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化瘀方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凉血解毒化瘀方口服治疗8周,并于第1周采用生理盐水结肠灌洗及大黄乌梅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开始后0、4、8、12、24周时观察2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氨(NH3+)、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γ(IFN-γ)变化,并进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结果治疗开始后4周,2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基线水平明显改善,试验组TBil、IL-4、IL-6低于对照组(P0.05,P0.01)。8周时,试验组AST、TBil、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PTA高于对照组(P0.01)。12周时,试验组TBil、PTA、IL-5、IL-6、IFN-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4周时,试验组ALT、NH3+、CD4+、CD8+、NK、IL-2、IL-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凉血解毒化瘀方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有助于黄疸的消退和提高PTA,对部分炎症细胞因子降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斌  王宪波 《中医杂志》2023,(23):2388-2392
总结王宪波教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临证经验。认为HBV-ACLF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虚为本,湿热毒瘀互结为标,提出“解毒凉血重通腑,健脾化湿顾中焦”的治疗观点。临证分型辨治HBV-ACLF,瘀热毒结证治以解毒凉血为法,常用解毒凉血方;湿热毒蕴证治以解毒凉血、健脾化湿为法,常用解毒凉血利湿方;脾虚湿热证治以健脾益气、清热化湿为法,常用解毒凉血健脾方(又称重肝2号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大黄乌梅煎高位保留灌肠结合中药口服治疗瘀黄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已确诊为瘀黄型ACLF的60例患者,应用中央临床随机系统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4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加用IMS-100A Plus结肠途径治疗系统0.9%温生理盐水5000ml结肠灌洗后大黄乌梅煎高位保留灌肠,同时给予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方口服,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0周)、治疗4周和8周后肝功能(ALT、AST、TBIL、ALB)、凝血功能(PT、PTA)、ET和s ICAM-1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47.5%,对照组为15.0%;试验组死亡率为17.5%,对照组为50.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在降低AST、TBIL、PT、ET和升高ALB、PTA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在降低ALT、AST、TBIL、PT、ET、s ICAM-1和升高PTA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黄乌梅煎高位保留灌肠结合中药口服治疗瘀黄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良好,能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利湿解毒方内服、通腑逐瘀方灌肠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9例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利湿解毒方口服、通腑逐瘀方灌肠。两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2周、4周、8周及疗程结束12周,观察生存率,比较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乙肝病毒定量(HBV-DNA)、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总生存率及治疗2周、4周的生存率分别为65.3%、86.1%、95.2%,对照组分别为43.3%、67.2%、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与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疗程结束12周组内比较,两组血清ALT、TBil、CHE、PTA水平及MEL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治疗8周后组间比较,血清ALT、TBil、CHE、PTA水平及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与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疗程结束12周组内比较,两组HBV-DNA水平降低(P0.05);治疗8周后组间比较,治疗组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湿解毒方内服、通腑逐瘀方灌肠联合常规疗法治疗HBV-ACLF疗效满意,较常规疗法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降低HBV-DNA水平,提高HBV-ACLF患者的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化癖法辨证用药),均治疗8周。检测治疗前,治疗第4周及第8周时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 E)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ALT、TBIL降低,ALB、PT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时两组间TBIL、DBIL、P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两组间TBIL、ALT、AST、ALB、PTA、I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可以取得更加明显的临床疗效,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解毒凉血健脾方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高风险肝胆湿热、毒邪蕴结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搜集80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高风险肝胆湿热、毒邪蕴结证患者,应用SAS 9.2软件PROC PLAN程序制定随机方案,产生随机分配方案的序列,随机序号和分组方案采用不透光的密封信封隐藏,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0例和西医对照组40例。西医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凉血健脾方,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指标,统计治疗后两组患者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情进展率、治疗的累积有效率以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中西医结合组的累积有效率为70.0%(28/40),高于西医对照组的37.5%(15/40, P<0.05);中西医结合组病情进展率[12.5%(5/40)]低于西医对照组[17.5%(7/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4、6及8周,中西医结合组ALT、AST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01),与同一时间点西医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TBIL自治疗2周后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同期西医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其余时间点,TBIL两组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治疗1周后,中西医结合组PTA明显升高(P<0.05),但与西医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2周时,中医证候评分及MELD评分较西医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解毒凉血健脾方能够降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高风险患者的病情进展率,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化瘀法对HBV-ACLF T细胞亚群的影响,探索中医药治疗ACLF的可能免疫机制。方法将58例慢ACLF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的0周、4周、8周分别检测肝功能、T细胞亚群、NK、血清内毒素水平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4周、8周肝功TBIL、DBIL、ALT和AST与0周比均有差异(P0.05);4周两组间TBIL、DBIL、T细胞亚群及NK有差异(P0.05);8周两组间ALT、AST、ALB、LPS有差异(P0.05),而T细胞亚群及NK无差异(P0.05)。结论凉血解毒化瘀法可以改善HBV-ACLF患者肝脏合成功能、降低LPS水平,短期内改善、调节HBV-ACLF T细胞免疫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降黄合剂Ⅱ号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合降黄合剂Ⅱ号方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r-GT)、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PTA)等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r-GT、TBIL、PTA水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黄合剂Ⅱ号方能改善肝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探讨。方法 58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行西医常规内科治疗,疗程4周,必要时行人工肝支持治疗,而30例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结果 30例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86.6%;而28例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试验组肝功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均下降,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尿素氮、肌酐)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凉血解毒化瘀方可以改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患者肝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式随机对照方法,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按2∶1比例入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法辨证用药,2组均治疗8周。