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6 510例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婴幼儿泌尿系统疾病筛查结果分析,探讨婴幼儿三聚氰胺相关泌尿系结石等疾病的临床特征. [方法] 全部筛查者行泌尿系超声检查,部分行腹部CT平扫等检查. [结果]检出异常病例153例,其中泌尿系结石43例,肾积水96例,先天畸形14例.不同年龄组结石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1岁婴儿明显高于1岁以上幼儿,性别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童明显高于女童肾积水发生率(P<0.05),不同年龄段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结石的发生率为0.56%,发生率与患儿年龄及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时间有关;肾积水及泌尿系畸形与三聚氰胺污染奶粉无确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肖红  杨珂 《现代保健》2010,(22):96-97
目的 总结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所致泌尿系结石婴幼儿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采取心理护理,手术前、后病情观察及护理等方法对52例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所致泌尿系结石婴幼儿进行护理.结果 52例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所致泌尿系结石的婴幼儿均治愈.结论 护士对结石患儿的病情观察应仔细,措施要得当 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应耐心、详细.  相似文献   

3.
目的全面了解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奶粉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确诊患儿的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1900例患儿,男、女性别比为1.38:1。平均年龄21月龄。分布在全省14个市(州)的86个县(市、区),仅有1个县(康县)无病例报告;病例以武威、白银、天水、平凉、庆阳、张掖、兰州和金昌等8市为多,占全部调查病例的88.2%;病例数在200例以上的县(区)21个,占全部调查病例的70.6%。有奶粉喂养史的11826例,占99.4%;有三鹿奶粉喂养史的10672例,占89.7%。患儿截至发病累计食用三鹿奶粉量平均为17.7kg。病例以肾结石为多,占87.8%;其次为肾积水,占23.3%;输尿管等结石较少,占3.5%。结论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的男、女性别比较接近出生人口性别比,表现出明显的地区聚集性,以对食用奶粉依赖性和高暴露年龄组儿童的上尿路结石为主,其流行病学特征与文献报告的一般小儿尿石症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受三聚氰胺污染婴幼儿奶粉所致泌尿系结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医院提供的病儿信息搜索调查对象,通过入户调查和医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按统一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患儿性别、年龄、地区分布、喂养史及B超检查等流行病学调查指标。结果调查335例患儿,男女性别比为。平均年龄:36月龄以下的患儿占。分布在全市7个县区,均有奶制品喂养史,其中食用"三鹿"品牌294人,占87.76%;从出生开始吃153人,占45.67%;0~12月龄发病146人,占43.58%。结论 3岁以下的泌尿系结石患儿均有奶粉喂养史,开始吃奶粉年龄越小,越容易得结石;发病年龄以0~12月龄为主。  相似文献   

5.
肖红  杨珂 《现代保健》2010,(23):132-134
目的 总结249例泌尿系结石婴幼儿的安全护理经验,为今后小儿安全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落实结石患儿安全管理制度.结果 249例泌尿系结石婴幼儿在住院期间安全,无意外事件发生.结论 患者的安全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正>2007年3月以来,美国发生4000多起猫、狗等宠物中毒死亡事件,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调查初步认为,宠物食品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导致猫、狗中毒死亡的原因。三聚氰  相似文献   

