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非常凶险的急腹症,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ICU常见症,传统的治疗方法虽经不断改进,但其病死率仍在50%左右,死亡原因主要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SAP,  相似文献   

2.
张丽芳  杨大奎 《现代保健》2009,(19):162-163
重症急性胰腺炎,也称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目前临床对重症胰腺炎治疗尽管意见不一,但早期手术治疗(72h内)不仅未能降低“早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病死率高。回顾2000~2008年笔者所在科室非手术治疗的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崔文海  姜庆贺  张波 《现代保健》2012,(23):108-10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97年10月一2011年11月收治的3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临床症状、体征、处理方法及造成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1例均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28例,死亡3例。致死原因为胰瘘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胰瘘和胰腺假性囊肿是主要的并发症。结论:对SAP早期患者采用中丽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李曼莉 《现代养生》2014,(16):219-220
目的:浅谈22例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2例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精心治疗、护理,严密监控患者胸片、呼吸频率及节奏、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机械通气。结果:治愈18例且未发现并发症,治愈率为81.82%;死亡4例,死亡率为18.18%(全身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并发功能障碍从而衰竭,抢救无效导致死亡)。结论:给予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对患者的存活及治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腹腔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腹腔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发生腹腔感染患者33例,感染率为39.29%;共检出6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1株占68.3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禁食时间、肠功能障碍时间、机械通气、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低氧血症、胰腺CT显示坏死等因素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腹腔感染危险因素较多,需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并发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发病机制以及预后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发病机制。结果患者的发病机制与年龄以及原发病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病死率非常高。结论在临床中应该重视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预防,提高患者的救治率以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腹腔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腹腔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发生腹腔感染患者33例,感染率为39.29%;共检出6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1株占68.3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禁食时间、肠功能障碍时间、机械通气、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低氧血症、胰腺CT显示坏死等因素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腹腔感染危险因素较多,需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103例绞窄性肠梗阻死亡原因及预后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原因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103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前确诊绞窄性肠梗阻55例(53.4%),其余48例(46.6%)均在开腹探查时确诊.治愈92例,死亡11例,病死率为10.7%(11/103).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肾衰竭,其中感染性休克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独立因素.结论 尽早明确诊断,合理把握手术时机,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是降低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儿童感染性休克发病原因及死亡相关因素,并探讨其临床救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08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1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发病与病死率的关系,并将其分为感染性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组与无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组,失代偿期休克组与代偿期休克组,分别计算其病死率,对组间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患儿存活34例,死亡27例,病死率为44.26%.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组42例,死亡25例,病死率为59.52%,无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组19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0.53%,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4.30,P<0.01);失代偿期休克组33例,死亡20例,病死率为60.61%,代偿期休克组28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2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38,P<0.01).结论 提高对休克早期诊断的认识,加强对高危儿病情变化的监测,积极进行脏器功能支持,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是降低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被激活后对自身器官产生消化所引起的炎症,是常见的急腹症.分单纯性和出血坏死型(重症)胰腺炎2种,后者是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类型.由于发病突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迅速,易引起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高达30%~60%[1],故治疗相当棘手.临床工作者不断探索,使本病的治疗在近年来有较大进展,护理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3-01/2004-10收治的11例重症胰腺炎合并ARDS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艳芬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545-2547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寻求合理的手术时机和术式,以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整体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二医院2007年5月—2009年5月期间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其诊治的临床效果。结果 14例保守治疗,死亡3例,死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APF)1例;5例手术治疗,死亡2例,分别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和感染脓毒血症各1例。总治愈率74%,病死率26%。结论正确地把握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时机和指征,合理选择治疗方案,适时手术,对于决定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原因. 方法回顾分析1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前后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本组共55例出现并发症,其发生率为38.7%,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假性囊肿、消化道出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肠瘘、胰性脑病、真菌感染等;术后死亡23例,死亡率16.2%,死亡原因为ARDS、MODS、脓毒性休克、消化道出血和胰性脑病等;感染、年龄>60岁、手术时机和方式的选择是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 结论控制感染和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及方式对降低死亡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诊治62例急性胰腺炎.结果:并发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1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脓肿2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2例;治愈61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胰腺炎采用综合性治疗,水肿型非手术治疗为主,胆源性早期手术治疗为主.