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贾健生 《工企医刊》2010,23(1):20-21
目的:探讨硫酸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聚集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6岁~69岁,正常对照组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45岁~59岁。治疗组用硫酸氯吡格雷片口服,治疗4周,用药前后分别作常规心电图及血小板聚集测定。结果:治疗组用药前血小板聚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后治疗组较用药前有显著降低(P〈0.01)。心电图NST和∑ST也于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硫酸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小板聚集率的降低,心肌缺血的改善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郭永辉 《药物与人》2014,(10):105-106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高敏性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12h。治疗组另给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山西华辉凯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1302036)150mg静点,每日1次,疗程3周,治疗开始前厦结束后分别测量高敏性c反应蛋白,每天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I欠数、持续时间、记录心电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0.00%,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清高敏性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治行前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不显著,P2〉0.05。治疗后对照组高于治疗组,差异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反应蛋白水平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明显减轻急性期症状,并降低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营疾病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4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150 mg/d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75 mg/d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心肌缺血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18.6%(P <0.05)。结论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具有一定效果,但75 mg/d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方案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疼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氯吡格雷加丹红注射液组54例,对照组(阿斯匹林组)51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间隔时间、ECG变化情况、硝酸甘油及镇痛剂使用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吡格雷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5.
姚春杰 《现代保健》2012,(14):38-3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丁基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共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甘露醇控制颅内压、低分子右旋糖酐、抗氧化剂依达拉奉,同时给予脑细胞保护剂及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等。观察组同时口服丁基苯酞200mg,4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口服,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1d。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经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为76.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丁基苯酞在常规疗法基础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其疗效显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显著改善,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氟吡格雷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疼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氯吡格雷加丹红注射液组54例,对照组(阿斯匹林组)51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间隔时间、ECG变化情况、硝酸甘油及镇痛剂使用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吡格雷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7.
买泓 《现代保健》2013,(24):11-1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合贝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合贝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载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肌梗死、死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期间,观察组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合贝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生,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34例),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连续应用15d。结果15d后氯吡格雷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5.5%比79.4%,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出血、肌肉酸痛等副作用。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15d)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治疗方面的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15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观察组,口服吲哚布芬以及氯吡格雷。治疗6周后,分析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心绞痛频率和持续时间均降低,观察组发作频率(3.1±1.1)次/d,持续时间(42.1±2.7)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4.6%,对照组达8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仅有3例轻微出血症状,1例白细胞减少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运用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的治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5,(5):588-589
目的分析心可舒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51例给予心可舒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51例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疗效,并记录两组对象用药前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与疼痛程度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98%(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下降至(1.16±1.06)次/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降低至(3.85±1.16)min,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硝酸甘油用量减少至(0.68±0.13)片/d,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心可舒联合氯吡格雷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肌细胞缺血状态,延长患者的心肌舒张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及hs-CRP水平分别为(3.3±2.8)pg/L、(6.2±2.7)mg/L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IL-6及hs-CRP水平(4.5±3.6)pg/L、(9.4±3.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斑块厚度、斑块大小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能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hs-CRP、IL-6水平,并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起到阻断和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胡林骅 《现代保健》2014,(11):72-74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医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则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监测指标、体内凝血标志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使用剂量明显高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明显低于试验组的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氯吡格雷同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较为安全有效,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3.
薛玉红 《现代保健》2009,(25):14-16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8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钠组(治疗组)。疗程均为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4%,对照组为50%(P〈0.05),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栓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能更有效的控制心绞痛的发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血通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阿斯匹林与低分子肝素组)44例;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低分子肝素钙0.4ml皮下注射,2次/d,治疗1周。观察心电图,UAP发作次数、强度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UAP的显效率显著增加,心绞痛缓解、消失时间显著缩短(均P〈0.0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血通联用低分子肝素能很好地控制UAP的发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郑小菲 《现代保健》2009,(34):11-1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与低分子肝素钠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肝素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40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连用5d。治疗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联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含服,每日3次,连用14d,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连用5d。以临床症状、体表心电图等为观察项目。结果 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9.1%,肝素组总有效率为7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肝素组总有效率为7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16.
亓恒梁 《现代保健》2012,(16):22-23
目的 观察分析曲美他嗪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把89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20 mg,3 次/d) 与辛伐他汀( 每晚睡前服用20 mg),连服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结论: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检测在冠心病预防、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例冠心病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5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85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65例(SAP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Hcy及Cys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MI组、UAP组、SAP组血清Hcy及Cys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cy:(22.35±8.18)、(16.54±7.56)、(14.52±6.38)μmol/L比(9.35±3.23)μmol/L;CysC:(1.32±0.27)、(1.88±0.66)、(1.19±0.46)mg/L比(0.80±0.3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22.35±8.18)μmol/L比(16.54±7.56)、(14.52±6.3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cy及CysC水平与冠心病关系密切,且Hcy水平随着冠心病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检测Hcy及CysC对冠心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沙洁 《职业与健康》2009,25(20):2230-2231
目的观察祛瘀消斑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对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西药加祛瘀消斑胶囊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西药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采用相应药物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及硝酸酯类药物的停减率,以及血浆中Fib、DD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可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浆中Fib和DD下降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改善情况及硝酸酯类药物减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祛瘀消斑胶囊联合西药治疗UAP,疗效优于单用西药,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殷淑娟 《现代保健》2010,(32):35-3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1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4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硝酸甘油、钙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等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钙.两组均治疗8周.监测心电图及肌酸激酶、心绞痛控制情况及硝酸甘油消耗量 治疗前后检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肝肾功能,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 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组的心绞痛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