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低出生体重儿死亡是围产儿死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我院11年间1068例足月低体重儿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为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资料分析 我院自1980~1990年共接分娩15916例次,其中足月低体重)儿1068例(孕周≥37周,体重≤2500g),发生率为6.71%;足月低体重儿孕妇年龄最小15岁,最大42岁,平均25.6岁;胎儿体重与围产儿死亡率的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农村地区儿童保健指标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程胜英  汪玲  吕军  曹彬  万红  刘晓辉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76-1478
目的:了解江西省农村地区儿童保健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江西省1999年与2005年的妇幼卫生保健年报表,并对随机抽取的妇幼保健人员进行定性访谈。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婴儿后期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低体重患病率均有所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病死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01)。1999年与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发生变化。结论: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农村地区孕妇与围生儿在围产期医疗保健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3.
11年围产儿死亡率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83年1月~1993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围产儿逐年死亡率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在23 860例围产儿中,死亡684例,总死亡率为28.67‰。其构成比为:死胎占首位(45.76%),其次为早期新生儿死亡(44.00%)。城乡比较,农村的死胎率、死产率、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分别是城市的3.2、2.7和2.0倍。三类围产儿逐年死亡率动态图像并非呈线性相关。前后期比较,死胎率后期比前期上升5.01‰,是造成后期围产儿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双胎、早产、足月、正常体重、异常胎位、自然分娩儿死亡率后期比前期均有所下降,但低体重、手术产、妊娠并发症分娩儿死亡率仍较高。分析结果表明:围产儿死亡率的变迁与社会因素、管理制度改革、医疗护理水平、围产儿的构成类别变化有关。因此只有重点加强农村围产保健,降低特殊围产儿发生率并提高其成活率,才能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取有效的围产期保健措施,进一步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东阳市瞳儿死亡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14.48%,早产儿、出生缺陷儿、低体重儿死亡率与正常产儿死亡率与〈30岁组孕产妇及初产妇的围产儿死亡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X^2=20.85,P〈0.01);7天内新生儿死因以缺氧窒息居首位(44.35%);农村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城镇(X^2=13.35,P〈0.01)。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福建省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经国家妇幼卫生监测系统确定的福建省人群出生缺陷监测点的城市(芗城)和农村(霞浦)各1个点,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围产儿死亡资料361例进行分析.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8.9%,死胎占首位,其中30.4%为治疗性引产,其次为新生儿死亡.影响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出生缺陷、早产、低出生体重和高龄孕妇.结论 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产前筛查和诊断水平,早期发现出生缺陷,杜绝严重缺陷儿出生.加强围产保健,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182例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近10年北京协和医院作为三甲医院在围产保健方面的特点,以进一步提高保健水平,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协和医院17 532名围产儿中死亡的个案资料。结果:2001~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为9.29‰,2006~2010年围产儿死亡率11.03‰,平均10.38‰。孕产妇年龄<25岁者及>35岁者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高,随孕周增加围产儿死亡率下降。出生体重<2 500 g者围产儿死亡率达8.47%,是正常体重儿的32.8倍。足月新生儿死亡中出生缺陷为最主要的死因,医源性早产中最主要的死因则为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占47.8%)。死胎前三位的死因分别为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出生缺陷、脐带因素。结论:做好出生缺陷地三级预防,加强对农村地区及城市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及产前检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医疗保健质量。方法:按照围产期Ⅰ的标准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死亡的围产儿1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的原因及构成比。结果:119例围产儿死亡病例中死胎、死产的主要原因为妊娠并发症、胎儿畸形及不明原因;新生儿死亡主要与新生儿低体重、新生儿窒息及早产密切相关。结论:完善孕产期系统保健,提高基层产科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及产前诊断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黄岩区2008-2012年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黄岩区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探讨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对台州市黄岩区2008-2012年发生的77例早期新生儿死亡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围产儿死亡率为9.60‰,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2.29‰,主要死因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及出生缺陷。结论预防早产低体重儿及先天畸形儿的出生,是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按围产期标准,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的86例死亡围产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9.82‰。其中新生儿死亡占25.58%,死胎占58.14%,死产占16.28%。新生儿死亡中先天畸形占40.91%,为新生儿死因之首;死胎中胎盘脐带因素占30.00%,为死胎主要原因;死产中早产较低体重儿占26.67%。结论:提高并充分利用产前诊断技术,加强孕期监护,做好孕期宣教,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宁  刘莉  元玉华  薛露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715-2716
<正>低出生体重儿是导致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围生期保健工作的重点。低出生体重不仅直接影响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和疾病发生率,而且与小儿长期预后(如生长发育、残疾、成人疾病)密切相关。为提高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探讨其发病因素,本文总结了2007年10月~2008年9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96例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盐都县围产儿死亡情况 ,明确围产期保健的重点 ,制定相应的保健措施 ,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对盐都县 1997~ 2 0 0 2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盐都县各乡镇卫生院和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1997~ 2 0 0 2年出生的新生儿及产科、儿科死亡的 4 0 8例围产儿的病历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范围标准 (指胎儿体重达到 10 0 0 g ,相当于 2 8孕周至足月出生后 7d内的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 )均为本次统计对象。计算围产儿死亡率 ,核查围产儿死亡诊断标准的审议级别 ,分析死亡因素。2 结果2 1 围产儿死亡情况…  相似文献   

12.
