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晨静  李萍  曲海军  朱莉  王志 《齐鲁药事》2014,(11):669-67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减少中药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比较2013年我院临床药师干预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2012年以前无临床药师干预时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剂型、不良反应的表现以及不同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前,我院发生中药不良反应例数为127例,涉及3种剂型,其中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占70.08%,比例最高。静脉滴注是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临床药师采用干预措施后,我院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之前明显降低,占62.11%,说明临床药师的干预措施有效。结论临床药师的积极干预在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我院1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婷婷  田硕  左艳敏  郭婧 《药学实践杂志》2011,29(5):394-395,39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收集的10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07例报告中,涉及药品69种;以抗感染药居多,占48.62%;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81.31%;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5.53%。结论临床应进行必要的用药干预和指导,加强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汪荣军 《淮海医药》2012,30(6):537-538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我院临床药学室2009~2011年收集到的315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5例ADR报告中,男性ADR发生率略低于女性,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占60.63%),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82.54%),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1.59%).ADR报告总数偏少,报告填写的质量较差.结论 应加强ADR的监测,提高报告质量,合理规范地使用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升  张敏 《中国实用医药》2012,7(8):175-176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集的中药ADR报告从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6例中药ADR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较高,共18例,占39.13%,注射剂是引发的ADR的主要剂型,ADR临床表现累及系统及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应重视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加强ADR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中药非静脉途径给药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6~2004年《中国中药杂志》中报道的123例中药非静脉途径给药所致的不良反应病例,从性别、年龄、药品名称、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3例不良反应无性别、年龄差异:非静脉途径给药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以口服途径为最高,占81.3%。不良反应类型中,以变态反应为主,占39.8%.30min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占14.6%。123例不良反应涉及药物达80种,以原药材引起不良反应为最多,达29.3%。结论:使用任何一种药物,无论是何种剂型、何种给药途径,都必须保持警惕,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收集上报的62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25例ADR中,男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女性,45-59岁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1%)。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528例,占84.5%),引发ADR最多的药品为中药类制剂(168例,占比26.9)、其次抗感染药156例,占比25%。严重不良反应4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过敏性休克等,ADR报告主要以医生护士为主,药师上报例数仅占上报例数4.5%。结论应重视医院ADR监测,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加强合理用药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我院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采取中药汤剂治疗的门诊患者11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015年1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中药汤剂治疗的门诊患者118例作为观察组,记录对照组具体药物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并据此制定药学干预措施.观察组结合医院中药汤剂应用现状制定药学干预措施以减少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表现及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均以皮肤及消化系统为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TBXP>0.05).结论 中药汤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疗程偏长,剂量偏大,药学干预可规范用药,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应斌松  王晓君  丁洁卫 《海峡药学》2011,23(12):248-249
对我院2010年收集到的22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229例ADR中,女性ADR发生率略高于男性(58.52%);静脉络药最易引发ADR(86.46%);抗感染药的ADR发生率居首(63.76%);临床表现以皮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中药制剂的应用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使用中药制剂住院患者的科室、病种、用药种类及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65535例次患者使用中药制剂,涉及35个科室、1400种疾病、267种中药制剂、20种剂型,其中抗肿瘤、益气扶正、清热宣肺类中药制剂为主要使用品种。此期间我院共收集中药不良反应92例,涉及29种中药制剂,以七叶皂苷钠注射液发生率最高为29例,占31.52%;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我院住院患者中药制剂的使用较为合理,但应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10.
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7年11月20日收集到的101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菌药物72例,占71.29%;中药注射剂8例,占7 .92%;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81例,占80.20%。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1.
