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腰椎管狭窄并腰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疾病,采用半椎板、全椎板切除减压及髓核切除术,由于切除了腰椎管后部结构,常导致术后腰椎不稳,瘢痕粘连.医源性椎管狭窄。所以近十年多来,国内外很多学者们均在探讨更加完善的手术治疗方法。1997-2002年我院应用了保留棘突及薄层黄韧带行椎板扩大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并腰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完整资料的2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时志松  张宝岑 《中原医刊》2007,34(18):58-58
目的研究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双侧椎板间开窗切除肥厚黄韧带及突出髓核,有钙化并形成骨赘者,予以切除。结果经6~18个月随访,双侧椎板间开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7例,优23例,良1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4.6%。结论双侧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骨赘切除,椎管减压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手术及术后随访等临床资料。结果:15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全椎板切除103例,半椎板切除38例,开窗术15例,术后疗效优良率全椎板切除95%,半椎板切除90.1%,开窗术86.2%,腰背肌锻炼好的患者无一例发生脊柱不稳,结论:全椎板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半椎板切除术和开窗术,三种方法对脊柱稳定性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手术及术后随访等临床资料。结果:15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全椎板切除103例,半椎板切除38例,开窗术15例,术后疗效优良率全椎板切除95%,半椎板切除90.1%,开窗术86.2%,腰背肌锻炼好的患者无一例发生脊柱不稳。结论:全椎板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半椎板切除术和开窗术,三种方法对脊柱稳定性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张辉  汪宝军  葛占洲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6):1020+1061-1020,1061
笔者自2008年6月-2009年6月对36例65岁以上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了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对94例60岁以上患者进行分型和手术治疗。结果:将本病分为Ⅰ型(侧隐窝狭窄型);Ⅱ型(中央管狭窄型);Ⅲ型(混合型)。对Ⅰ型手术方式采用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扩大神经根管或(和)摘除髓核;对Ⅱ型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术;对Ⅲ型行全椎板切除术。结论:通过术后疗效观察和3年随访,根据分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本组15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椎板开窗切除髓核5例,半椎板切除及椎间关节内侧部分切除侧隐窝扩大神经管松解髓核摘除7例,全椎板切除及侧隐窝扩大神经根管松解髓核切除3例。结果:随访1~3.5年,优良11例,差4例,差者全部为椎板开窗摘除髓核,远期疗效差。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伴有腰椎管狭窄,手术必须进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侧隐窝扩大,髓核摘除及神经根管松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和半椎板切除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对比情况。方法:分析全椎板切除和半椎板切除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全椎板切除组451例和半椎板切除组167例。结果:半椎板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全椎板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治疗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椎板切除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创伤小,出血少,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miation,LDH)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常用手术方法有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椎板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但生物力学研究及长期临床随访观察发现传统术式有以下缺点:硬膜外大量瘢痕形成导致医源性椎管狭窄;腰椎有失稳倾向,严重者导致腰椎滑脱.我院1998-2000年应用椎板截骨回植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是伴有腰椎管狭窄症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文 《西部医学》2006,18(1):59-60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8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分别采用开窗、半椎板切除或全椎板切除 髓核摘除术。其中开窗17例,半椎板切除66例,全椎板切除5例。所有病例未植骨融合和内固定。结果3例硬脊膜损伤,1例复发,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5年,平均3年,优良率82.95%。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术中所见病理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术后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具体采取何种手术方式与随访结果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全椎板和大部椎板切除减压加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椎间盘突出病人的疗效。方法 共收治腰椎管狭窄症合并椎间盘突出病112例,分别采用狭窄节段上一椎体的全椎板和大部椎板切除减压加椎间盘髓核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随访42例病人,平均随访时间6.8a,疗效优良率88.1%,复发率2.4%,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随访32例的腰椎过屈过伸位片发现,大部椎板切除病人的腰椎滑移距离比全椎症合并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与全椎板切除治疗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结果:表明全椎板切除创伤大,出血多,中远期随访出现脊柱不稳.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创伤小,远期并发症少,疗效评定优良率高.对于外侧偏中央型及中央型间盘突出不大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减压,间盘摘除是较可取的手术方式.对于特大的中央型间盘脱出合并腰椎管狭窄,出现马尾神经损害者骨质增生严重,可考虑行全椎板切除减压.若术前存在腰椎不稳,还须行椎板间植骨,内固定融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椎板切除椎间融合RF内固定术治疗发育性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对23例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后髓核摘除、椎间自体髂骨植骨RF系统内固定术。术后随访2.4年,观察患者腰腿痛改善和腰椎融合情况。结果:本组术后1年腰腿痛较术前平均改善89%,术后4年腰腿痛较术前平均改善86%,疗效下降不显著,椎间融合率91%。结论:椎板切除椎间融合RF固定治疗发育性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中期临床与影像学评估满意。  相似文献   

14.
保留棘上和棘间韧带及大部棘突的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325000)叶秀云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最常用手术方法,但过多的后柱结构破坏和缺损可导致脊柱不稳,因此如何在彻底减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后柱结构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椎板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119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腰椎管狭窄症1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54例,手术后3天~2周即可扶拐行走。术式保护了脊柱后柱的完整性,且术式简单易行,可早期下地活动,在临床上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许思亮 《中外医疗》2009,28(36):78-78
目的评价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椎板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卧床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佳,可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乐安  肖巍 《海南医学》2002,13(2):59-61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属于后天获得性腰椎管狭窄的一种类型 ,也是腰椎管狭窄最常见的原因。我国目前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逐渐趋向于以小开窗来达到减压的目的 ,以免术后出现不稳情况 ,但对于已经伴有退变性不稳的开始进行融合手术 ,对伴有退变性脊柱畸形 (如侧凸 )的矫形则争论较多。1  单纯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前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一直采用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 ,长期随访观察 ,一些术后并发症如脊柱滑脱、顽固性腰腿痛、脊柱小关节骨折等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由全椎板切除引起的腰椎不稳也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部分椎板切除减压联合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组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联合脊柱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评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术后疼痛感,改善腰椎管狭窄,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腰锥板切开髓核切除椎板关闭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及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使用全椎板切开治疗方法的改进和应用。方法 通过CT和MRI检查,对23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全椎板切开、髓核切除椎板关闭术。结果 中央型椎间盘突出89例,L3-4-L4-5突出15例,L4-5-L5S1椎突出105例,L3-4-L4-5-L5S1突出21例。其中合并髓核钙化54例,神经根管狭窄163例。术后176经半年-10年随访均获明显好转。结论 该术式手术彻底,并发症少,是改善全椎板切除术后脊柱稳定性差,粘连多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种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31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纯中央型23例,合并腰椎管狭窄4例,侧隐窝狭窄5例,合并终板撕裂1例。全组病例均手术治疗,采用有限切口,双侧椎板间开窗,经硬膜外入路摘除突出的腰椎间盘髓核。评价其治疗效果并进行6月至5年随访。结果 优14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总优良率87.1%,手术无定位失误,近期无腰椎失稳和腰椎滑脱,无医源性腰椎管狭窄。结论 有限切口双侧椎板间开窗行中央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能较好地保留腰椎管后部结构,术后脊柱稳定性影响小,避免了术后硬脊膜与神经根粘连受压,手术创伤小,康复快,操作可行。对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