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曲涛  李镝 《中国医药》2007,2(8):452-453
目的探讨球囊漂浮电极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对216例因多种心律失常需要临时心脏起搏的患者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通过分析起搏心电图图形特点和术中并发症,判断该起搏方法的可行性。结果216例患者穿刺及送管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起搏后死于原发病,9例起搏后自身心律未恢复安置永久起搏器,2例心房颤动合并PR长间期患者起搏后安置永久起搏器,38例行预防起搏。结论在体表心电图的指导下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起搏方法,操作简便、快捷、成功率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治疗在交感电风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病房交感电风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和临时起搏组(B组)各20例,A组采用常规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B组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床旁置入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结果 A组有15例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有效率为75%,平均控制时间为(72.2±12.4)h,B组有17例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有效率为85%,有效率略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控制时间为(42.5±11.4)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组2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电极导管进行心脏起搏,平均置入时间为(15.5±5.6)min,临时起搏留置时间2~7d。结论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辅助治疗交感电风暴患者快速有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光雪峰  张戈 《云南医药》1998,19(6):420-421
急诊心脏临时起搏是急救中一重要措施,采用床旁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球囊电极心内膜起搏可比其他非心内膜途径起搏效果可靠稳定,但应用不当可造成气胸、血气胸、误入锁骨下动脉等并发症及起搏不成功,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不如经皮穿刺X线透视下股静脉置管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床旁锁骨下静脉快速临时起搏器安置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8例不同病因所致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者,在床旁通过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方法,应用漂浮球囊电极导管,观察起搏信号、插入导管的长度、QRS波群形态及测定阈值,将电极送入右心室,行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结果成功起搏37例(97.37%),所用时间平均(6.8±4.2)min,植入深度为(37.45±3.40)cm,平均留置时间为(4.4±2.6)d,起搏阈值为(0.96±0.35)V。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球囊起搏电极导管能迅速安全行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经静脉起搏首次报道后,现已成为最常用的临时心脏起搏方法。Lang等应用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临时起搏系列研究,认为该起搏方法操作时间短、脱位率低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使用球囊漂浮起搏电极导管(以下简称漂浮导管)床边临时起搏是挽救严重过缓性。已律失常病人的一种及时有效的方法。但此方法需在X线投照条件下进行,放需操作者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笔者体会:动用漂浮导管床边临时起搏的关键,是导管电极的定位问题。l熟悉。0胜大血管的解剖,掌握电极导管的进In长度我院一般采用Seldnger氏技术,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电极导管。在通过套管送入导管时,需经常观察电极导管的深入长度,对导管电极应到的位置,要做到胸中有数。防止因过分谨慎,送入过少,到达不了右室心关部;或盲目送入过多,使导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气囊漂浮电极在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急需床边心脏临时起搏的急诊或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电极组及气囊漂浮电极组。前瞻性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的电极放置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电极脱位率。结果与普通电极组相比,气囊漂浮电极放置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电极脱位率低。结论用气囊漂浮电极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可行、快速、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在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针对30例围手术期心脏临时起搏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且每组都有1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中患者结合病情,采取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在围手术期应用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的应用。结果 在两组患者中,试验组患者临床效果要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应用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治疗围手术期患者具有一定价值,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对于围手术期心脏临时起搏患者进行治疗中,应该针对患者采用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措施,较常规普通电极临时起搏具有更好的疗效,能够提高临床患者治病疗效,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可以使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Roberto等应用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系列研究,因其操作时间短、脱位率低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的特点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在基层医院,医疗条件差,技术水平有限,使得该手术推广受限制;而患者用药疗效不佳,因多种原因不能转院,病情危重  相似文献   

10.
经股静脉球囊飘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股静脉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学和可行性。方法对86例因多种心律失常需要临时起搏的患者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经股静脉进行心脏临时起搏,通过分析其起搏心电图图形特点、X线胸片和测量导管深度,判定该起搏方法的可行性和成功率,分析起搏失败的原因。结果经股静脉床旁心脏临时起搏起搏点主要为右心室心尖部和流出道,导管深度分别为(57.2±3.2)cm和(54.3±3.1)cm,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感知不良的发生率较心尖部高(P<0.05),两组间起搏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起搏心电图图形和导管深度指导下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即刻成功率高达98.8%。结论经股静脉床旁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起搏方法。  相似文献   