Traditional medici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ealthcare system of Vietnam. Vietnam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VTM) is underpinned by the orient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of healing. VTM is largely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ut differs to a certain extent. VTM is largely not evidence-based from a clinical perspective but subclinical research data from the past decades support the traditional use of many herbal VTM drugs. For safe use, knowledge of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herb-drug interactions is necessary. The Vietnamese government supports further development of VTM in a scientific way and integration of VTM with Western medicine. This article first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general aspects of VTM (historical perspective, regulatory aspects, compariso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 the Vietnamese market situation, quality assurance and formulations), and subsequently focuses on its safe and effective use in Vietnamese clinical pharmacy and med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某医院临床上磷霉素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分析磷霉素钠与中药联合用药现状,为临床上合理使用磷霉素钠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浙江某医院10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分析。采用文献检索的方式,分析目前磷霉素钠与中药联合用药相关研究。结果 在101例患者中,磷霉素钠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并无特异性;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给药剂量的高低具有一定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集中在10~30min以内(43.56%),且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在10min以内;磷霉素钠所致不良反应以过敏样反应表现形式居多;原患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58.42%);绝大部分患者经过减慢滴速、停药或者相关药物治疗得以缓解恢复正常,治愈率为99%;磷霉素钠可与云南白药、栀子金花汤以及自拟肺心Ⅰ号方等中药联合用药用于临床治疗。结论 磷霉素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呈现多样化,严重可引起过敏性休克,临床应加强对此药的监测,同时,可考虑磷霉素钠与中药联合应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李明真 《中国药事》2017,31(3):337-342
目的: 分析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2015年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HIS系统,调取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数据,对本院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品种、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对临床药学室收集到的因使用中药注射剂而发生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整理、分析;利用PASS临床药学管理系统,评价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合理性。结果:2013-2015年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分别占全年药品总金额的11.8%、10.5%、10.4%;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DDDs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注射用血栓通与注射用血塞通的DDDs排名连续3年居第l位与第2位,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连续3年位居前列;理血剂使用最为广泛,每年销售金额占比均超过65%;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存在适应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当、疗程偏长等情况。结论:本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规范之处,有待继续通过临床药师干预、处方医嘱点评、合理用药宣教等手段来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我院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72例中药注射剂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56例次,占总例次数的59.6%;新的一般的ADR为18例,占25%,严重的ADR较少,为3例,占4.2%;西医科室上报ADR的比例较大,为50例,占69.4%。结论:临床应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合理选择溶剂,避免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联合用药,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某中医院22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集的22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87.11%),涉及药品13类71个品种,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50.67%)和注射用中药制剂(16.89%);ADR造成皮肤和附件损害最多(54.67%),新的ADR24例(10.67%),严重的ADR19例(8.44%)。结论加强医院ADR监测报告工作,规范干预措施,可以降低ADR重复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临床药学主要是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剂型、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应用规律的综合学科研究。其依据的药理基础主要是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将如何合理用药作为研究的核心,通过药师参与到临床的治疗研究,根据药物应用的重要规律,确保患者达到合理用药,不断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使得药物达到有效、安全和经济的目的。本文主要以西药临床药学开展对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通过对临床用药方法以及中药注射剂的配伍与使用进行详细阐述,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针对中药制剂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一一详解,从而使得临床药物的治疗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同时随着中药制剂的应用不断发展,对于其制剂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文章以西药临床药学方法进行对比中药制剂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为中药制剂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我院患者服用中药制剂之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探讨中药毒性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可靠和准确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服用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病例共1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例报告,统计和总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寻找合理的用药管理对策。结果使用中药制剂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段集中于4960岁,导致患者用药之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中药制剂包括注射剂、外用膏剂和口服制剂等,发生不良反应的服用途径为静脉注射和局部外用给药;患者不良反应病灶主要集中于表皮损害和消化系统伤害。结论中药毒性会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制定用药管理规定,严密监测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提高不良反应控制意识,做好防范工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57例ADR进行分析。结果 57例ADR中,〉60岁患者26例(45.61%),最为常见的是损害皮肤及其附件21例(36.84%),参麦注射液等前3位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 44例(77.19%);严重不良反应2例(3.51%)。结论中药注射液ADR预防尤为重要,临床医师要辩证施治,正确选用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杨菊 《北方药学》2020,(3):179-181
目的:分析我院近5年87例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特征、高危因素及用药规律,探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办法,提出应对措施,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2018年上报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平台的8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及分析,对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评价及总结。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品种数占医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的比例为52.70%。在87例不良反应中,痰热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7例,19.54%),其次为血塞通、丹参川芎嗪。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多分布在用药开始的10~30 min,占49.43%。70岁以上老人是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发生率为29.89%。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占45.98%。结论:中药注射剂易发生ADR;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物种类、用药合理性等多种因素有关;不良反应累及多个器官,临床症状及表现多样化。应遵循中成药合理应用指导原则,严格中医辨证施治,实施用药全过程管理,强化药学监护及用药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