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粗隆间骨折使用人工股骨头进行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选取的23例老年进行转子间顾着的治疗,人工股骨头选用标准双骨水泥型。结果对23例患者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5.8个月),疗效优17例,良4例,一般2例,优良率占91.3%,随访期间没有发现髋脱位、松动、感染及内翻者。结论在应对老年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上,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方法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出现,对肢体功能的快速恢复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柄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长柄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予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患者术后Harri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0.05)。结论:采用长柄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能取得良好的短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容伟雄  黄彪 《现代医院》2010,10(9):41-42
目的评价应用塑形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低位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上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09年8月应用塑形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低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33例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5.0个月。随访期间X线均提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明显下沉松动,股骨粗隆部骨折均愈合,无1例发生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骨折。结论该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难度不高、功能恢复好、能早期下地负重等优点,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情况下,手术风险较低,有利于早期康复,有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五年我院收治的7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术式差异进行分析,以甲组和乙组为例,分别应用内固定术式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天数等各项系数明显少于乙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9,(6):781-78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8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1个月、 3个月,观察组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6.
王斌 《医疗保健器具》2012,19(7):1092-109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 20例患者均得到满意治疗,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均早期下床行走。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人工半髋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01/2010-03采用骨水泥型双动人工半髋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16例。年龄70-89岁,平均81岁,均为新鲜骨折;取后外侧切口,保留大小粗隆部位骨块,将其复位,钢丝固定,切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插入股骨柄,安放人工头,观察住院时间、术后行走负重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随访1-3年,平均1.2年。结果平均住院23 d,术后1周均能扶助行器行走,术后15-29 d(平均21 d)能完全负重行走,术后3-6个月肢体功能恢复到伤前水平,无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随访期内假体无脱位,髋臼无明显磨损。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获得优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1.2%结论对于70岁以上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采用人工半髋置换治疗,效果良好,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6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 <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P <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半髋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接受PFNA内固定及半髋关节置换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内科合并症、内植物并发症的指标。结果两组平均随访12个月,PFNA组临床更具微创性,半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并发症更少。结论 PFNA及半髋关节置换术均为治疗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有效方法,对于骨质较好的年轻患者可选择PFNA,但对于合并症多,骨质疏松患者选择半髋关节置换术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疗效、疼痛度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诊治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80例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分两组,对照组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研究组予以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分析两组疗效、疼痛度、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是97.50%,比对照组的77.5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P <0.05);且研究组术后1周疼痛度评分(2.32±0.62)分,术后1个月(1.35±0.5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58±1.03)、(2.01±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29、4.135,P <0.05);且研究组术后1周髋关节功能(72.26±5.26)分,术后1个月(76.27±4.2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3.58±5.92)、(72.36±3.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2、4.411,P <0.05);研究组2例(5.00%)发生并发症,低于对照组11例(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  相似文献   

11.
侯平  叶永杰  欧力  银毅 《现代保健》2009,(17):23-25
目的探讨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52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对有骨质疏松骨缺损者术中植骨11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结果51例在3—6个月时获得骨性愈合,内固定未见松动、脱落、断裂。髋内翻1例,畸形愈合。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闭合复位Gamma钉内固定,其中I型3例,Ⅱ型8例,Ⅲ型16例,Ⅳ型9例,V型2例。结果:38例患者获得平均13.6个月(9—20个月)的随访,评定疗效,优26例,良9例。结论: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对近年来使用DHS内固定治疗的63例老年粗隆间骨折病例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术后并发症及手术适应证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能早期活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组发生率为11%。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5%。骨折愈合率97%。结论DHS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转螺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4例股骨粗隆问骨折患者,分别应用DHS及PFNA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甲均出血量、平均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DHS组,手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FNA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定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DHS组,而评定为可的比例明显低于DHS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NA组患者股骨干骨折和髋内翻各发生1例,DNS患者2例发生股骨=F骨折和1例发生髋内翻。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DNS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2012年10月,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粗隆间骨折62例,平均年龄82岁,采用单边骨外固定支架固定,股骨颈端用三根5mm带罗纹自攻钉,固定钉平行股骨颈穿入,最下面的钉尽量紧贴股骨距穿人,钉尖达股骨头软骨面下0.5~lcm;股骨中上段自外侧用两根或三根直径5mm带罗纹自攻钉穿入股骨,保持骨折良好复位后锁定外固定架。结果手术时间20~40min,平均随访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骨钉松动,无穿出股骨头。按Harris标准评定关节功能为:优56(90.3%)、良6(9.6%)。结论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安全、创伤小、失血量少等优点,是治疗高危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良好选择,患者能早期下地扶拐行走,不需再次手术取内固定,尤其适用于高风险的老年体弱者。  相似文献   

16.
外固定架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  曹培峰  高飞 《现代保健》2010,(21):26-27
目的分析老年人骨折的特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001~2006年接受治疗的2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随访,平均年龄73岁,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结果手术疗效评定:优14例,良8,中2例,差1例。结论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某医院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2例。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Harris评分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4~25个月,平均18.7个月,手术时间97.4±13.3(min),出血量539.8±22.7(ml),术前Harris评分34.3±10.9,术后Harris评分94.8±7.7,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姜波 《中国校医》2018,32(8):625
目的 探究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对疼痛、患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1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实验组),78例行传统的切开复位髓外固定术(对照组),对纳入研究的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情况、髋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术后72 h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社会”这个维度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创伤小、疼痛度低,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极半髋置换在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3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双极半髋置换术,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本组30例患者27例获得随访,术后患者优良率达86%。结论双极半髋置换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近期疗效上固定牢固,能早期下床活动,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极半髋置换在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3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双极半髋置换术,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本组30例患者27例获得随访,术后患者优良率达86%。结论双极半髋置换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近期疗效上固定牢固,能早期下床活动,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