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虎金方对高脂饮食(HFD)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虎金方高、中、低剂量组。模型复制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按10 mL·kg^-1给予0.9%生理盐水灌胃;虎金方各组分别按高、中、低(21.24、10.62、5.31 g·kg^-1)剂量给予虎金方浓煎药液灌胃,每日1次,共4周。模型复制及给药期间每周称量小鼠体质量,并观察一般状况。给药结束后收集血液用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并取整块肝脏,称质量并肉眼观察其外观大小、质地及颜色。一部分做成病理切片,用于HE染色,剩余肝脏组织用于以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活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最终体质量明显增加(P<0.001);肝脏体积增大,呈黄色,质量增加明显(P<0.001);血清TC、TG上升明显(P<0.05,P<0.001);肝小叶结构被破坏,肝细胞肿胀变形;SIRT1、PGC-1α、PPAR-α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01)。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虎金方高剂量组最终体质量下降明显(P<0.05),肝湿质量降低(P<0.001),TG明显下降(P<0.001),SIRT1、PGC-1α、PPAR-α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虎金方有治疗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SIRT1/PPAR-α通路,减轻肝脏脂质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加味二陈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0.05 g·kg-1)及加味二陈汤低、高剂量组(12、24 g·kg-1)。采用连续10周高脂饲料饲养复制NAFLD小鼠模型。从第11周开始灌胃给药(10 mL·kg-1),每日1次,连续给药6周。第16周结束给药前,小鼠禁食12 h后腹腔注射1 g·kg-1葡萄糖溶液,于0、15、30、60、90、120 min测定小鼠血糖值。测定并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肝脏质量,计算肝脏系数;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谷胱甘肽(TGSH)及肝脏组织TC、TG的含量或活性。采用HE染色法及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  相似文献   

3.
李昱芃  臧超越 《天津中医药》2023,40(8):1035-1042
[目的] 探讨温胆汤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模型小鼠药物干预的作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44只C57BL/6J雄性无菌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温胆汤低剂量组(低剂量组)、温胆汤中剂量组(中剂量组)、温胆汤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吡咯列酮治疗组(吡咯列酮组);实验小鼠给予高脂饲料进行MAFLD造模,每天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组(1.3,2.6和5.2 g/kg),吡格列酮组每天给予2.6 mg/kg。各干预治疗组小鼠均灌胃给药处理6周,每日1次。实验第14周末处死小鼠,比较6组小鼠肝指数、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脂肪含量,血清转氨酶、肝脏脂肪水平以及肝组织的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脂质代谢重要基因和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小鼠的整体状态差,肝脏组织大面积脂肪变性及脂质浸润,血清转氨酶、肝脏脂肪水平明显升高,证实了高脂饲料饮食喂养8周成功构建了小鼠MAFLD模型;各药物干预治疗组小鼠肝指数、肝脏病理变化和肝脏脂肪水平,血清转氨酶、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脂质代谢重要基因和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其中,高剂量组和吡咯列酮组下降最为明显,各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剂量温胆汤均能明显改善MAFLD小鼠肝脏脂质沉积、肝功能,降低肝指数,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脂质代谢重要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虎金方对MAFLD模型小鼠脂质代谢相关因子的影响及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SPF级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虎金方高(21.24 g/kg)、中(10.62 g/kg)、低(5.31 g/kg)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予低脂饲料进行喂养,其余各组予高脂饲料进行喂养。造模成功后,虎金方各剂量组灌胃相应浓度药液,其余各组灌胃相应体积生理盐水,1次/d,共4 w。末次给药后,采血用于检测血脂及肝功能。分离适量肝组织投入4%多聚甲醛溶液内用于制作病理切片,其他肝组织用于检测脂质代谢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TC、TG、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HE及油红O染色观察结果显示,在小鼠的肝组织内可见分布较多脂肪空泡,肝细胞体积增大,部分组织细胞呈气球样病变,红色脂滴分布广泛;RT-PCR结果显示肝组织mTOR、S6K1、LXRα、FAS、SCD1 mRNA表达显著升高,ACC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虎金方各剂量组TC、TG、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内脂肪空泡明显减少,仅部分仍可见散在脂滴,其中以高剂量组改善尤为明显;虎金方各剂量组肝组织mTOR、S6K1、LXRα、FAS、SCD1 mRNA表达显著降低,ACC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虎金方对MAFLD小鼠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脂质代谢相关因子,抑制脂质积累,促进脂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5.
