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冲管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注大静脉营养液对导管堵塞的影响,分析导管堵塞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将应用PICC输注乳剂大静脉营养液的肿瘤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及处理组(67例).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100ml冲管,频率为每隔6~8小时1次;处理组用0.9%生理盐水20ml按照快-慢-快的方法脉冲式注射,每隔4小时1次.记录两组病例导管部分堵塞或全部堵塞发生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导管部分堵塞及全部堵塞发生率为13.6%,处理组为4.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对照组1例因严重导管堵塞而拔管、1例发生静脉血栓;处理组无1例因导管堵塞而拔管,无1例发生静脉血栓.结论 少量快-慢-快脉冲管方式及适当增加冲管频率是预防PICC输注大静脉营养液(药物性)堵管的有效措施;每天记录输液速度是早期发现导管堵塞的理想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穿侧肢血管是早期发现静脉血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探究循证护理在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导管堵塞中的应用效果,为PICC置管患者提供科学护理依据.方法:以我院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104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以PICC置管导管堵塞的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置留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为评价指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循证护理的观察组导管堵塞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置留时间和患者满意程度也高于对照组.结论:在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导管堵塞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减少PICC置管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对推动循证护理在临床应用中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肿瘤患者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肿瘤化疗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减少各种因素导致PICC导管的堵塞,保证化疗全过程PICC管通畅.方法 回顾2006年10月~2008年2月97例接受PICC化疗患者中,对发生导管堵塞的5例患者进行分析,并探讨堵塞的预防和护理对策.结果 5例导管堵塞患者中,2例与其自身因素有关,3例与护理有关, 5例PICC导管堵塞的患者经正确冲洗或溶栓处理后均再通.结论 加强对PICC置管后的观察及护理,及早发现管道堵塞,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可使管道再通,避免拔管,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 对肿瘤科2009-02-2010-07 161例置管患者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置管成功率为99.37%,最长留置255 d,最短20 d.发生机械性静脉炎8例,穿刺点出血1例,导管堵塞3例,非计划性拔管1例.所有病例导管全部完整.结论 对置管期患者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延长了PICC留置时间[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冲管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注大静脉营养液对导管堵塞的影响,分析导管堵塞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将应用PICC输注乳剂大静脉营养液的肿瘤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及处理组(67例)。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100ml冲管,频率为每隔6~8小时1次;处理组用0.9%生理盐水20ml按照快一慢一快的方法脉冲式注射,每隔4小时1次。记录两组病例导管部分堵塞或全部堵塞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导管部分堵塞及全部堵塞发生率为13.2%,处理组为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对照组1例因严重导管堵塞而拔管、1例发生静脉血栓;处理组无1例因导管堵塞而拔管,无1例发生静脉血栓。结论少量快一慢-快脉冲管方式及适当增加冲管频率是预防PICC输注大静脉营养液(药物性)堵管的有效措施;每天记录输液速度是早期发现导管堵塞的理想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穿侧肢血管是早期发现静脉血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导管堵塞是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并且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堵管率最高。本文综述了PICC堵管的概念及分类,分析了ICU患者发生堵管的各类因素,着重讲解了血栓性堵管的影响因素与处理方法,阐述了集束化护理措施对预防重症患者PICC堵管发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使用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例肿瘤患者留置PICC管后出现的并发症,找出其中显管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对策。结果:200例患者中3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的并发症为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导管脱出、导管异位,给予相应的护理后均痊愈。结论:肿瘤患者使用PICC后,出现的并发症与患者自身原因及护理有关,注意观察,积极有效的处理并发症,可以减少并发症,延长PICC留置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实践尿激酶稀释液应用于PICC导管堵塞的方法,观察尿激酶在导管再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含量为5000U/MI的尿激酶稀释液通过一次性三通管连接导管,利用负压原理使尿激酶稀释液进入导管内,每30分钟抽吸一次,反复抽吸,直到抽出回血,坚持数小时至数几十小时不等.结果 267例患者中19例导管堵塞,堵塞率为7.1%;15例再通成功,2例再通失败后拔管,2例应患者要求直接拔管,导管再通成功率为78.9%.6例发生在治疗过程中,13例发生在治疗间歇期.结论 患者使用过程中,导管发生血栓性堵塞后,使用尿激酶溶液再通效果较好;形成血栓时间越短,再通成功率越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发生PICC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穿刺口感染8例,静脉炎1例,堵管12例,皮肤过敏8例,导管破裂3例,穿刺点渗血3例.经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并发症均得以控制.结论 在PICC导管留置期间予以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定植菌感染发生率,分析PICC尖端感染定植菌的分布特征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为预防感染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于PICC拔除的患者常规进行导管尖端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112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总导管留置时间为18 500导管日,发生PICC导管定植菌感染9例,感染发生率为0.486/1000导管日,感染病原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株、表皮葡萄球菌3株、清酒假丝酵母菌及沃氏葡萄球菌各1株.结论 明确PICC定植菌感染分布特征,可为今后导管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分析置管后出现的并发症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敷贴过敏4例,穿刺点感染3例,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发生敷贴过敏1例,穿刺点感染1例,静脉炎1例,无导管堵塞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导管在中长期静脉治疗、静脉高营养和脱水利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神经外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不同置放途径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比两种经不同途径置放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需长期输液治疗的患80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应用双腔或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美国Arrow公司)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至上腔静脉置管,B组应用“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美国B—D公司Peripherally Insen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观察2组置管成功率、流速及导管相关并发症30天。