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3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处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帕罗西汀和舍曲林的合并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代谢性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氟西汀的用量大于帕罗西汀和舍曲林。合用药物中有11种与氟西汀的相互作用具临床意义,有1种与帕罗西汀的相互作用具临床意义。与氟西汀相互作用可能具临床意义的合用药物有6种。合用药物数两种以上、且各自与氟西汀相互作用已被文献报道或可能具临床意义的合并用药有11种。结论:氟西汀在目前临床合并用药中,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大于帕罗西汀和舍曲林。与相互作用具临床意义的CYP3A4抑制剂或底物合用时.帕罗西汀可以作为替代药品。与治疗窗较窄的CYP2D6底物合用时.应注意帕罗西汀和氟西汀的剂量调整。舍曲林的合并用药较为安全.但仍有可能与CYP3A4底物发生相互作用。药师在SSRIs合并用药中应作好处方审查和病人用药教育。必要时对某些可疑相互作用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了解曲马多引起5 羟色胺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以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该药。方法: 检索国外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曲马多致5 羟色胺综合征的文献报道,对获得的病例资料进行不良反应(ADR)关联性评价与分级、患者性别与年龄、药物应用的情况、发生5 羟色胺综合征的时间、临床表现、处理方法与转归等方面的统计分析。结果: 检索获得曲马多所致5 羟色胺综合征的文献报道共21例,其中19例为合并用药,合并使用选择性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有12例。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2例,可能19例;严重ADR10例,一般的ADR11例。1例患者测定CYP2D6基因型(CYP2D*1/*4),对曲马多的代谢能力减弱,发生5 羟色胺综合征的易感性更高。5 羟色胺综合征在用药剂量改变或联合用药后24 h内发生的比例占28.6%。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大部分病例完全恢复,通常少于1周的时间。结论: 在使用曲马多时,临床医务工作者需警惕曲马多合并使用5 羟色胺能药物时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基因多态性的影响而发生5 羟色胺综合征的风险,应注意密切观察患者,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1例72岁男性患者,因脑梗死后出现脑卒中后抑郁口服氟西汀(20mg/d)24个月。用药18个月后突然发生全身震颤,无其他伴发症状,1d后自行缓解,不遗留任何不适。用药23个月时又出现2次相似的全身震颤发作。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脑电图检查除外痫性发作和特发性震颤,考虑为氟西汀所致疑似5-羟色胺综合征。停用氟西汀后患者未再出现震颤。  相似文献   

4.
沈斌  周月红 《医药导报》2012,31(4):521-523
目的 了解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SSRIs)氟西汀、舍曲林和帕罗西汀的合并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以代谢酶学为指导,从代谢性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种SSRIs的处方总量为1 985张,其中氟西汀并用CYP2C19抑制药或底物的处方9张,氟西汀、舍曲林和帕罗西汀并用CYP2D6底物或抑制药的处方分别为16,15和12张,氟西汀和舍曲林并用CYP3A4底物或抑制药的处方分别为69张和48张. 结论 避免与已有文献报道能抑制SSRIs代谢的药物合用,或选择无或很少相互作用的同类药物. 药师在SSRIs合并用药中应做好处方审查和患者用药教育,必要时对某些可疑相互作用药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5.
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150例病人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了解选择性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的不良反应特点 ,增强对 5 羟色胺 (5 HT)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用自制不良反应调查表对 15 0例使用上述 3药的病人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调查。结果 :发现有 7例出现 5 HT综合征 ,共同表现意识模糊、肌张力增高、反应迟钝、主动性减退、震颤、遗忘 ,停药才消失 ,其中 1例曾误诊为老年性痴呆 ;另 143例中失眠、头痛(头晕 )、烦躁等不良反应 ,氟西汀组高于其他 2组 ,余无差异 ,此类不良反应能自行减轻或消失。结论 :应提高对SSRIs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 ,对 5 HT综合征要与原有抑郁症状加重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6.
