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拟利水方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利水方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效果。方法采用利水方对32例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视网膜下积液吸收、视力改善情况及对抗激素不良反应的效果。结果视网膜下积液明显吸收,视力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减少。结论视网膜脱离术后尤其是伴有视网膜下积液的患者,在常规运用激素等西药的同时加用行之有效的中药治疗可以在多方面对患者的病情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视网膜脱离为严重致盲的眼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须手术封闭视网膜裂洞,但术后往往出现视网膜下积液,使视网膜不能复位,而需要采用较长时间的激素治疗,并需卧床休息。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药对30例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以消退视网膜下积液,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手术方式均为巩膜外垫压电凝或冷凝封洞并放液,术后均有视网膜下积液,并在术后观察一段时间,短则7天长则1个月,视网膜下大量积液仍不消退,重者呈球形隆起才开始加服中药治疗以作为治疗对象。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65岁,其中11~20岁12例,21~30岁6例,31~40岁3例,51~60岁8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辅助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视网膜脱离术后证实存在视网膜下积液的109例(109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常规静滴抗感染药物,局部点复方托吡酰胺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典必舒)治疗。治疗组61例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1剂/d,水煎分服。2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药物治疗,连续治疗10天,个别10天后视网膜下积液仍未吸收者继续药物治疗。2周后视网膜下积液未能全部吸收、视网膜复位不佳者二次手术治疗。结果: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25%,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总体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80%,明显好于对照组(75.00%);结论:中药辅助治疗能促进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术后视力明显改善,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变化,评价在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德国Roland公司生产RETIscan3.15系统对15例单眼经巩膜扣带术复位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检测,记录61个部位反应,比较分析视网膜脱离患眼术前、术后及对侧眼P1波(第1个正波)平均反应振幅密度。结果视网膜脱离术前P1波1~5环平均反应振幅密度明显低于对侧眼组,视网膜脱离术后3个月P1波1~5环平均反应振幅密度显著增加,但均低于对侧眼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视网膜脱离手术虽然能达到解剖复位,但视功能却不能完全恢复;多焦视网膜电图能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功能进行定量定位测定。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本身组织中的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层分离,是临床上致盲率很高的疾病之一,预后不良,复发率较高,且复发后治疗困难。其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为主,治疗目的在于封闭裂孔,一般患者采用视网膜加巩膜外加压辅以视网膜光凝活冷凝术,复杂病例选择玻璃体切割、气体或硅油玻璃体腔内填充手术,使视网膜复位,术后护理十分重要。为总结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的护理经验,现将我科30例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3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只眼,行巩膜外加压、冷凝术,并在围手术期应用中药干预;对照组30只眼,只行巩膜外加压合并冷凝术。2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和术后护理以及术后追踪随访。结果治疗组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的速度、视网膜复位的理想程度、术后玻璃体混浊反应程度、术后视功能恢复速度、程度均较对照组效果好。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中药的干预治疗可以加快视网膜下液的吸收,提高视网膜脱离复位的成功率,提高术后视网膜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7.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常规治疗方法为冷凝封闭裂孔联合巩膜外加压及视网膜下放液术,手术后有部分病例裂孔位于外加压嵴后或嵴上未封闭,裂孔周围往往仍有局限视网膜脱离,治疗较为棘手,以往常采用再次手术方法。1996年10月~2003年6月我院采用视网膜脱离术后光凝同时口服利水渗湿中药治疗45例,并与视网膜脱离术后光凝治疗的42例作对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与其本身的色素上皮层发生分离 ,以玻璃体变性、视网膜裂洞导致视网膜脱离为主要原因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或高度近视患者 ,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底疾病。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眼科手术是其常规方法 ,但有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的不足。笔者自 1998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收治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66例 ,口服益气利水中药加速术后视网膜下液的吸收 ,并与单用手术治疗的60例作对照观察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2 6例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75例 ,女性 5 1例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利水达邪方对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影响。方法将60例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利水达邪方(术后连续服用7天)。两组疗程均为21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PVR评分、视网膜电图、眼压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术后7天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53.3%、26.7%,术后30天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7%、60.0%,术后60天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7%、83.3%;组间各观察时点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内术后30天、术后60天与手术前比较,两组PVR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术后30天、术后60天比较,治疗组PV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组内术后60天与手术前比较,两组视网膜电图a波振幅、b波振幅增大(P0.05),a波潜伏期、b波潜伏期延长(P0.05);组间术后60天比较,a波振幅、a波潜伏期、b波振幅、b波潜伏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利水达邪方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者疗效满意,能抑制PVR的发展,有助于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网脱1号方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作用。方法:将视网膜脱离术后证实残存视网膜下液的76眼,术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处理,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网脱1号,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行眼底、B超及视力检查。结果:治疗后中药组视网膜复位率明显好于对照组;视网膜下液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网脱1号方剂能促进残留视网膜下液吸收,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脱离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嵩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0):606-606
