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礼同  李澄  薛贞龙   《放射学实践》2009,24(6):633-636
目的:分析胃肠道脂肪瘤的CT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34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脂肪瘤患者均先行MSCT平扫,20例加增强扫描,并行多平面及曲面重组(MPR/CPR)成像;4例并行MRI平扫。分析胃肠道脂肪瘤的起源、肿块大小、边缘、密度等CT特征。结果:33例胃肠道脂肪瘤起源于粘膜下层,向胃肠腔内生长;1例空肠脂肪瘤起源于浆膜下层,向肠腔外生长。发病部位:胃7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及回肠17例,盲肠及升结肠7例,横结肠3例。CT表现为胃肠道内大小不等类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肿块,有包膜,边缘清楚,密度均匀,CT值一般在-80~-120HU之间,增强扫描肿块无强化。3例继发肠套叠,表现为套入部及鞘部与套入部头端卵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肿块。4例MRI表现为卵圆形高信号肿块。结论:轴面CT扫描配合使用MPR/CPR技术,可对胃肠道脂肪瘤及肠套叠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胡宝华  周慧  饶敏  徐兰芬   《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32-1236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和曲面重组技术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3例成人肠套叠患者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中心线重组(MA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并测量肠套叠长度。结果:肠套叠类型:小肠型6例,回肠-结肠型5例,结肠-结肠型12例。横轴面图像显示肠套叠直接征象:靶征19例,彗星尾征伴肾形肿块14例;横轴面图像结合MPR图像显示靶征23例,彗星尾征伴肾形肿块20例。套叠肠管的长度为3.8~27.3cm,平均(10.6±5.8)cm,与手术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PR图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肠套叠特异性征象的显示率,CPR和MAR图像可为成人肠套叠的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和多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提高对急性阑尾炎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探讨多层螺旋CT(MD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MPR/CPR)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7~80岁,平均48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转移性右下腹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不典型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急性阑尾炎的MSCT原始数据,行薄层重建,并在后处理工作站上行MPR及CPR,以观察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结果:MPR及CPR均能清晰、直观显示急性炎症阑尾及周围情况,CPR还能显示炎症阑尾全貌;其中12例均表现为阑尾增粗、积液,5例可见阑尾周围炎,5例可见阑尾粪石崁顿。结论: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能为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提供重要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证实的结直肠癌病例,术前均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MPR和沿病变长径的CPR。将CT显示的影像特征与手术证实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SCT对浆膜层浸润的显示率为93.1%(27/29),淋巴结转移显示率为83.3%(5/6),远处脏器转移显示率为60.0%(3/5),肿块显示率为100.0%(36/36),肿瘤供血显示率为100.0%(23/23)。结论:MSCTMPR和CPR可以更好地显示病灶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独特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MPR/CPR)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的病例200例,术前均采用64层螺旋CT行常规扫描及多平面及曲面重组(MPR/CPR),其中30例加CT增强扫描,总结分析其CT表现,并将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 在200例患者中,CT诊断急性阑尾炎173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8例,其CT表现为阑尾肿大,阑尾结石,阑尾周围炎,阑尾脓肿,阑尾穿孔,腹膜炎及小肠梗阻.常规扫描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度为62.5%,敏感度60.6%,特异度76.0%,阳性预测值94.6%,阴性预测值21.6%,而结合MPR/CPR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度为94.5%,敏感度95.5%,特异度86.4%,阳性预测值98.3%,阴性预测值70.4%.结论 64层螺旋CT结合MPR/CPR能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腰椎峡部裂是指椎弓根峡部骨质断裂,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此部位解剖结构特殊,常规X线若拍片角度不当难以如实反映病变,而常规CT扫描又容易漏诊。我院使用MS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nereformation,MPR)技术诊断腰椎峡部裂,以探讨该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MSCT在诊断不典型急性阑尾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阑尾炎的CT征象。结果:80例中,78例出现了阑尾及周围的相应影像异常,仅2例无明显异常。结论:MSCT对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MSCT平扫表现,评价MSCT平扫在急性阑尾炎术前诊断价值.方法:10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纳入研究,年龄15~94岁,平均46.6岁,男性66例,女性41例,使用GE公司Lightspeed Plus 16层多排螺旋CT完成1.25mm层厚的薄层扫描并进行重建观察,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共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前诊断进行比较.结果:急性阑尾炎CT征象包括阑尾增粗(100,93.46%,直径6~22mm)、阑尾粪石(40,37.38%)、阑尾腔积气(15,15.89%)、阑尾周围条纹影(59,71.03%)、回盲部周围淋巴结增大(63,58.88%)、右下腹肠管反射性扩张(49,45.74%)等.单纯性阑尾炎19例,术前诊断准确率68.42%(13/19),CT上阑尾平均直径(8.6±2.3)mm,周围多无渗出(17/19);化脓性阑尾炎63例,术前诊断准确率63.49%(40/63),阑尾直径(12.9±3.9)mm,周围均有明显渗出;坏疽性阑尾炎21例,术前诊断准确率80.95%(40/63),阑尾粗细不均,平均直径(19.2±8.0)mm,周围渗出显著,阑尾腔及周围积气、粪石多见;三者阑尾的直径有明显差异(P<0.01);阑尾周围脓肿4例,均有明显液性区域,均正确诊断.阑尾积气及粪石在4型中有显著性差异(P<0.01),单纯性阑尾炎周围渗出明显少于其他3型(P<0.01).结论:急性阑尾炎有很高的MSCT平扫诊断准确性,并可以较好地进行术前分型及病情评估,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海荣  杨军  高淳  吕琦  徐铭  周嘉   《放射学实践》2010,25(5):540-542
