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6月至2008年6月经外科治疗的18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无特异性早期症状,其中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者2例,癌胚抗原(CEA)升高者4例,糖类抗原(CA)199升高者3例,肝硬化4例。超声诊断率11.1%(2/18),CT诊断率42.9%(6/14),MRI诊断率45.5%(5/11)。7例术前诊断为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11例误诊;行根治性切除术8例,姑息性切除术10例。结论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血清肿瘤标记物,误诊率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应进一步熟悉本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总结本组11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胆管细胞癌CT特点:①肿瘤以单发为主,大多位于肝左叶。②肿瘤内或周围可见到扩张的胆管,其中以延迟强化区内见到扩张的胆管为其典型表现。③增强扫描,大部分肿瘤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可见到肿瘤不均匀强化,其中坏死区无强化。小部分肿瘤动脉期有强化。结论 CT检查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动脉期肿瘤强化不明显,至平衡期肿瘤对比增强逐渐明显是典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影像诊断要点,其他征象如肿瘤周围扩张胆管、肿瘤包埋胆管、附近肝叶萎缩和门静脉分支闭塞等均有一定诊断价值。术前CT多数能诊断,疑难者可MRI检查或穿刺活检,多种检查联合可做出正确诊断。胆管细胞癌需与肝细胞癌、肝脓肿、血管瘤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外周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外周型胆管细胞癌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结果26例外周型胆管细胞癌中,17例位于肝左叶,9例位于肝右叶。肿块型21例,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肿块。12例肿块呈分叶改变。增强扫描动脉期多呈轻至中度周边强化或线条状、网格样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强化逐渐明显并向病灶内部延伸,16例病灶中央出现明显延迟强化。肿块占据的肝脏局限性萎缩或肝包膜凹陷10例。浸润狭窄型3例,表现为胆管壁局限性增厚伴强化。2例未见明确肿块。22例伴胆管不同程度扩张。5例肿块伴有结石或钙化。12例肿块伴有坏死。结论外周型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表现,与肝细胞癌、肝脓肿、血管瘤等疾病鉴别诊断时多期增强扫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并与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发现进行对照。结果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为肝内肿块性占位(肿块型)12例,扩张胆管内乳头状或菜花状软组织影(腔内生长型)3例,局限性胆管壁增厚及外周肝内胆管扩张(胆管壁浸润型)1例;病理大体观与CT表现相似,镜下表现为不同分化程度腺癌,瘤内纤维成分在3种类型肿瘤中不同。结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并与其病理学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朱光源 《现代医院》2012,12(1):56-57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临床的联系。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2011年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 2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人的CT平扫均为不规则低密度灶,病灶密度不均匀,轮廓不清,其中16例病人的病变区可见胆管扩张,8例见肝包膜回缩征,3例见病灶内不规则钙化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强化16例,门静脉期及平衡期病灶不规则强化9例,延迟期呈向心性增强16例,误诊2例。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特别是动态增强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有较特征性的强化特点,有利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6.
解永彬 《工企医刊》2014,27(2):642-643
目的分析与探讨16层螺旋CT对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通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共45例,对其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对CT征象进行分析,并对诊断符合率进行探讨。结果采用16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扫描后,45例患者共准确诊断40例,诊断准确率达88.9%,漏诊率为11.1%。结论采取16层螺旋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进行诊断,具有无创伤、患者耐受强、检测快速、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能够为医生选择治疗措施提供有力依据,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患者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与诊断价值,并研究它和病理临床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经确诊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40例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对所有的4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进行CT平扫,结果都呈现出不规则的低密度灶,患者的病灶密度分布不均,且轮廓也不清晰.而其中,32例患者的病变区发生了可见的胆管扩张,16例患者有见肝包膜的回缩症状,6例患者出现了病灶内不规则的钙化灶症状.32例患者增强扫面后,动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强化明显,18例患者出现了门静脉期和平衡期病灶的不规则强化现象,32例患者的延迟期呈现出向心性增强的症状,有4例患者误诊.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特异性,尤其是它的动态增强扫描能较为特征性地强化肝内胆管细胞癌,有助于影像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  相似文献   

8.
