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将60例T2DM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控制血糖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辛酸0.6g、1/d,共用药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hs-CRP、ET-1、NO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s-CRP、ET-1较治疗前下降(P〈0.05),NO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hs-CRP、ET-1、N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在T2DM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燕霞  燕锋  张静 《河北医药》2013,(24):3701-3703
目的研究应用基因靶向治疗对卵巢癌腹腔转移的实验疗效观察。方法制作好的卵巢癌大鼠模型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基因靶向治疗,对照组采用阴性治疗,siRNA沉默卵巢癌CXCR4基因后,观察CXCR4蛋白的表达情况,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应用基因靶向治疗后腹腔转移情况,评价大鼠生存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腹水中的CXCR4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治疗后腹水中的CXCR4量显著性增加(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腹水中CXCR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腹水抽出量与实验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应用基因靶向治疗方法siRNA沉默卵巢癌CXCR4基因对卵巢癌腹腔转移,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及内脂素(Visfatin)的影响,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内分泌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T2DM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Hbalc、TC、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内脂素等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PG、Hbalc、TC、TG、LDL、HDL和内脂素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PG和Hbalc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减低(P〈0.05,P〈0.01),罗格列酮组FPG和Hbalc减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LDL、HDL和内脂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组治疗后TC、TG、LDL和内脂素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HDL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罗格列酮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与对照组(21.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格列酮具有高效的降血糖作用,可以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血脂和内脂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性病变与血小板参数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测定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8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观察组(T2DM组),另选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为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5ml,分别检测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分离血清检测葡萄糖(Glu)。结果T2DM组空腹血糖(FPG)为(11.9±6.9)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1.7)mmol/L(P〈0.01);有血管病变组较无血管病变组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M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明显增大(P〈0.01),PLT计数降低(P〈0.05);而2组间PCT检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有血管病变组较无血管病变组MPV和PDW明显增高(P〈0.01),PLT计数低于无血管病变组(P〈0.05),2组间PCT检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中血小板参数检查对发现T2DM有无血管病变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氯沙坦钾片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复合制剂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BP、DBP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BP、D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BP、DBP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FPG、P2hBG较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FPG、P2hBG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P2hB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疗效肯定、起效快、作用强、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而且对血糖影响小,有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80名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控制血糖,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片300mg,poqd,治疗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细胞功能指数(HOMA.B)及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P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OMA—IR、HOMA.B、AC30/AG30、AC120/AG120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胰岛素治疗T2DM能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3个月血糖仍未达标[糖化血红蛋白(HbAlc)〉7.O%]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6例。2组均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组加用格列美脲。3个月后观察2组HbAlc达标率并比较2组HbAlc、体质量、医疗费用及胰岛素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HbAlc达标率为86.4%高于对照组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HbAlc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胰岛素用量少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医疗费用及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T2MD,在无明显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基础上有利于实现血糖控制达标,同时可节省外源性胰岛素用量,并不增加患者体质量,可作为T2DM使用胰岛素患者的参考用药。  相似文献   

8.
周旭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19-2520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及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分为健康对照、无并发症T2DM、伴微血管病变T2DM等三组,检测健康对照者及T2D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t检验分析组间白细胞水平的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T2DM患者白细胞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无并发症及微血管病变并发症T2DM白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t=3.25,3.01,均P〈0.05),但无并发症与微血管病变T2DM间白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P〉0.05);白细胞计数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2h血糖(PBG)、2h胰岛素呈正相关(r=0.252,0.180,0.432,0.237,0.345,均尸〈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可能参与T2DM及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白细胞计数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预测T2DM发生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扶正祛邪法(温脾肾暖肝胃)方药对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属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糖尿病教育、合理饮食并常规应用西药降血糖,治疗组加用温脾肾暖肝胃方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2HBG)、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治疗后两组FBG、P2HBG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P2HBG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FINS治疗后显著下降、ISI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扶正祛邪法(温脾肾暖肝胃)方药可以明显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显著改善T2DM患者的IR。  相似文献   

10.
