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慢性肾衰是肾脏内科常见疾病,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的最终归宿。段光堂教授从事中医肾病临床与研究40年,在治疗肾衰病方面有独特的见解与临床疗效。段教授认为慢性肾衰既可因久病情志不畅而导致肝郁,又可因肝郁而加重,因此调节肝郁是很重要的治疗慢性肾衰的手段。情志调整配合中医药治疗,对于延缓慢性肾衰患者病情进展有积极意义。并附验案二则。  相似文献   

2.
黄学文 《四川中医》2002,20(7):46-46
用舒肝解郁法治疗慢性炎78例,按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郁脾虚型,肝郁脾虚胃寒型和肝郁脾虚胃热型,口服自拟方2-3周,临床治愈67例,1年后随方1大部分发无复发。  相似文献   

3.
李秀英从"郁"论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林妍  张改华 《北京中医药》2009,28(9):671-673
李秀英主任医师从事肾脏病的临床工作40余年,使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有独特的治疗思路,经验丰富.李秀英主任认为慢性肾衰竭虚实夹杂为基本病机,而实邪郁阻,脏腑气机滞而不通,升降失常,导致变证丛生,这些变证如不能及时有效干预,常导致病情坏转,肾衰竭进展加速.治疗中常从"郁"论治,提出三焦郁阻,主理中焦;舒解肝郁,用药轻灵;开达肺郁,气血调和;疏解肾郁,不妄用补;调理血郁,谨忌攻破,使脏腑气机调和,正气得养,邪气得祛等临证思路与方法,在延缓慢性肾衰竭疾病进展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不可逆地丧失,导致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常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临床治疗颇为棘手[1]。由于血液透析等替代疗法费用昂贵,近年来,中医药作为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非透析疗法正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自拟方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经过中医辨证分型,予以肾衰方为基础方根据不同证型加减应用,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检验的改善程度。[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经肾衰方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肾功检验均有所改善,以肾功作为评定疗效的标准,总有效率达76.7%。[结论]通过中医辨证以肾衰方为基础方治疗慢性肾衰竭,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同时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段光堂教授运用肾衰Ⅰ号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段光堂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提出脾肾气虚为本,湿浊瘀血内壅为标,依据本病的病机创制出肾衰I号方应用与临床。应用肾衰Ⅰ号方治疗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取得良好临床疗效,说明肾衰I号方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7.
@@ 慢性肾衰竭(CRF)见于多种慢性肾脏病的晚期,在中医的各种病变证型中以气虚血瘀型较为常见,其因气虚而易发病,因血瘀而导致疾病迁延难愈,虚与瘀贯穿疾病的始终。[1]笔者对30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肾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组方灌肠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如何掌握柴胡解郁的适应证及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玉国  杨建英 《中医杂志》2002,43(10):793-793
答:柴胡一药为治疗肝郁之要药,其味苦、性平、气轻清、芳香、疏泄,具有调畅气机,疏解肝郁,又能退热的作用。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其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序,血气平和,五脏安顺,心神平定而不致发生疾病,反之则病矣。如《丹溪心法·六郁》说:“气血冲和,万病不  相似文献   

9.
解郁醒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郁醒脾方对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抑郁症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解郁醒脾方及氟西汀治疗,用药疗程均为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的汉密顿(HAMD)量表评分和中医证候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的HAMD量表总评分经t检验,无明显统计差异;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其P值均小于0.05;两组治疗后比较P=0.434>0.05,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中医症状总体疗效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经Ridit检验,U=0.608,P=0.543>0.05,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解郁醒脾方对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纪璇  柯纬祺  王春扬  杨晓寰 《新中医》2015,47(12):101-102
目的:观察养阴解郁安神方治疗阴虚肝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例,治疗组口服养阴解郁安神方,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1月。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77.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解郁安神方治疗阴虚肝郁型失眠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失眠。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包括湿毒内侵,伏邪发病;正气内乏,邪气留恋;肝失疏泄,久病及肾三方面,而肝肾同源、水木相生是其发病的中医藏象学基础.肝肾不调是所有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内在根本机理.  相似文献   

