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老年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急诊确诊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80例老年AD患者中查体无症状发病者占50.0%.胸骨后撕裂样剧痛者占36.2qc,高血压者占78.8%,吸烟者占47.5%,动脉粥样硬化者占66.2qc;男性占85.0%,多于女性的15.0%;DeBakeyⅢ型占81.2%;春季发病占40.0%,多于其他季节;非体力劳动者占82.5%; 88.8%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结论 老年AD患者具有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症状不典型,DeBakeyⅢ型多见等特点,其职业及危险因素有特殊性,诊治中应考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急诊确诊率。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80例老年AD患者中查体无症状发病者占50.0,胸骨后撕裂样剧痛者占36.2,高血压者占78.8,吸烟者占47.5,动脉粥样硬化者占66.2;男性占85.0,多于女性的15.0;DeBakeyⅢ型占81.2;春季发病占40.0,多于其他季节;非体力劳动者占82.5;88.8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结论老年AD患者具有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症状不典型,DeBakeyⅢ型多见等特点,其职业及危险因素有特殊性,诊治中应考虑。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是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疾病,现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2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诊断治疗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主动脉夹层 (aorticdissection ,AD)是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急症 ,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病情发展迅速 ,误诊率和死亡率高。据统计 ,未经特殊治疗的病例 ,约 3%的患者猝死 ,发病 2d内死亡者占 37%~ 5 0 % ,发病 1周内死亡者占 6 0 %~ 70 % [1] 。因此 ,早期诊断和积极合理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将我院 1995年至 2 0 0 0年确诊的 18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9例 ,年龄 38~ 78岁 ,平均 5 9岁 ,5 0岁以上 17例 (94 4 % ) ,另 1例小于 4 0岁。…  相似文献   

5.
宋礼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179-318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临床治疗的效果,提高对本病的重视。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9月至2004年9月的33例患有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治疗方法如: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的分析。结果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后,总有效率高,均痊愈出院。结论针对不同程度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血压和心率进行控制,进行积极的临床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达到提高主动脉夹层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药物、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对A、B两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住院期间病死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A型(22例)和B型(1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不同治疗方式(药物、介入及外科手术)对其住院期间病死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期间总病死率为40.91%,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总病死率为0(P<0.01).出院患者随访9~67个月,平均(25.6±15-3)个月,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无死亡,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药物治疗死亡1例,两型患者远期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介入)患者之间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住院期间总病死率高,但远期病死率与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相似;药物或非药物治疗主动脉夹层对远期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药物、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对A、B两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住院期间病死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A型(22例)和B型(1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不同治疗方式(药物、介入及外科手术)对其住院期间病死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期间总病死率为40.91%,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总病死率为0(P〈O.01)。出院患者随访9~67个月,平均(25.6±15.3)个月,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无死亡,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药物治疗死亡1例,两型患者远期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介入)患者之间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住院期间总病死率高,但远期病死率与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相似;药物或非药物治疗主动脉夹层对远期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转归.方法 对我院1998年2月至2011年9月收住的主动脉夹层病人64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高血压病史占65.63%;抽烟史占78.13%;动脉硬化占81.25%;Ⅰ型夹层占18.75%,Ⅱ型占18.75%,Ⅲ型占62,5%;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疼痛和血管杂音.