11.
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40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40例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在心电监护和起搏脉冲引导下置入普通临时起搏电极至右心室内膜夺获心室。结果全部病例均起搏成功,操作时间3~18min,起搏持续时间2—14d,未发生严重起搏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经静脉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方便、安全、快捷,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时心脏起搏术治疗急性中毒并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对38例急性中毒并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在急诊救治过程中随机采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起搏组,18例)和药物治疗(对照组,20例),再进行解毒治疗.结果 起搏组18例经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右心室起搏成功并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配合解毒治疗措施,心律失常改善有效率为100%,中毒治愈率为89%;而对照组分别为为60%和6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用于抢救急性中毒并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比较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AAI,DDD及VVI3种起搏方式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346例因病窦综合征及Ⅲ。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按不同起搏方式分为3组:VVI组136例、AAI组90例、DDD组120例,术后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症状、体征、起搏器程控、及心功能分级(NYHA)。主要终点为心房颤动发生率,次要终点为脑卒中发生率,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随访35.6±15.7个月,(1)AAI组房颤发生率明显低于DDD组及VVI组(8.89%vs20.83%vs23.53%,P〈0.05),而DDD组房颤发生率与VVI组相比(20.83%vs23.53%,P〉0.05)差异无显著性。(2)脑卒中发生率AAI组低于DDD及VVI组(2.22%vs6.67%vs7.35%,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VVI组与DDD组脑卒中发生率(6.67%vs7.35%,P〉0.05)无差异。(3)心功能的影响;DDD组及VVI组患者比AAI组患者各级心功能不全程度有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4)超声心动图指标,随访结束时AAI组分别与DDD组及VVI组相比,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DDD组与VVI组相比,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AAI起搏为较理想的起搏方式,可使患者最大获益,DDD起搏患者应尽量延长AV间期(A—Vdelay),或选择带AV间期滞后搜索(A—Vsearch)功能的起搏器,尽量保持自身下传,减少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单根直钢丝技术在置入心室起搏电极操作中的价值。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根直钢丝组和双钢丝交换组,均采用右侧静脉途径置入普通单极心室电极导线。单根直钢丝组(30例) 置入方法为:①将心室电极送至右心房中部,回撤钢丝5cm左右;②在右心房中下部快速抖动式进退电极;③当电极头端越过三尖瓣口时,推送钢丝至电极头端,并前送至右室心尖部。双钢丝交换组(30例)按常规方法进行。若各组透视时间超过20min电极定位不成功,则互相交换操作方法。结果单根直钢丝组操作时间为(16.03±4.00)min、透视时间为(23.47±5.72)min,明显短于双钢丝交换组(9.13±2.50)min vs (14.10±3.82)min(P<0.05);单根直钢丝组和双钢丝组分别有4例、3例在交换操作方法后将电极定位成功。双钢丝交换组有4例缠绕希阿里网,3例误入冠状静脉窦。两组患者分别随访(2.31±1.05)年和(2.20± 1.28)年,起搏功能正常。结论置入心室电极时,单根直钢丝技术比双钢丝交换技术操作简单、更能快速准确到达右室心尖部。  相似文献   

15.
心内膜临时心脏起搏在心跳骤停复苏抢救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心内膜临时心脏起搏对心跳骤停抢救时应用的方法及疗效,探索提高心跳骤停抢救的成功率。方法:通过经左锁骨下静脉或右股静脉穿刺置入电极导管,在起搏心电图或电极孚管激惹室性早搏引导下,定位电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抢救心脏停搏患者,统计复苏成功率。结果:试验组中,1例是创伤引起的心跳骤停、起搏成功;其余17例是随机选取心跳骤停的患者,其中1例起搏有效。结果该组心跳骤停的抢救心跳恢复7例;心跳复跳成功率为38.8%。研究结果显示本方法对非室颤性心脏停搏的患者心内膜起搏配合心肺复苏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在心跳骤停患者抢救中使用心脏起搏术对复苏成功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如何判断采用临时起搏器的时机和看待其意义应该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态优化起搏系统改善植入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及方法学.方法 120例接受永久起搏治疗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6-min步行测距、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观察起搏系统干预前后的疗效、心功能分级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随访期内实施起搏系统干预共387次,其中调整房室延迟(AVD)61例(含双室起搏16例),调整起搏频率42例;调整感知性能20例;改变起搏模式6例;起搏故障探查5例;心室起搏(VVI)改双腔起搏(DDD)6例;纠治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3例;持续性房颤加行房室结阻断有效控制心室率6例.优化起搏系统前后,SF-36量表的分值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优化起搏系统可确保起搏治疗高效、安全、节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搏系统优化应坚持提高随访效率,因人、因时而异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有症状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有症状性心房颤动(AF)患者110例,最终入选有95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治疗组(31例)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组(RFCA,64例),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行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结果 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较治疗前LAD显著缩小,LVEDd显著增加,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LVEF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显著提高,且RFCA组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均P< 0.05).结论 经导管消融术可有效改善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维持窦性心律,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