7.
万江生  朱新胜 《现代保健》2011,(10):155-156
目的 探索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的病因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109例婴幼儿泌尿系结石患者直径≤0.5 cm采用补液总攻治疗辅助碱化尿液,其中有90%自行排出,直径>0.5 cm的均采取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随访85例,结石残余的6例,随访半年,结石未见增大,其中未有新生结石患者.结论 在选择治疗方式上参考结石大小及肾积水的严重程度.对于手术患者尤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早通过手术解除梗阻,引流尿液并保护肾功能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王延福  杨萍 《医疗卫生装备》2009,30(7):87-87,132
目的:分析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的特点。方法:对76例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婴幼儿患者表现为哭闹、呕吐、发烧、腹胀、排尿异常,可导致肾衰和尿毒症。结论:婴儿泌尿系结石发病隐匿,诊断及治疗因患儿小而较困难,危害性大,其发病与人工喂养有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的儿童泌尿系结石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8年9月16日~2008年10月6日广州市儿童医院筛查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儿童和本院近10年泌尿系结石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筛查检出泌尿系结石患儿347人,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年龄≤12月患病率高,结石大小以4~8mm2多见,经内科保守治疗结石大多消失或变小.近10年泌尿系结石住院人数于2005年后逐年增加,年龄≤12月构成比随之增加,结石分布在肾脏及阴性结石比例增加. [结论] 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是近年儿童泌尿系结石的重要病因之一.其特点是发病年龄小,结石体积小,多分布在肾盂肾盏中,阴性结石为主,结构松散易于排出.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最近在中国流行的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奶粉被认为与泌尿道结石的发生有关,虽然其临床表现和易患因素尚未完全阐明。方法:我们对接受三聚氰胺暴露史、泌尿系结石症状及可能的易患因素筛查的36月龄或小于36月龄的婴幼儿的父母进行了问卷调查。此外,我们进行了尿液分析、肾功和肝功检查、尿液生化指标和钙肌酐比检测以及超声波检查。婴儿配方奶粉分为高三聚氰胺含量(〉500μg/kg)、中三聚氰胺含量(〉150μg/kg)和不含三聚氰胺(0μg/kg);没有奶粉的三聚氰胺含量介于150~500ppm之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应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测定牛奶及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用三氯乙酸提取,MCX阳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DB-1701毛细管柱和氮磷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方法线性范围在0.05μg/ml~5μg/ml,定量限为0.1 mg/kg(牛奶)和0.25 mg/kg(奶粉),相对标准偏差为2.1%~7.9%,回收率为86.4%~108%。结论:本方法不经衍生化处理直接测定三聚氰胺,简便、快速,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近红外光谱快速筛查奶粉中三聚氰胺定性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快速定性识别模型。方法:分别配制了不同三聚氰胺含量的奶粉样品,采用红外光谱扫描,分析特征波长区域,建立二阶识别模型。结果:三聚氰胺阴性和阳性奶粉样品在一阶导数光谱图中波长1100 nm~1200 nm及1380 nm~1480 nm这2个区域有明显的区别,根据三聚氰胺含有与否,分别建立阴性和阳性2种模型,样品预测结果表明这2种模型的正确率均在95%以上,最低识别限可达2.5 mg/kg。结论:所建立的定性模型可用于奶粉中微量三聚氰胺的定性识别,适合于大量样品的快速初筛。  相似文献   

13.
0~2岁婴幼儿佝偻病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珠海市0-2岁婴幼儿佝偻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以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珠海市0-2岁婴幼儿405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佝偻病及相关因素调查,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珠海市0-2岁婴幼儿佝偻病患病率为13.3%。佝偻病发生与居住地区、孕末期3个月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孕末期3个月进食虾皮或海带类、孕末期3个月日晒时间、孕周、儿童户外活动时间、补锌及定期检查有关。其OR值分别为0.079、6.225、0.156、3.566、0.417、0.265、5.800和9.364。结论:佝偻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预防应从胎儿期开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沧州市6~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沧州市6~24月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2—7月在沧州市随机抽取3个区/县作为调查点,每个区/县抽取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研究时间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免疫规划的婴幼儿的主要监护人进行婴幼儿喂养指数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沧州市6~24月龄婴幼儿喂养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喂养指数评分的因素。结果 1 450名婴幼儿中男童835名,占57.59%,女童615名,占42.41 %,顺产827名,占57.03%,剖宫产623名,占42.97%,足月1 009名,占69.59%,早产441例,占30.41%,婴幼儿喂养指数评分均值(8.31±2.05)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多重线性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为城市(β'=0.233)、月龄12~24月(β'=0.316)、母亲学历为硕士及以上(β'=0.166)的婴幼儿喂养指数评分更高。结论 沧州市6~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需要加强该地区婴幼儿喂养的宣传,提高看护人科学喂养知识,为婴幼儿健康的生长发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婴幼儿乳房早发育的病因, 为预防婴幼儿乳房过早发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0年8-10月份就诊于郑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的单纯乳房发育患儿351例女童为观察组, 平均年龄1.4岁(3月~3岁)。同期无乳房发育的住院患儿130例为对照组, 平均年龄1.3岁(3月~3岁)。所有病例均行调查问卷、检测性激素5项。观察组随访2年以上。结果 1)351例女童中, 完成随访306例(87.1%), 1年内乳房消退296例(96.7%)。2)雌二醇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其中6月~1岁组、1~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出生体重、母孕期服用孕激素史、母孕期农药接触史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人工喂养率、监护人使用美白护肤品情况、来自郑州城乡结合部远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遗传易感基础上对外源性雌激素或类激素的环境污染物高度敏感可能是婴幼儿乳房增大的主要原因。对极少数为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患儿宜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6.
静脉吸毒人群HIV阳转率与队列保持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静脉吸毒人群HIV血清抗体阳转率和队列本底的社会人口学和高危行为特征以及6个月随访情况与队列12个月保持率的关系。方法于2002年11月,在四川省西昌市从社区筛查HIV抗体阴性的静脉吸毒人群前瞻性研究队列333人。在队列每6个月随访时进行HIV抗体检测来估算HIV血清抗体阳转率和分析队列本底的社会人口学和高危行为特征以及6个月随访情况与队列12个月保持率的关系。结果静脉吸毒人群队列12个月的HIV血清抗体阳转率为3.17×10-2人年(95%CI=0.98~5.37)和保持率为70.3%。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与队列12个月保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6个月能随访到(OR=8.74,95%CI=4.95~15.41;P<0.0001)和彝族(OR=0.50,95%CI=0.28~0.87;P<0.0151)。未见静脉吸毒人群队列本底的HIV高危行为因素与队列12个月保持率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吸毒人群HIV血清抗体阳转率彝族和6个月未随访到的吸毒人群队列12个月的保持率低。  相似文献   

