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石油职工高血压高危人群实施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方法对克拉玛依石油职工体检人员中选取400名高血压高危人群对象(血压为120~139 mmHg/80~90 mmHg),存在2种及以上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体检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年的生活方式干预,对实施前后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危险因素及缺血性心血管10年发病危险度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疾病认知率明显提高,血压、体重下降明显,疾病危险因素明显减少;而对照组虽然疾病认知率有所提高,疾病危险因素也有所下降,但血压,体重有不同程度上升,缺血性心血管10年发病危险度下降。结论对石油职工高血压高危人群实施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降低血压及血脂,并能随新的生活方式的逐步形成而减少高血压的新增及心血管事件发生。值得社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实施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进行体检的人员中抽取104名血压处于高血压病前期(血压为120~139/80~90mmHg),存在2种以上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体检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与对照组(54例),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年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含疾病认知)、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干预指导;并对实施前后疾病认知、血压、体重及危险因素增减进行对比。结果通过2年生活方式干预,干预组疾病认知率明显提高,血压、体重下降明显,疾病危险因素明显减少;而对照组虽然疾病认知率有所提高,疾病危险因素也有所下降,但血压、体重有不同程度上升。2年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平均收缩压之差为13.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之差为7.9mmHg、体重之差为3.7kg,疾病认知率之差为37.6%,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实施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降低血压和体重,并能随新的生活方式的逐步形成而减少导致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实施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进行体检的人员中抽取104名血压处于高血压病前期(血压为120~139/80~90mmHg),存在2种以上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体检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与对照组(54例),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年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含疾病认知)、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干预指导;并对实施前后疾病认知、血压、体重及危险因素增减进行对比。结果通过2年生活方式干预,干预组疾病认知率明显提高,血压、体重下降明显,疾病危险因素明显减少;而对照组虽然疾病认知率有所提高,疾病危险因素也有所下降,但血压、体重有不同程度上升。2年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平均收缩压之差为13.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之差为7.9mmHg、体重之差为3.7kg,疾病认知率之差为37.6%,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实施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降低血压和体重,并能随新的生活方式的逐步形成而减少导致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社区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综合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社区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综合干预效果,为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个自然村内选择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人和符合标准的糖尿病高危人群161人,以村为单位分为干预组(糖尿病患者52人、高危人群81人)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50人、高危人群80人),干预组进行系统的综合干预1a,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医学体检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干预组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糖尿病诊断标准知晓率、体重控制率、饮食控制率、体育锻炼率、定期测量血糖率比干预前均明显提高,分别为71.43%,61.22%,85.71%,75.51%,75.51%;53.62%,59.42%,37.68%,43.48%,73.91%,;糖尿病患者按医嘱服药率为81.63%;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明显下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健康教育和综合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对糖尿病有一定效果,应加强以社区为主的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和综合行为危险因素干预。  相似文献   

5.