吴群  孙彩虹 《中国医药》2009,4(4):273-274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表达及其与多发性骨髓瘤(MM)发病和疾病进展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7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以及表现为浆细胞增高的6例良性疾病患者骨髓液和外周血中SDF-1的表达情况。结果MM患者骨髓液SDF-1的浓度为(2672.3±179.4)ng/L,与非MM患者的(1179.6±121.6)ng/L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F-1的表达随MM病情的进展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期(1812.8±137.6)ng/L,Ⅱ期(2232.3±181.2)ng/L。Ⅲ期(2921.8±283.8)ng/L,P〈0.05]。而外周血SDF-1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液中SDF-1的表达与骨髓瘤的发病和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用光索导引行气管插管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与经口腔明视喉镜插管进行比较。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光索导引组(A组,n=20)和喉镜组(B组,n=20),以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铵诱导后,分别以光索导引和经口腔明视喉镜行气管插管,各组分别于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0.5(T3)、1(T4)、1.5(T5)、2(T6)。2.5(T7)、3(T8)min8个时点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并于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T3)、3(Ts)min抽取左侧桡动脉血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结果A组的SBP和DBP在T2、T3、T4各时点明显低于B组(P〈0.05),其HR在T2、T3时点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的SBP、DBP和HR在T2、T3时与T1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T4、T5、T6、L、T8各时点比T1高(P〈0.05);B组各项指标在T2时与T1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此后则高于T1(P〈0.05);血浆去甲肾上腺紊浓度:A组T2、T8与T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各时点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在T2、T4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喉镜气管插管相比,利用光索导引行气管插管,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喉镜轻,患者的应激也较小。  相似文献   

12.
余涵  张向东  付群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8):16-17,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IGF-Ⅱ和IGF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50例T2DM患者[包括14例无DR的T2DM患者(NDR)、16例单纯型DR患者(BDR)、20例增生型DR患者(PDR)]及22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GF-Ⅰ、IGF-Ⅱ和IGFBP-3的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清中IGF-Ⅰ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GF-Ⅱ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305,P〈0、01);PDR组IGF-Ⅰ水平显著高于BDR组(P〈0.01),后者又显著高于NDR组(P〈0.05);PDR组和BDR组IGF-Ⅱ水平显著低于NDR组(P〈0.05)。NDR组、BDR组和PDR组间IGFBP-3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GF-Ⅰ和IGF-Ⅱ可能参与了DR的病理过程,并与视网膜病变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SDF-1/CXCR4在正常妊娠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中的表达和血清水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孕妇(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先兆子痫、重度先兆子痈和正常妊娠组各15例)胎盘组织中SDF-1/CXCR4表达程度,同时用ELISA检测孕妇血清中SDF-1的浓度水平。结果SDF-1在妊娠期高血压组及正常妊娠组的胎盘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子痫前期组中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妊娠高血压组与正常妊娠组血清SDF-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SDF-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01)。结论SDF—1/CXCR4可能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凤娥  王蕾  周慧敏 《河北医药》2011,33(15):2247-2248
目的通过模拟糖尿病病程不同阶段患者体内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的变化,观察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胰岛素对乳腺癌细胞株4T1肿瘤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4TI肿瘤细胞,根据培养液中加入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的不同,将实验所用细胞分成15组。培trots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VEGF的浓度。结果B、c、D、E组VEGF的浓度与A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组VEGF的浓度明显高于A组(P.〈0.05),而F、G、J组VEGF的浓度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组VEGF的浓度明显高于A组(P〈0.05),而K、N、O组VEGF的浓度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的胰岛素能显著增加4T1肿瘤细胞VEGF的分泌,葡萄糖的浓度对4T1肿瘤细胞分泌VEGF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徐琳  肖正华  陈定宇 《中国医药》2013,8(10):1410-14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功能受损可能的机制。方法40例T2DM患者(T2DM组)及19名健康人(对照组)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于0、30、120min取静脉血,分别测定空腹及OGTT后30、120min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GLC)、生长抑素的水平。T2DM组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后复测上述项目。结果①T2DM组治疗前后各时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T2DM组治疗后空腹及OGTT后30min血糖均低于治疗前[(7.8+0.5)mmol/L比(12.0+1.7)mmol/L,(19.6±4.7)mmol/L比(23.4±5.8)mmol/L,P〈0.05或P〈0.01]。