17.
153例早产儿屈光状态3年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早产儿6个月--3岁屈光状态的变化情况,探讨影响早产儿屈光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2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在本院定期体检的153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从校正月龄6月起,分别检测6月龄、1岁、2岁、3岁时的屈光状态;随机选取同期出生的324例足月儿为对照组,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远视和散光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分析胎龄、出生体重与早产儿屈光状态的关系。结果各年龄组早产儿散光的发生率均高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儿和足月儿2岁前远视和散光发生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33W的早产儿发生屈光不正的风险是足月儿的6.4倍(95%CI:1.912—21.399);体重〈2200g的婴幼儿发生屈光不正的风险是出生体重正常儿童的15.5倍(95%CI:2.091—115.228)。结论胎龄和出生体重均为早产儿屈光不正的危险因素。需尽早重点加强对胎龄≤33W、出生体重〈2200g的婴幼儿眼保健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西安市第一医院所属地段婴幼儿喂养情况,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及疾病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582例婴儿根据出生后前4~6个月的喂养方式分为完全母乳喂养组,部分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分别从1个月开始每月测量身长、体重到其1岁时,并记录婴儿1岁内"四病"的患病情况.结果 完全母乳喂养组,部分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婴儿6月龄时的身长分别为68.41±2.31cm、68.25±2.39cm及68.06±2.41cm,体重分别为8.33±0.99kg、8.18±1.01kg及8.07±0.98kg,方差分析提示不同喂养方式婴儿6月龄时身长、体重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身长F=36.71,体重F=34.54,均P<0.05),身长及体重超均值率也有统计学意义(身长χ2=11.940,P=0.03;体重χ2=7.105,P=0.029),其中完全母乳喂养与部分母乳喂养儿高于人工喂养儿;1岁时,3种喂养方式婴儿身长分别为76.31±2.33cm、76.28±2.35cm及76.19±2.43cm,体重分别为10.32±1.36kg、10.41±1.38kg及10.43±1.36kg,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身长F=19.31,体重F=18.89,P>0.05);3种喂养方式的婴儿1岁内"四病"患病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2.398,P<0.05).结论 母乳喂养是婴儿最理想的喂养方式,可降低"四病"患病率,在无母乳的情况下,配方奶粉不失为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分析我国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MSM感染者)确证后婚姻及危险行为变化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预防二代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艾滋病网络直报病例报告卡和2013年12月31日艾滋病随访管理定时数据库,对2012年新报告MSM感染者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婚姻状况和高危行为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新报告MSM感染者中,66.1%(10 426/15 768)为未婚,69.6%(10 970/15 768)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012年随访到的MSM感染者中,1年后有96.0%(14 451/15 049)仍接受随访,其安全性行为比例从首次随访前的67.7%(9 779/14 451)上升到91.1%(13 277/14 451);发现感染HIV时已婚有配偶的MSM感染者中,64.1%在1年后仍维持有配偶状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1.540,95%CI:1.138~2.085)、职业为工人(OR=1.430,95%CI:1.131~1.808)、干部职员(OR=1.610,95%CI:1.236~2.098)和农民(OR=1.661,95%CI:1.214~2.271)相对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和职业为商业服务的MSM感染者更易采取安全性行为。始终无配偶(OR=0.563,95%CI:0.439~0.722)、有配偶变无配偶(OR=0.624,95%CI:0.448~0.870)和无配偶变有配偶(OR=0.444,95%CI:0.288~0.687)较始终有配偶的MSM感染者更易发生危险性行为。结论 规范化的随访管理有助于MSM感染者采取安全性行为,随访过程中需针对无配偶/固定性伴、低文化程度、职业为商业服务的MSM感染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HIV的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