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总结贵州省实施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的效果. [方法]对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的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2007年对全省8月龄~6岁2 187 181名儿童完成一针次乙脑疫苗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93.8%.强化免疫后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发病数较2006年同期下降62.54%,死亡数下降53.66%,7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明显降低,7~14岁儿童发病构成比相对增加;乙脑发病季节性高峰仍然存在. [结论]开展大规模的强化免疫,对降低乙脑发病水平效果显著.建议加强乙脑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开展7岁以下儿童乙脑疫苗的查漏补种和7~14岁儿童的乙脑强化免疫活动,进一步降低乙脑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及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乙脑的流行趋势和特征,评价疫苗接种效果,为探索有效的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1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收集统计各年份广西疾控中心的乙脑疫苗出库量,对乙脑流行趋势和疫苗接种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990~2010年广西共报告乙脑病例8147例,死亡617例,年均发病率为0.85/10万,年均病死率为7.02%;乙脑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个别年份波动较大,病例主要集中在河池、玉林、百色、贵港、钦州等市,5~8月份为流行季节,以<15岁儿童发病为主,1990~2007年连续采取以乙脑疫苗应急接种为主的防控措施,2008年将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全区乙脑的流行强度明显减弱,流行分布范围进一步减小.结论1990年以来广西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表明采用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及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乙脑疫情得到控制,但某些年份发病率波动较大,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隐患,仍需采取常规计划免疫与流行季节前突击接种相结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贵州省1952年以来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动态变化及近年流行特征,为制定下一步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贵州省1952年以来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资料。[结果]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省乙脑疫情形势严峻。2004~2007年乙脑疫苗强化免疫县强化当年发病率即大幅度下降,2007年全省乙脑发病率降至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低水平。发病有明显季节性,高峰在7、8月。病例高度分散,高发地区各年有所不同,高发县散在于各地区。病例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6岁以下儿童发病专率最高,地区间、不同县之间高发年龄段不尽相同,2005年以来发病有逐渐大龄化趋势。病例中农村籍较多。[结论]我省乙脑疫情控制效果明显。鉴于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病情况不同,除继续加强乙脑疫苗常规免疫外,综合财力、疫苗供应量等因素,我省乙脑疫苗强化免疫可考虑针对性地分类在不同地区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开展。  相似文献   

4.
濮阳市2000~2003年乙脑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濮阳市乙脑流行特征 ,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濮阳市 2 0 0 0~ 2 0 0 3年乙脑疫情资料按不同年份、地区、人群、季节等分类统计分析。 [结果 ]合计发病 70例 ,呈逐年下降趋势。 7~ 9月合计 61例 ,占 87 14 % ;1~ 15岁儿童 5 7例 ,占 81 43 %。发病区域以黄河滩区的农村居民为主。 [结论 ]濮阳市乙脑流行特征未有改变 ,应采取灭蚊虫、接种乙脑疫苗等综合措施 ,以降低乙脑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蒋凤  张丽  刘铭  朱青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2925-2927
[目的]分析贵州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探讨防制策略。[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贵州省乙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8年贵州省共报告4676例乙脑病例,死亡234例。2007、2008年乙脑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乙脑在贵州省高度散在发病。发病时间以7、8月为高峰。0~14岁占发病总数的94.56%~97.78%,2004~2006年与2007~2008年0~14岁(或≥15岁)发病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3,P=0.001)。散居儿童和学生占发病总数的89.07%~94.47%。[结论]贵州省乙脑发病率高,病例呈高度散在分布,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0~14岁儿童是易感人群。乙脑疫苗强化免疫有效地降低贵州省乙脑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濮阳市乙脑流行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濮阳市2000~2003年乙脑疫情资料按不同年份、地区、人群、季节等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合计发病70例,呈逐年下降趋势。7~9月合计61例,占87.14%;1~15岁儿童57例,占81.43%。