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积极非手术治疗,症状无改善可早期手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高鹏  司继媛 《现代保健》2009,(30):109-110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出现肺功能不全,占50%;早期出观低氧血症19例,占55.8%;腹腔室隔综合征20例,占58.8%;休克12例,占352%。其中痊愈30例,死亡4例。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急、病情发展怏,容易引起多脏器功能不全,因而病死率高,应加强全身各脏器功能的监测及处理,以达到最佳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急性百草枯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68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人选患者服毒到救治的时间均<24 h,依据临床结局分为病死组37例和存活组31例,分析两组病例的服毒至就诊时间、服毒剂量、治疗5 d内MODS出现的时间以及受损器官数目.结果 68例患者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5例,发生率为51.47%,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率为97.1%(66/68例),中毒患者的病死率为54.4%(37/68例).病死组患者服毒至就诊时间和服毒剂量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病死组患者MODS器官数目>3个的构成比(70.27%)明显高于存活组(3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死组患者MODS出现时间和ALI/ARDS出现时间,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草枯中毒病例的中毒性心肌、肝、肾等损害较肺损伤出现早.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导致的MODS出现时间早、病情凶险而且病死率高,以肺损伤为主的MODS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服毒至就诊时间和中毒剂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乳酸/清蛋白比值与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9月某院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第1天出现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的54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入住ICU第1天有30例(55.56%)患者伴有MODS,第2天有26例(53.06%)患者伴有MODS;入住ICU第1、2天乳酸/清蛋白比值在MODS组和非MODS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乳酸/清蛋白比值、PaO_2/FiO_2、APACHEⅡ评分是严重脓毒症患者预测MO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乳酸/清蛋白比值在MODS组和非MODS组、死亡组和非死亡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酸/清蛋白比值与APACHEⅡ评分、PaO_2/FiO_2比值呈现相关性,APACHEⅡ评分越高、PaO_2/FiO_2越低,乳酸/清蛋白比值越高。运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入住ICU第1天的乳酸/清蛋白比值预测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为0.85、0.84;乳酸/清蛋白比值1.735预测MODS发生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79.17%、82.67%、75.92%,预测病死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51.02%、17.23%、100.00%。结论乳酸/清蛋白比值与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多脏器低氧损伤与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死亡的关系。方法应用调查表对本院收治的3220例HACE与HAPE病例进行回顾,检出其中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及其死亡病例,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资料等对高海拔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临床死亡原因及其特点。结果8.7%急性高原病患者并发MODS(281/3220),其中治愈3185例,死亡35例,病死率为1.1%,死亡患者的各临床症状、阳性体征及辅助检查阳性发生率分别为2.86%~65.71%、2.86%~100%、14.29%~100%,死亡患者的MODS发生率为100%。281例并发MODS的患者(死亡35例,治愈246例)中死亡组MODS数、心脏功能障碍、脑功能障碍及肾功能障碍方面均显著高于治愈组(P〈0.05)。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死亡与MODS数呈正相关(r=0.3473,P〈0.01)。结论高海拔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的死亡与低氧对各脏器功能的损伤密切相关,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重型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重症肝炎120例,将60例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其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特点;在观察组中按照疾病转归分为好转组32例与恶化组28例,分析比较影响疾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的比较:重度黄疸、剧烈呕吐以观察组中更为多见;实验室检查比较:观察组患者在重度黄疸、剧烈呕吐、淀粉酶急剧升高、TBIL、白细胞急剧升高及白细胞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好转组与恶化组患者在肝炎病毒感染类型,血清TBIL、PTA、MODS个数这些因素上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高,其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住院患者,其中急诊内镜治疗31例,在一般内科治疗基础上,24~72 h内行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检查和治疗 保守治疗(对照组)28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组治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组平均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体温及白细胞复常时间等临床指征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诊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可快速解除胰胆管开口的阻力及防止胆汁胰管反流,抑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Laparoscopy in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CKGROUND: The high mortality rates (20-30%) still occurring in some forms of acute pancreatitis demands adequate clinical and instrumental protocol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most suitable therapeutic option to employ. The use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can reduce hospital stay and time for functional recovery. METHODS: The study enrolled 73 patients referring for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in whom staging with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instrumental criteria wa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Ranson classification 63 patients (86.3%) had a mild-moderate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10 (13.6%) a severe one. In the first group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with retrograde cholangiography was performed within seven days of admission, in the second group surgical procedure followed medical treatment between eight and 30 days after the onset of the disease. No preoperative ERCP was performed. RESULTS: The rate of main biliary tract calculosis was 8.2% in group A: six cases all treated through laparoscopy. Two switches (2.7%) due to intolerance to the pneumoperitoneum, eight maj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10.9%), and two deaths (2.7%) occurred and a mean hospital stay of 7.4 days was observed in group A versus 8.2 days in group B. CONCLUSIONS: The management suggested in this study for mild-moderate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showed consistent results with those of the recent literature, as far as morbidity (6.3%) and mortality (1.5%) are concerned. A higher number of severe biliary pancreatitis (10 cases) should be observed to assess the role of ERCP with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rather than laparoscopic or combined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