赵梦溪  罗斌  吕建瑞  王宁 《陕西中医》2023,44(8):1027-1031+1036
目的:研究隐丹参酮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治疗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作用机制。方法: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和造模组48只。造模组连续给予8周高脂饲料+红糖水构建NAFLD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隐丹参酮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12只。治疗4周后,检测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检测小鼠肝脏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油红O和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Nrf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和血清TG、TC水平,血清AST、ALT和MDA水平明显升高,血清SOD、GSH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隐丹参酮组小鼠血清和肝脏TG、TC水平,血清AST、ALT、MDA水平明显降低,血清SOD、GSH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HE染色和油红O染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山茱萸多糖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并通过观察山茱萸多糖对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AMPK/SIRT1)通路的调控作用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F-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基培养)和山茱萸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12.5、25.0、50.0 mg/mL山茱萸多糖培养)以及山茱萸多糖高剂量+AMPK激活剂( AICAR)组(予50.0 mg/mL山茱萸多糖+2.0 mmol/L AICAR培养),采用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检测MCF-7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AMPK、磷酸化AMPK( p-AMPK)、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选择BALB/c裸鼠,建立荷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与山茱萸多糖组(每日灌胃800 mg/kg山茱萸多糖溶液),每组6只,连续灌胃28 d。每7 d测量2组裸鼠肿瘤体积并做组间比较,灌胃结束后处死各组裸鼠取移植瘤,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AMPK、p-AMPK、SIRT1蛋白表达。结果:体外细胞学实验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低、中、高剂量组MCF-7细胞集落形成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细胞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细胞中p-AMPK、SIRT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山茱萸多糖高剂量+AICAR组MCF-7细胞集落形成数明显高于山茱萸多糖高剂量组( P< 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山茱萸多糖高剂量组( P< 0.05),细胞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明显高于山茱萸多糖高剂量组( P< 0.05),细胞中p-AMPK、SIRT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山茱萸多糖高剂量组( P< 0.05) ;山茱萸多糖各剂量对上述指标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剂量依赖性( P< 0.05)。荷瘤裸鼠实验结果表明,移植第14、21、28、35 d山茱萸多糖组裸鼠移植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05) ;干预结束后,山茱萸多糖组裸鼠移植瘤质量与瘤体组织p-AMPK、SIRT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AMPK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山茱萸多糖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促进MCF-7细胞凋亡,能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其可能的机制为抑制AMPK/SIRT1通路激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瘀祛痰方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小体活化对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ApoE-/-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化瘀祛痰方组,8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对照。造模结束次日各组开始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采用等容积生理盐水,辛伐他汀组采用辛伐他汀混悬液2.275 mg/(kg·d),化瘀祛痰方组采用化瘀祛痰方,生药量为20 g/(kg·d),每日1次,连续给药8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血脂水平;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和脂质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含pyrin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3(NLRP3)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线粒体DNA(mtDNA)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18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脏细胞肿胀,排列紊乱,出现大量脂肪空泡,脂质沉积明显;p-AMPK、SIRT1、PGC-1α、Tfam蛋白表达降低,NLRP3蛋白表达升高(P<0.05); mtDNA相对表达量减少(P<0.01);IL-1β、IL-18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和化瘀祛痰方组TG、TC、LDL-C水平降低(P<0.01);肝细胞结构有所恢复,少见脂肪空泡,脂质沉积现象改善明显;两组p-AMPK、SIRT1、PGC-1α、Tfam蛋白表达升高,NLRP3蛋白表达减少(P<0.05,P<0.01);mtD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1);两组血清IL-1β、IL-18水平降低(P<0.01)。