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06/2012-07,应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32例,骨折按照Schatzker分类:Ⅴ型23例,Ⅵ型9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随访时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4月,平均14.2月,骨折愈合时间4-7月,平均5.1月。钢板无松动与折断,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4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2%。结论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贾宏岭 《现代保健》2013,(19):131-132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5例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为试验组,25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术后1年HS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TPA及PA度数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较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更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双钢板固定植骨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1例.结果 :术后21例获得随访,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参照Merchant评分,优13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1%.结论 :双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特别是SchatzlcerV andNI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术后结合适当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治疗C3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罗山县中医院2014-09/2016-09收治的C3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5例,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手术方法,观察膝关节活动度情况,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根据患者关节活动度应用RASMUSEEN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过手术治疗治愈22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结论应用锁定钢板手术方法治疗C3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双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复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6月浦江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2例胫骨平台复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Schatzker分型:Ⅵ型14例,Ⅴ型18例。手术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随访观察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和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等。结果: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和断裂,切口感染1例。骨折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为(16.5±3.2)周。术后12个月进行膝关节评分:优17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结论:双切口降低了并发症发生,双钢板提供了坚强的内固定,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内外侧联合人路双钢板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灵活、合理应用,有利于高效地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相似文献   

6.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勇  张勇  齐识  何勇 《现代保健》2009,(10):13-14
目的观察和分析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运用有限切开复位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7例,男24例,女13例,按Sehazker分型:Ⅲ型13例,Ⅳ型11例,Ⅴ型7例,Ⅵ型6例。结果3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4个月。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5例,良10例,中2例,优良率94.6%。结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好,固定牢固,抗弯力强,具有不宜松动的优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内侧小切口辅助下单钢板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后内侧小切口辅助下复位并外侧有限切开单钢板植骨内固定术.胫骨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Ⅴ型22例,Ⅵ型10例;左侧18例,右侧14例.术后嘱患者抬高患肢,切口处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以减少关节及切口肿胀.未合并韧带损伤者不用任何外固定,患者术后48 ~72 h做膝关节被动活动,第3天开始膝关节主动活动,通常7~ 10d膝关节屈曲达到90°,不负重功能练习6~8周,8周后扶拐部分负重行走,12周后摄X线片示骨折愈合后可负重行走.结果 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24(16.62±2.42)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4~ 8(5.48±1.57)个月.无骨不连、关节面塌陷、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手术疗效评价采用Rasmussen胫骨骨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0.6%(29/32).结论 后内侧小切口辅助下单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能降低软组织损伤的并发症,单钢板联合空心螺钉固定牢靠、稳定,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是微创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77-978
目的观察改良前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6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伸直度及HSS评分均改善(P均<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8%(P <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告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月,采用开放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39例,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18~50岁,平均37岁。骨折按Schatzker分型法,Ⅳ型14例,Ⅴ型19例,Ⅵ型6例。术后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Rasmussen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术后12个月按Rasmussen膝关节评分标准,优26例,良7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4.6%。发生人工骨反应1例,皮瓣坏死1例,开放性骨折感染1例。无螺丝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败发生。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操作简单,创伤较少,具有疗效佳、康复快、功能好等优点,是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锁定双钢板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向科  谢伟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9):1216-1217
目的探讨锁定双钢板内固定本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5例采用锁定双钢板植骨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4.74)个月,按照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17例,良11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为80%。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应以关节面解剖复位及下肢力线的恢复为重点,应用锁定双钢板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固定可靠,膝关节可行早期功能锻炼,治愈率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张勇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5):784-785
目的评价微创方法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采用微创技术治疗闭合性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5~24个月(平均11.7个月)随访,16例患者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3~7个月(平均4.2个月),2例患者干骺端出现延迟愈合,2例患者出现骨不愈合,经再次小切口植骨治疗后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优12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5%。结论微创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减少手术损伤、精确复位关节面骨折并早期有效处理关节内相关结构损伤,减少治疗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张辉  骆勇刚  戢勇  唐毅 《现代保健》2010,(32):10-12
目的 探讨在膝关节镜引导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10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7例,其中Schatzker Ⅰ型7例,Ⅱ型22例,Ⅲ型8例,均在关节镜引导下行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6个月,平均29~4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4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采用Rasmusse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本组优31例(83.8%),良4例(10.8%),可2例(5.4%),优良率为94.6%.结论 采用膝关节镜引导下的微创手术治疗Schatzker 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和并发症少的临床疗效,是一项值得临床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外科手术治疗的策略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自2005-06/2009-06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98例(陈旧性损伤除外),男62例,女36例,闭合性损伤76例,开放性损伤22例。按Schatzker分类并分别行非手术治疗8例;单髁空心螺钉固定10例;复位植骨单侧支持钢板螺钉固定63例;复位植骨双侧支持钢板螺钉固定17例。结果根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进行综合评分:优31例,良39例,可20例,差8例。结论根据胫骨平台骨折的特点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在首先保护骨折部血运的情况下,对胫骨平台进行解剖复位并予以适当的内固定,以及手术后积极的无负重下膝关节功能训练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月,采用开放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39例,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18~50岁,平均37岁。骨折按Schatzker分型法,Ⅳ型14例,Ⅴ型19例,Ⅵ型6例。术后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Rasmussen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术后12个月按Rasmussen膝关节评分标准,优26例,良7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4.6%。发生人工骨反应1例,皮瓣坏死1例,开放性骨折感染1例。无螺丝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败发生。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操作简单,创伤较少,具有疗效佳、康复快、功能好等优点,是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38例病人的45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Schatzker分类法进行分类,并分别使用解剖钢板、螺丝钉、空心钉等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膝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者为优(16例),术后膝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有轻度疼痛或不适,但不影响正常生活者为良(24例),术后膝关节活动受限及疼痛者为一般(4例),骨折畸形愈合、膝关节负重时疼痛明显者为差(1例),总优良率为89%。结论: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关节面解剖复位,稳定的固定,适当的植骨,对提高疗效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Ⅱ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SchatzkerⅠ、Ⅱ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闭合复住,经皮2—3枚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8例随访时间6个月-3年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0周,平均8.2周,无感染内固定松动,骨折块塌陷等并发症。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优14例,良3例,可1例。结论:经皮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是治疗SchatzkerⅠ、Ⅱ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某院2003年2月~2009年10月收治的2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后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其中V型14例,VI型9例。治疗均采用手术开放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塌陷缺损处自体骨植骨。对术后疗效及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8~72个月),按照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11例,良9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达到83.3%。[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十分有效的方法,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骨折的解剖复位、稳定的内固定,术后注意伤口引流及关节功能康复治疗是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自1996年6月~2004年6月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5例,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其中Ⅲ型4例,Ⅳ型5例,Ⅴ型6例,Ⅵ型10例,均经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骨缺损者同时予以植骨。结果 25例获1~8年随访,优良率84%。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应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