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颌窦囊肿过去习惯于在额镜下行“柯-陆”术式(Caldwell—Luc operation),但出血多、损伤大。自鼻内窥镜应用以来,才使这一手术实现了微创化。临床上我们探讨三种手术径路,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径路上颌窦囊肿切除的优点及方法。方法:在鼻内镜经下鼻道开窗径路上颌窦囊肿切除39倒,其中7例(7侧)上颌窦自然口狭窄或闭锁。术中予以扩大窦口,5例(6侧)经鼻内镜开放筛房,9例合并鼻中隔偏曲在术中同期予以手术矫正。结果:39例术后随访1—3年,无1例复发,治愈率100%,无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径路上颌窦囊肿切除术,对影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的因素,术中同期予以矫正,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降低了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4.
5.
经鼻内镜上颌窦囊肿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12):1264-1264
上颌窦囊肿多位于上颌窦底和内壁.多为单侧,生长极缓慢,常无症状,多在鼻窦影像学检查时无意中发现 [1].传统的手术方法为柯-陆氏手术,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现多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本研究总结我科从2000-2004年在鼻内镜下治疗68例上颌窦囊肿手术情况,并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囊肿手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上颌窦囊肿 14例中 ,男 6例 ,女 8例 ,15~ 6 1岁 ,其中多发性囊肿 1例 ,伴有鼻内隔偏曲、钩突肥大 5例。术前患者均有头痛或鼻腔流出淡黄色液体等症状 ,术前均行鼻窦冠状位CT检查。患者取仰卧位用 1%丁卡因 肾上腺素液浸润棉片表面麻醉鼻黏膜 ,用 2 %利多卡因 肾上腺素液浸 相似文献
7.
单纯上颌窦囊肿发病率并不少见。传统的方法是经克一陆氏法切除囊肿。我科于 1997年 5月~ 2 0 0 2年 7月共收治单纯上颌窦囊肿 2 8例。采用鼻内窥镜下上颌窦自然孔扩大或与下鼻道开窗联合双径路切除囊肿 ,取得了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2 8例患者中 ,男 2 0例 ,女 8例 ,年龄 16~ 6 5岁之间 ,平均 38 8岁。其中双侧上颌窦囊肿 6例 ,占 2 1 4 % ,单侧为 2 2例 ,占 78 6 % ,均有头痛、头昏 ,18例有同侧眼眶胀痛及鼻腔流黄水。1 2 手术器械美国产史赛克鼻内窥镜 :0°、 30°、 70°角 ,长 2 3cm、直径 4mm ;内窥镜套… 相似文献
8.
9.
<正>上颌窦囊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上颌窦周围结构复杂,常规手术视野不清,操作困难,周围组织损伤多;随着鼻内窥镜在耳鼻喉疾病中的日趋广泛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鼻内镜下下鼻道开窗术进行改良,以尽量减少上颌窦正常黏膜功能的干扰与破坏。方法对29例(32侧)单纯上颌窦黏膜囊肿患者行改良下鼻道开窗术摘除囊肿,并行黏膜瓣复位。结果随访半年以上未见上颌窦囊肿复发症状,其中15例一年后复查CT未见复发。结论改良下鼻道开窗术能有效治疗上颌窦囊肿,而且能减少对上颌窦正常黏膜纤毛运动功能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手术彻底切除上颌窦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6年8月采用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107例上颌窦内的息肉、囊肿、真菌、良性及恶性肿瘤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鼻内翻乳头状瘤28例、上颌窦炎伴囊肿24例、复发性真菌20例、出血坏死性息肉17例、上颌窦骨瘤6例、上颌窦含牙囊肿5例、上颌窦鳞状细胞癌4例,上颌骨囊肿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手术先切除鼻腔和其他鼻窦病变,开放并扩大上颌窦自然窦口,再行泪前隐窝入路切除上颌窦病变,术后肿瘤患者行下鼻道开窗。结果全部患者均能良好显露上颌窦各壁,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无面部麻木、溢泪、眼眶青紫、视物模糊、鼻腔干燥等并发症。非肿瘤患者随访3~6个月、肿瘤患者术后一直随访。内翻乳头状瘤有4例复发,3例术后1~2年上颌窦口附近复发,经局部切除后随访3~5年未再发,另1例术后6个月中鼻甲残端处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病灶及中鼻甲,随访3年,未见复发。其余患者均未见复发。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下鼻甲形态良好,上颌窦腔上皮化。结论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手术能够充分显露上颌窦腔,彻底切除上颌窦前内下壁及窦腔内的病变,手术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术后观察方便,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下三种不同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2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种不同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的体会。方法依据囊肿位置不同及是否伴有其他病变,对27例上颌窦囊肿患者在鼻内镜下采用三种不同径路切除,即经上颌窦自然口径路的10例,经下鼻道径路的5例,经上颌窦前壁的12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无病变残留及复发,但由于径路不同,要注意相关问题及副损伤。结论经上颌窦自然口径路留置窦口大小要适度,不要损伤窦口周围重要结构;经下鼻道径路选择适应症有局限性,应注意不要损伤鼻泪管;经上颌窦前壁径路,损伤小,比较直观,对鼻腔正常结构无损伤,适合于任何位置的囊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1~5年的随访,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4例患者,治愈30例,治愈率为88.2%,复发4例,复发率为11.8%。