结果 置管成功率相近(P=0.5562):PICC导管置管成功97.5%(39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100%(40例)。导管堵塞率有明显差别(P=0.0231):PICC9例(22.5%),锁骨下静脉穿刺2例(5%)。锁骨下静脉置管流速明显快于PICC(P=0.0001)。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P=0.1521~0.5562)。气、血胸并发症:PICC末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动脉损伤:PICC末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导管易位:PICC2例(5%),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静脉炎:PICC2例(5%),锁骨下静脉穿刺末发生。导管感染:PICC末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2例(5%)。大多数PICC置管可由护士完成,而锁骨下静脉置管全部由医师操作。结论 经锁骨下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流速大,是抢救危重患的首选导管。PICC导管穿刺更安全、易推广;导管堵塞或感染后,能进行原地置换;是长期输液和大剂量长时间化疗的首选中心静脉导管。两种置管途径的导管相关感染率无统计学羌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留置PICC的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多的静脉治疗途径,同时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使PICC置管技术在危重病人中得到合理的应用。方法统计2009年上半年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分析引起导管感染的主要原因,对下半年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在更换导管时作全面评估,改为留置PICC,两组病人均采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护理集束进行护理,导管感染发生率比较进行2检验,分析PICC置管技术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影响。结果 自采用留置PICC代替中心静脉导管换管后,病人出现静脉导管感染率的现象明显减少(由5.4%降至1.7%),p〈0.05。结论预防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护理人员不仅需要严格执行相关护理指引,还需要护理人员有主动静脉输液治疗的理念,预测护理安全隐患,懂得适时、正确的评估,给予恰当置管方法,才能有效地减少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的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找到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30例HCC置管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30例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28例,成功率93%(28/30),导管堵塞1例,导管相关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7%(2/30).结论 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如能及时发现,并根据其发生的原因及时正确处理,一般均可解除,但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预防静脉营养导致PICC导管堵塞。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采取一系列预防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适当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静脉营养导致PICC导管的堵塞,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导管发生堵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需长期进行输液及反复静脉穿刺不耐受需置PICC管患者29例及外院带入PICC置管患者39例。随机分组为A组与B组。对两组患者堵管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采取相应措施。A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护理人员进行一般培训;B组34例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堵管知识及技能操作培训。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导管堵塞人数并对导管堵塞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等。结果 A组患者堵管总人数显著多于B组。堵管原因主要为封管冲管方式错误,血液返流以及机械性堵管;B组经教育及护理干预后发生导管堵塞人数显著少于A组(p<0.05)。结论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及操作指导,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及护理意识能够降低导管堵管发生率,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从而优化护理。  相似文献   

17.
预防静脉营养导致PICC导管堵塞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预防静脉营养导致PICC导管堵塞。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采取一系列预防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适当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静脉营养导致PICC导管的堵塞,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术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98例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研究PICC置管术相关并发症及护理对策。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8例患者中,5例发生穿刺点渗血,3例发生穿刺点感染,3例发生静脉炎,2例发生导管脱出,1例发生导管堵塞,1例发生血栓形成。选择头静脉进行穿刺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他静脉,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肿瘤化疗进行PICC置管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ICC规范化管理前后的效果。方法:2012年3月PICC维护规范化管理后,对PICC维护,操作的示教和培训,制定相应的流程和制度的效果分析。结果:对护士进行PICC规范化维护培训后,PICC置管部位接触性皮炎、穿刺口感染、导管堵塞、出血、静脉炎、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培训前明显降低,病人满意度显著高于培训前,同时为省级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提供实习基地,促进了PICC的发展和更高层次的技术革新。结论:通过对PICC维护规范化管理,可减少导管并发症,增强导管维护能力;可满意就诊者多元化的需求,提升了专科护理质量,有利于护理专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分析病原菌种类,为预防感染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追踪373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 373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总导管留置时间为40 547导管日,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46例,感染率1.13/1000导管日;季节、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移动、机体免疫功能为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导管穿刺技术为保护因素;感染病原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清酒假丝酵母菌、沃氏葡萄球菌。结论使用赛丁格穿刺技术,提高夏季导管维护频次,导管维护标准化及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可以降低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