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林艺娟  谢玉玲 《光明中医》2022,(16):2887-2890
目的 探讨《中药成方制剂》中含白芷方剂的药物组成规律。方法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处方中含白芷方剂的主治疾病、证候、四气五味归经、组方配伍等进行分析,并选取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及出现频次较高的疾病、证候进行用药规律的分析。结果 对353首含有白芷的方剂进行分析,总结出常用主治疾病22种,常用药物组合19种,常用证候类型11种。白芷与不同药物配伍组成不同方剂,发挥不同的功效,从而治疗不同的疾病。结论 含白芷方剂的药物组合较多,它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主要还是与当归、川芎、防风等活血祛风、散寒止痛类中药同用,通过对含白芷方剂的组合规律分析,为药物临床配伍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河北中医》2021,43(6)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以下简称"辅助平台")软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收录的治疗失眠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失眠组方用药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收集《中国药典》中治疗失眠的中成药,根据其功能、主治分为两类,借助于辅助平台对两类处方的证候、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及归经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并分析组方规律,进行新方分析。结果功能记载有安神并且主治明确针对失眠的处方,录入41首,包含26个证型,包含中药145味,共计用药频次405次,以补虚药和安神药为主;性味以甘、温为主,主要入肝、心经;常用中药以酸枣仁为核心,当归、远志、茯苓、五味子使用较多,当归、酸枣仁、远志3味药的关联度高;新方分析得到4个处方,可分别用于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气阴两虚、心脾两虚证的治疗。功能未记载安神但主治中明确能治疗失眠的处方,录入24首,包含21个证型,包含中药92味,共计用药频次181次,以补虚药、活血药和清热药为主;性味以甘、温为主,主要入肝、肾经;常用中药以黄芪、当归为核心,白芍、何首乌、淫羊藿、川芎、熟地黄使用较多,当归、川芎、熟地黄3味药的关联度高;新方分析得到1个处方,可用于血瘀型失眠的治疗。结论辅助平台能客观呈现《中国药典》中关于失眠的用药规律,指导临床治疗失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药智网中成药处方数据库及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含肉桂成方制剂的配伍用药规律。方法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和Excel(2010)软件,筛选含肉桂的成方制剂并建立数据库,应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处方中含肉桂方剂的主治疾病、用药频次、药物属性(包括药味、药性、归经)、组方配伍等进行分析,并选取高频药对及高频疾病进行药物组合的深度分析。结果 筛选出含肉桂的方剂391首,涉及中药675味,分析得出使用频次前五的药物依次为肉桂、当归、甘草、地黄、茯苓;使用频次前五的药物组合依次为当归-肉桂、甘草-肉桂、肉桂-地黄、茯苓-肉桂、肉桂-木香。肉桂在不同药对中功效发挥方向不同,在不同疾病中使用规律各异。结论 药智网中成药处方数据库及《中国药典》中含肉桂的方剂所用药物多具有活血行气、散寒止痛之功效,肉桂常与补虚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配伍使用,其组方规律反映出肉桂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药物组合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或匙叶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的干燥根及根茎。甘松别名甘松香《本草拾遗》、香松《中药志》。甘松属植物有3种,我国产有2种,分别为甘松N.chinensis Bata1.及宽叶甘松N.jatamansi DC,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本品始载于《本草拾遗》云:"丛生,叶细,出凉州",《本草图经》载:"甘松香出姑  相似文献   

5.