阚国慧 《健康天地》2009,3(12):112-114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社区康复的作用,探讨糖尿病防治新模式。方法:通过健康体检筛选出符合糖尿病前期标准的人群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干预组人群50例。对干预组糖尿病患者开展了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结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干预后DM前期人群的相关知识知晓率、经常锻炼率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重控制率差异无显著性。另外,对干预前后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DM前期人群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等均有所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M患者进行社区干预,可明显提高DM前期人群的知识知晓率、经常锻炼率、血糖控制率及血脂控制率,可有效减缓IGT和IGF向DM的转变,降低各种DM高危因素指标,有望减少DM的发病率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DM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区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分级干预效果,以期创建一个新型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管理模式。方法以社区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通过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变化了解干预效果。结果干预24个月之后,干预组对象总体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平均上升14.73%,体重指数减少1.1kg/m^2,体重下降2.31kg,危险计分减少5.7分;对照组对象总体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平均上升0.52%,体重指数上升0.23kg/m^2,体重增加0.28kg,危险计分增加2.61分;干预组空腹血糖增加较对照组少0.22mmol/L,干预组口服葡萄糖耐药试验(OGTT)减少较对照组多0.15mmol/L。结论分级干预这一新型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管理模式能帮助高危人群提高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减轻体重,降低危险因素计分,但未发现降低血糖值方面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短期强化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加后续的网络化随访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疾病认知、健康改善的意义。方法从我院2149例门诊体检人员中筛选出1362例糖尿病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短期强化教育加后续的网络化随访,分析其疾病认知、生活方式及健康指标的变化,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通过短期强化教育加后续的网络化随访监督的干预,受检者糖尿病知识水平明显提高,生活方式明显改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均明显下降(p<0.05),随访2年仅3.08%的人发展为显性糖尿病。结论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强化教育加后续的网络化随访,是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为显性糖尿病的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农村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的效果,对预防农村糖尿病高危人群患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于2007年1-11月从门诊就诊者中筛选出农村糖尿病高危者21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110)和对照组(n=106).干预组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包括系统传授糖尿病知识,实施饮食、运动计划,定期监测血压及血生化指标,每月随访1次,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计划,指导、监督计划的落实并评价效果,干预为期2年;对照组按自主需求给予随机指导.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依从性好的百分率、良好生活方式形成的百分率、具备自我管理能力的百分率高于对照组,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农村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使用微信平台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超重和肥胖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云南省某医院经健康体检筛查出的超重和肥胖糖尿病高危者26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对高危者予以常规健康教育指导,研究组则在该基础上,实施微信平台健康管理,对比两种干预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微信平台健康管理方式,对超重和肥胖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其效果良好,可改善血糖血脂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整群抽取深圳市某区社区医务人员,通过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筛选出203名慢病高危医务人员,实施为期12个月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并对干预前后健康行为、体格检查结果和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干预前比较,慢病高危人群的膳食结构趋向合理、用餐更有规律、身体活动积极性提高,睡眠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慢病高危人群烟酒暴露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慢病高危人群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降低慢病高危人群行为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改善体格检查指标和血糖、血脂水平,是减少和控制慢性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企业社区糖尿病高危群体的糖尿病综合干预,探索克拉玛依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的模式和途径。方法在克拉玛依企业社区测井公司企业职工人群中,选取符合糖尿病高危人群条件的377名企业职工,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的糖尿病综合干预,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对糖尿病高危个体进行体检、相关指标检测和糖尿病防治知识调查。结果干预后企业职工的体质指数、血脂、血糖、血压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饮食偏咸、缺乏体育锻炼、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善;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明显的提高(P<0.01)。结论企业工会、医疗机构、预防机构、企业基层组织共同合作,建立四位一体的糖尿病防治网,在企业职工人群特别是糖尿病高危职工人群中开展糖尿病健康促进干预活动是预防及控制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和搞好企业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检科护士在糖尿病护理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到本院体检的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100名,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参加糖友QQ群,以体检科护士为主组成的管理团队进行网上咨询,每月聚会上课一次;7个月后调查两组人员合理饮食、运动及糖脂等控制情况。结果与结论体检科护士通过建立糖友QQ群进行网上健康教育及定期聚会、上课,使患者增加对糖尿病的了解,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对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健康干预效果明显,尤其受到在职工作忙很难抽出时间上医院的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欢迎,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种较新的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建立在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知己健康管理方式,应用于糖尿病高危人群所产生的干预效应。方法选择糖尿病高危患者160例,经随机数法分为干预组(n=78)和对照组(n=82),在对照组每季度健康教育一般干预的基础上,干预组另通过安装"知己健康星"手机APP软件提供个体化的防治管理,为期12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变化,了解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有效运动量较管理前有所改善(P0.05);干预组在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的变化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空腹血糖增加较对照组少0.21 mmol/L,口服葡萄糖耐药试验(OGTT)减少较对照组多0.14 mmol/L。结论采用智能化的知己健康管理方式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实施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危险因素,依从性好,适宜功能社区人群健康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4.
