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复方大红袍止血片联合复方醋酸棉酚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152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76例)和治疗组(76例)。对照组口服复方醋酸棉酚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大红袍止血片,2 g/次,3次/d。两组均治疗8周进行效果比较。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激素水平和血清学指标情况。结果 经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8%,显著低于治疗组97.37%(P<0.05)。经治疗,治疗组在淋漓不止、腰膝酸软、小腹坠痛、经行不畅、经血色淡等症状改善时间上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性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血清促血管生成素-2(Ang-2)、水通道蛋白4(AQP4)均显著降低,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β内啡肽(β-E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Ang-2、AQP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但VEGF、β-E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大红袍止血片联合复方醋酸棉酚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有效改善机体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丁苯酞软胶囊对中重度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中重度脑白质疏松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常规监测血压、血糖等相关危险因素,给予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2粒/次,3次/d,两组共治疗12周。比较两组Van Swieten量表分级情况,认知功能,血清VEGF、Ang-2、S100β、NSE水平,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PI值。结果 治疗后两组Van Swieten量表分级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Van Swieten量表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Ang-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S100β、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清VEGF、Ang-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100β、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MMSE评分、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治疗前,PI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VsVm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能减缓或逆转中重度脑白质疏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脑血流情况,调节血清VEGF、Ang-2、S100β、NSE水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他莫昔芬联合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7年3月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97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47、50例。对照组进行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瘤体体积、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瘤体体积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瘤体体积均明显减小,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间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显效率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FSH、LH、E、P水平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的血清FSH、E、P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他莫昔芬联合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显著减少瘤体体积、降低血清FSH、E、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曲普瑞林联合他莫昔芬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片,1片/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肌内注射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月经周期开始的第3~5天肌内注射1次,之后每隔28 d注射1次,3.75 mg/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比较治疗前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及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TGF-β1、VEGF、HIF-1α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SH、E2、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FSH、E2、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GF-β1、VEGF、HIF-1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TGF-β1、VEGF和HIF-1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他莫昔芬基础上联用曲普瑞林治疗子宫肌瘤,可提高疗效,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明显降低血清雌激素、TGF-β1、VEGF、HIF-1α水平,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对于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至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治疗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6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3组均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作为基础治疗,A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米非司酮6.25 mg/d,B组予以米非司酮12.5 mg/d,C组予以米非司酮18.75mg/d。疗程为6个月。测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孕酮(P)以及子宫体积与内膜厚度的变化。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B、C组的血清内FSH、LH、P和E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治疗后体内E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FSH、LH、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3组患者子宫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3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3组之间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治疗有效率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之间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组控制出血时间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头晕和腹痛,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12.5 mg/d的剂量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作为最佳治疗剂量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
张源  施德  梅浪华 《肿瘤药学》2023,13(2):210-213
目的 探讨老年脑胶质瘤患者抗血管生成治疗中颅内出血及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情况。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122例老年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莫唑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以及颅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8.69%)显著高于对照组(63.93%)(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提高率(70.49%)显著高于对照组(52.4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颅内出血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6.56%、4.92%)均高于对照组(1.64%、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治疗老年脑胶质瘤患者的近期疗效良好,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血清VEGF、EGF水平,但其颅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西安市北方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8、37例。对照组于月经的第3天口服米非司酮片12.5 mg,每天1次,于每晚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月经的第1天口服桂枝茯苓胶囊3粒,每天3次,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月经量以及子宫体积,以及血清ER、PR、VEGF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4.59%(35/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5%(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子宫肌瘤体积、月经量以及子宫体积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ER、PR、VEGF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体质量显著增加以及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具有较为确切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有效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以及子宫体积,还可以降低血清ER、PR、VEGF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3月北京石景山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6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1∶1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XELOX化疗方案,试验组在XELOX化疗基础上同时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每次850 mg,每天1次,餐后服用,每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至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生成指标、肿瘤标志物、炎症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等,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在进行2个周期治疗后,近期疾病缓解率60.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47%(P<0.05)。