收集《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大枣的中成药处方,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含大枣中成药的用药特点。使用Excel 2019,Clementine 12.0,SPSS 21.0统计软件,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符合标准的中成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纳入含大枣的中成药处方185种,涉及中药402味,高频中药28种,频次最高的前五味中药是大枣、茯苓、生姜、甘草、党参,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最常见,药味主要为甘、辛、苦味,药性主要集中在温、平,归经以脾经、肺经、胃经居多,剂型以丸剂、颗粒剂、片剂最多,主治疾病以脾系病最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5个药物组合。治疗脾系病类含大枣中成药处方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1个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2类。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含大枣的中成药组方以补虚药为主,多与甘、辛、苦味,温、平,归脾、肺、胃经的药物配伍,常用于治疗脾系疾病,且以四君子汤为主,为大枣现代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秘传眼科龙木论》中收载的外障眼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秘传眼科龙木论》中主治外障眼病的方剂,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采用软件集成的熵聚类、无监督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治疗外障眼病的处方进行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秘传眼科龙木论》中主治外障眼病的方剂共114首,包含中药117味,使用频次在10以上的药物共有22味,主要以清热泻火及辛温发散药物为主;使用频次≥20的药对组合8对;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12个;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6个。引经药出现的频次较多,居于前位,在高频次药对组合及核心组合中也较为常见。结论《秘传眼科龙木论》中收载的外障眼病方剂侧重于使用以清热泻火,通腑泻热及辛温发散药物,并重视引经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美容外用方剂配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萌  刘方舟  杜昱  张一颖  杨阳  王静  李园白 《新中医》2022,54(12):16-2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美容外用方剂的用药及配伍规律。方法: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中医经典方剂数据库”检索用于美白、祛斑、抗皱、治疗痤疮的中医美容相关外用方剂,使用数据挖掘插件,对4类功效的外用方剂所用的单味药进行出现频次的统计,应用关联规则分析药物配伍规律。结果:单味药的出现频次统计结果显示,白芷、白及、白蔹等药在4类美容外用方剂中均为高频用药。美白高频单味药还有白附子、白术、白茯苓等;祛斑高频单味药还有白丁香、密陀僧、防风等;抗皱高频单味药有苦杏仁、甘松、细辛等;治疗痤疮的高频单味药还有轻粉、牵牛子、硫黄等。关联规则的分析结果显示,美白的高重要性药物组合有白及-白蔹、白术-白檀香等;祛斑的高重要性药物组合有白芷-牵牛子、白及-白蔹等;抗皱的高重要性药物组合有甘松-楮实子、白茯苓-川芎等;治疗痤疮的高重要性药物组合有白附子-白蔹、苦杏仁-硫黄等。结论:外用方剂多通过熏洗、湿敷、涂抹、沐浴等形式进行用药,直接作用于患处。美白、祛斑、抗皱、治疗痤疮4类功效的外用方剂所用药物各有异同,以美白、润燥、清热、祛风药物为主,佐以芳香、攻毒杀虫、活血、化腐生肌之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专利及用药规律,为中医经验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关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专利,利用Excel 2010和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0)对申请专利年份、地区、药物及其类别、关联度进行系统处理,并对结果进行有效分析。结果:共收集到370个专利,涉及药物780味,累计引用3 809频次;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683)、活血化瘀药(610)、清热药(221)、解表药(220)、利水渗湿药(169);使用频次(f)≥30的中药有23味,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为丹参、山楂、黄芪、川芎、三七;药性以温热居多,5味主要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归肝、脾、心经居多;频次≥25的药物组合有21个,包含15味药物,所得新处方12个。结论:我国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状况十分严峻,但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中药的专利数量近几年有下降趋势,需要加强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重视。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专利进行系统分析,得到候选新方12个,为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载治疗中风的中成药组方的用药特色及配伍规律。方法:搜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现行本和增补本中载录的治疗中风的中成药,通过Excel软件建立规范化数据库,提取纳入中成药的证候类型、功效主治、性味归经、单味药物等信息,并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库中处方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研究。结果:数据库纳入中成药62种,辨证类型分类:实证以瘀血阻络、气滞血瘀为主;虚实夹杂证为气虚血瘀证;虚证的主要类型是肾元亏虚。使用频数居前五位的单味药物分别为川芎、红花、丹参、赤芍、冰片;按药物功效对频次在5次以上的高频中药进行归类统计,共计涉及14种中药类别,以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及补虚药为主;关联分析得到强关联配对方式48种(置信度>0.80、支持度> 0.15),聚类分析得到聚类组5类。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治疗中风的中成药用药较为集中,以活血通络、平肝息风为主要治则,兼以醒脑开窍、补气血、强肝肾、理气、安神而进行组方配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AD专利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专利数据库中治疗AD的中药复方, 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SPSS Statistics 21.0及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 分析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专利复方220个, 涉及中药361味;排名前10的高频药依次为石菖蒲、远志、人参、川芎、黄芪、枸杞子、茯苓、熟地黄、当归、丹参;高频药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药性多属温、平、寒;药味多属甘、苦、辛;归经多属五脏经络;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关联数据16条, 其中两项组合4条, 三项组合12条, 关联性最强的药组为"石菖蒲-远志"和"石菖蒲-川芎-远志";聚类分析得出4个处方组合和3个药对组合, 包含开心散、左归丸、八珍汤等加减结构。结论中药专利复方治疗AD以"调补五脏治其本, 化痰祛瘀治其标"为核心治法, 符合中医药治疗AD的理论基础, 可为临床实践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樊雪鸣  王柳丁  申伟  张允岭 《中草药》2021,52(15):4614-4625