4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祛痰方可通过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调节线粒体功能,抑制炎症小体激活和炎性反应,改善肝脏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高脂饲料建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脂质代谢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解偶联蛋白2(UCP2)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取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30,10 g·kg~(-1)),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6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给药组大鼠灌服参苓白术散,16周后取血和肝组织样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对肝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实时荧光定量RT-PCR仪检测肝组织SIRT1、UCP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SIRT1、UC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病理证实肝组织脂质蓄积严重,血清TG、TC含量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UCP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肝组织脂质蓄积明显改善,血清TG、TC含量明显下降(P0.05),肝组织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P0.01),UCP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其中,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效果好;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苓白术散能够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脂肪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质蓄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肝细胞内SIRT1/UCP2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脂质组学技术探讨绞股蓝总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物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14周诱导小鼠(24只)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在造模第11周起,随机分为模型组、绞股蓝总苷组、奥贝胆酸组,灌胃给药4周。8只小鼠作为正常组给予正常对照饲料。观察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肝组织病理变化[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并计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性评分(NAS)积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应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检测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物。结果:模型组肝组织脂肪变性显著,肝组织TG、NAS积分、血清ALT、AST、TC、TG、LD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正常组均上升(P<0.05);绞股蓝总苷组与奥贝胆酸组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肝组织TG、NAS积分、血清AST、ALT、T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脂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丹参泽泻汤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易善复组(0.144 g·kg-1)和丹参泽泻汤低、中、高剂量组(1.16、2.32、4.64 g·kg-1),给予高脂饲料建立MAFLD模型。造模同时给予药物治疗,连续8周。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中TC、TG、游离脂肪酸(FF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或活性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计算脂肪变性评分和油红染色面积;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中活性氧(ROS)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p)-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谷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谷胱氨酸连接酶调节亚基(GCLM)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C、TG、ALT、AST及肝组织中TC、TG、FFA、MDA、ROS含量或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SOD活性、GSH含量及p-AMPK、Nrf2、GCLC、GCLM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滴空泡和较多的气球样病变,脂肪变性评分和油红染色面积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泽泻汤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TC、TG、ALT、AST及肝组织中TC、TG、FFA、MDA、ROS含量或活性(P<0.01),升高肝组织中SOD活性、GSH含量及p-AMPK、Nrf2、GCLC、GCLM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明显改善肝组织脂肪变性(P<0.05,P<0.01)。结论 丹参泽泻汤可能通过激活AMPK/Nrf2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发挥防治M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延胡索乙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体外模型脂质毒性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油酸(sodium oleate,OA)∶棕榈酸(sodium palmitate,PA)=2∶1的PO联合诱导人肝癌细胞BEL-7402建立NAFLD体外脂质毒性模型并给予延胡索乙素进行干预。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延胡索乙素组(75、100μmol/L)。