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牛凤艳 《天津护理》2008,16(2):66-67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配合高压注射器用于儿童螺旋CT增强扫描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16例应用套管针和214例应用带翼头皮针配合高压注射器进行螺旋CT扫描中造影剂外渗情况、检查前重新穿刺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使用静脉套管针配合高压注射器进行螺旋CT扫描发生造影剂外渗率明显低于使用带翼头皮针,且检查前重新穿刺率为0.结论:高压注射器用于儿童螺旋CT增强扫描时,使用静脉套管针穿刺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2.
静脉套管针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CT增强扫描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静脉套管针150例,使用螺旋头皮针150例。结果:使用静脉套管针者无一例发生渗漏,使用螺旋头皮针者有15例发生渗漏。结论:高压注射器行CT增强扫描时,选用静脉套管针可使造影剂外渗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静脉留置针与蝶型头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与蝶型头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最佳穿刺工具及方法.方法 将行螺旋CT增强扫描配合使用高压注射器的3 620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 923例使用静脉留置针,B组1 697例使用蝶型头皮针,比较两组病人造影剂外渗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增强成功率及无痛注射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造影剂外渗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一次增强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T增强扫描时配合使用高压注射器,静脉留置针明显优于带翼头皮针,可大幅降低造影剂外渗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及保证增强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2003年9月~2005年5月,我院对100例急重症胰腺炎的CT增强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不同头皮针在CT增强扫描时外渗的情况,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60例,女40例,20~73岁,平均53岁。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选用套管针BD20G,对照组选用带翼头皮针terumo19G,内径均为1.1mm,均用单时相注射,注射流量为3ml/s,扫描延时为35s。1.2方法采用静脉团注法:碘过敏试验时快速穿刺前臂浅静脉、手背静脉、肘正中静脉,保留并固定,连接高压注射器,应注意排气并在注意开始时观察局部有无渗漏现象。2结果观察组外渗1例(2%),对照…  相似文献   

5.
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在多排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CT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造影剂的病人,观察直接使用螺旋头皮针与静脉套管针在高压注射造影剂过程中发生渗漏情况。结果2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无一例发生渗漏情况,100例直接使用螺旋头皮针在高压注射造影剂时有16例发生渗漏,渗漏率为8%。结论使用静脉留置针注射造影剂不易滑脱、不会刺破血管,在高压注射造影剂时不易发生渗漏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套管针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需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22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57例和对照组1066例.观察组应用静脉套管针穿刺静脉,对照组应用蝶翼头皮针.评价并比较2组穿刺部位针头脱出、局部肿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再次穿刺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扫描,发生造影剂的外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针头脱出、局部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再次穿刺率为零.结论 与蝶翼头皮针相比,静脉套管针具有明显优越性,建议在CT增强扫描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静脉套管针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需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22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57例和对照组1066例.观察组应用静脉套管针穿刺静脉,对照组应用蝶翼头皮针.评价并比较2组穿刺部位针头脱出、局部肿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再次穿刺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扫描,发生造影剂的外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针头脱出、局部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再次穿刺率为零.结论 与蝶翼头皮针相比,静脉套管针具有明显优越性,建议在CT增强扫描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MSCT增强扫描不同注射速率和穿刺针对造影剂外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MSCT增强扫描不同注射速率和穿刺针对造影剂外渗的影响. 方法:将平扫后需增强的150例患者按照单双日选择不同种类穿刺针(单日使用螺旋头皮针20G,双日使用套管针20G)和不同注射速率(常规增强速度1ml/s≤速度<3 ml/s;血管成像的注射速度3ml/s≤速度≤5ml/s;灌注成像注射速度5ml/s≤速度<8ml/s)分为两组,观察发生造影刺血管外渗几率. 结果:当高速度(3ml/s≤速度≤8ml/s)时,头皮针组更容易引起外渗,与套管针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套管针组发生造影剂血管外渗的几率明显小于头皮针组(P<0.05). 结论:MSCT增强扫描时使用套管针可减少造影剂血管外渗,有效提高CT增强的成功率,从而提高疾病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生产的64排容积CT和美国E-Z-EM公司生产的CT高压注射器(EmpowerCT),18~22G一次性留置静脉套管针。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411例,手推注射法100例,对比剂碘海醇350mg/100ml注射总量60~80ml,注入生理盐水20ml。结果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时409例注药顺利,全部增强效果优良,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准确抓获,占99.6%;2例造影剂外渗,扫描中途停机重新穿刺,占0.4%。手推式注射法作增强扫描病例100例,全部注药顺利,全部不能有效准确抓到增强动脉早期。虽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较手推法增强扫描副反应稍高,但高压注射器注射增强效果优良,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准确抓获,有利于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及病变的定性;手推法不能有效准确抓到增强动脉期,增强效果差。  相似文献   

10.