目的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平台对现代文献中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的方药信息进行数据挖掘,为TTH的中药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共7个国内外数据库,筛选中药治疗TTH的相关文献。采用Excel软件对方药信息进行提取,采用R语言对中药使用频次、相关性、关联度和聚类等方面进行挖掘分析。结果共提取出中药治疗TTH的306首经验方药,中药共238味,频次共3187次,其中使用频次100次的药物依次为川芎、白芍、柴胡、甘草、当归和白芷,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以解表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为主,相关系数较高的前20味药对组合多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形成以川芎、白芍、柴胡和当归为基础的核心药物组方。结论中药治疗TTH以川芎、白芍、柴胡和当归为核心药物组方,在此基础上加入针对风、火、痰、虚、瘀等致病因素的相应中药,临床可取得较好疗效。建议后续研究应更多关注TTH的核心药物组方,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为TTH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申伟  樊雪鸣  王柳丁  张允岭 《中草药》2022,53(10):3093-3102
目的 采用Python语言数据挖掘中药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用药规律,为PSCI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4个中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3个英文数据库及Clinical Trials.gov、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2个临床试验注册系统,纳入中药治疗PSCI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运用Python语言对中药使用频次、相关性、关联规则和聚类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55首治疗PSCI的经验方药,中药共214味,频次共1685次,其中使用频次>60次的药物依次为石菖蒲、川芎、远志、丹参,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以补虚类、活血化瘀类及化痰类中药为主,相关系数较高的前10味药物组合多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形成以石菖蒲、远志和川芎为主的核心药物组方。结论 中药治疗PSCI的核心药物组方为石菖蒲、远志和川芎,在此基础上可加入针对PSCI肾精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的相应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真实世界中高血压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基于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rm,HIS)中主诊断为高血压的住院患者,采集其入院及治疗过程中的信息,使用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检索并纳入1995—2016年发表的治疗糖尿病相关文献755篇,涉及中药处方755首,单味中药367味,共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例数为33 330例,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用药规律。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和Clementine 12.0软件,分析与比较各病症类型的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功效和组方配伍规律。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治疗病症类型排名前4位的分别是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分别占总有效病例数的31.62%、29.82%、8.87%和6.47%。进一步对治疗排名前4位的病症进行分析,发现治疗糖尿病的常用单味药为黄芪、山药、地黄、天花粉和麦冬等,常用中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治疗糖尿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常用单味药为黄芪、当归、川芎、丹参和桂枝等,常用中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单味药为黄芪、山药、丹参、茯苓和山茱萸等,常用中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治疗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常用单味药为黄芪、丹参、当归、红花和川芎等,常用中药类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清热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用药规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以补虚药为主,兼以活血化瘀、清热和利水渗湿药等,但具体用药侧重点不同,糖尿病和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侧重补虚药,兼以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的使用,糖尿病肾病侧重于补虚药,兼以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的使用,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侧重于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并重,兼以清热药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胡索、白芷炮制配伍对元胡止痛方中延胡索乙素、欧前胡素含量以及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延胡索、白芷按不同比例炮制配伍,比较单味药及其不同配伍复方中延胡索乙素、欧前胡素含量,比较单味药及其不同配伍复方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小鼠热板法镇痛和缩宫素诱发大鼠痛经模型的影响。结果延胡索经醋炙后延胡索乙素质量分数增加,配伍复方中延胡索乙素质量分数有升有降,以醋炙延胡索-白芷(2∶1)配伍复方中质量分数最高;欧前胡素在白芷中质量分数最高,在配伍过程中降低;延胡索、白芷及其炮制配伍复方对小鼠、大鼠均有明显镇痛作用(P<0.05、0.01),配伍复方的镇痛作用优于单味药,其中以醋炙延胡索-白芷(2∶1)配伍复方的镇痛作用最强。结论延胡索经醋炙后镇痛作用增强,延胡索、白芷在炮制配伍过程中产生协同镇痛作用,以醋炙延胡索-白芷(2∶1)配伍复方镇痛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6.