Caroli病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和MRI在Caroli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0例Caroli病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另行MRI检查,分别采用Flash 2D T1WI(TR/TE148/4ms),真实稳态快速梯度回波(True Fisp)T2WI(TR/TE5.8/2.9ms),MRCP胰胆管水成像(皿佃1120/86ms)序列扫描。结果 本组10例Caroli病的肝内胆管均呈节秘性扩张,表现为多发囊状/柱状影;囊状影与轻度扩张的柱状小胆管影及囊状影之间相连通,CT能部分显示此征像,MPI True Fisp及MRCP序列可全面直接显示该征象,无需增强扫描;本组4例属Ⅰ型,均伴有肝内胆管结石,无合并肝硬化及门脉高压征;6例属Ⅱ型,均合并肝硬化及门脉高压征,其中4例无肝内胆管结石,2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3例合并双侧海绵肾,2例属Ⅱ型,1例属Ⅰ型。结论 CT/MRI能对Caroli病做出明确诊断,且MRI较CT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9.
唐祝雄 《中国卫生产业》2013,(23):152-152,154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急性肾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急性肾损伤患者的cT影像学诊断资料。结果本组肾挫伤14例(53.85%),肾轻度裂伤5例(19.23%),肾全层裂伤3例(11.54%),肾碎裂4例(15.38%),其中合并肾蒂损伤1例(3.85%)。上述患者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后,痊愈25例(96.15%),死亡1例(3.85%),死亡原因为同时合并其他器官重症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CT扫描能够较为正确地评估肾损伤的范围和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诊断依据,且具有具旮陕速、无创、分辨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姚强 《现代保健》2011,(25):102-103
在目的了解胰腺炎在cT上所表现的特殊征象,研究其与胰腺癌鉴别诊断的特征。方法对本院2006年5月~2010年6月被证实的40例慢性胰腺炎和40例胰腺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胰腺炎的CT特征。结果(1)胰腺增大:慢性胰腺炎20/40例(50%),胰腺癌4/40例(100%);(2)局限性肿块:慢性胰腺炎20/4J0例(50%),胰腺癌33/40例(82.5%);(3)胰管扩张:慢性胰腺炎15/40例(37.5%),胰腺癌32/40例(80%);(4)肝内外胆管扩张:慢性胰腺炎10/40例(25%),主要表现为逐渐狭窄,胰腺癌32/40例(80%),且主要表现为扩张的胆管突然中断;(5)胰腺钙化、病变包裹胰后大动脉等等CT表现,都具有一定的特异征象。结论认真分析CT的特征,可为胰腺炎的确诊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能除外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ASC-H)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9例诊断ASC—H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的临床资料。结果液基细胞诊断ASC-H139例中,组织病理学诊断宫颈黏膜慢性炎18例(12.95%),宫颈黏膜慢性炎伴鳞状上皮增生26例(18.71%),宫颈黏膜慢性炎伴挖空细胞改变、HPV感染者24例(17.27%),CINI16例(11.51%),CINII19例(13.69%),CINIII25例(18.oo%)鳞状细胞癌(scc)11例(7.91%)。结论液基细胞学用于宫颈病变筛查,能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疑诊宫颈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者行阴道镜活检能发现一定比例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可避免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6月至2008年6月经外科治疗的18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均无特异性早期症状,其中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者2例,癌胚抗原(CEA)升高者4例,糖类抗原(CA)199升高者3例,肝硬化4例.超声诊断率11.1%(2/18),CT诊断率42.9%(6/14),MRI诊断率45.5%(5/11).7例术前诊断为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11例误诊;行根治性切除术8例,姑息性切除术10例.结论 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血清肿瘤标记物,误诊率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应进一步熟悉本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形态类型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45例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不同形态类型的胆管细胞癌各有其特征性改变,胆管扩张、肝叶萎缩等间接征象亦具有特征性。结论:掌握不同类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和具有相似表现的其他肿瘤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口腔癌的CT及MRI表现,评价影像检查在口腔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索合理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口腔癌66例(唇癌2例,牙龈癌18例,颊黏膜癌15例,舌癌24例,口底癌7例,),其中32例行CT扫描,34例行MRI扫描,将影像表现与手术所见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6例口腔癌中,呈浸润性生长的溃疡型病变42例,外生性生长的肿物型病变24例。CT扫描32例,明确显示病变27例,遗漏病变5例,其中4例为表浅溃疡型病变。CT扫描病例中,10例有骨质侵犯,CT扫描准确评价8例,遗漏2例。MRI扫描34例,均准确评价肿瘤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CT、MRI对口腔癌原发肿瘤的形态、大小、周围结构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评价有重要价值。