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翁迎弟  周桂媛  潘珍 《中国药业》2013,22(5):105-106
目的探讨能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营养支持14 d后两组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及血红蛋白(Hb)以及治疗过程中胃肠道的反应。结果营养支持14 d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P,PA及Hb比较稍有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腹泻的几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全力营养支持治疗急性脑梗死,既加强营养供给的均衡性,又明显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配合精心的临床护理,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病患者营养状况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ICU住院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早期留置胃管鼻饲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予肠内营养混悬液(百普力)恒速灌注,开始为500 ml·d-1,后逐渐加量至1 000~2 000 ml·d-1。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0.4 g水化后自胃管注入,tid,连用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变化及胃肠道并发症。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上臂三头肌肌围(MAMC)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23.81%)(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胶囊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应用于危重病患者,可减缓患者营养状况恶化,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配方早期肠内营养(EN)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将7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不舍膳食纤维整蛋白型EN制剂组(瑞素组)、含膳食纤维整蛋白型EN制荆组(能全力组)和含氨基酸的短肽型EN制剂组(百普力组)。3组均予以营养支持至术后第8天。测定术前后各组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并观察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支持费用。结果3组各自术前后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百普力组营养支持费高于能全力组,能全力组营养支持费高于瑞素组。能全力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瑞素组或百普力组提前,瑞素组和百普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整蛋白型或短肽型肠内营养均是安全、可行、有效的。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如果患者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正常或大致正常,应首选整蛋白型,次选短肽型;首选不合膳食纤维整蛋白型,次选含膳食纤维整蛋白型。  相似文献   

4.
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对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收集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与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血清白蛋白(SAB)、三头肌皮褶厚度(TSF)、非瘫痪侧上臂三头肌肌围(MAMC)的变化幅度显著性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呕吐、便秘、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出血、高血糖、二重感染以及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提升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内营养通道建立的护理对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鼻饲普通膳食流质护理,治疗组给予长期胃内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及白蛋白(Alb)水平改善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在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为84.21%,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为63.16%,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TP、PA及Alb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胃肠内营养通道建立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高脂低糖结合益生菌添加肠内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胃肠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于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2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高脂低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加入益生菌进行联合治疗。就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胃肠道功能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营养支持治疗前,2组患者在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水平、营养指标、胃肠黏膜功能以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未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MI、TSF和MAM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和淋巴细胞计数(T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D-乳酸、前降钙素(PCT)、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胀、腹泻、呕吐、便秘、反流、胃潴留、肠麻痹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7%、1.59%、3.17%、1.59%、、3.17%,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25%、10.17%、13.56%、11.86%、16.95%、6.78%、8.4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低糖结合益生菌添加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胃肠黏膜功能,使其营养不良状况得到有效纠正,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谷氨酰胺联合百普力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92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术后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百普力肠内营养,观察组患者接受谷氨酰胺联合百普力肠内营养。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接受谷氨酰胺联合百普力肠内营养,可以优化整体营养状态、提升免疫力,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胃肠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能有效保护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胃肠道黏膜,降低胃肠道并发症的营养方式。方法将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序贯的方法;分别于入院后第1、7、14、21天测体质量(BW)、血浆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糖(Glu)四项指标,并每日计算氮平衡;评估胃肠道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BW均略下降差异性不显著,第7天时,观察组ALB、Hb、Glu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4天时,观察组ALB、Hb、Glu略高于对照组;第21天时,两组各项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营养支持期间观察组各种并发症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式能有效保护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胃肠黏膜,可以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诊断为重症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以及传统的鼻饲营养供给干预(对照组),2周后分别测定其胃肠功能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发生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情况的患者比例,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间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分析表明,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其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补充,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胃肠功能改善、减少并发症以及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手术前和术后第5天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ALB、PA、TF和Ig水平,观察术后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ALB、PA、TF水平和IgA、G、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血浆蛋白等的提高以及胃肠功能的恢复,对患者术后康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微生态肠内营养对患者免疫功能和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手术治疗的26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其中术后营养支持方式采用早期肠内营养的137例患者纳入早期肠内营养组,采用肠外营养的131例患者纳入肠外营养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营养状态、免疫功能,以及术后胃肠功能、并发症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8天,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水平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术后第8天,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CD8+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重型破伤风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月在某院进行住院治疗的75例中重型破伤风患者,其中40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35例采用早期肠外营养,采集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入院时)及营养治疗后(出院前)的体重、BMI、TP、Hb、Alb、PA、外周血淋巴...  相似文献   

13.
背景和目的对于胃肠道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是优于传统处理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的,但可能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仍然限制其在临床上的运用。因此,针对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患者的可耐受性、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患者住院时间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我们对自己科室的患者进行观察和评估。方法随机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24h内进行空肠营养支持的患者(EEN组),观察临床表现和住院时间,并与同期术后进行传统处理的74例患者(TM组)进行对比。结果与传统处理组相比,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的发病率低,住院时间短。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是一种安全和可以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对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单纯肠外营养、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14 d,入院时及干预14 d时测定外周静脉血中营养状况指标[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蛋白(TP)],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体液免疫指标(血清Ig A、Ig M、Ig G),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昏迷程度,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14 d时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蛋白(TP)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观察组治疗14 d时血清Ig A、Ig G、Ig M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观察组治疗14 d时血清前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疗效。方法观察8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4d的营养状态和并发症。结果患者入院时和术后14d的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血清白蛋白(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是可行且安全的,有必要制定出一套系统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90例行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分别经鼻肠管、经颈内静脉进行营养支持,观察两组营养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P、ALB、HGB、BMI手术后较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后较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支持和悉心护理对患者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重症脑卒中患者尽早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重症脑卒中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及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并于患病48 h内进行营养治疗。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治疗,经鼻持续泵入肠内营养液(百普力)。对照组静脉输注营养液。治疗10 d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白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甘油三酯(TG)、血糖水平、电解质指标及肺部感染、急性左心衰竭、应激性溃疡、压疮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营养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总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总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血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急性左心衰竭、应激性溃疡、压疮等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2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48 h后行肠内营养支持(EN),观察组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免疫功能指标(CD3+、C...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术后患者的可行性。比较百普力(Peputison Liquid)进行肠内营养与传统治疗的治疗效果。并现察肠内营养对胃肠恢复、营养状况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对普外科、肿瘤科、妇产科重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时照组(共20例)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共2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EN组术后24~48h开始经空肠造口管滴注肠内营养液百普力共7d,术后8d进行人体测量,淋巴细胞计数。前清蛋白、清蛋白监测,并比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EN组除1例因腹胀明显不耐受外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治愈出院,EN组胃肠排气恢复明显快(P<0.01),但两组排便功能的恢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8d两组体重均明显减轻(P<0.01),而术前术后清蛋白的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EN组前清蛋白术后8d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而对照组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EN组淋巴细胞计数术后8d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而对照组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重症术后患者于手术后24~48h百普力进行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是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EN可促进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采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