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癌症发病的年轻化,患有子宫内膜癌的育龄期女性越来越多。为了保留生育能力,大部分患者倾向于保守治疗。故而众多研究者提出了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保守治疗方案,并在临床上进行了小样本研究。传统治疗以口服大剂量孕激素为主,然而多数口服孕激素治疗的患者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节育系统通过局部作用于子宫内膜,可减少大量孕激素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宫腔镜能够精准切除病灶,保护正常子宫内膜,相对降低了发生不孕、流产风险。二甲双胍的抗肿瘤作用能增加孕激素的有效率。通过综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各种保守治疗后的缓解率、复发率和妊娠结局,为临床上在治疗前对每位患者的自身因素及疾病特点进行评估,以采取对患者最有益的治疗方案及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EC)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对年轻未生育的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来说,保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传统保守治疗药物包括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和芳香化酶抑制剂(AIs)等。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治疗是年轻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新型治疗方式,在缓解率、妊娠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等方面优于传统保守治疗,但目前关于手术操作及术后激素治疗尚无统一标准。肥胖EC患者应治疗肥胖以降低复发风险,其中以减重手术效果最为显著、持久。现已证实减重手术对体质量指数(BMI)≥35 kg/m2的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是有效干预。建议BMI≥35 kg/m2或BMI≥30 kg/m2且合并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的年轻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若经非手术治疗肥胖疗效不佳,可考虑以减重手术作为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癌(EC)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对年轻未生育的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来说,保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传统保守治疗药物包括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和芳香化酶抑制剂(AIs)等。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治疗是年轻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新型治疗方式,在缓解率、妊娠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等方面优于传统保守治疗,但目前关于手术操作及术后激素治疗尚无统一标准。肥胖EC患者应治疗肥胖以降低复发风险,其中以减重手术效果最为显著、持久。现已证实减重手术对体质量指数(BMI)≥35 kg/m~2的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是有效干预。建议BMI≥35 kg/m~2或BMI≥30 kg/m~2且合并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的年轻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若经非手术治疗肥胖疗效不佳,可考虑以减重手术作为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助孕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经孕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缓解后,采用助孕治疗,观察助孕治疗的疗效及其对子宫内膜的影响。结果经孕激素或GnRHa治疗后,8例患者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全部缓解。共进行单纯促排卵治疗7个周期,促排卵联合人工授精2个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7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2个周期。单纯促排卵周期均未妊娠,人工授精1个周期双胎妊娠;7个IVF—ET周期中,胚胎移植6个周期,3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冻融胚胎移植1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现足月分娩6活婴。1例未妊娠患者在促排卵后4个月发现子宫内膜癌变。结论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患者经孕激素或GnRHa治疗缓解后,及时助孕治疗能提高妊娠率,但需严密观察,注意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前,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的主要方式为孕激素治疗。随着宫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宫腔镜逐渐应用于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中。本文就宫腔镜保守性手术联合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应用过程中相关问题进行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年轻且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24例及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6例,分析应用大剂量孕激素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完全缓解20例(83.33%),部分缓解0例,疾病稳定1例(4.17%),疾病进展1例(4.17%),疾病复发2例(8.33%);20例完全缓解中1例未婚,余19例中成功妊娠10例(52.63%),其中4例足月分娩,3例孕中期双胎流产,2例孕早期流产,1例孕早期随访中;2例疾病复发患者继续药物治疗后均完全缓解,其中1例自然受孕后足月分娩。