发病区域以黄河滩区的农村居民为主。[结论]濮阳市乙脑流行特征未有改变,应采取灭蚊虫、接种乙脑疫苗等综合措施,以降低乙脑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科学评价水痘疫苗两剂次免疫的实施效果,为制定烟台市水痘疫苗免疫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2015年烟台市水痘疫苗接种状况、1~12岁常驻儿童抗体阳性率及2008-2015年水痘发病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Epidata3.4和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烟台市2009年后1针免疫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90%以上),自2012年开展2剂次接种,15岁以下儿童2剂接种率在57.20%~64.08%。初免后不同年限抗体阳性率分析显示,初免后1年以内阳性率最高(98.55%),之后随年限增加逐步下降,初免3年以上儿童加强免疫后抗体阳性率在96.43%~100.00%之间,各年龄组加强免疫后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2008-2015年全市15岁以下儿童水痘发病数和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7~9岁年龄组下降幅度最大(81.11%),其次是4~6岁年龄组(80.71%)。2012-2015年4~6岁儿童发病构成比较2008-2011年明显降低。结论烟台市水痘疫苗采用2剂接种程序后,有效提高了目标人群的抗体水平,15岁以下儿童总发病率逐年下降,免疫效果优于1剂接种程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太原市将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的接种率情况,为今后有计划地开展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在太原市各县(市、区)抽取部分常住和流动适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2008~2010年分别调查常住儿童881、877、879名,乙脑疫苗第一针接种率分别为89.67%、94.87%、98.86%,2008年第二针接种率为65.04%;流脑疫苗第一针接种率分别为87.85%、96.69%、96.59%,第二针接种率分别为70.15%、83.69%。2008~2010年分别调查流动儿童290、289、287名,乙脑疫苗第一针接种率分别为80.00%、91.35%、98.95%,2008年第二针接种率为57.59%;流脑疫苗第一针接种率分别为76.21%、94.81%、97.21%,第二针接种率分别为50.00%、83.74%。[结论]两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接种率明显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显著低于常住儿童。  相似文献   

9.
袁波才  赖海涛  劳成涌 《职业与健康》2011,27(10):1143-1144
目的了解广西灵山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灵山县2000—2009年间的乙脑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脑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灵山县2000—2009年发病率为0~1.01/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0.51/10万,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散居儿童发病46例,占64.79%;<6岁儿童发病占76.06%。呈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6~7月发病占全年病例数的91.55%。结论发病人数以散居儿童为主,重点人群为<15岁儿童,预防控制乙脑要重点抓好农村边远山区散居儿童的乙脑疫苗常规接种工作,落实防蚊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杭州市1952~2005年以来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发病情况,为分析杭州市乙脑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进一步完善免疫策略,有效控制乙脑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数据,分析杭州市乙脑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杭州市乙脑发病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到20世纪90年代已降到﹤1/10万,2000年以后发病率降到﹤0.2/10万。县区发病高于市区,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6、7、8、9 4个月,占总发病人数的98.53%,93.35%病例为﹤15岁儿童。[结论]降低乙脑的发病率应降低乙脑疫苗的初免年龄,提高接种率,采取灭蚊、防蚊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济南市乙型脑炎流行特点,为今后乙脑防控工作提供控制措施。[方法]对济南市2007年乙脑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济南市共发生乙脑病例18例,发病率为0.29/10万,发病率比去年上升了2.63倍。死亡1例,死亡率0.02/10万,病死率为5.56%。[结论]济南市乙脑发病为8~9月。接种乙脑疫苗是控制乙脑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谷金君  马静 《职业与健康》2008,24(17):1815-1816
目的分析聊城市2005—-200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和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乙脑的发病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聊城市2005—-2007年乙脑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7年聊城市共报告乙脑病例82例,其中男44例,女38例,15岁以下病例占65.85%,8个县(市、区)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8月份,死亡8例,病死率9.76%。结论乙脑在少年儿童中发病多见,发病高峰季节与蚊虫高峰一致。加强以预防接种、防蚊灭蚊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预防和控制乙脑传播和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国乙脑流行趋势,探讨GM(1,1)统计模型在疾病发病预测中的应用,为预防和控制乙脑疫情提供准确和科学的依据。