氟西汀致5-羟色胺综合征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氟西汀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非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用于抑郁症及其伴发之焦虑,也可用于神经性厌食症和强迫性障碍的治疗。笔者回顾总结氟西汀导致5-羟色胺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陈凡  高仲阳 《中国药师》2007,10(11):1079-1081
目的:了解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SSRI)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合理使用药提供警示。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美国NLM PubMed查询系统,对2001年1月~2006年8月收到的SSRI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并分析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六种SSRI类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98例,其中氟西汀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同时也会出现少见的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应重视SSRI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安全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是广泛应用的新型抗抑郁药,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症。常用的SSRIs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及西酞普兰。SSRIs有多种类型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停药反应、性功能障碍及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等。SSRIs有可能增加儿童和青少年自杀意念和行为的风险,但目前尚无定论。最新研究表明,孕妇早期服用SSRIs似乎不增加胎儿先天畸形风险,但孕妇晚期服用SSRIs,可致新生儿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停药综合征。一般而言,用含SSRIs的母乳喂养是安全的,因其在乳汁中的含量很低,但长期服用对婴儿发育的影响尚不清楚。对于老年人,SSRIs可增加骨折风险。SSRIs和某些药物联用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如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5-羟色胺综合征;利尿剂:严重低钠血症;抗凝血药:增加出血危险;非甾体抗炎药:增加上消化道出血风险;色氨酸:5-羟色胺综征;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氟哌啶醇、马普替林:严重锥体外系反应;锂盐:锂血浓度升高,毒性增加。总之,SSRIs的不良反应虽然少于三环类抗抑郁药,但其有自身特有的不良反应。因此,医师临床使用SSRIs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 Is)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与半衰期较长的SSR Is的联合治疗,在难治性抑郁症伴有躯体疾病的患者中,如何早期识别5-羟色胺(5-HT)综合征的症状,了解其机制,及时进行停药及对症处理。方法在难治性抑郁症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应用氟西汀20mg/天治疗1个月,在疗效不显著的情况下,合并应用氯丙咪嗪25~75mg/天,碳酸锂0.5/天,氯硝安定0.5mg/天。结果在联合用药的第7天至第12日病情出现显著进步,第13天出现震颤,体温升高,第14天体温达41℃,大幅度震颤及肌肉阵挛,意识模糊。停用一切抗精神病药物,对症进行抢救,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第49天死亡。结论任何能影响5-HT能神经传递作用的药物均有引起5-HT综合征的可能,尤其是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对难治的抑郁症病人合并碳酸锂盐有效,临床上这种联合治疗很常见,患者一般能耐受,不会引起5-HT综合征。但对伴有血管内皮损伤的病人应谨慎,由于NO分泌减少,故对5-HT特别敏感。并且氟西汀及其代谢物去甲氟西汀是CYP2D6同工酶的强抑制剂,对某些药物的氧化代谢有影响,二者均促进5-HT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氟西汀致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氟西汀(fluoxetine)是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用于抑郁症、强迫症、神经性贪食症的治疗[1,2].过量服用氟西汀可致癫痫性大发作,但治疗量氟西汀致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病例 ,作者未见文献报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院1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为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我院2010年1-12月临床各科室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我院ADR以61~80岁年龄段多发,静脉给药导致ADR占绝大多数,抗微生物药,尤其是头孢菌素类,是引起ADR的高危药物,ADR临床表现以累及皮肤和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王淑君  王凤霞  于玲  李红旭 《中国药房》2008,19(11):861-863
目的:分析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06年1月~2007年9月上报的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对象,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用药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01例药品不良反应共涉及药品74种,其中抗感染药占25.68%,中药制剂占31.08%;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70.30%)。结论:抗感染药、中药制剂的应用及静脉用药的给药方式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易感因素,应加强其使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永安市立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集并上报的144例新的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与年龄、过敏史、给药途径、涉及药品及临床表现、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的ADR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静脉滴注是引发新的ADR的主要给药途径(117例次),中药制剂是引发新的ADR最多的药物(48例),新的ADR可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结论:应重视和加强新的ADR的监测,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14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0月收集的147例ADR报告从年龄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7例ADR报告中,药物以抗茵药物居多(占52.38%)。≥60岁的老年患者居高(占46.94%)。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占55.10%)。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占51.02%)。结论: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11个月上报的456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326例,占71.49%)。抗感染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262例,占57.46%),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物(125例,占47.71%),头孢替唑居首,其次为中药制剂。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的26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3例ADR中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8.06%);抗感染药引发ADR居首位(75例,占28.52%),其次是中药制剂(56例,占21.2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103例,占39.16%)。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收集的419例ADR/ADE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9例ADR/ADE中,抗感染药物占53.70%,中药制剂占15.27%。静脉给药引发的ADR/ADE最多,占76.37%;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7.09%。ADR/ADE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结论:应重视ADR/ADE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陈丽  邓楠  韦鸿雁  谭波宇 《中国药房》2013,(18):1701-1704
目的:监测并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上报的27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5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79.64%)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微生物药与营养药引发的ADR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67例(24.36%)和59例(21.45%),其次为循环系统药和中药制剂;ADR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27.15%)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严重的ADR11例(4.00%)。结论:临床应重视ADR,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我院2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年1~12月收集的2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2例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0.2%(177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61.5%(155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伍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52.3%(132例)。结论:应慎用注射剂,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Huang V  Gortney JS 《Pharmacotherapy》2006,26(12):1784-1793
Linezolid, an antimicrobial used to treat resistant gram-positive bacteria, can inhibit monoamine oxidase, an enzyme that metabolizes serotonin and other biogenic amines. Inhibition of this enzyme can predispose patients who are concomitantly taking serotonin agonists to serotonin syndrome. Because of the potential of linezolid to inhibit monoamine oxidase, premarketing studies were conducted with drugs such as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No cases of serotonin syndrome were recorded. After linezolid was released to the United States market, several case reports of serotonin syndrome emerged. A literature search revealed 13 cases of serotonin syndrome occurring with the concomitant use of linezolid and drugs possessing serotonergic properties. To direct clinical management of this potential drug interaction, we reviewed reports of serotonin syndrome to determine relevant drug interactions with linezolid and serotonergic drugs and to characteriz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reported cases. Clinicians should obtain complete drug histories to identify patients at risk, strictly monitor drug therapy including concomitant drugs, and receive education about this potential drug interaction and the symptoms of serotonin syndr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