结论:鼻内镜下行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手术,能清晰看到手术视野,确保手术精确地完成,使肿瘤复发率低、患者创伤小,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在孤立性蝶窦疾病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36例接受经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蝶窦疾病病人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 3个月~ 2 4个月 ,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改善。结论 :经鼻内镜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在孤立性蝶窦疾病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接受经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蝶窦疾病病人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4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改善.结论:经鼻内镜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鼻侧切开术结合鼻内镜辅助治疗上颌窦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上颌窦癌患者60例,将其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行颞浅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观察组行鼻侧切开术结合鼻内镜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近三年存活率进行对比.结果 由该次研究可知,在临床治疗效果上,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53.33%<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近3年存活率上,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70.00%>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为上颌窦癌患者实施鼻侧切开术结合鼻内镜辅助治疗,能够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提高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48例患者进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从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的真菌性鼻窦炎中选择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鼻窦CT病变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 经分析发现,鼻窦CT扫描结果 为48例患者的鼻窦腔内均有病灶,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病变组织中均能发现霉菌菌丝或孢子,48例患者的临床分型都为非侵袭性FS.术后随访可知治愈率为89.58%,显效率为10.42%.结论 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法 ,也是临床中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微波在内窥镜上颌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在内窥镜鼻窦手术(ESS)中,应用微波热凝技术清除上颌窦腔各壁增生肥厚粘膜、囊肿、息肉等不可逆炎性粘膜病变和良性肿瘤,随访观察163例202侧。发现采用微波热凝术经扩大自然开口能顺利地清除上颌窦腔内、底壁及后外侧壁等部位的病变,避免了病变组织的残留和经唇龈沟径路手术的创伤,提高了ESS的疗效。结果表明微波热凝术是在内窥镜下经扩大后的上颌窦自然开口彻底、有效地清理窦腔各壁病变、防止扩大手术和再次手术的合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静吸复合全麻时在鼻内镜手术中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42例ASAⅠ-Ⅱ级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以舒芬太尼为镇痛药诱导且在术中复合异氟醚、丙泊酚维持麻醉并调控BP)和硝普钠组(以芬太尼为镇痛药诱导且在术中以丙泊酚、异氟醚维持并加用硝普钠调控BP),每组21例。记录两组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HR、呼气末异氟醚浓度、皮质醇浓度及术野质量。结果:两组控制性降压期间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均低于麻醉前(P<0.01)。舒芬太尼组控制性降压期间收缩压、平均动脉压、HR均低于硝普钠组(P<0.05),术野质量明显好于硝普钠组(P<0.01)。皮质醇浓度在控制性降压期间明显低于麻醉前(P<0.01),组间同时间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手术中以舒芬太尼用于静吸复合全麻时控制性降压可达理想的降压效果,术野质量高,可有效抑制术中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手术的临床疗效,术前术后综合治疗及长期随访的重要性。方法 对330例(567侧)慢性鼻窦炎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前术后综合治疗,术后随防6个月--1年。结果 治愈214例,占64.8%,好转86例,占26.1%,无效30例,占9.1%。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鼻腔粘连。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前术后综合治疗及术后长期随访对提高鼻窦炎鼻息肉的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