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140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治疗体会.[方法]140例重症瓣膜置换术中,男性78例,女性62例,年龄20~62岁,平均45岁.心功能Ⅲ级88例,Ⅳ级52例,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全组病人有127例心脏自动复跳,13例电击除颤复跳,4例出现顽固性低心排死亡,1例死于凝血机制障碍致创面广泛大出血,死亡率3.57%(5/140),余均治愈出院.[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变者,特别是联合瓣膜病变,术前心功能均较差,应重视围术期处理,主动脉瓣环过小,可采用扩大瓣环方法,在置换二尖瓣时,保留二尖瓣下结构.合并中度或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应行Devega环缩术.  相似文献   

2.
35例风湿性心脏病多瓣膜病变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我科共施行风湿性心脏病多瓣膜病变手术35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16~62岁,平均(36.3±15)岁.其中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4例,左房血栓5例.心功能Ⅱ级5例,Ⅲ级25例,Ⅳ级5例.2例有脑栓塞史.入院时肝大16例,黄疸4例,双下肢水肿10例.心电图示房颤26例,左室肥厚伴劳损6例.超声心动图示35例二尖瓣中度以上关闭不全或(伴)狭窄,二尖瓣瓣下结构粘连、融合或钙化;主动脉瓣病变35例,其中轻度关闭不全或(伴)狭窄30例,主动脉瓣病变表现为瓣叶稍增厚或轻度增厚,无明显钙化,瓣体活动度好.中度以上狭窄或(伴)关闭不全5例,主动脉瓣叶增厚或(伴)钙化,瓣体活动度差;21例三尖瓣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关闭不全,其中2例为器质性关闭不全,前瓣叶见增厚,边缘卷曲,部分腱索孪缩;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18例.X线胸片示心胸比例0.55~0.83,平均0.67.  相似文献   

3.
我院1996年共做心内直视手术188例,其中采用人工机械瓣膜替换Th尖瓣及主动脉瓣72例,全部康复出院。术中护士的熟练配合,对确保手术成功至关重要,现将其体会总结如下。臣临床资料本组72例,男30例,女42例。年龄19一58岁,平均389岁。病程3个月~28年,平均106年,风湿性瓣膜病变6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H尖瓣及主动脉瓣退行性变2例,外伤性二尖瓣损伤1例,先天性二尖瓣畸形1例。术前心功能11级者2例,Ill级者51例,IV组者19例。主动脉瓣替换4例,二尖瓣替换52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同时替换16例。2手术配合21转流前配合211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 1 991年 6月到 1 998年 3月施行再次心脏瓣膜替换术 1 6例。其中生物瓣膜毁损 1 4例 ,二尖瓣成形失败 1例 ,二尖瓣替换(机械瓣 )术后合并主动脉、三尖瓣病变 1例。这类病人术前病情危重、心功能差 ,常伴有多脏器功能不全、术中创面粘连严重、渗血广泛、故在麻醉处理上有其特殊之处。现将麻醉处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及方法本组 1 6例 ,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31~ 4 7岁 ,生物二尖瓣毁损 1 1例 ,生物主动脉瓣毁损 3例 ,生物双瓣毁损 2例。心功能Ⅱ级 (NYHA) 2例 ,Ⅲ级 9例 ,Ⅳ级 5例 ,其中 3例为顽固性心衰伴全身脏器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笔者所在科室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患者围术期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2011年3月期间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107例,男性82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0岁(39~78岁),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者18例,心功能Ⅲ级者72例,Ⅳ级者17例。二尖瓣病变71例,主动脉瓣病变24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12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57例,2支病变29例,多支病变21例,左主干病变11例。合并左房血栓22例。行二尖瓣置换53例,二尖瓣成形9例,主动脉瓣置换24例,双瓣置换12例,其中26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22例同时行左房血栓清除术。桥血管共计152支,其中动脉桥44支,平均血流量28.6±5.1ml/min。静脉桥108支,平均血流量23.3±4.8ml/min。