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31例,观察组16例应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对照组15例行宫腔纱布填塞,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治疗效果及产褥病率.结果 两组疗效均显著,但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产后出血少,产褥病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B-Lynch缝合术止血迅速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31例,观察组16例应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对照组15例行宫腔纱布填塞,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治疗效果及产褥病率。结果两组疗效均显著,但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产后出血少,产褥病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B-Lynch缝合术止血迅速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较好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的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例38例,实施改良的B-Lynch缝合术16例为观察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2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手术时间(43.78±13.20)min、术中出血量(819.45±293.20)ml、输血率18.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0.1%、手术时间(70.16±19.72)min、术中出血量(1256.84±598.34)ml、输血率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B-Lynch缝合术操作简单、安全,止血迅速,并能保留生育功能,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86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43例,观察组采取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止血,对照组给予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出血率,输血情况及产褥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分别为(543.03±206.37)mL、(93.53±28.15)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72.58±310.98)mL、(146.28±85.03)m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率、产褥病率分别9.31%、6.98%,显著低于对照组27.91%、23.2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可减少出血量,避免输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对剖宫产术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剖宫产术后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Bakri球囊压迫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二次手术率。结果观察组输血量、术后24 h平均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切口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二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及输血量,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二次手术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改良B-Lynch缝合术预防高危因素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预防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至2011年实施剖宫产手术时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78例,其中40例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改良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子宫按摩、宫腔填塞纱条和子宫腔球囊压迫处理(传统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改良组术后24 h总出血量减少,与传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褥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和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腔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能有效预防高危因素剖宫产术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该法应用越早预防出血效果越好,操作简单易学,值得在临床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55例采用综合止血法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产褥感染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2 h出血量为(264.73±21.71)mL,术后24 h出血量为(413.27±35.62)mL,术后出血5例;对照组产妇术后2 h出血量为(328.66±34.72)mL,术后24 h出血量为(498.48±46.67)mL,术后出血17例。以上指标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出现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共7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Lynch缝合术可以有效防治产后出血,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引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在治疗和预防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8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实验组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血治疗的效果、并发症、妊娠结局等。结果实验组中治疗和预防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子宫切除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褥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和预防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5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患者,采用二种手术止血方式,分别为改良式B-Lynch缝合术(B-Lynch组,20例)和宫腔内水囊纱布垫压迫止血法(对照组,15例)进行对比,记录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24 h总出血量、宫腔粘连、子宫缺血坏死、产褥病率。结果 B-Lynch组平均手术时间(56.4±7.6)min,术中及24 h总出血量(302.3±25.5)m L、(398.2±23.4)m L;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86.4±9.3)m L及术中、24 h总出血量分别为(507.9±29.6)m L、(503.8±33.2)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宫腔黏连(13.3%)、产褥病率(20.0%)显著高于B-Lynch组的0.0%、5.0%(P0.05),两组比较子宫缺血坏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比宫腔内水囊纱布垫压迫止血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及术后至24 h出血量、宫腔黏连、产褥病率少。结论对剖宫产术中出血采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操作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能够有效止血,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无需再次手术,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5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34例行改良式B-Lynch缝合术作为改良组,25例行传统B-Lynch缝合术作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优于传统缝合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连续和间断缝合效果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两种不同缝合术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手术成功率及瘘管年通畅率,总结治疗经验,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来380例前臂桡动脉一头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间断及连续动静脉吻合术对手术成功率及瘘管年通畅率的影响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缝合术对一次手术成功率明显影响,间断缝合术瘘管1年通畅率好于连续缝合术.而性别、年龄、肾功能等因素对手术成功率及瘘管年通畅率均无影响,缝合方式、血管本身条件、血管吻合技术是导致手术失败及瘘管闭塞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间断缝合术因为良好的吻合口径而优于连续缝合术,应作为动静脉内瘘血管吻合方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会阴侧切不同缝合技术,了解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方法选择60例试验组即实施会阴侧切连续缝合的产妇对其会阴切口愈合情况、疼痛时间进行研究,并随机抽取60例对照组即实施会阴侧切间断缝合的产妇与之对照。结果试验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疼痛时间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减少,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采取会阴侧切连续缝合技术,切口愈合率高,疼痛时间短,值得在产科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通过22例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中应用连续毯边缝合方法止血的实践,认为此方法符合解剖特点,较好地阻断了前列腺窝边缘的血管分支,具有留管时间短、恢复快的特点,有效地减少了术中、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4.
动静脉内瘘缝合术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连续锁边缝合法吻合不同部位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别在其不同的部位,采用连续锁边缝合法施行了动静脉内瘘吻合术。结果缩短了血管吻合时间,提高了一次性吻合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连续锁边缝合法是一种良好的动静脉内瘘缝合技术,适应于不同部位的内瘘吻合,特别适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一根线头缝合会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根线头连续缝合会阴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Ⅱ度会阴裂伤及会阴侧切术后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缝合时间、伤口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线头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一根线头缝合会阴的产妇缝合时间更短,疼痛更轻,住院时间更短,切口全部甲级愈合,无一例出现线头反应。结论:一根线头连续缝合会阴的方法减轻了产妇的痛苦,有利于母乳喂养,节省了产妇的费用;提高了医院病床周转率,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取带线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功能恢复时间,评价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按Lazzcano疗效评价标准,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日常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带线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配合术后早期功能训练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6日~2017年11月26日期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骨科收治的肩袖损伤82例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41例患者进行传统缝合技术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进行肩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的上举、内收、外展、后伸、前屈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Constant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VAS评分。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ASES评分、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Constan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肩袖损伤患者实施肩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会阴侧切术连续缝合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缝合术采用连续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阴道分娩初产妇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会阴左斜侧切、阴部神经阻滞麻和2-0可吸收线。观察组用连续缝合法行会阴缝合术,对照组用皮内缝合法缝合会阴切口。结果:两组在产后切口疼痛、产后72h活动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连续缝合法用于会阴侧切术可明显减轻产后切口疼痛、活动受限性,利于产妇休息和母乳喂哺,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肩袖全层撕裂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缝线桥技术(suture bridge)修复全层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对69例全层肩袖损伤患者予以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随访24个月,牛津大学肩关节评分(Oxford Shoulder Score, OS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Angeles, UCLA)和Constant-Murley评分表(Constant-Murley Score, CM)评分系统对术后患侧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术后OSS、UCLA和CM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屈、内旋和外旋角度术后24个月随访结果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外展角度术后24个月随访结果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和EQ-5D生活质量评分系统(Euro-QoL 5-Dimensions Questionnaire score)术后24个月随访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在修复全层肩袖损伤方面是一种可靠且有效的肩袖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法治疗剖宫产术后重度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产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抢救剖宫产术后重度出血孕妇64例,其中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法(研究组)和常规止血法(对照组)各32例,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子宫复旧、住院天数、月经复潮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法治疗剖宫产术重度出血疗效确切,方法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安全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