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唤醒护理干预方案应用于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对2017年3月—2019年4月本医院诊治的66例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予以指标探讨,分组时采用随机双盲法,一组归入33例,试验组运用传统护理干预方案+唤醒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运用传统护理干预方案,评定患者恢复清醒合计值、恢复清醒所用时长,统计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之前、护理之后的GCS评估分数值。结果试验组恢复清醒合计值大于对照组统计数据指标,指标分析后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护理之前的GCS评估分数值方面相比,指标分析后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护理之后的GCS评估分数值大于对照组统计数据指标,指标分析后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恢复清醒所用时长少于对照组统计数据指标,指标分析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选用唤醒护理干预方案体现良好护理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3.
重症颅脑损伤是指颅内血肿、脑干损伤和广泛脑挫裂伤[1],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严重损伤,其病情有多变、易变和突变等特点,随时有发生脑疝导致死亡的危险。重症监护室(ICU)作为危重疾病集中监护、救治和护理的场所,可以为脑功能的恢复创造最优的条件,预防并发症,提高救治率,争取最佳康复。  相似文献   

4.
龚美红  杨丽艳 《当代医学》2013,(32):129-130
目的以ICU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护理为例,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随机挑选我院重症监护室内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共计40例,随机挑选新余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在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40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将20例未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病人作为对照组,20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病人作为试验组。对比两组病人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后的临床相关资料。结果在加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治疗后,试验组病人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护理并发症发生数分别为(4.40±1.70)万元、(4.95±2.70)d、5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加入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减少患者平均住院天数,降低医疗成本,减少手术后护理并发症,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入ICU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来该院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且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直接进入ICU内进行治疗,而对照组进入普通病房内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并对其进行GO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清醒时间和病死率的统计。结果:观察组中GOS评分以及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让患者进入ICU病房治疗能够使患者尽快苏醒,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而且还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ICU监护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娜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7):2106-2108
<正>重症颅脑损伤是指颅内血肿、脑干损伤、广泛脑挫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严重损伤,其病情有多变、易变、突变的特点,随时都有发生脑疝导致死亡的危险。因此,护理人员需具有急救知识、熟悉病情、掌握护理要点,这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监护的目的是为脑功能的恢复创造最优的条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以保全生命,争取最佳的康复。2008年1-12月我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经积极治疗和监护,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病死率,现将监护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入ICU进行监测和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重型履脑损伤患者62例,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是否进入ICU病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2例直接进入ICU内进行监测和治疗。而对照组30例进入普通病房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分别进行格拉斯哥预后积分(GOS评分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清醒时间和病死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纽病死率分别为6.25%和20%,观察纽清醒时阀及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显著,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进入ICU病房治疗能够降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改善生存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刘恒泰  胡景民 《中原医刊》2005,32(11):F004-F004
颅脑损伤居全身各部位损伤中的第二位,仅次于四肢损伤,但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居首位,其中对预后起决定作用的是脑损伤的程度及其处理效果,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其首要措施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深昏迷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如护理不当,易造成脱管、痰痂阻管等并发症。我科2002年5月~2004年4月共收治56例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将感知水平唤醒干预护理理念引入ICU颅脑损伤合并重度脑性昏迷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ICU颅脑损伤合并重度脑性昏迷患者, 随机分为2组, 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行感知水平唤醒干预护理, 对比2组护理后脑功能恢复、意识状态、苏醒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适应环境、语言沟通、行为能力、社会交往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苏醒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苏醒时间在110 d的苏醒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将感知水平唤醒干预护理理念引入ICU颅脑损伤合并重度脑性昏迷患者效果显著, 可有效提高患者脑功能恢复效果, 改善意识状态和苏醒情况,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从而观察治疗效果。方法:运用对比分析法对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体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本文采用此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其中试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结果:患者入院治疗1周后,对其血常规检测中的总蛋白(TP)以及白蛋白(ALB)进行检测,发现试验组中TP、ALB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有效性,有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致使病员缺氧窒息,颅内压升高,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上呼吸道梗阻是重型颅脑损伤后致使病员通气不足而致低氧血症的最常见原因,因此,保持呼吸道畅通是要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1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呼吸道护理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乌司他丁200 000U加入生理盐水20 mL静脉静推,2次/d,连续12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吡拉西坦,4g/次,2次/d,连续12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12d的格拉斯哥(GCS)评分、简明精神状态检测(MMSE)评分及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对比2组患者记忆与智能障碍、神经功能缺失及治疗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MMSE评分及GOS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BUN、CR、ALT及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神经保护、改善记忆与智能障碍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林萍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0):1164-1166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截取我科2009年5月-2011年1月住院126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持续观察两组患者入院至出院时各项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治疗后日常能力比较中积极组Barthel评分高出常规组(15.4±5.4)分;在运动能力恢复(Fugl-Meyer)情况比较中,积极组运动能力一般损失者较常规组高出15.87%。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积极、主动全方位的良好护理干预对患者各项功能恢复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晓婷  林顺英  李妹  彭慧 《河北医学》2008,14(11):1355-1357
目的: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旨在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在我院救治的53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结果:本组53例中37例5~21d拔管,恢复良好;13例12~36d拔管;3例置管后不足48h死亡,死亡原因均为脑疝.发生感染4例,占气管切开的7.55%.结论:熟练的护理技术及操作技能,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消毒隔离措施,全面系统的基础护理,是护理人员对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必不可少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冬眠疗法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及总结1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冬眠疗法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结果:本组病例患者皆能顺利度过冬眠低温时期。结论:在冬眠疗法期间,实施完善的护理措施能使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顺利度过危险期,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张跃群  黄文治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2):1395-1398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监测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8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ICP护理管理,试验组给予ICP集束化护理管理,分别比较两组置管后肺部感染、泌尿感染、颅内感染、静脉导管感染以及颅内血肿和引流管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记录并计算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费用和满意度评分。所得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建模分析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泌尿感染、颅内感染、静脉导管感染和引流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ICP监测相关颅内血肿发生情况方面则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P置管相关并发症方面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感染和引流管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血脂水平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和意义。方法收集加强医疗病房(ICU)中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脂资料,入院24h内41例患者测得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61例患者只测得TC和TG水平,将各检测值以正常下限为界分为低血脂组(A组)和非低血脂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III(APACHEII、III)及患者实际病死率。结果TC、LDL-C A组的APACHEII、III评分和实际病死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TG A组的APACHEII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而两组间的APACHEIII评分和实际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低TC和低LDL-C患者的APACHEII、III及实际病死率均增高,提示低TC和低LDL-C可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