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389例剖宫产术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10年剖宫产术1389例。结果是平均剖宫产率为23%,无孕产妇死亡,围产几平均死亡率为12.63‰。剖宫产主要指征为相对性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臀位、骨盆狭窄。提示提高剖宫产率并不一定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恰当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对孕期及产程的监测、管理,既可能降低母婴死亡率,又能适当控制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刮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变化与围产儿死亡率关系。方法 选择10年间剖宫产病例,分析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变化与围产儿死亡率。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在指征变化中,头盆不称、胎儿持续宫内窘迫占第一、二位,社会因素不断上升,而围产儿死亡率趋于平稳。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围产儿死亡率无明显下降,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不断上升,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统计结果显示:我乡剖宫产率已由2007年的21.1%上升到2011年的38%,大大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剖宫产率15%以下的要求。在严格掌握医学指征的情况下,剖宫产能有效的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但当围产儿的死亡率降低到一定限度时,即使再提高剖宫产率围产儿死亡率也不会继续下降。剖宫产可增加出血和感染,并可发生意外损伤、羊水栓塞和麻醉意外而危及产妇,因而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以期达到降低剖宫产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市延庆县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分娩的病历资料,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各项相关数据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1剖宫产率逐年下降[2012年剖宫产率(39.03%)与2008年(53.94%)相比,P0.05];2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通过医护人员的努力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下降,随着剖宫产率的下降,产程异常为指征的剖宫产比例增加;3围产儿死亡率趋于稳定,并未随着剖宫产率的下降而升高,2012年围产儿死亡率(3.17‰)与2008年(2.9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结论提高助产技术及加强孕期宣教,可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围产儿死亡率的高低常被视为是一个地区或医疗单位的医学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它更代表着产科工作的质量。而剖宫产术则是近年来公认的用以提高围产儿存活率及减少围产儿罹病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观念的变化可以从剖宫产术指征的改变上显示出来,即由胎儿因素导致剖宫产术的指征比例明显  相似文献   

6.
子宫切除术治疗产科出血51例分析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目的探讨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及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方法对我院产科近40年间所做的产科子宫切除术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子宫切除术发生率为0.054%,其中,剖宫产子宫切除占06%,子宫切除术主要指征为胎盘因素、子宫破裂和子宫收缩乏力.结论认为做好孕产妇监测和计划生育,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可以有效地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正>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但也存在比阴道分娩更多的手术风险。本文通过分析我院近7年来剖宫产手术指征,以期帮助和指导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可降低高危孕妇和围产儿的病死率.然而近年来,由于麻醉、剖宫产手术技术和胎儿监护水平的提高,以及复杂的社会原因,国内外剖宫产率呈增加趋势,剖宫产指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各种母儿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出现,剖宫产对母儿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广大妇产科医生的关注.本文旨在阐述国内外的剖宫产现状,以及剖宫产对产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提高阴道分娩质量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提高阴道分娩质量单家治经阴道分娩是主要的分娩方式,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确保母婴安全,不得不采用剖宫产手术来结束分娩。合理地选用剖宫产术,可以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若无限度地泛用剖宫产术,不仅不能控制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反而会使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全国剖宫产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宫产指征近年来,国内的剖宫产率有日益升高之趋势,而围产儿死亡率并没有相应降低,北京、上海等地的报告指出:尽管剖宫产率由50年代的1~2%至80年代后期上升到20~30%左右,但围产儿死亡率并没有相应的下降。故对于如何适当的掌握剖宫产指征,使既有利于减少围产儿死亡,又利于降低剖宫产并发症是十分重要的,与会代表们就剖宫产指征问题进行了充分而热烈地讨论,结论如下:一、明确指出掌握剖宫产指征并不是为降低剖宫产率,而是在掌握指征情况下,适时地进行手术从而达到有利母婴健康之目的。因为剖宫产率之高低,因素是多源的,例如初产妇,年龄30岁以上者均属影响因素之一,而当前社会因素的影响确实存在,值得重视。在我国剖宫产率之高低相差很大,高者个别单位可达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目的:探讨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宫颈疾病治疗中的可行性,评价其对年轻患者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因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或术后随访复发、无法在门诊行常规LEEP而行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术中均未出现膀胱、直肠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8±7分钟,术中出血量20±5 ml,住院天数2.7±0.6天;其中1例患者术前病理检查为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术后升级为原位鳞癌合并原位腺癌行全子宫切除术,37例患者(97.4%)成功保留子宫,随访至今1例术后12个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行宫颈激光治疗,余均未见宫颈病变复发。12例患者有生育意愿,7例患者已成功妊娠,6例已分娩。结论:上推膀胱直肠后再次LEEP安全可行,可实现未生育妇女及年轻妇女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的意愿。  相似文献   

18.
19.
Various gynecologic malignancies have been tested in the 6-day subrenal capsule assay, which is an in vivo test of human tumor responsiveness to drug therapy. Fresh surgical explants of ovarian, endometrial, and cervical tumors were implanted as 1-mm3 fragments under the renal capsule of normal mice and tested against a spectrum of clinically active agents. Regardless of the site of origin, human tumors showed variations in growth rate when implanted under the renal capsule that appeared to reflect both the growth pot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each tumor as well as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cell populations comprising each tumor. An average of 60% of tumors showed positive growth and 11% demonstrated no measurable change in size. The response rates of 18 ovarian, 28 endometrial, and 20 cervical carcinomas to clinically active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were determined. A range of responses, in terms of drugs indicated to be active and of the degree of responsiveness to active agents, was obtained with each histologic type. Response rates varied from 6% to tamoxifen in cervical carcinomas to 80% to 5-fluorouracil in ovarian carcinoma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variability in chemotherapy responsiveness observed clinically with gynecologic tumors and suggest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 subrenal capsule assay as a predictive tes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