对于较小及呈浸润性生长的表浅溃疡型肿瘤,CT扫描尤其是cT平扫难以准确显示,应首选MR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脓肿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62例患者的病理结果分为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组和肝脓肿组各31例,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灶、CT检测情况.结果 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病灶边缘清的病灶数要显著高于肝脓肿组,相反病灶边缘不清要明显偏低(P<0.05);肝脓肿组的靶征、分隔状强化、边缘强化环形完整、肿块缩小征和病灶积气上明显高于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组,但肝脓肿组在边缘强化环形不完整、向心性延迟强化和肝包膜回缩征上明显低于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组(P<0.05).结论 CT检查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脓肿都会出现灌注异常、低密度影,临床诊断中要注意CT各个征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CT、MRCP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诊断效果。方法:62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分别行CT、MRCP、B超+CT、B超+MRCP检查,记录并比较各种方法对肝胆管结石合并不同类型的肝胆管癌的诊断率。结果:CT和MRCP总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9.4%和85.5%,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MRCP对肝胆管结石合并结节型、团块型和胆管乳头型肝胆管癌诊断率略高于CT,P〉0.05;MRCP对于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增厚型肝胆管癌诊断率明显高于CT,P〈0.05;联合检查后,B超+MRCP检测诊断明显高于B超+CT,但P〉0.05。结论:CT和MRCP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均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并且B超分别与CT、MRCP联用后也可明显提高对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先行常规螺旋CT扫描,而后分别以MPR、SSD,VR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并分析螺旋CT重建图像与薄层扫描周围型肺癌显示征象对比情况。结果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螺旋CT图像主要征象情况为:空气支气管征20例(28.6%),空泡征19例(27.1%)、磨玻璃改变37例(52.9%),钙化改变8(11.4%)、分叶枉38例(54.3%)、毛刺征45例4(64.3%),血管集束征31(44.3%)、胸凹陷征40例(57.1%);MPR显示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凹陷征和空泡征均有较高的敏感性,SSD显示胸膜凹陷.VR显示血管集束征敏感性较好。结论螺旋CT及其图像重建技术能够清晰、准确的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各种征象,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70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资料,提高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结果确诊67例,误诊3例。阐述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cT表现及常见的合并征象,并提出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cT扫描中的注意事项。结论cT扫描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达95.7%,证明了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查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多层螺旋CT平扫、动态增强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CC的CT表现。结果 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大片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不清。3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11例病灶周围胆管扩张。9例病灶局部肝包膜凹陷,6例肝叶萎缩。CT增强动脉期无明显强化5例,边缘不全环形强化5例,边缘不全环形强化并病灶内斑片状强化3例;门脉期及延迟病灶由周边向中央呈渐进性、向心性轻中度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延迟强化是ICC的重要特征,结合其他一些CT征象,可与其他肝内肿瘤或非肿瘤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王燕 《药物与人》2014,(6):77-77
目的:探讨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行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接受诊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00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研究其经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强化形式。及其特征。结果:接受诊治的患者中28例肝细胞癌,25例肝血管瘤,17例胆管细胞癌。15例肝转移瘤,15例肝脓肿;患者的肝细胞癌动脉期的病灶强化,其密度比正常肝实质高,典型血管瘤的表现主要为平扫呈现低密度,而胆管细胞癌的动脉期未出现强化,患者三期扫描以慢进慢出呈现出来.肝转移瘤的CT扫描以牛眼征较为常见。结论: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行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效果显著,能够通过对各种疾病CT表现特征,再联系临床资料基础上可以有效评估病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