12.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on impairment, MCI)是尚未达到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诊断标准且可逆转为正常脑老化状态的最佳窗口期。情志异常、肝失疏泄(肝失疏泄日久致肝郁)已被证实为MCI的重要情志病机,且“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失疏泄致衰加速脑老化”的科学假说已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得到初步证实,疏肝法干预肝郁型MCI患者疗效显著,但以上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完全阐述。因此本研究系统总结了中医学对MCI的认识,长期情绪不调肝失疏泄对MCI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疏肝解郁方药及其成分改善肝郁型MCI的可行性,并提出使用无束缚性设计的眼动技术以探索疏肝法改善肝郁型MCI的可行性,为MCI的中医药干预及其神经机制探讨提供新思路,为中医情志衰老学说增添新内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升降理论为指导,从脾肾先天后天关系着手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中医理论详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病机,并提出治疗措施。结果:主张升降失常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机理,强调脾肾亏虚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升降失常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中主张调脾胃、疏肝、交通心肾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则。结论:以升降理论为指导从脾肾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不孕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及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中医学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甚至有学者明确提出"肝司生殖"之理论,肝疏泄功能正常可使女子经调自孕,若疏泄失常,则气机升降出入难以协调,血脉往来不利,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衡,孕育难成。故临床治疗女性不孕,多注重疏肝调肝解郁之法,往获奇效。  相似文献   

15.
应用运脾疏肝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慢乙肝"),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23例,显效27例,好转2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7.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运脾疏肝法对慢乙肝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代谢异常的综合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而从中医学的角度,肝郁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以疏肝为要,着眼于情志、运动、针药等中医特色干预手段,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袁小飞  许辉 《河南中医》2016,(6):965-967
慢性肾功衰竭病因复杂,病机多变,病情加重的因素较多,容易受外邪、饮食失宜、劳倦、情志失调等的影响,另外因肾脏本身排出毒素和代谢废物的功能下降,也会导致病情加重而出现恶心呕吐、厌食、头痛等症状。李培旭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不同的阶段,一定时期内疾病的病理变化相对稳定,只要辨证准确,分清主次,通过补益脾肾、通利六腑、疏利三焦、清热祛实、补气化瘀,配合化毒、解毒、排毒、攻毒等方法,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阶段及早干预,可使病变的肾功能得到逆转,或者病情的发展得到控制,防止病情快速向尿毒症发展。  相似文献   

18.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思想体现着肝脾之间气机相调、营血互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蕴含着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和疾病的传变规律,对指导“治未病”具有重要意义。抑郁症患者中医病位要素多责于肝、脾两脏,通过运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这一“治未病”思想,结合状态医学理论,从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探讨抑郁症的防治,为医者提供疾病防治的理论参考,进一步提高抑郁症的中医药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肝主疏泄,能疏通畅达一身之气机。肝气为病,多易波及他脏。臌胀之初多肝气郁滞,郁则盛,脾胃主运化水湿,但脾胃气机的升降必借助肝气的疏达始能调和不病,今肝气不和不能正常疏达反来克伐,则脾失健运,水湿难以运化而停滞腹中形成胀满。臌胀的形成与肝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以及病理变化密切相关。臌胀从肝论治是根据肝的升达疏泄作用对气、血、水、脏腑以及情志的影响作用和臌胀与脏腑、气、血、水的密切关系而确定的。临床上通过调肝的方法使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水调畅,进而使人体气血恢复调和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臌胀早期肝郁脾虚,气滞湿阻,宜疏肝理气,健脾祛湿;臌胀中晚期肝郁血瘀水停,宜疏肝活血,化瘀利水;臌胀中晚期肝肾阴虚水停,宜柔肝滋肾,养阴利水;臌胀中晚期肝气阳虚水停,宜补肝气,温肝阳。臌胀无论从病因、病机还是辨证施治中的理法方药选择上,均应注重调肝。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肝病进展缓慢,常常得不到患者足够的重视而造成复杂的病情甚至发展为肝衰竭。而肝、脾二脏在中医的生理、病理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现代医学研究当中亦被证明二者息息相关。毛德文教授在长期诊治肝病的过程当中,强调了慢性肝病作为肝病的早期发展阶段更应尽早干预。他认为肝脾不和与慢性肝病关系密切,慢性肝病的核心病机是肝脾功能失调,其基本治疗原则为调和肝脾。而调肝理脾法属于中医治疗八大法之“和法”的范畴,其指导下的“培土涵木法”与“抑木扶土法”用于治疗慢性肝病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试从调肝理脾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两大方面介绍毛德文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