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内脂滴;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LDH释放量;酶标法检测细胞内TC、TG含量;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T-qPCR检测FASN、IL-1、IL-6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AMPK、AMPK、SIRT1、FAS、HIF-1α、p-JNK、JNK、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选用PO(800∶400μmol/L)诱导BEL-7402细胞建立NAFLD体外脂质毒性模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EL-7402细胞脂质沉积、凋亡水平、LDH、TC、TG显著升高,细胞活力显著降低,FASN、IL-1、IL-6 mRNA表达显著升高,SIRT1、Bcl-2蛋白表达及p-AMPK/AMPK水平显著降低,FAS、HIF-1α、Bax、Caspase-3蛋白表达及p-JNK/JNK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01)。与模型组比较,延胡索乙素组细胞脂质沉积、凋亡、LDH、TC、TG显著降低,细胞活力显著升高,FASN、IL-1、IL-6 mRNA表达显著降低,SIRT1、Bcl-2蛋白表达及p-AMPK/AMPK水平显著升高,FAS、HIF-1α、Bax、Caspase-3蛋白表达及p-JNK/JNK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延胡索乙素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SIRT1通路,降低脂质沉积和脂质毒性,进而减轻脂质毒性引起的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AD模型大鼠。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12、24、36 g·kg-1)组,连续灌胃14 d后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区线粒体形态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检测活性氧(RO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Ⅳ(COXⅣ)、PGC-1α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PGC-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线粒体损伤明显,ROS产生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MFN2、COXⅣ、PGC-1α mRNA表达显著下调,Dr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降糖消脂片(JTXZT)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改善作用,从生物钟相关基因昼夜运动输出周期(CLOCK)、脑和肌肉芳烃受体核转录因子样蛋白-1基因(BMAL1)、孤儿核激素受体α(REV-ERBα)、孤儿核激素受体β(REV-ERBβ)的角度研究降糖消脂片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与模型组(40只),正常组饲喂正常饲料,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4周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模型组、降糖消脂片高、低剂量(12.5、6.25 g·kg-1)组、奥利司他组(70 m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8周;测定体质量,生化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瘦素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和附睾脂肪病理变化、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油红O染色观察脂质变化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生物钟相关基因CLOCK、BMAL1、REV-ERBα、REV-ERBβ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G,TC,LDL-C,HDL-C,AST,ALT,FFA、瘦素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肝组织细胞出现明显气球样变性和灶性小泡性脂肪变,脂肪细胞显著增大,有炎细胞聚集灶及纤维组织的增生,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PPARα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CLOCK、BMAL1、REV-ERBα和REV-ERBβ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JTXZT-H组可明显下调小鼠TG,TC,LDL-C,HDL-C,AST,ALT,FFA、瘦素含量(P<0.05,P<0.01),JTXZT各组肝组织气球样变性程度及范围明显减轻,肝窦压迫明显减轻,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不明显,SREBP1、PPARγ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0.01),PPAR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CLOCK、BMAL1、REV-ERBα和REV-ERBβ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P<0.01)。结论 JTXZT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小鼠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能通过上调CLOCK、BMAL1、REV-ERBα和REV-ERBβ蛋白的表达,来调控下游相关脂质代谢蛋白(SREBP1、PPARγ、PPARα)的表达,达到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大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对M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0.144 g·kg-1)及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2.44、4.88、9.76 g·kg-1)。采用高脂饲料连续喂养8周后,各用药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4周。给药结束后,收集血清和肝组织用于后续实验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组织TC、TG、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或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磷酸化(p)-AMPK、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Ⅱ、Beclin1和ULK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p-mTOR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石榴皮总多酚(pomegranate peel polyphenols,PPPs)对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诱导的永生化人皮脂腺SZ95细胞脂质合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Z95细胞,运用LA诱导构建脂质过度合成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PPPs对SZ95细胞活力的影响;尼罗红染色检测细胞脂质合成情况;qRT-PCR检测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TRPV1、AMPK、磷酸化AMPK(phosphorylated AMPK,p-AMPK)蛋白表达。采用siRNA进行细胞转染,观察沉默TRPV1后PPPs对LA诱导的SZ95细胞脂质合成及TRPV1/AMPK通路的影响。