患者EBC及血清中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38.24±3.54)pg/ml vs.(11.52±9.71)pg/ml,(105.52±24.91)pg/ml vs.(32.71±9.11)pg/ml,P<0.01]。2第1天、第3天及第7天ARDS组患者EBC中TNF-α水平均高于ALI组,P<0.05。3ALI组EBC及血清中TNF-α水平:第1天与第3天相比、第3天与第7天相比,EBC及血清中TNF-α水平存在差异(P<0.01);ARDS组EBC及血清中TNF-α水平:第1天与第3天相比、第3天与第7天相比,EBC及血清中TNF-α水平存在差异(P<0.01)。4病死组EBC中TNF-α水平在第1天和第7天高于生存组(分别为P<0.05和P<0.01)。5病死组EBC、血清中TNF-α水平于第1天和第3天及第3天和第7天相比,P<0.01;生存组EBC、血清中TNF-α水平于第1天与第3天及第3天与第7天相比,P<0.01。6EBC中TNF-α水平与PaO2/FiO2(P<0.01)、PaO2(P<0.01)及APACHEⅡ评分(P<0.05)呈正相关,与AaDO2/PaO2呈负相关。结论:TNF-α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估ALI/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用EBC检测ALI/ARDS患者TNF-α的变化较血清灵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