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1、Ang-2及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 (CA19-9)、糖类抗原125 (CA125)、CD3+、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Ang-1、Ang-2、VEGF、IL-8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CEA、CA19-9、CA125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TNF-α及NLR、PLR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2个周期后,试验组的VEGF、Ang-1、Ang-2及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TNF-α、NLR、PL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周期后,对照组CD3+、CD3+CD4+、CD4+/CD8+、NK细胞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 >0.05),而试验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试验组CD3+、CD3+CD4+、CD4+/CD8+、NK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均可控,且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两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XELOX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且能降低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首次剂量300 mg,持续剂量每日10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片,3片/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中内皮素-1(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心功能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ET-1、Ang-Ⅱ水平明显降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ET-1、Ang-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FM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左心室压、主动脉压显著升高,肺循环阻力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心室压、主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肺循环阻力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复方丹参片能提高阿司匹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流动力学,药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漯河市郾城区中医院88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给药方法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4例患者接受亮丙瑞林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各性激素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以及子宫与肌瘤体积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孕激素(P)、雌二醇(E2)、促卵泡生长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等各性激素水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及肌瘤体积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小(P<0.05),且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亮丙瑞林可有效降低各性激素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确切,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坤宁颗粒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5月在苏州科技城医院就诊的78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于月经来潮第5天开始,1片/次,1次/d,连续口服21d,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温水冲服坤宁颗粒,1袋/次,3次/d,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时间、螺旋动脉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末期峰值/舒张末期峰值的比值(S/D)以及血清中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前列腺素E2(PGE2)、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92%(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月经周期恢复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小腹坠痛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螺旋动脉PI、RI、S/D均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瘤清胶囊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84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腹部皮下注射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于月经周期的第1天开始给药,3.75 mg/次,1次/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宫瘤清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经过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进行效果评价。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性激素水平、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95.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抗原125(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E2、P、FSH、LH、HE4、VEGF、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瘤清胶囊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改善机体性激素水平,降低血清HE4、VEGF及CA125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合雌激素片联合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3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阴道出血第15天口服醋酸甲羟孕酮片,1片/次,3次/d,连续用药10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阴道撤退性出血第5天口服结合雌激素片,1片/次,1次/d,连续用药21 d。每个疗程21 d,两组均治疗6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和雌二醇(E_2)、子宫内膜厚度和血红蛋白。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SH、LH、P和E_2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降低,而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雌激素片联合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雌激素水平,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升高血红蛋白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金消结胶囊联合来曲唑片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差别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在月经结束后第1天口服来曲唑片,2.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红金消结胶囊,1.2 g/次,3次/d。两组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血清性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78%、9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均显著缩小,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金消结胶囊联合来曲唑片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改善E_2、P、LH、FSH、Ang-2、VEGF、MMP-2、HE4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环养血颗粒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河北省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片,0.5~1片/次,2次/d,连续应用2~3 d后使药物服用总剂量达到3片左右,服药后严格禁食时间不小于2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宫环养血颗粒,1~2袋/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1 d,而后完全停药7 d,在停药后第8天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始另一个治疗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指标雌激素(E2)、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生成素(FSH)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3%、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性激素指标E2、LH和FSH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环养血颗粒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性激素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妇止血丸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河南总队医院治疗的80例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根据用药差别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口服黄体酮胶囊,1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益妇止血丸,6 g/次,3次/d。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效果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候积分、相关评分和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0.0%、9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阴道流血量评分、失眠多梦评分、腰膝酸软评分、倦怠乏力评分、五心烦热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BAC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GQOL-74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BAC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GQOL-74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雌二醇(E2)水平均显著降低,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ng-2、E2水平低于对照组,而VEGF、Hb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妇止血丸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月经状况及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培坤丸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2月在自贡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78例,根据用药差别分成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左炔诺孕酮片,2片/次,2次/d,待阴道停止流血3 d后,药量改为1次/d,1片/次,维持治疗14 d,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培坤丸,9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经期天数、WHOQOL-BREF评分及性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6.92%和94.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WHOQOL-BREF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经期天数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坤丸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且能够显著提升排卵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