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死亡2例(病死率1.9%),死亡原因分别为恶性心律失常和严重感染。二次开胸止血2例。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6例(5.6%)。心脏超声显示术后左房及左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分别为P=0.029和P=0.001)。75例患者术后随访4个月~13年,患者心功能改善,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充分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术中、术后处理,可以降低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CABG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病变的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8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7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病变行双瓣置换手术(DVR)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男39例,女33例。年龄16~61岁,平均46.3岁。术前心功能(NYHA)Ⅲ级36例,Ⅳ级19例。结果全组行双瓣置换手术(DVR)病人风湿性瓣膜病6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8例。其中保留瓣膜及瓣下结构37例(占51.4%),同期行三尖瓣成形(TVP)32例(占44.4%)。术后早期并发症12例(占16.7%),死亡4例(占5.5%)。随访2个月~5年,远期死亡1例。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1985年4月~1990年1月,我院共施行大心脏瓣膜替换术16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全组男7例,女9例;年龄1~38岁;病程4~17年;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心功能:Ⅲ级9例,Ⅳ级7例。二尖瓣双病变14例,二尖瓣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心电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因素及手术效果.方法 总结本院2001年6月~2006年12月期间,5例左心瓣膜置换手术术后发生重度TR,行再次三尖瓣成形术(TVP)及三尖瓣置换术(TVR).男2例,女3例,年龄41~60岁,二尖瓣置换术1例,双瓣置换术4例,5例均因第1次手术时伴三尖瓣反流同时行TVP术.术后1~3年发生重度TR,肝大、腹水、右心衰,心功能4级.5例患者左心人工瓣功能良好,其中1例伴二尖瓣瓣周漏.结果 5例均再次手术,1例除三尖瓣环扩大外,瓣叶钙化,萎缩缺如,考虑为风湿性器质性病变,行TVR.3例原Devega成形术缝线割裂瓣环,缝线游离,瓣环扩大,经再次Kay法成形,并对其中1例伴二尖瓣瓣周漏同时修补.以上4例TR得以纠正,术后情况良好.另1例左心瓣膜功能正常,重度TR,行TVR术后肺动脉高压不减,右室进行性扩大,术后3周死于右心功能衰竭.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发生TR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风湿性病变继续发展,侵犯三尖瓣叶;(2)左心瓣膜病变未纠正,瓣膜过小或发生瓣周漏;(3)原TVP失败,特别是Devega成形术,缝线切割瓣环或断裂使环缩失败;(4)左心瓣膜术后,由于肺动脉器质性病变发生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或心房纤颤等原因,导致右房右室变大致TR发生.对重度TR,出现右心衰竭,内科治疗无效者,应再次行三尖瓣手术,特别是伴左心瓣膜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积极处理.首选TVP,如有瓣叶病损应行TVR.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总结多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为40例多瓣膜病变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风湿性心脏病39例,细菌性心内膜炎1例。瓣膜病变类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组19例,二尖瓣、三尖瓣联合组1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联合组4例。术前心功能分级:Ⅲ级17例,Ⅳ级23例。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术中应用综合心肌保护法。结果:术后30日内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5%,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和呼吸  相似文献   

10.