刘青松  李微  张怡  陈双兰  谢子妍  李斌 《中草药》2022,53(14):4428-443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含柴胡经典方剂的配伍规律,并阐明“柴胡劫肝阴”和配伍高频药物对柴胡“解毒存效”的分子机制,为其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 通过药智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对含柴胡方剂进行检索,运用Excel 2019、IBM SPSS Modeler18.0和IBM SPSS26.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网络毒理学对“柴胡劫肝阴”的毒性成分、毒性靶点和调控网络进行分析。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高频配伍中药和柴胡肝毒性成分-靶点网络图。结果 共筛选82首含柴胡方剂涉及205味中药,共897频次,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3组关联规则。网络毒理学结果显示,柴胡皂苷和挥发油作为柴胡潜在的毒性成分,得到柴胡潜在毒性靶标298个,肝毒性靶点198个,柴胡致肝毒性潜在靶点20个,相关信号通路61条。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甘草和柴胡肝毒性共有靶点5个、通路17条,白芍和柴胡肝毒性共有靶点9个、通路49条,当归和柴胡肝毒性共有靶点2个、通路38条,黄芩和柴胡肝毒性共有靶点5个、通路33条。结论 柴胡分别与甘草、白芍、当归...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文本数据挖掘研究,分析归纳大黄不同功效的古今用药规律。将中医方剂数据库中含有大黄的7 226首古方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药智网中含有大黄的736条现代中成药处方信息分别进行筛选归纳,统计大黄在方剂中占比、制法、配伍药、功效及所治疾病科属,探究大黄制法用法与功效、疾病科属间的联系。通过数据挖掘发现,除生用内服、最常用于治疗内科疾病外,大黄发挥"泻下攻积、清热泻火"作用时古代常水煎液内服,现多酒炙内服,还用于儿科;"凉血解毒"时古代常贴膏外用或水煎液内服,现多醇提内服,还用于外科;"逐瘀通经"时古方中以酒煎液或酒送服为主,现今以水煎液内服为主,较多用于妇科;"利湿退黄"时古代常水煎液内服,而现代以酒煎液或水酒共煎液居多,还用于儿科。古方中大黄多与甘草配伍而现代与黄芩配伍较多,在"逐瘀通经"中配伍药古方以当归、肉桂、木香为主,现代以芍药和干漆为主。这些研究结果为大黄的临床精准使用与相关药物创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归-川芎是临床方剂常见药对,二药配伍具有养血补血、活血化瘀功效。现代研究发现,当归-川芎药对富含生物碱、有机酸、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补血活血、神经保护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各类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结合国内外文献,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角度出发,综述近年来当归-川芎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该药对的科学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药食同源中药防治现代病毒性疫病的应用规律及机制。方法 应用文献挖掘的方法,基于现代病毒性疫病病症特点,结合古籍及现代防治病毒性疫病处方构建相关处方数据库;然后应用SPSS、R语言等分析这些处方中的高频药食同源中药、高置信度药食同源处方,并进行聚类分析;确定并分析高频药食同源中药的抗病毒特征性活性成分,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评价活性成分防治现代病毒性疫病的作用机制。结果 药食同源中药在防治现代病毒性疫病方面,甘草-陈皮-茯苓置信度最高,甘草-桔梗支持度最高,同时对处方进行聚类分析得到金银花-黄芪-藿香、甘草-杏仁-茯苓-桔梗-陈皮、干姜-人参、紫苏-葛根、芦根-桑叶、生姜-大枣新处方;确定了核心作用靶点为EGFR、CASP3、VEGFA、STAT3、MMP9、HSP90AA1、MTOR、PTGS2、MMP2、TLR4、MAPK14等,作用机制涉及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冠状病毒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等,核心作用通路为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hydroxykinase,PI3...  相似文献   

20.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收载甘草为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光果甘草G.glabra、胀果甘草G.inflata 3个品种。不同品种甘草在某些化学成分上不仅存在含量上的差异,也存在种属特异性,药理活性也不尽相同。对不同品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建议将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和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甘草次酸作为3种甘草的Q-Marker。另外考虑到不同品种之间成分的特有性和各自的优势生物活性,建议可以将光甘草定作为光果甘草的Q-Marker,将查耳酮A作为胀果甘草的Q-Marker,以期为明确不同品种甘草Q-Marker及不同品种甘草药材质量标准建立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