在0、4、8周时点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 E)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 2组4、8周与0周时比较,T-BIL、D-BIL、ALT、AST、ALB、CHE、PTA、I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2组间T-BIL、D-BIL、P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2组间T-BIL、ALT、AST、ALB、PTA、I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对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基于解毒凉血利湿法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63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0例,西医对照组33例。西医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解毒凉血利湿方,治疗4周,随访8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统计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例数和累积有效的例数,并据此计算病情进展率、治疗累积有效率。结果治疗2、3、4周及随访2、4周中西医结合组病情进展率均为6.67%,西医对照组均为24.24%;治疗2周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累积有效率为70.00%,西医对照组为4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中西医结合组治疗2周总胆红素(TBi L)、总胆汁酸(TBA),随访8周碱性磷酸酶,随访2、4、8周谷氨酰转肽酶下降;与西医对照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2周及3周TBi L、TBA降低(P<0.05或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4周及随访4、8周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C)下降,治疗2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下降;与西医对照组比较,治疗1、2周中西医结合组NC及NLR下降,随访4、8周淋巴细胞计数升高(P<0.05或P<0.01)。结论基于解毒凉血利湿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降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的病情进展率,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治疗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TBIL、ALB、ALT、AST),凝血功能(PTA)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BIL、ALB、ALT、AST、PTA及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的TBIL、ALB、ALT、AST、PTA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治疗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汤合乌梅承气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亚急)肝衰竭早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亚急)肝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解毒化瘀汤合乌梅承气汤保留灌肠,并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40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NH3)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NH3明显降低,PTA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特别在改善肠道感染、肝性脑病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解毒化瘀汤合乌梅承气汤能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亚急)肝衰竭早中期的疗效,改善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17,(8)
目的探讨犀角散加味(水牛角、黄连、升麻,等)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给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75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犀角散加味口服,治疗1个月,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统计患者肝衰竭的发生率。结果犀角散加味治疗HBV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能够改善部分症状、体征,提高PTA水平,降低肝衰竭发生率,其他指标同期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犀角散加味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有一定治疗作用,可能与早期阻断肝衰竭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秦芍退黄汤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10例确诊为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给予腺苷蛋氨酸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秦芍退黄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有效率为81.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A旧、AST、TBIL、DBIL值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秦芍退黄汤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殷光辉  闻涛 《新中医》2020,52(17):81-83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化瘀汤对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肝功能、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HBV-ACL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指标、并发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0%,高于对照组71.43%(P0.05)。治疗后,2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ALT、AST、TBil和PT水平低于对照组,Alb和PT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28.57%(P0.05)。结论:凉血解毒化瘀汤治疗HBV-ACLF患者,能够改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100例经凉血解毒法治疗湿热瘀毒证型重型乙型肝炎的转归,评价相关实验室指标与疾病的关系。方法:100例湿热瘀毒证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均在西医一般治疗基础上,予清肝解毒注射液静滴、大黄水煎液灌肠。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血常规、电解质、白蛋白(ALB)、肾功能、白介素-2(IL-2)无明显变化(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DBi L)、血氨(NH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转化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介素-10(IL-10)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入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5.0%。结论:凉血解毒法对湿热瘀毒证型重型乙型肝炎安全有效,密切监测实验室指标有助于提高重型乙型肝炎的诊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湿热瘀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乙型肝炎相关ACLF湿热瘀黄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2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方加减,治疗8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 L)、血清白蛋白(Alb)]及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1.4%,优于对照组(24.1%,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62.0%,对照组58.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LT、TBi L、PT均降低,Alb、PTA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乙型肝炎相关ACLF湿热瘀黄证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白花香莲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白花香莲解毒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及肝功能(TBIL、ALB、ALT、CHE)、凝血功能(PT、PTA)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8%、75.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BIL、ALB、ALT、CHE及PT、PTA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花香莲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保肝护肝、退黄、改善凝血功能等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柔肝化纤方治疗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促肝细胞生长素、及前列地尔注射液,并口服恩替卡韦片,连用24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柔肝化纤方辨证治疗,连用2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经过24周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64%,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s)、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恢复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肝化纤方联合治疗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疗效显著,肝功能状况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