②T2DM组治疗前后空腹及OGTT后30min胰岛素均低于对照组,且OGTT后120min胰岛素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T2DM组治疗后OGTT后120min胰岛素高于治疗前[(175±88)pmol/L比(129±58)pmol/L,P〈0.01]。T2DM组治疗前后各时点C肽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③T2DM组治疗前后各时点GLC均高于对照组且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④T2DM组治疗前后空腹及OGTF后120min生长抑素均高于对照组[(89±9)、(89±8)ng/L比(83±12)ng/L,(107±14)、(109±12)ng/L比(964-16)ng/L],OGTT后30min生长抑素低于对照组[(110±13)、(109±13)ng/L比(119±1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水平较正常人明显下降;α细胞功能紊乱,GLC分泌不受高血糖抑制;γ细胞分泌功能紊乱,分泌高峰缺失。短期强化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β细胞功能与α细胞功能,对γ细胞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胰岛素对体外循环下非糖尿病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2010年3月2日~2011年3月5日,选择156例择期首次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对照组76例;实验组术中静脉持续泵入胰岛素,使血糖术中控制在4.0~11.0mmol/L,术后在3.9~12.0mmol/L;对照组术中血糖变化不作处理,术后控制在3.9~12.0mmol/L。分别于切皮前(T1)、主动脉开放后2h(T2)、主动脉开放后12h(T3)、主动脉开放后24h(T4)、主动脉开放后48h(T5)抽取桡动脉血,测量肌钙蛋白I(eTnI)水平。记录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复跳情况及术后48h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实验组为75.00%,对照组为27.63%,实验组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cTnI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各个时刻实验组cTnI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术后48h内正性肌力药物应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多巴胺用量、肾上腺素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体外循环下非糖尿病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持续胰岛素泵入治疗,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其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将46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等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2组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A、IsG、IgM)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的活性。并记录APACHEII评分(急性生理学号幔性健康状况评分)及病死率。结果2组治疗前后CD8、IgG、IgA、补体C4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7dCD3、CD4、NK、IgM、C3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IgM、C3各指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PACHEl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死亡患者CD3、CD4、NK明显低于存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CD8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受损,参麦注射液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呋塞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洋地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治疗。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外周血CD3、CD4和CD4/CD8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CD8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显著升高,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以调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张兴平  李兴升 《中国药业》2010,19(18):72-7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他汀类或贝特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TC)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TG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辅助降低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TG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比较喉罩与气管导管应用于1—3岁小儿全麻手术中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100例,手术时间为上午8:00~11:00,年龄1-3岁;将其随机分为A组(喉罩组)和B组(气管导管组),采用7%七氟烷、芬太尼、维库溴胺、异丙酚诱导,A组置人喉罩,B组采用喉镜经El明视插入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O)、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即刻(T1)、及其后2min(T2)、5min(T3)和拔管后即刻(T4)的MBP、HR的变化及血浆皮质醇水平(Cor)。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BP、HR变化:(1)A组,与TO相比,T1、T2、T3、T4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2)B组,T1、T2较T0明显升高;T3稍下降,与T0比,升高仍有显著性(P〈0.05);(3硅且间比较,T0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T1、T2、T3、T4时均较同时段A组水平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皮质醇水平:(1)A组,与T0相比,T1、T2、T3、T4、时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2)B组,与T0相比,皮质醇水平T1、T2、T3、T4时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间比较,T0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T1、T2、T3、T4时皮质醇水平均较同时段A组皮质醇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喉罩用于1~3岁小儿全麻引起的应激反应明显小于气管导管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