早期误诊率25%;超声、CT、MRZ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5%、91.7%、100%;保守治疗,治愈率65.60%,死亡率25.00%.结论 主动脉夹层发病率较高,发病急、死亡率高,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疼痛和血管杂音.急性期基层医院误诊率较高.确诊主要依据影像学技术,磁共振诊断的准确性最高.急性期保守治疗对Ⅲ型夹层效果好,宜降压、镇静、止痛,忌用抗凝溶栓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主动脉夹层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方法收集本院2001年9月至2006年9月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对其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整理。结果共收集18例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住院患者,Standford A型13例、B型5例,分别给予手术、介入及内科保守治疗,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为61.11%。结论内科保守治疗在治疗主动脉夹层中有重要意义,应严格把握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根据不同的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对主动脉夹层分离认识提高,以及影像学检查的进展,主动夹层分离病例检出率增高。本文总结了我院1988~1996年收治的21例主动脉夹层分离的资料,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30~76岁。其中由高血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并发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寻找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是否并发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意识障碍、少尿、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以及肌酸激酶水平,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84例患者中,男73例,女11例;年龄30~81(52.0±12.7)岁.结果 总体病死率为9.5%(8/84).并发心包积液患者病死率为33.3%(1/3),胸腔积液患者病死率为35.7%(5/14),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死率为50.0%(2/4),少尿患者病死率为100.0%(2/2),意识障碍患者病死率为100.0%(1/1),肌酸激酶升高者病死率为36.4%(4/11).出现并发症的病例,病死率均较总体高,出现胸腔积液、消化道出血、少尿、意识障碍和肌酸激酶升高的患者与无相应并发症的患者相比病死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胸腔积液是独立预测死亡的指标.结论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出现胸腔积液、消化道出血、少尿、意识障碍或肌酸激酶升高时病死率增加,胸腔积液是独立的预测死亡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早期诊断线索和方法,选择合理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5月4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患者发病特点,早期选择合理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快速诊断,尤其增强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符合率最高。本组患者内科保守治疗32例,外科人丁血管置换术12例,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术4例,治愈30例,死亡18例。结论对于AD患者早期快速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聂新强  王安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4028-4029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基层医院对该病的诊治方法.方法 通过对本院内科自2005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6例主动脉夹层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中男32例,女14例,男女比为2.29:1,年龄分布29~83岁,中位年龄53岁.结论 对突发性剧痛难忍,镇痛药疗效差者无论血压高低,均应考虑到主动脉夹层可能,尤其是疼痛部位从上至下转移者,要重视普通胸片上主动脉异常增宽的征象及心脏B超的提示,及时作CTA即可确诊,处置上及时控制血压和减慢心率镇静和卧床休息,是十分重要的方法.适时转运至上级医院治疗可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尤其是内膜破口、直径、假腔的范围及受累血管的显示。方法:对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其影像信息进行后处理后再现,分析相关影像特点。结果:参考DeBakey分型,60例患者中Ⅰ型12例,Ⅱ型6例,Ⅲ型42例。其中3例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2例合并腹主动脉瘤样扩张,32例伴发胸腔或心包腔积液,18例假腔内有附壁血栓形成,17例合并明显的肾缺血,11例右半肠管缺血,2例左半肠管缺血,2例合并一侧下肢动脉闭塞。破裂口检查率为93%,影像诊断临床符合率为91.3%。结论: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可明确主动脉夹层诊断、分型、受累范围及脏器累及情况评估和术后评估,对临床诊断的明确、手术方式制定及术后评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10年来主动脉夹层病例的临床特征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心血管病研究所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10年间连续收治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对每年患者的总数、年龄、性别、主动脉夹层类型、治疗方法和疾病预后进行统计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10年共确诊主动脉夹层238例,发病平均年龄(51.9±12.1)岁,男女之比为3.67:1.175例(73.5%)患者出院诊断合并高血压病,105例(44.1%)患者有明确的大量吸烟史.Ⅰ、Ⅱ、Ⅲ型夹层构成比分别为35.3%、7.6%、57.1%.A型主动脉夹层较B型发病平均年龄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住院病死率为36.5%,急性B型住院病死率为9.5%.在两个5年周期中,主动脉夹层病例增加了240%,其中以Ⅰ型增长最快,为360%.平均发病年龄无显著变化.结论 乌鲁木齐市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迅速增加,平均发病年龄明显低于国外报道;男性患者比例和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病死率均高于国外报道.  相似文献   

16.
