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患胆道外科急症伴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并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同时行心脏起搏治疗及外科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胆石症、胆道感染伴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并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28例,分为不安装起搏器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常规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及阿托品,控制心率在60次/min左右进行外科手术。结果 观察组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及胆囊切除、胆道引流手术均成功。症状缓解,胆道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对照组中11例胆道手术成功,症状缓解,2例术后症状加重(其中1例手术过程心率下降,症状加重)自动出院,3例因心率缓慢,未能手术,症状加重,自动出院。结论 在胆石症、胆道感染伴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并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中,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同时进行外科手术是可行的,也是必要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心脏起搏器是抢救治疗某些心脏病所致的严重心率紊乱的一种电子医疗仪器,它由电池、脉冲发生器和起搏导管三部分组成,当脉冲发生器放出脉冲,通过导线刺激心脏,使一个停跳的心  相似文献   

3.
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人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海棠 《黑龙江医学》2010,34(5):396-397
植人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是一种帮助缓慢型心律失常恢复心律和心率的有效治疗手段。在我国每年有上万例病人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此类病人病情较复杂,对术前及术后长期的自我护理方法、注意事项及起搏器的性能等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因此,普及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相关知识,保证患者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法治疗由高钾血症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例由高钾血症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使用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法对这8例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有7例患者的血钾水平和心率恢复正常,有1例患者因治疗失败而死亡,治疗的成功率为87.5%。结论:用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法治疗由高钾血症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心脏起搏器是利用微弱电流刺激心肌使心脏产生搏动的一种电子仪器,它对治疗心脏病心跳过慢或心跳骤停有特定的良好效果。过去,安装心脏起搏器手术是在乙醚全麻下进行的。这种方法容易引起呼吸循环障碍,或因病人不能适应乙醚全麻而不能安装起搏器。197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针麻合用  相似文献   

6.
心脏患者安置心脏起搏器时循环骤停的抢救(810007)青海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宋有成,俞文军,王云我院1986年以来为65例SSS和Ⅲ°A─VB等病人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其中二例在安装过程发生心跳聚停,经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51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腔心脏起搏器对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均进行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治疗后随访观察6个月,观察患者的心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后6个月,患者心率、心脏指数、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也比治疗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腔心脏起搏器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临时心脏起搏器是预防和抢救心动过缓型心率失常病人的重要方法。临床上常规在X线导引下经静脉(常用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动脉)在心室心内膜起搏。但需搬动病人,多科室协作,耗时较长,若遇到危重病人同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就无法搬动到放射科,紧急就地起搏。我科自2000年10月-2006年5月应用非漂浮电极行床旁临时心内膜起搏,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气囊漂浮电极导管法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对于因各种原因需床旁紧急抢救者或不能搬动的患者,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有效心率,从而保证重要器官的血供,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人员仔细及周密的护理对该术式的顺利进行及治疗效果起着重要作用。现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对68例患者实施紧急床边气囊漂浮电极导管法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配合以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老年患者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4例老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电图、动态和静态心电记录、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首发晕厥32例,黑矇17例,头晕1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9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6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9例;超过3 s的长RR间期35例;心率在白天清醒状态下持续<40次/分31例。全部给予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部分患者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结论:严重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可引起老年患者症状加重;常规心电检查可以明确患者的心率和心律变化,明确晕厥的原因,便于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彭建华  罗英琳 《右江医学》1998,26(3):151-152
1992~1997年收治缓慢型心律失常6例,采用埋植心脏起搏器治疗,术中出现心跳骤停1例,术后所有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能从事轻体力劳动。随访半年至5年,期间死于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1例,说明术后仍需要针对基础疾病的治疗,才能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安置心脏起搏器联合超声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项。方法:对安置心脏起搏器联合超声刀行LC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LC。其中,1例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患者术中突然出现心率和血压下降,经及时有效的处理后心率很快恢复正常,并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腹痛、黄疸、心慌、胸闷等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结石合并心律失常患者LC术前安置心脏起搏器,可有效地保护心脏功能,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的日趋普及和提高,为药物治疗无效的心率过于缓慢的患者提供了福音。而术后潜在护理问题的正确处理,也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成功的关键。结合我院2003—2004年对32例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术后护理实践,对术后患者存在有以下潜在性护理问题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故根据这些潜在护理问题,制订出护理计划并实施,为治疗、抢救病人的生命赢得了有效时机。  相似文献   

14.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心率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对于心脏起搏器入术,认真做好心理干预及术后行为干预是关系到患者质量的关键.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共为51例患者安装了永久起搏器.  相似文献   

15.
胆囊切除术中心跳骤停原因及复苏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胆囊切除术中心跳骤停原因 ,巡回护士在预防心跳骤停中的作用。方法 :对 16例胆囊切除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复苏成功 13例 (81.3 % ) ,死亡 3例。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心跳骤停原因是患者原有心脏疾病 ,麻醉不当或术者探查牵拉分离组织等刺激 ,反射性引起胆 -心反射造成心跳骤停。预防方法治疗原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心律失常等疾病 ,巡回护士严密监护心率、脉搏及心电图变化及早发觉心跳变慢 ,血压下降 ,前兆症状及时协助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发病、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分析近1年心内科38例急性心肌梗死伴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诊治过程。结果9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其余29例患者好转出院。大多数患者经提升心室率的药物治疗及溶栓、经皮冠脉介入术后,缓慢型心律失常得到改善。3例患者安装了临时心脏起搏器。仅1例患者安装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仍以再灌注治疗为主,对于严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可安装临时及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相似文献   

17.
永久心脏起搏器是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之一。我院自1995~2002年对47例65岁以上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腔心脏起搏器和单腔心脏起搏器治疗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需用心脏起搏器治疗的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VVI组和DDD组,各36例。VVI组置入单腔心脏起搏器治疗,DDD组置入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和置入起搏器6个月后的心率(HR)、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分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评分和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HR、CI、SV、CO、LVEF指标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均明显升高,且DDD组均明显高于VV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明显升高,且DDD组均明显高于VV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DD组的总体健康和所有项目总分均明显高于VVI组,心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VV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应用双腔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腔心脏起搏器,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38岁,有青霉素过敏史。因左侧声带息肉干1993年5月22日施左侧声带息肉切除术。当给予0.5%地卡因行第3次喉粘膜喷雾麻醉时(总量约20mg),突然出现喉肌痉挛,继之呼吸心跳骤停。即刻行心前区叩击,胸外心脏按摩,人工呼吸,肌往付肾素,氟美松等,心跳呼吸天恢复,2分钟后,行气管插管,应用人工呼吸机,心内注射循环三联针、呼吸三联针及大量激素等,抢救6分钟时,心跳恢复、心率150次/分,并有心律不齐、仍无自主呼吸,心跳恢复后患者持续抽搐颜面青紫,除抗抽搐外,给予综合性抗休克治疗,5小时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2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置入人工永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护理效果和体会。方法:对45例置入永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的观察以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置入永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手术,成功率迭100%。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皮下血肿,1例出现囊袋感染,经临床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对置入永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应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应严密监测及配合,术后要细致观察并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