在临床过程中 ,笔者针对那些找不到裂孔、早期手术困难、拒绝手术治疗或术后网膜积液不退等的视网膜脱离病例 ,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 ,收到一定的疗效。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清热利水法本法主要适用于心火上炎 ,火邪燔灼之视网膜脱离之实证。临床上除视网膜脱离的表现外 ,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疗视网膜脱离的硅胶环扎外加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视网膜脱离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行硅胶环扎外加压术治疗,术中放液44例,不放液13例。结果:57例57眼出院时复位54例(94.73%),随访3~12月,结果一次手术复位53眼,复位率(92.98%)。结论:硅胶环扎外加压术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手段及有效方法,及时诊断与治疗,可明显提高术后视力,伴有严重PVR的牵拉性网脱有必要通过玻璃体切割手术,视网膜才能有效复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显微镜联合间接眼底镜下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32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联合间接眼底镜下施行巩膜外冷凝、环扎、外垫压、放液、注气等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术前、术中详细检查眼底,寻找所有裂孔及变性区,予以封闭.结果 术后随访1~12个月,32例患者中31例1次手术达到解剖复位,治愈率97.2%,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中放液时引起视网膜下出血1例,视网膜表面出血3例,术后视网膜下液延缓吸收10例,均在术后1周内吸收;术后眼压升高8例,6例经药物治疗,2例经前房穿刺眼压降低;6例气体填充眼出现晶状体后囊下混浊,随气体吸收于2周内消失;术后玻璃体混浊加重15例,经药物治疗13例恢复至术前水平;1例由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加重,引起新裂孔,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网膜复位良好.结论 显微镜联合间接眼底镜下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复位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不失为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99-170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5月在该院行常规的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中药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自制排液汤。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视网膜下积液的变化。手术前后均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检眼镜、三面镜、眼B超等检查。全部病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实验组术后口服自制排液汤可促进视网膜下积液的吸收,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视功能的恢复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有促进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缩短视网膜复位时间,加快视力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化瘀利水方治疗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术后患者视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6月在庆阳市中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视网膜脱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两组均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治疗组术后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及口服化瘀利水方,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分别对患者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最小量的外加压手术结合中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76例(76眼)均行不放液的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并按术后是否应用中药煎剂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5例),比较2组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改善情况.结果 共有68眼一次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成功率89.5%;视网膜下液吸收时间治疗组平均(1.39±0.79)天,对照组(2.53±2.78)天,经t检验,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视力改善率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最小量的外加压手术结合中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具有简单可靠且创伤小,视网膜下液吸收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腔内注气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芳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376-2376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因病情复杂,对视力的影响大,对视网膜脱离治疗与护理方面的研究是眼科临床研究的重点。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式较多,而玻璃体腔内注气术是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术式,且这种术式后的护理要求较高。我院采用巩膜外垫压联合放视网膜下液加玻璃体腔内注气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脱离系指视网膜与其外方的色素上皮相互分离,分为孔源性、渗出性、牵拉性三类。临床上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为多见,手术多采用巩膜下放液、冷、电或光凝、玻璃体腔注气、硅胶海绵垫压及硅胶条环扎等方法。术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适或因刺激迷走神经引发的全身不适症状。正确认识并观察视网膜脱离术后的各种反应,对预防术后并发症和封闭裂口,视网膜复位有重要意义。我院眼科2000~2006年共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修复术26例。现将术后护理体会分析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收治26例26眼,其中男15例,女11例;左眼12例,右眼14例。均为…  相似文献   

19.
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排除视网膜下液曾是一个关键步骤。早期的视网膜手术,主要针对视网膜下液,而不是视网膜裂孔。视网膜手术进入Conin期后认识到封闭裂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排除视网膜下液仍是一个重要步骤。五十年代Cuxtodis创立加压不放液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应用中药颗粒剂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67例(69只眼),随机分为2组,均予施行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组35例(35只眼)术前术后口服中药颗粒剂治疗;对照组34例(34只眼)采用常规疗法。结果 1.术前视网膜下积液:治疗组明显吸收30只眼,部分吸收4只眼,有效吸收率97.14%;对照组明显吸收20只眼,部分吸收8只眼,有效吸收率82.3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视力:术后28 d时,治疗组术后视力恢复0.1以上者94.29%;对照组术后视力恢复0.1以上者88.23%。结论中药与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配合治疗视网膜脱离较单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