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护患沟通技巧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一种最佳的身心状态,完成护理和治疗目标。方法:掌握与合理地运用语言及非语言沟通技巧。结果:增进患者及家属的相互信任,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及需求,为患者提供相关信息及全面的护理服务。结论:良好的护患沟通,可获得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及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2.
3.
4.
护患关系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患者的康复有着密切的联系.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恰当的沟通方式.这样做可有效拉近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及社会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护患沟通技巧在整体护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如何解决好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及心理问题,起到药物治疗起不到的作用,就需要护士通过有效地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满足患者身心健康的需要,使患者真正接受科学的、整体的、全方位的现代护理模式,争取早日康复。本文就如何提高护患沟通的技巧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护患沟通技巧在外科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护患沟通是改善患者病症和心理问题的最佳方法,有助于收集患者资料,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或避免护患冲突,疏导患者对医疗上的分歧,使护士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维持和增进良好的护患关系。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起到手术和药物起不到的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理纠纷.方法 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只有多多沟通,相互配合,患者才能最大限度地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结果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避免或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护患关系是临床护理活动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护理实践的一切活动都需要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本身也具有提高治疗护理效果的意义。本人通过以下三方面的沟通技巧 ,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现介绍如下。1 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护理中的作用1.1 良好的护患关系 ,能起积极的心理效应 ,协调一致的行动 ,完成治疗疾病的任务。1.2 患者是具有不同思想、文化背景的社会人 ,受不同情感状态和压力 (如精神、经济生活、病痛折磨等 )左右的人 ,只有通过良好的护患关系调动主动合作的积极性 ,是成功护理的关键。1.3 良好的护患关系 ,是现代化护理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上肢功能康复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252位脑卒中偏瘫患者(1个月内),随机分为康复组(T1组,n=84)、康复+针刺组(T2组,n=83)和对照组(C组,n=85)。治疗前(V0)及治疗1个月后(V1)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综合功能评定量表及生活质量指数分别评估上肢运动能力、认知和ADL能力、QOL。结果:(1)V0期,3组的各项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3组的各项功能指标在V1均较V0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3)V1期,T1组及T2组除认知功能外,其它各项指标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在T1组与T2组之间这些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上肢的运动功能与患者的ADL及QOL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提高患者的QOL;上肢功能的恢复对改善患者的ADL能力及QOL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护理人员在与老年患者沟通过的程中,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护患沟通技巧,将有利于疏导老年患者的悲观、紧张情绪,增强老年患者战胜和减轻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医患关系,在这方面我们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对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有效、合理地运用沟通技巧,从而促进儿科护患沟通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组模式康复护理干预对城市社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心理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将80例首发脑卒中出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40例由社区护士按"小组教育+康复训练+文体疗法"方案实施干预;对照组40例为传统的家庭疗养,不施加干预。评价两组患者入组时及干预1个月、3个月时的心理状况(抑郁状态问卷,DI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MBI)、社会支持水平SSRS量表的评分情况。结果两组间比较DIS、MBI、SSRS评分,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时干预组MBI、SSRS评分高于对照组,D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组模式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城市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支持状况,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在泌尿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对泌尿外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泌尿外科患者120例。60例为对照组,采用泌尿外科常规专业护理。6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等干预措施。结果 "服务态度"观察组好评率为60.00%(36/60),优于对照组的31.67%(19/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沟通技巧"观察组好评率为61.67%(37/60),高于对照组的35.00%(2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责任心"观察组好评率为58.33%(35/60),优于对照组的30.00%(1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干预措施对泌尿外科患者的治疗和主观心理有很大帮助,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三级康复技术应用对社区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治疗组严格按照一、二、三级康复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一、二级康复训练,第三级康复训练不做任何指导,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末、治疗3个月末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末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级康复技术的应用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该社区2012年4月—2014年7月间的脑卒中患者83例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性随访,观察组在常规性随访的基础上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进行常规性指导后,观察组进行治疗后Barther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Barther评分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锻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治疗和基础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锻练于2d进行,30d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明确优于对照组p〈0.05(x^2=6.405)。结论早期实施康复锻练能促进脑卒中患者更早、更好的恢复患肢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降低偏瘫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社区、家庭功能,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对社区康复护理需求,分析社区康复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从铁营社区首发脑卒中患者中抽取101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1名,对其进行社区康复护理综合干预;对照组50名。干预前后进行社区康复护理需求调查。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多方面的社区康复护理需求。结论脑卒中社区康复护理服务内容、技术还需进一步规范与完善;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健康教育、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防控、慢性病的规范管理任务还很重;社区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还需最大限度地调动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功能,更好地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