套管针与头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套管针与头皮针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套管针与头皮针为需要CT增强扫描的病人穿刺。评价穿刺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结果套管针应用于CT增强扫描的病人穿刺引起渗漏现象较头皮针小。结论静脉套管针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独特的弹性功能,可随血管形状弯曲,对血管刺激小。送入血管后,不易发生注药期间药液渗漏情况。减少了CT增强扫描渗漏问题。尤其针对晚期癌症,化疗后及年老体弱的病人或者血管条件不甚好的病人,渗漏更少。静脉套管针为高压注射器应用于CT增强扫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0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随机分为Y型留置针组和防针刺伤组各250例。Y型留置针组采用密闭式Y型静脉留置套管针,防针刺伤组采用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套管针。观察2组针刺伤的发生率、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脱出、阻塞、外渗等情况。结果2组针刺伤的发生、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脱出、阻塞、外渗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穿刺成功率因血管条件和针型不同而不同。防针刺伤型留置针组无一例针刺伤发生。结论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可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应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按摩及穴位埋针对预防CT增强扫描时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按检查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在CT增强扫描前4~6 h禁食,观察组在常规禁食的基础上于检查前30 min再行按摩及穴位埋针.比较两组CT增强扫描时恶心、呕吐的情况及CT片的图像质量.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CT片图像伪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按摩及穴位埋针可预防CT增强扫描时恶心、呕吐症状,提高CT片图像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3.
静脉留置针在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优势。方法:采用前后对比法,对强化头皮针组(60例)和静脉留置针组(60例)对比剂渗漏率及图像质量优良率进行对比。结果:强化头皮针组60例病人中有12例发生对比剂渗漏,渗漏发生率为20%,静脉留置针组无一例发生渗漏,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化头皮针组影像质量优良率为76.7%,静脉留置针组影像质量优良率为9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CT血管成像检查中使用静脉留置针注药可提高注药速度、降低对比剂渗漏的发生率,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在消化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7月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针,观察组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比较两组留置针回血、堵管、输液器与留置针连接部位脱落、输液外渗、护理人员针刺伤以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等指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留置针回血、堵管、输液器与留置针连接部位脱落、输液外渗、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2.547,19.417,5.217,5.926,8.571;P〈0.05),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32±0.28)d,观察组为(4.75±0.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1,P〈0.01)。结论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较少发生回血、堵管、外渗及针头脱落等情况,同时可以减少护士针刺伤的风险,提高了护理质量,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Hepatic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CT and sonographic spectrum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ifteen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proven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 of the liver had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 (CT) (15) and ultrasound (11). In seven patients, the lesions were incidentally found during gallbladder or renal examination, whereas the other eight had a primary neoplasm and the liver was studied for possible metastasis. In 11 unenhanced CT scans, the ratio of isodense to hypodense lesions was 8 to 3. In 15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s, seven were isodense, six were hypodense, and in two, the lesion enhanced (hyperdense). In seven patients a hypodense lesion on unenhanced CT became isodense with contrast injection. Delayed images in three showed the lesions appearing as hypodense in two and displaying a rim of enhancement in one. In one case, unenhanced CT was normal and only enhanced CT showed an area of homogeneous increased density. Ultrasound was done in 11 patients, the lesion was hypoechoic to the liver in five, echogenic in four, and isoechoic in two. Findings of central scar were seen on CT and ultrasound in three cases. Pathologic diagnosis was available in all cases, seven by needle aspiration and eight by surgical resection. In our experience, FNH has many CT and sonographic features that can mimic hemangioma or metastasis. While the presence of a central scar increases the specificity, in a cancer patient, the findings should be interpreted with caution and needle aspiration should b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双腔PowerPICC穿刺置管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液体流速、高压注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需行PICC置管的106例患者,按其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2),两组均采用美国巴德SiteRite5血管超声导引系统评估血管、利用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PICC穿刺,其中对照组采用巴德三项瓣膜式双腔PICC导管,观察组采用双腔PowerPICC导管。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两组患者接受增强CT时高压注射的途径及效果。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照组为7.41%,观察组为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6,P〈0.05);观察组在接受增强CT检查时可直接连接高压注射器进行增强扫描,而对照组患者100%需再次进行外周大静脉穿刺;对照组药液外渗、局部肿胀及局部疼痛、不适的发生率分别为17.02%,25.53%,观察组发生率均为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60,29.27;P〈0.01)。结论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双腔PowerPICC置管操作安全、微创,穿刺成功率高,置管并发症低,输液速度、流量达到临床要求,并能应用于CT增强扫描等辅助检查,弥补现有PICC置管不能用于高压注射的缺憾,无药物外渗的危险,提高导管利用率、有效减少护士工作量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肾透明细胞癌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结果 165例共有172处病灶.肿瘤的最大径为1~12 cm,平均4.6 cm.本组97.1%(167/172)肾透明细胞癌有共同的CT、MRI表现:平扫呈均匀或不均匀的等、稍低、稍高或混杂密度或信号;增强扫描皮髓期,肿瘤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强化最明显处强化程度与邻近肾皮质相似或更强.结论肾透明细胞癌多为富血供性,有特征性CT、MRI表现,可与其他亚型肾细胞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改进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方法:将369例儿科监护室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置入静脉留置针组(187例)与新式置入静脉留置针组(182例),分别观察两组置入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及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常规置入组74.33%,新式置入组88.46%,两组比较有(P〈0.01);留置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式置入方法可明显提高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肺增强CT 扫描方法能否提高CT 对支气管扩张症的检出率并判断局部肺功能。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支气管扩张症17 例,分别做CT 平扫和超声雾化增强扫描,用双盲法比较病变检出情况;并配对测量58 对兴趣区增强前与增强后5 分钟及10 分钟的CT值变化情况。结果 病变显示没有明显增多,肺实质增强前后CT 值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 超声雾化肺CT 增强扫描,不能提高对支气管扩张病变的检出率,不能判断局部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