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医病因古今演变的研究之一——《内经》七情内伤病因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整理、探讨了《内经》七情内伤病因理论。认为《内经》明确提出了七情病因的归类,七情活动以五脏为内应,精气血津液为物质,以络为通路的生理基础;指出七情太过,不及和正气亏虚是其致病的条件。同时归纳论述了七情内伤病因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进一步充实了七情病因学说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火就一般常识而言,自然界的气候是没“有火气”这个名词的。中医学所以将“火”也列为六淫之一,主要是因为火与热的本质相同,都属于阳盛“。火为热之极”,火有形而为热之体,热无形而为火之用,故火热常常并称。火热为阳盛所生,虽然旺于夏季,但不像暑那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其他 相似文献
3.
<正>二、七情证候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活动,本是人体在情志上应答外界刺激的种种反应,属于正常的生理活动。但若情志变化太过突然,剧烈或持久,超过了人体自我调节的能力,七情便会成 相似文献
4.
中医情志学说的发展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情志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中医界提出发展中医心理学,随之形成一股情志学说的研究热潮。但中医情志学说有其一定的发展历程,先秦时期有关情志致病的论述只散见于各种文献中,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隋唐时期,一些医家在中医情志致病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是情志学说的初步形成阶段;宋金元时期,明确提出了"七情"的概念,突出强调了情志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明清时期通过对文献的整理研究,使情志学说趋于成熟、臻于完善;近现代对情志学说的研究由单纯的理论论述进入到实验研究,通过对情志致病学说的不断认识,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辨治心理学疾病。 相似文献
5.
按照中医学对病因的分类方法,包括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大类,称之为“三因说”.外因主要指六淫、疫疠之气;内因包括情志过极、饮食劳逸失当、病理产物等因素.此外,如虫兽所伤、金刃所伤、跌打损伤、医药之过、先天因素等,都可以归纳为不内外因,或称“其他病因”.以下予以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6.
中医的病因学说(之六)饮食劳逸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和维持健康的物质基础,适度的劳动和休息则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如果饮食失宜,或劳逸失度,就会影响及脏腑的生理功能,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故中医均将其列为疾病因素之~。 相似文献
7.
(上接2006年第12期)(四)精、气、血关系失调中医学认为。作为有形物质的精,可以生成无形动力的气。精和血不仅都来源于先天之精与后天的水谷之精,同时还可以互相补充和转化,称为“精血同源”。而精、血在生成和运行中,又都依赖气的化生和推动作用。因此,精、气、血三者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方面又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8.
就气质在中医学与现代心理学中的异同点从概念、特点、分类、影响因素和实践意义 5个方面进行阐述和比较 ,并认为这对在新医学模式下的临床实践工作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饮食因素饮食水谷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化生精、气、血、津液的物质基础,是影响体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学认为,饮食物各有不同的成分和性味特点,而人体脏腑对饮食水谷的性味所好 相似文献
10.
痰饮、瘀血、结石都是疾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同时又能作用于人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某些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从而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或引起新的疾病,故也属于致病因素之一。由于这些病理产物形成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而且是有形的物质,故称“继发性病因”或“内生有形实邪”。 相似文献
11.
中医“七情”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当代大学生心理疾患的重要病因,研究中医七情学说与当代大学生心理疾患的相关性,倡导运用中医七情学说对大学生心理疾患进行预防及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光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8(4):5-7
对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一至六版<中医基础理论>中中医病因学说若干病因概念六淫、七情、饮食、劳逸从逻辑关系上进行了讨论,认为从概念内涵上说,应改为六气异常(六淫)、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通过经络的联络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又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完成统一的机能活动。人体在脏腑精气阴阳的盛衰和机能活动的强弱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故人体生理。,活动的综合状态亦有不同,这便是体质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完善以七情学说为核心的中医心理辨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中医心理辨证体系,要摆脱中医学传统的、封闭式的科研意识,借鉴和移植现代医学、现代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建立衡量常态心理的标准,使七情辨证标准化、定最化;加强对变态心理分析、判断的研究,特别提出以七情为纲确立基本的心理辨证类型、确立与五志类型相应的心理障碍物征为观测指标,设立与七情辨证相应的心理测试方法,增加客观而定量的心理实验标准等。 相似文献
15.
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端于《内经》,经由历代医家的不断研究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深入而广泛的研究,逐渐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其独特的理论贯穿在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养生防病等各个方面。兹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二、瘀血
瘀血与“血瘀(郁)”的概念不同.瘀血是病理产物,血瘀(郁)则是一种病理变化,是指血液运行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血瘀的结果,即可形成瘀血.中医所说的瘀血,又不同于西医所说的“淤血”.后者多指由于静脉血循环的障碍,从而导致局部或全身的某些病理改变.而中医所说的瘀血,包括了体内瘀积的离经(即从血脉中流出)之血,以及因血液运行不畅,停滞在经脉或脏腑组织内的血液.因此,瘀血又有“恶血”、“蓄血”、“败血”、“衃血”等名称.“衃”(音胚),指的是凝积的死血. 相似文献
17.
体质学说的应用体质是决定健康与疾病状态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是形成疾病的终极原因。体质与病因、发病、病机、辨证、治疗及养生保健均有密切的关系,故体质学说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发病类型 也可以说是疾病发生时所表现的形式.前文曾谈及,中医学认为,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是正邪交争,而发病与否,则取决于正、邪双方孰弱孰强的力量对比.由于不同的人,其体质状态、本身正气的强弱不同,以及邪气的种类、侵入的途径、侵犯的部位、毒力强弱等等的差异,因而正邪交争的结果也便不同,从而在发病形式上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类型.如感邪即发徐发、伏而后发、继发、合病与并病、复发等. 相似文献
19.
《内经》虽无六淫之名,但有六淫之实。六淫病因学说依据天人相应、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因六气太过淫胜、人体正气不足而形成,有关其致病性质和特点的论述,奠定了病因学说研究的基础,有效地指导临床辩证论治。 相似文献
20.
病因,就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病因的内容多种多样,例如六淫、七情、饮食失宜、劳逸失度、跌打外伤、虫兽损害等等,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使人发生疾病。另外,一些病理产物,如痰饮、瘀血、结石等,本来是病因引起的结果,但它们又反过来成为致病之因,叫做继发性病因。这种倒果为因的情况,在临床是非常多见的。鉴于病因的多样性,为了说明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古人曾做过病因分类学的研究。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和”,提出了“六气致病”说。此后,《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大类,认为“风雨寒暑”之类的致病因素主要伤害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