李忠慧  田辉 《现代保健》2011,(34):89-9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手术确诊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撕裂的内膜、累及的范围、分辨真假腔及破口的位置,并能对主动脉夹层进行细分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成为临床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ADD-RS)结合D-二聚体(DD)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标准化的诊断策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方法前瞻性分析惠州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内科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 330例拟诊断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 132例,女性1 198例;年龄50~72岁,平均(52.68±4.9岁)。采用验前概率标准化工具ADD-RS联合血清DD进行AAS的筛查和诊断,DD>0.5 μg/mL记为DD。最终的诊断依据影像学、尸检、手术或14 d随访结果确定。评估在ADD-RS=0/ DD或ADD-RS≤1/DD的患者中排除AAS的漏诊率和有效性。 结果766例(23%)患者ADD-RS=0,1 732例(52%)患者ADD-RS=1,为非高风险组;832例(25%)患者ADD-RS>1,为高风险组。DD的患者为1 335例(40.1%)。通过影像学、尸检、手术或14 d随访结果最终确诊AAS患者434例(13%),其中DD 417例(96%),诊断灵敏度为95.2%(95% CI:92.7%~97%),特异度为62%(95% CI:60.3%~64.1%)。DD17例(3.9%)。在ADD-RS=0/DD的529例患者中,2例(0.4%)确诊为AAS,ADD-RS联合DD诊断策略的漏诊率为0.3%(95% CI为0.1~1.7%),排除AAS的有效率为15.3%(95% CI:14.6~17.2%)。在1 663例ADD-RS≤1/DD患者中,6例确诊AAS,ADD-RS联合DD漏诊率为0.4%(95% CI为0.2%~1.1%)有效率为51.2%(95% CI 48.1~53.6%)。 结论以ADD-RS≤1结合DD的诊断新策略,确诊AAS的有效率较高,漏诊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探讨急、慢性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策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58例急、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TEVAR,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0%(58/58),4例直接封堵、20例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使用烟囱支架2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5.2%,3/58),术后出现Ⅰ型内漏11例(19.0%,11/58).出院55例患者中假腔内血栓形成48例,2例内漏消失,7例夹层仍可见部分血流.随访48例(87.3%,48/55)患者,随访时间3~ 68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7例原内漏患者复查螺旋CT血管造影示2例内漏消失,假腔内完全血栓化,其余5例内漏情况减轻,假腔内部分血栓形成;1例在术后2年支架远端出现新发内膜破口,再次放置覆膜支架后消失.结论 TEVAR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首选方法,手术成功率高,选择合适患者后应尽早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血清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MHC)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评价其在AD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选择AD患者42例(AD组),于发病≤3h和发病后6,12,24h采肘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mMHC水平,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D组发病≤3h及发病后6,12h血清smMH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88.6±21.7),(59.4±18.7),(41.3±10.7)ng/L比(17.2±8.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发病后24h血清smMHC水平[(18.9±9.5)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anfordA型患者(25例)发病3h内血清smMHC水平明显高于StanfordB型患者(17例)[(95.4±17.8)ng/L比(78.5±18.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发病后6,12,24h血清smMH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股动脉插管腔内隔离术前血清smMHC水平明显高于术后[(58.6±15.9)ng/L比(30.1±12.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血清smMHC水平迅速下降,术后12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7±8.9)ng/L比(17.2±813)ng/L,P〉0.05]。死亡患者(7例)发病≤3h及发病后6,12h血清smMHC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35例)[(101.2±20.7)ng/L比(86.1±18.9).g/L、(65.2±16.7)ng/L比(58.2±14.2)ng/L、(50.4±10.8)ng/L比(39.5±8.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发病后24h血清smMH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h检测血清smMHC水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O.913,以51.7.g/L作为诊断临界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1%(37,42)和96.7%(29/30);发病后6h检测的AUC0.865,以38.5ng/L作为诊断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