1996年 8月~ 2 0 0 0年 7月 ,对 4例二尖瓣生物瓣衰败患者施行了再次瓣膜替换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例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30~ 6 2岁 ,第 1次手术均为二尖瓣替换 ,所换瓣膜均为生物瓣 ,手术时间 1983~ 1988年 ,距第 2次手术 9~ 15a(平均 13a)。第 1次手术距再次出现症状时间 6~ 13a。再手术前心功能Ⅱ级 1例 ,Ⅲ级 2例 ,Ⅳ级 1例。1.2 手术方法 全组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用普通胸骨锯分段锯开胸骨。本组均有严重的纵隔心包粘连 ,小心分离粘连 ,直至左侧分离至肺动脉根部 ,右侧显露右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病人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0年间行瓣膜替换术的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 34例 ,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32例 ,心脏瓣膜粘液性病变2例。术前心功能Ⅲ级 2 4例 ,Ⅳ级 10例。采用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替换 (MVR AVR)及三尖瓣成形术 (TAP) 31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替换 (MVR AVR TVR) 3例。结果 术后早期发生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 12例 ,死亡 4例 (11.8% )。结论 对心脏联合瓣膜病变者应严格掌握手术时机 ;术中加强心肌保护、保留二尖瓣装置、积极处理三尖瓣病变 ,对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 ;术前心功能IV级可视为预置心外起搏器的指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再次心脏瓣膜替换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 选择1988年1月至2012年5月,施行再次心脏瓣膜替换者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25~45岁;术前心功能Ⅲ级13例,Ⅳ级15例.二尖瓣病变26例,其中二尖瓣生物瓣瓣膜衰坏15例,二尖瓣机械瓣血栓形成致人工瓣膜功能障碍6例,二尖瓣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并瓣周漏5例;主动脉瓣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并瓣周漏2例.二尖瓣替换26例,主动脉瓣替换2例,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12例.置入机械瓣28例.主动脉阻断时间34~108 min,转流时间70~168 min.结果 早期死亡3例,死因为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病例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20年,2例于术后2年死于心力衰竭,其余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及时、准确诊断,合理抉择手术时机及良好围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自体瓣感染性心内膜炎 (NVE)外科治疗的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4年4月收治NVE患者 2 0例中男 14例 ,女 6例 ,平均 2 9.5岁。发病前无原发性瓣膜病变或心脏其它畸形者 4例 ,具有原发性瓣膜病变或心脏其它畸形者 14例 ,术前心功能Ⅱ级 3例 ,Ⅲ级 13例 ,Ⅳ级 4例。感染性病变侵犯主动脉瓣 13例 ,二尖瓣 8例 (其中主动脉瓣、二尖瓣均受损 5例 ) ,肺动脉瓣 6例 (1例合并二尖瓣受损 ,1例合并主动脉瓣受损 )。施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膜替换 5例 ,主动脉瓣替换 8例 ,二尖瓣替换 3例 ,肺动脉瓣赘生物摘除 1例 ,肺动脉瓣修补成形 5例。结果 本组 2 0例全部生存。 1例主动脉瓣瓣周脓肿合并左室右房瘘病人 ,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随访 1~ 2 4个月 ,心功能全部恢复至Ⅰ级 ,无瓣周漏 ,无再感染。结论 NVE首先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右心瓣膜心内膜炎待感染进入稳定期后采取瓣膜修复术 ;而左心瓣膜心内膜炎 ,应依据患者心功能和赘生物的状态决定手术时机 ,心脏瓣膜替换术仍是左心瓣膜心内膜炎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70岁以上老年人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分析(附77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老年患者心脏瓣膜手术的处理特点。方法 我科 1998年 1月~ 2 0 0 4年 3月对 77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 ,男 36例 ,女 4 1例 ;年龄 70~ 82岁 ,平均为 (73.1± 2 .9)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 5 1例 (其中 2例合并冠心病 )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10例 ,先天性心脏病 1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 1例 ,冠心病合并瓣膜病 14例 (相对性或退行性 )。单纯二尖瓣病变 4 2例 ,主动脉瓣病变 19例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病变16例。 8例为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 2 8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肺气肿、脑梗死及肾功能不全等其他疾病。术前心胸比值为 0 .5 0~ 0 .87,平均 0 .6 2 ;心功能Ⅱ级 7例 ,Ⅲ级 6 2例 ,Ⅳ级 8例。结果 本组早期生存 72例(93.6 % ) ,死亡 5例 (6 .4 % )。存活者中有 6例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 ,经治疗后均恢复。存活患者出院后随访 2个月~ 5年 ,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老年患者瓣膜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 ,充分作好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 ,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防钙化生物瓣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近年来应用新型防钙化生物心脏瓣膜行二尖瓣替换 30例 ,临床经过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换瓣病例中男性 14例 ,女性 16例 ,年龄4 5~ 64岁 ,平均病程 15年 ,术前心功能Ⅲ级 15例 ,Ⅳ级 15例。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切除病变二尖瓣以生物瓣代替。并行手术 :三尖瓣成形 10例 ,主动脉瓣替换及冠脉搭桥各 4例。2 结果对 12例病人于手术前后进行了血液动力学检测。结果 :换瓣后 72h内平均动脉压较术前 ( 11.76± 0 .2 4 )kPa略有下降 ( 10 .2 2± 0 .19)kPa ;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入压由术前的 ( 1.97±0 .0 2 )…  相似文献   

16.