[方法]利用我国1990~2009年乙脑发病率资料,运用GM(1,1)模型对其进行拟合和预测。[结果]1990~2009年全国乙脑发病率实际值和预测值吻合程度较好,拟合精度为Ⅰ级。预测2010~2012年乙脑发病率分别为0.25/10万、0.23/10万、0.20/10万。[结论]运用GM(1,1)模型对乙脑发病进行预测是可行的,该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高州市2002~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州市乙脑的流行规律及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高州市2002~2008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州市2002~2008年乙脑呈散发状态,合计发病29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0.26/10万,年发病率均不超过0.62/10万。29例病人均在4~6月发病;≤6岁的占72.41%;有乙脑疫苗免疫史者占13.79%,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86.21%。[结论]高州市乙脑发病率不高;存在乙脑疫苗报告接种率虚高和免疫空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合肥市2008~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预防控制乙脑等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合肥市2008~2009年的乙型脑炎疑似病例526例,用ELISA法检测乙型脑炎特异性IgM抗体。[结果]共检出乙型脑炎IgM抗体阳性病例132例,年龄以1~12岁儿童居多,占总数的87.88%,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发病时间全部集中在7~9月份。[结论]除强化主动监测,加强小年龄组儿童的预防接种外,必须重视实验室监测,增强检测能力,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福州市1992-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的监测资料及2005年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累计报告167例乙脑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21/10万;累计报告死亡9例,平均死亡率为0.011/10万;病死率为5.39%;男女发病之比为1.74:1,病例中以散居儿童为主(61.68%),其次为学生(34.13%)。10岁以下病例占76.04%(127/167);流行季节为6—10月,高峰在7、8月。市区的发病率远低于8个县。结论建议加强农村的健康教育和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搞好0—10岁儿童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特别是流动儿童。同时,在流行季节开展防蚊灭蚊,降低乙脑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调查乙脑的危害和流行因素,于2005年对贵州发病较多的务川县进行调查。[方法]对务川县疾控中心1998年以来的乙脑疫情资料和乙脑疫苗接种情况等进行调查,并采用1:4病例对照的方法对蚊香、蚊帐使用情况与乙脑的发病关系等进行调查,并采对照组的血清查乙脑IgG抗体。[结果]从疫情来看,2004年发病率有明显下降,但是2005年又有所上升,原因可能是2003年和2004年两年曾经接种过乙脑疫苗,而2005年没有接种乙脑疫苗。病例对照方法未找出其他相对危险因素。[结论]接种疫苗可能是有效预防乙脑的方法。务川县乙脑的发病率高,死亡率较高,乙脑病例的致残情况重及疾病负担重,说明了乙脑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对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和预防控制乙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柳青  庄肃慧  栗箫 《职业与健康》2006,22(16):1274-1275
目的了解临沂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及控制措施。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市1956~2004年乙脑流行特征。结果自70年代起,临沂市乙脑发病即呈下降趋势,尤其是80年代计划免疫正规实施之后,乙脑发病大幅下降,发病呈明显夏秋季高峰,10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结论控制乙脑发病应以预防接种为主,同时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重视防蚊、灭蚊。在现有情况下,还应加大疾病监测力度,提高疾病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博白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及发病因素,为制定乙脑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对1999-2005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9-2005年博白县报告乙脑病人140例,其中1999年84例、2004年38例,发病率分别为6.03/10万、2.54/10万,其余年份呈低水平散发;病例均于5-7月发病;2-7岁发病123例,占87.86%;有乙脑疫苗免疫史的40例,占28.57%。2000-2005年的56例中,30例既往接种过乙脑疫苗但当年未接种。[结论]博白县乙脑流行季节较早,在预测可能流行年份提前对低年龄儿童进行乙脑疫苗普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发信  宗有莲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93-2494,2497
目的通过了解延安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脑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54—2010年延安市乙脑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54—2010年延安市报告乙脑1 066例,死亡135例,年平均发病率1.20/10万,病死率12.66%。黄陵县发病率最高,为2.88/10万。1970—1999年发病率较高,平均为1.88/10万,1969年以前和2000年以来发病率较低,在1.25/10万以下。发病呈明显夏秋季高峰,7—9月发病811例,占76.08%。20岁以上人群发病占70.83%。职业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占71.88%。结论实施乙脑疫苗接种,开展乙脑病例和蚊虫密度监测,加强宣传教育和环境卫生管理,是预防控制乙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