6例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完全缓解3例(50.00%),部分缓解0例,疾病稳定2例(33.33%),疾病进展0例,疾病复发1例(16.67%);疾病稳定2例最终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余4例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目前未成功妊娠。结论:密切随访下,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好发于绝经前后的妇女,40岁以下者相对少见,只占所有病例的2.1%~14.4%.其治疗方法主要为子宫双附件切除,或同时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此种手术治疗尽管对早期肿瘤的治愈率高,但患者却丧失了生育能力.一般情况下,年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为有不孕史的未孕妇女,渴望保留生育功能.现已有早期子宫内膜癌采用反复子宫内膜诊刮及激素(通常为孕激素)治疗成功且保留生育功能的报道.保守性治疗尽管可行,但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诸如恰当的治疗前评估,孕激素治疗的期限及剂量,完成生育后子宫切除的必要性等.因此,本文复习近年的国内外文献,就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治疗前评估、治疗方法及结局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5%发生在40岁以下的妇女,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生育年龄子宫内膜癌患者症状(月经异常)出现早,多为早期、分化程度好、且多数为性激素依赖型,预后较好。现已有早期子宫内膜癌采用保守手术及激素(通常为孕激素)治疗成功且保留生育功能、成功分娩的报道,现就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5岁以下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采用孕激素治疗以保留患者子宫的疗效,并随访其治疗后的生育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991年至200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5岁以下、接受孕激素治疗(以醋酸甲羟孕酮为主)的25例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研究.其中,子宫内膜样癌8例(内膜癌组),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17例(不典型增生组).孕激素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期评估,治疗后每1~6个月诊刮以评价疗效,对有生育要求者随访其生育情况.结果内膜癌组患者孕激素治疗前经全面的分期评估,证实为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除1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尚未评估疗效外,内膜癌组其他7例及不典型增生组17例患者治疗后有效者分别为6例(6/7)、17例(100%);缓解者分别为5例(5/7)、14例(82%);缓解后复发者分别为1例(1/5)、3例(21%),复发时间为缓解后6~30个月;随访缓解后要求生育的14例患者中,内膜癌组4例患者尚未生育,不典型增生组10例患者中4例妊娠共7次.1例自然受孕后失访;3例经促排卵治疗后受孕并足月分娩,其中1例产后人工流产3次.结论对于要求保留子宫的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年轻患者,孕激素治疗是一种治疗选择.孕激素治疗前应对子宫内膜样癌患者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期评估,辅助生殖措施的介入有望提高治疗后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妇科肿瘤。自20世纪60年代将孕激素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开始,人们在子宫内膜癌药物治疗的这条道路上不断尝试、探索、总结。近些年来,有关年轻患者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药物治疗有很大的发展。本文就年轻患者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药物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3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在上镭锭和子宫切除前,肌注17α-羟基-黄体酮己酸酯,其复发率为10.5%,而44例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0.5%。子宫内膜癌病人经长期孕激素治疗后,可减少30—35%的复发与转移(Kister和Griffiths,1968)。但孕激素用在未经治疗的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报道甚少。具有代表性的是大剂量胃肠道外注射孕激素时可促使肿瘤组织多呈良性表现,并使高度分化的癌肿常有分泌的改变(Varga和Henriksen,  相似文献   

12.
年轻内膜癌患者中尚未生育的比例高达70%,孕激素及含孕激素宫内节育器(IUD)治疗后的缓解率均较满意(76%~88%),但复发率也较高,为20%~38%。不同孕激素制剂治疗缓解后的妊娠率为33%~83%,特别是在使用了辅助生殖技术(ART)之后,妊娠率高于等待自然妊娠。在使用ART技术的内膜癌患者中,复发率并未增加。为减少刮宫对内膜的损伤,可6个月诊断性刮宫1次,如果2次内膜正常,则可试孕。复发的中位时间跨度较大,为4~102个月,多报道为24个月。为争取在复发前尽早妊娠,主张积极助孕。完成生育后是否切除子宫,仍有争议。胰岛素抵抗(IR)被认为与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应同时注重IR的评估和改善,这对防止内膜癌复发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多数发生在绝经后女性。传统治疗方法切除了全子宫及双附件,使患者丧失生育功能。目前,文献报道了较多关于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成功的案例,使得年轻的早期患者保留了生育功能。但保留子宫存在肿瘤复发的风险。且药物的剂量、治疗时间,患者的入选标准、随访等尚未达成共识。现就保守治疗的可行性及这些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43例及不典型增生患者77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结局。