再次瓣膜置换术的病人 ,术中因分离粘连心包出血多、创伤大、心脏功能差、增加手术风险。我院从 1994~ 1999年再次瓣膜置换术 2 1例。住院期间死亡 3例。良好的体外循环技术和心肌保护技术对保证手术成功 ,降低死亡率起到重要作用。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年龄 2 0~ 57岁 ,平均年龄 4 1岁。体重 71~ 4 8kg。术前心功能Ⅲ级 15例。Ⅳ级 6例。生物瓣毁损 8例 ,其他心脏直视手术后再次手术瓣膜置换 13例。其中二尖瓣置换 12例 ,主动脉瓣置换 5例 ,双瓣膜置换 4例。1.2 体外循环方法本组病人均静脉复合麻醉 ,肝素化后…  相似文献   

17.
观察2007年1月~2010年10月52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60~73岁;病程2~29年,平均22年.全组病人均有反复心力衰竭病史.心功能(按NYHA分级)Ⅱ级5例,Ⅲ级28例,Ⅳ级19例.主要临床表现:活动后心悸、气促,端坐呼吸,少尿、肝肿大及下肢浮肿等.病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1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9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病2例.病变类型:二尖瓣病变25例,主动脉瓣病变21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病变6例,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17例.术前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9例,其中6例为单支或2支冠状动脉轻度狭窄,2例为中度以上狭窄,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18.
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手术做为心脏瓣膜病变的可行性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我科1990年1月~1994年6月急诊接治术后晚期猝死病人12例,现就死亡原因及预防方法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1.1 瓣膜替换术后晚期死亡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27岁,平均48.6岁。12例病人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其中二尖瓣替换7例,主动脉及二尖瓣双瓣膜替换5例。1.2 死亡时间距手术时间最短为5个月,最长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介绍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同时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经验,分析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2002年10月~2008年2月2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手术,患者年龄43~76岁,平均59岁,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8例,Ⅲ级10例,Ⅳ级2例;二尖瓣病变12例,主动脉瓣病变5例.联合瓣膜病变3例,均伴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心脏停跳后,先作静脉桥的远端吻合,然后置换瓣膜或成形.心脏复苏完成后完成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吻合,或在升主动脉1次阻断下完成.内乳动脉的吻合在瓣膜手术后心脏复苏前完成,本组2例行二尖瓣成形.18例行机械瓣置换,未用生物瓣.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10%),主要死亡原因:低心排血量,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心率失常等,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术前有心肌梗死史、心功能差、心胸比率大、女性等与早期死亡有关.随访18例,时间6个月~4年患者无死亡,心功能Ⅰ级12例,Ⅱ级6例.结论 CABG联合心瓣膜手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术前积极改善心功能,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缩短手术和心肌缺血时间以及完全的再血管化能有效的提高手术成功率.女性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于男性.这与女性的低体重、冠状动脉细小及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变等构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93年3月~1999年3月,共开展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132例,其中60岁以上的22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并跟踪随访,现将临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与方法 全组22例老年病例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其中男8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68±2.9)岁,病程平均为(28±15.8)年。心功能级6例,级12例,级4例,窦性心律3例,心房纤颤19例。并发二尖瓣轻度返流6例,中度返流12例,并发主动脉瓣轻度返流8例,中度返流6例,并发肺动脉高压及三尖瓣返流1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示二尖瓣口面积为(0.86±0.52)cm2,左房平均直径为(58±12)mm,14例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