结果 1.25、2.5、5μg/mL的PPPs对SZ95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且均可显著抑制LA诱导的脂质过度合成(P<0.01),其中5 μg/mL PPPs的抑制效应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脂质合成明显增加(P<0.01),TRPV1AMPK mRNA表达及TRPV1、p-AMPK/AMP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PPPs对无LA诱导的SZ95细胞基础脂质合成无明显影响,TRPV1、AMPK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但TRPV1、p-AMPK/AMPK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PPPs明显减少LA诱导下的SZ95细胞脂质合成(P<0.01),明显提高TRPV1AMPK mRNA表达及TRPV1、p-AMPK/AMPK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沉默TRPV1显著增加了LA诱导下的SZ95细胞脂质合成(P<0.01),并显著减弱了PPPs对SZ95细胞脂质过度合成的抑制(P<0.01),显著降低其TRPV1AMPK的mRNA及TRPV1、p-AMPK/AMPK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结论 PPPs可有效抑制LA诱导的SZ95细胞脂质合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RPV1/AMP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全球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种,它的范围包括从简单的肝脏脂肪变性到脂肪性肝炎以及潜在的肝硬化和肝癌。MAFLD也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尚无正式批准的特效西药可运用于MAFLD的临床治疗。在现代医学科技日新月异的大时代背景下,中药治疗MAFLD作用机制的研究也在不断突破和前进,并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综述了中药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MAFLD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 对小鼠脂性肝细胞模型脂质沉积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二步灌 流法提取小鼠肝原代细胞;以油酸(OA)和棕榈酸(PA)混合培养基制备脂性肝脏原代细胞模型,并同时以人参 皂苷Rb1 低、中、高剂量(25、50、100 nmol·L-1)进行干预24 h。测定各组细胞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 酯(TG)的含量;采用油红O 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DCFH-DA 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ROS 水平; 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 及脂肪酸合成酶(Fa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脂滴聚集显著;ROS 的荧光强度(氧 化应激反应)显著增强;TC、TG 含量显著升高(P<0.05);PPAR-α 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SREBP-1c、 Fas 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b1 均可不同程度改善脂性肝 细胞内的脂滴聚集,降低ROS 的荧光强度(氧化应激反应),上调PPAR-α 蛋白表达(P<0.05,P<0.01),下 调SREBP-1c、Fas 蛋白表达(P<0.05,P<0.01);人参皂苷Rb1 中、高剂量组TG 含量显著降低(P<0.01)。 结论人参皂苷Rb1 可一定程度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小鼠肝细胞的脂质沉积和氧化应激反应,其作用机 制可能与调控PPAR-α、SREBP-1c、Fas 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灸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血脂代谢、胸主动脉病理形态及胸主动脉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框转录因子O3a(FOXO3a)通路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防治AS的潜在机制。方法:10只C57BL/6J小鼠予普通饲料喂养设为对照组,30只ApoE-/-小鼠饲喂高脂饲料复制A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艾灸组,每组10只。于造模第1天对各组小鼠进行干预,艾灸组小鼠于“膻中”“神阙”、双侧“内关”“血海”处行温和灸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连续5次,干预12周。辛伐他汀组予辛伐他汀灌胃(2.5 mg·kg-1·d-1),每日1次,每周连续5次,干预12周。干预期间观察记录小鼠的体质量及一般情况;干预结束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胸主动脉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ox-LDL含量及SOD活性;Western blot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胸主动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介导Wnt/β-catenin通路调控脂质生成改善肥胖的机制.方法:从75只Wistar雄性大鼠中随机挑选10只为正常组,采用标准饮食喂养;剩余大鼠采用高脂饮食构建肥胖大鼠模型,共喂养8周.将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电针联合抑制剂组、激活剂组,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比较栀子与茵陈蒿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质代谢及血清酶学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自造模第6周起,28只大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栀子组、茵陈蒿汤组和易善复组,每组7只,灌胃饮用水或给药5周。通过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肝功酶试剂盒及血脂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及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存在明显脂肪变性,并可见炎症细胞浸润,肝组织T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栀子组、茵陈蒿汤组大鼠肝脂肪变性及炎症反应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肝组织TG、血清TG、TC含量、血清ALT、AST活性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HDL-C则显著升高(P<0.01);栀子组在降低血清ALT及血清TC含量方面优于茵陈蒿汤组(P<0.05,P<0.01)。结论:栀子与茵陈蒿汤均能明显改善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干预作用,而栀子在改善胆固醇代谢及抗炎症损伤方面,效果优于茵陈蒿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