目的:探讨32层螺旋CT三维重组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方法:搜集60例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的病例,采用32层螺旋CT进行扫描,以1.25mm层厚行薄层多平面容积重组图像后处理,总结分析其CT表现,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60例患者中,诊断为急性阑尾炎54例,右侧腹股沟疝1例,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1例,胆囊炎1例,结肠肿瘤1例,假阴性2例。其中CT表现为阑尾水肿、增粗、管壁增厚者52例,阑尾腔内肠石10例,阑尾周围炎45例,回盲部壁增厚12例,阑尾脓肿2例,阑尾穿孔2例,其中1例并发腹膜炎及麻痹性小肠梗阻。结论:急性阑尾炎有典型的CT表现,32层螺旋CT三维重组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从不同角度显示阑尾及其周围情况,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胡蓓西  王健  马高   《放射学实践》2010,25(1):83-86
目的:比较CT和改良Alvarado评分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探讨年龄和性别因素对诊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经CT检查并有改良Alvarado评分记录的可疑急性阑尾炎患者资料,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从所有患者总体考虑CT检查ROC曲线下面积大于改良Alvarado评分,敏感度相对较低,但特异度相对较高。患者年龄和性别因素对CT诊断的影响很小,对改良Alvarado评分影响较大(老年妇女曲线下面积最小)。结论: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高于改良Alvarado评分,对可疑急性阑尾炎需结合CT检查,尤其老年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临床不典型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无典型临床表现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临床首次诊断未考虑为阑尾炎,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阑尾炎者19例,回顾性分析比较螺旋CT轴扫和多平面重建(MPR)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8例表现为阑尾增粗、壁增厚并有明显强化,其中4例阑尾内见结石;盲肠和(或)周围炎10例;右下腹局限性脓肿5例,其中2例伴斑点钙化.采用螺旋CT轴扫法误诊为回盲部及升结肠肿瘤2例,盆腔炎1例,误诊率15.8%,诊断符合率84.2%.采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法误诊为回盲部及升结肠肿瘤1例,误诊率5.3%,诊断符合率94.7%.结论: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的阑尾炎临床诊断困难,易误诊,螺旋CT MPR方法简单,可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部位及其周围情况,有利于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符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薄块(thin-slab)曲面(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在椎动脉型颈椎病(vertebral arterial insufficiency of cervical spondylosis,CSA)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58例临床拟诊CSA患者行64层螺旋CT动脉成像(CTA)。扫描后所得容积数据采用thin-slab CPR MIP方法进行图像后处理。以DSA为金标准,评价thin-slab CPR MIP对椎动脉(VA)狭窄显示的敏感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就两者对狭窄判断的一致性予以分析。结果58例中,CT和DSA均完成了116支VA检查,thin-slab CPR MIP和DSA中,共有98支具有一致性;当狭窄率≥70%时,thin-slab CPR MIP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9/19)、96.9%(94/97)、86.4%(19/22)、100%(94/94);当狭窄率≥50%时,thin-slab CPR MIP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36/37)、94.9%(75/79)、9...  相似文献   

14.
MSCT后处理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疑似颅内血管性病变的93例患者行MSCTA检查,所得扫描数据传输到工作站,利用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进行处理,表面遮盖法(SSD)和仿真内镜(CTVE)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其中55例行DSA检查对照,38例与外科手术对照。结果:93例患者共检出脑动脉瘤63个(59例),其中〈3 mm的动脉瘤6个,血管畸形15例,烟雾病19例。所有病例经VR、MPR、MIP及CTVE重组处理后能够全面直观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血管与动脉瘤的内部结构,能多方位观察瘤体与载瘤动脉及AVM的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的解剖关系。结论:多种重组技术联合运用能为脑动脉瘤及血管畸形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充分显示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5.
应用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建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建(MPVR)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2002年2月至2003年9月临床疑诊阑尾炎收治入院手术患者39例,术前均作了常规扫描和MPVR重建2种CT检查,术后31例确诊为阑尾炎,从阑尾充血、水肿至阑尾脓肿共分5级(正常阑尾为0级)。结果对照手术病理,MPVR重建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率872%,敏感度903%,特异度75%,阳性预测值933%,阴性预测值667%。常规CT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度385%,敏感度387%,特异度375%,阳性预测值706%,阴性预测值136%。28例确诊急性阑尾炎的MPVR重建片所示5种主要征象及出现频率如下阑尾肿大(管腔直径>6mm)(964%),阑尾结石(267%),回盲部肥厚(367%),阑尾周围炎(714%),脓肿(107%)。结论多层螺旋CTMPVR重建技术显著提高了CT对临床症状模棱两可、临床疑诊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前诊断能力,并可减少重型阑尾炎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十二指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1例十二指肠病变患者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9~65岁,平均47岁。MSCT检查采用GELightspeed16CT,扫描前口服500ml水,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后者包括周围静脉法和导管法两种,分别经肘前静脉注射及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对比剂的量分别为80ml及40ml,注射流率均为3ml/s,动脉期及静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30s、60s及2s、32s。层厚10mm,螺距1.375∶1。10例增强后图像进行1.25mm薄层重建后传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MSCT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MSCT诊断球部溃疡出血2例,球部穿孔2例,乳头部肿瘤1例,横部肿瘤1例,横部结核1例,横部旋转不良1例,降部憩室1例,胰腺癌侵犯降部1例,假阴性1例。其中2例经DSA及手术证实,6例经手术证实,1例经内镜证实,1例既往有胰腺癌病史,失去手术指征。另外MSCT诊断正常1例,剖腹探察术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部一小肿瘤,病理诊断为类癌。结论: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能有效评价十二指肠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