结果:保守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为96.67%(116/120),不典型增生组患者保守治疗3个月CR的比例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组(74.03%vs 41.86%,P0.05)。109例患者有妊娠要求,妊娠率为43.12%(47/109)、活产率为33.03%(36/109)。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是否癌变及合并有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与治疗缓解后能否成功妊娠有关(P0.05),而治疗获得CR的时间及缓解后维持治疗与妊娠无关(P0.05)。复发率为32.76%(38/116),中位复发间隔为17月,是否癌变(RR 5.624)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达CR后的维持治疗(RR 0.385)及妊娠(RR 0.382)是影响复发的保护性因素(P0.05)。子宫内膜癌组的中位复发间隔为13月,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为24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后重复孕激素治疗的有效率为100.00%(31/31)。结论: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的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保守治疗安全有效。保守治疗3个月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疗效好于子宫内膜癌。BMI、是否合并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及癌变与其妊娠有关,治疗达CR后的维持治疗并不影响妊娠,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妊娠和维持治疗是预防复发的保护因素。复发后重复保守治疗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8例保守治疗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结局及适宜的辅助生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4月18例不孕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患者应用大剂量孕激素保守治疗的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①14例患者在应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3~36个月后病灶消退,4例病灶持续存在;②3例患者在停止治疗5~15个月后发展为子宫内膜癌。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变的再现率为33.3%;③8例患者接受了辅助生育治疗.5例分别经CC+HMG促排卵治疗3~6周期无优势卵泡发育.1例在第6个促排卵周期获宫内单胎妊娠。4例(包括1例CC+HMG促排卵未孕者)患者接受了5个周期IVF助孕,1例输卵管妊娠。1例自然流产。另2例冻存胚胎等待移植。结论多数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患者对大剂量孕激素治疗有效。对这类患者.一旦内膜病变消退,应积极助孕.可以适当放宽IVF—ET指征。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晚期及复发的内膜癌患者预后较差,对细胞毒性药物化疗反应不佳且副作用较大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用药后会产生孕激素受体(PR)降调节,使得治疗反应时间较短。他莫昔芬(TAM)可以增加PR的表达,加强孕激素疗效。为了解醋酸甲地孕酮(MA)联合TAM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是指子宫内膜癌经系统的初始治疗完全缓解一段时间后 ,临床又发现癌灶 ,且组织病理类型与原发灶完全一致。文献报道 ,子宫内膜癌治疗后复发率为15 4 % [1] 。近年来研究发现 ,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对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疗效 ,放射治疗 (放疗 )和手术可使部分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病情缓解 ,预后改善。现就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作一综述。一、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一 )复发的相关因素1 年龄 :多年来 ,多数学者认为年龄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因素[2 ] ,而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不…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晚期及复发的内膜癌患者预后较差,对细胞毒性药物化疗反应不佳且副作用较大.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用药后会产生孕激素受体(PR)降调节,使得治疗反应时间较短.他莫昔芬(TAM)可以增加PR的表达,加强孕激素疗效.为了解醋酸甲地孕酮(MA)联合TAM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孕激素类药物对复发和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有效,但多数病例对孕激素反应时间较短,约4个月。他莫昔芬(TAM)可增加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孕激素受体含量,理论上,可以提高孕激素类药物对内膜癌的治疗效果,为证实这种假设进行本研究。  相似文献   

20.
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并不是一个新方法。因为孕酮对增生的子宫内膜有促其转化为分泌期的作用,而内膜增生又和内膜癌的发病有一定因果关系。早在40年代已有人试用黄体酮治疗内膜癌,但因为药物作用太弱而未获代功。至50年代,人工合成的高效孕激素类药物相继问世。这些药物在避孕方面显示出强大的孕酮作用,提醒人们用于宫内膜癌的治疗可能有效。1960年Kelly 和Baker 首次报道以己酸孕酮治疗转移性子宫内膜癌22例,其中7例可以观察到肿瘤有消退现象,从而奠定了宫内膜癌激素治疗的基础。一、作用机制一般认为在药物作用下,子宫内膜癌可以发生从恶性向正常子宫内膜转化的现象,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