334例早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我院2006年334例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提高产科早产预防和医疗水平.方法 比较早产组334例与同期分娩的足月对照组334例,分析早产的临床相关因素及对围产儿的影响.结果 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臀位、多胎妊娠是早产的重要因素.早产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低体重儿增加.结论 早产使围产儿窒息和死亡率增加.加强早产预测可望降低早产的发生,提高围生医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珠海市本市人口与流动人口妊娠结局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珠海市本市人口与流动人口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 利用2000—2002年珠海市围产期保健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是本市人口的1.8倍、2.3倍,P<0.01,差异有显著性。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20.70‰,新生儿死亡率为12.18‰,早产率为5.24‰,低出生体重率为5.41%。流动人口新生儿死因顺位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破伤风、先天异常及肺炎。流动人口孕期保健率低于本市人口,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流动人口不良妊娠结局率高于本市人口,与孕期保健质量低有关,需加强对流动人口孕期保健管理及高危儿随访。  相似文献   

14.
围产儿死亡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1月~1996年12月在乡级医疗保健单位住院分娩的6198例围产儿中死亡118例,死亡率19.04‰。在118例围产儿死亡中,早期新生儿死亡占21.19%,死胎占56.78%,死产占22.03%。早期新生儿死亡与体重的关系:低体重儿死亡1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2009-2015年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及病例,对围产儿及孕产妇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2009-2015年围产儿死亡总数74例,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4.34‰,7年间年围产儿死亡率保持逐年下降趋势。在围产儿死亡病例中,死胎48例,7 d内新生儿死亡26例。2孕产妇25岁及35岁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高(P0.01),随孕周增加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P0.01),出生体重2 500 g围产儿死亡率为4.32%是正常体重儿的33.23倍。3在7 d内新生儿死亡病例中,早产儿死亡16例,足月新生儿死亡10例;其中自发性早产占主要因素(23.07%),其次为出生缺陷(19.23%)。医源性早产中,出生缺陷和严重内外科合并症为主要因素(各占11.54%)。4死胎的前三位死因分别为脐带因素(35.41%)、出生缺陷(20.83%)、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18.76%)。5围产儿死亡相关影响因素为孕妇接受产检次数。本市居民组平均产检次数为(8.53±2.67)次,外来居民组为(5.84±4.52)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孕期保健意识、加强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预防并积极干预早产降低早产发生率、尽早发现并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利用产前诊断技术尽早发现胎儿畸形及时终止妊娠、提高助产技术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0-2004年围产儿出生素质现状.寻求提升出生人口素质的相应对策。方法采用对医院连续性监测的方法,监测内容为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低出生体重儿,按孕妇居住时间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2组人群,列表分析及x2检验。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从2000年的11.53‰下降到2004年的7.31‰,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2.22‰.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10.22‰,P<0.01,2组人群差异非常显著;出生缺陷从2000年的9.23‰上升到2004年的16.81‰.常住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66‰,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63‰.p<0.05,2组人群差异显著;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从2000年的70.35‰下降到2004年的22.66‰.常住人口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42.19‰,流动人口低出生体重几发生率为45.34‰,p>0.05.2组人群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提升出生人口素质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尽早开始围产期保健,为流动人口创造卫生保健条件。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顺义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回顾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 2 0 0 0年 3月对本区 97~ 99年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调查分析 ,找出影响因素 ,制定预防措施。目的是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从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卢莹 《预防医学论坛》2000,6(2):166-167
[目的 ]采取有效的围产期保健措施 ,进一步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方法 ]对东阳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 14 48‰ ,早产儿、出生缺陷儿、低体重儿死亡率与正常围产儿死亡率相比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 χ2 =10 3 4 62、447 67、92 0 73 ,P <0 0 1) ;≥ 3 0岁组孕产妇及经产妇的围产儿死亡率与 <3 0岁组孕产妇及初产妇的围产儿死亡率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 χ2 =2 0 85 ,P <0 0 1) ;7d内新生儿死因以缺氧窒息居首位( 4 4 3 5 % ) ;农村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城镇 ( χ2 =13 3 5 ,P <0 0 1)。 [结论 ]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重点在农村 ;必须提高围产期保健服务质量 ,特别是孕早期 ( 13周内 )保健 ,及时纠正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g的围产儿,其死亡率高,是脑瘫的高发因素,也是成年后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为了解本地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对常州市武进区2002~2004年分娩的704例低出生体重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武进区各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胎盘早剥发生因素及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2001-2002年收治的51例胎盘早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胎盘早剥多与中重度妊高征及机械性刺激因素有关,其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结论胎盘早剥是一种严重危害母儿健康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