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镜像视觉反馈(mirror visual feedback,MVF)是镜像神经元理论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是联系视觉与运动属性的一类特殊神经元,是20世纪90年代初Rizzolatti等[1]在猴子身上发现的。在试验中,他们观察到猴子执行某一动作时,前运动皮质中有特定的神经元放电,而同时,当这一动作被呈现于猴子视野中时,该特定的神经元同样也会放电,他们将这些像镜子一样映射其他人动作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具有很高的致残率,超过半数的病人发病半年后仍有上肢功能障碍,80%的病人留有残疾,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康复医学技术的相关文献,对近年来先进的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技术进行介绍,指出康复工作者应总结研究不同康复技术的优缺点,从各种康复技术中找出决定性因素,更好地发挥不同康复方法的治疗优势,并研究如何将不同的康复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应用,以促进病人更好更快康复。  相似文献   

3.
正脑卒中,是目前世界上导致成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1]。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近200万人,现存活患者有600万—700万,而存活者约75%致残~[2]。针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这一难题,众多学者研究探索了多种康复措施,其中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成为了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新方法。本文将对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做简要论述。1镜像疗法的起源及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以镜像视觉反馈(MVF)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上肢及认知功能训练,治疗组应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MNST治疗仪进行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单反应时、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 3.915, P 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 2.452,P 0.05)。结论 MVF与常规训练相结合,能更好地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镜像视觉反馈训练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机器人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康复科常规康复训练,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进行4周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 d),联合组在机器人组基础上增加镜像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动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1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以神经发育疗法及运动再学习技术为主),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针对痉挛上肢辅以运动视觉反馈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上肢FMA评分[(52.32±8.22)分]、屈肘肌群肌力[(1.3±0.5)级]、前臂旋前肌群肌力[(1.3±0.6)级]及对照组患者上肢FMA评分[(40.31±8.04)分]、屈肘肌群肌力[(1.7±0.4)级]、前臂旋前肌群肌力[(1.7±0.5)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运动视觉反馈训练,能进一步减轻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对镜像疗法的概念、对象及其对脑卒中病人上肢康复的作用进行综述,提出镜像疗法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干预周期、评价指标、场地等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而且恢复较为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康复治疗技术及方法进展进行综述。主要的康复技术和方法有双侧上肢训练、镜像疗法、体操棒训练方法、音乐疗法、运动想象疗法、上肢康复机器人、虚拟现实游戏、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功能性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经颅磁刺激和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ISPRM)世界大会,是全球康复医学界的年度性学术盛事,会上交流的都是国际上康复界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热点、难点问题,值得国内康复界同仁关注。今年的ISPRM世界大会(ISPRM2019)已于6月9-13日在日本神户举行,会议上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动向?本刊约请了几位与会专家,将从不同角度分期进行介绍。本期刊登贾杰教授的报道,带您了解近年来国际上手与上肢康复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irror visual feedback,MVF)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平衡及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MEDLINE和CNKI等数据库,查找应用MVF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平衡及运动功能康复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4月,不限语种。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项随机对照试验,731例脑卒中患者。经Meta分析,MVF不仅可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平衡(Berg平衡量表:MD=3.24, 95%CI=0.81—5.67, P<0.01;起立-行走计时测试:MD=2.68, 95%CI=0.38—4.97, P=0.02)及运动功能(简易Fugl-Meyer运动量表:MD=1.65, 95%CI=1.22—2.08, P<0.01;功能性步行量表:MD=0.41, 95%CI=0.23—0.58, P<0.01),亦对Brunn...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镜像视觉反馈(MVF)、任务导向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EMGB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的作用。方法 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EMGBF组(n=30)和MVF组(n=30)。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任务导向性训练,EMGBF组在此基础上加EMGBF,MVF组在EMGBF组的基础上加MVF,共8周。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并测定偏瘫上肢相关肌电积分。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上肢FMA评分,UEFT评级和上肢肌肉肌电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EMGBF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MVF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镜像视觉反馈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13.
脑卒中患者常伴有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上肢康复机器人作为一种康复训练设备,现已被广泛用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脑卒中后不同时期的康复需求和重点不同,上肢康复机器人的康复效果也不相同。本文旨在综述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不同时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后康复中的应用和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上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1],有较高的发病率,具体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治疗难度较大,其临床表现常为持续肩痛、手腕疼痛、肿胀、皮肤改变及肩关节活动障碍等,如不进行积极、正确的治疗,严重者可出现手部肌肉和关节的挛缩,导致废用手的形成,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镜像疗法由Ramachandran等[2]于1995年首次提出,能刺激患者的视觉本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视觉反馈训练。分别于康复干预前、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N9、N20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上肢FMA评分(47.91±6.92)分,高于对照组的(40.31±7.87)分,Barthel指数评分(77.33±11.82)分,高于对照组的(66.79±12.3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上肢SEP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视觉反馈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早期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提高SEP的N9、N20波幅,缩短其潜伏期,促进镜像神经元系统中与上肢运动功能有关脑区的兴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患者 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常规运动疗法及作业治疗,观 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系统治疗,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 动量表(FMA-U)及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 后,2组患者上肢FMA评分及UEF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上 肢康复训练系统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侯红  伊文超  吴玉霞 《中国康复》2015,30(6):418-419
【】 目的:观察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8例符合条件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原则,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的康复训练。治疗组用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疗法,训练时间均为30min/次,1次/天, 6天/周,持续6周。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香港手功能评估(FTHUE-HK)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进行上肢及手功能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均得到提高(P<0.01);治疗组患者的FMA-UE和FTHUE-HK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VF)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2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组患者均根据自身功能障碍情况给予对应的常规康复疗法(包括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MVF疗法治疗,对照组则仅进行假MVF疗法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自理能力部分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和手的Brunnstrom分期[(4.36±1.08)期和(3.57±1.34)期]、FMA上肢部分评分[(37.93±19.96)分]、MBI评分[(82.71±14.44)分]、FIM自理能力评分[(26.79±5.74)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除手部Brunnstrom分期外,其余各项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VF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恢复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镜像疗法组、镜像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组,每组各25例。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运动疗法、常规作业疗法和物理因子治疗等治疗;镜像疗法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进行镜像疗法训练;镜像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组在镜像疗法组的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采用上肢Fugl-Meyer量表、Wolf运动功能测试、屈肘和伸腕肌最大等长收缩均方根值和积分肌电值、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上肢功能状况。结果治疗6周后,3组患者上肢Fugl-Meyer量表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分、屈肘和伸腕肌最大等长收缩均方根值和积分肌电值、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治疗前提高,且镜像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组优于镜像疗法组和常规治疗组,镜像疗法组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和镜像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且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综述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常用设备及其在康复医学中的优势,特别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方面的应用及其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同时还包括目前国内外常用运动功能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