社区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非药物干预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水平,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医疗和生活负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两个社区按照实施方案中的标准筛选出糖尿病103人,糖尿病高危人群148人,其中干预组134人,对照组117人,进行干预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糖尿病病人和高危人群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提高不明显(P>0.05);高危人群不良行为的改变如限制钠盐摄入等,干预组效果好(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采用非药物干预对于有效改变患者不良行为和心理,提高患者的KAP水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社区综合干预对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社区综合干预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社区综合干预组予以健康教育干预、健康生活习性干预、健康行为干预、药物干预等措施;对照组接受社会自然干预.两组均随访1年.评估两组人群干预前后的体质指数、腰围、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的变化.结果 社区综合干预组干预后进行体育锻炼、饮食控制、依从服药人数分别增加12%、16%、18%,吸烟、饮酒人数分别减少8%、6%;对照组进行体育锻炼、饮食控制、依从服药人数分别增加2%、0、4%,吸烟、饮酒人数分别减少4%、2%;社区综合干预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腰围、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外,其他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可改善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的肥胖、血脂紊乱,降低血压、血糖、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 提高高危人群慢性病知识知晓情况,减少慢性病危险因素,防止和延缓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方法 按照宝鸡市慢性病干预实施方案,选取慢性病高危人群6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2例和干预组343例,经过1年时间的健康管理,对两组高危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高危人群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每人每天用油量和每人每天用盐量均低于对照组,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发现和干预是慢性病关口前移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延缓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青年男性体重指数与血压、血脂、血糖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调查体检人群体重指数(BMD与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我院健康管理中心2112例中青年男性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根据BMI分为超重肥胖组和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之间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以及高血压、血压正常高值、血脂异常、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超重肥胖组的血压、血脂及空腹血糖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高血压、血压正常高值、血脂异常、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5);BMI与血压、血脂、血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超重肥胖影响血压、血脂、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信教育模式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通过健康体检筛选慢性病高危人群500名左右,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体检报告解读和知识宣教;实验组在主检医生进行报告解读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对两组在干预前后的健康行为及BMI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在干预前后除适量运动有改善外,其健康相关行为及BMI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干预前后除睡眠良好、不吸烟无明显改善外,其他健康相关行为及BMI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通过微信平台为慢性病高危人群在体检后实施健康教育,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健康指导和行为监督,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极大提高了体检患者的复检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复合式营养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复合式营养干预对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作用的综合效果,评价复合式营养干预对糖尿病(DM)的预防作用。方法在南京市6个主城区4142名中老年基线调查对象中,抽取空腹血糖受损者,随机分为复合式营养干预组196人,给予粗杂粮干预加健康教育讲座;空白对照组72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试验周期为半年。试验前后对所有受试人员进行体检。结果试验后,复合式营养干预组人群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体重、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明显下降(P〈0.05);且FBG降至正常(〈5.6mmol/L)的人群所占比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发展为糖尿病(FBG≥7.0mmol/L)的人群所占比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为糖尿病的危险人群,复合式营养干预可以降低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血糖水平,是预防糖尿病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13年和2015年开展两次国家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探讨健康管理对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后进行面对面访谈和集中现场调查,分析健康管理对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干预的效果。结果 2015年本地区居民饮酒暴露率、超重(肥胖)率较2013年显著下降,而主动参加体检率、血糖知晓率较2013年显著提高(P0.05),而静态生活方式暴露率较2013年升高,体检指标的体重、腰围较2013年明显下降(P0.05),空腹血糖、75 g葡萄糖2 h血糖、血脂和血压等指标与2013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过两年的健康管理,本地区居民主动参加体检率、血糖知晓率均有较大提高,体重控制良好,有效地降低了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风险,但今后本地区仍需继续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