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基因免疫接种技术导致了基因疫苗的庭生,基因疫苗既具有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双具有减毒活疫苗诱导全方位免疫应签的高效力,在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的防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基因疫苗的庭生、作用机理和优点等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
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和大流行给人类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注射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上市的人用流感疫苗主要是由鸡胚生产的传统灭活疫苗,在疫苗用毒株的获取和生产速度等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基因疫苗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显示出了传统疫苗所不能比拟的巨大优势,流感基因疫苗主要有D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痘病毒载体疫苗,本文就这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以菌蜕作为DNA载体构建双重靶向乳腺癌基因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菌蜕(BG)作为DNA载体,构建具有内源性和外源性双重靶向的乳腺癌基因疫苗。方法将裂解质粒pHH43转化入大肠埃希菌(E.coli)DH5α,经温控诱导裂解基因-E的表达后,裂解细胞壁,制备细菌BG;将HER2/NEU中免疫原性多肽E75基因片段连接到带有小鼠恒定链(mIi)的真核表达载体pDSRed-mIi中,构建内源性靶向DNA疫苗pDSRed-mIi-E75;再将构建好的DNA疫苗装载到E.coliBG中。结果经温控诱导裂解基因-E的表达后可将细菌细胞壁裂解,形成中空的E.coliBG;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DNA疫苗pDSRed-mIi-E75,并将其装载到BG中。结论通过裂解基因-E的表达可制备E.coliBG,后者具有装载DNA的功能。本研究以BG装载pDSRed-mIi-E75,制备了具有双重靶向的乳腺癌疫苗,其功能还需细胞转染试验和动物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4.
基因疫苗(genetic vaccine)又称核酸疫苗或DNA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的基因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再用该质粒免疫动物,抗原编码基因在宿主体内表达,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首次发现基因疫苗是在1990年,Wolf等偶然发现在小鼠肌肉组织内注射质粒DNA后,质粒及其携带的基因被小鼠肌细胞摄取,并在肌细胞内进行表达,小鼠可对此外源蛋白产生专一的免疫反应,他们提出这一发现可用于疫苗研究。之后基因疫苗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发展迅速。基因疫苗在肿瘤方面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它具有安全、有效、制备容易、保存运输方便等优点,因而受到广泛重视,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SAG1和GRA2基因编码的单基因及复合基因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评价其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效果.方法 大量制备pcDNA3.1-SAG1、pcDNA3.1-GRA2、pcDNA3.1-SAG1-GRA2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肌内注射BALB/c小鼠,分别于2周、4周后加强免疫一次.另设立pcDNA3.1及PBS对照组.于3次免疫后4周作免疫指标测定(包括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IgG抗体及细胞因子IFN-γ、IL-4,MTT法测定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NK细胞杀伤活性),并观察弓形虫速殖子攻击感染后小鼠的生存时间.结果 SAG1-GRA2组小鼠血清IgG抗体、IFN-γ、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NK细胞杀伤活性均高于SAG1及GRA2组(P<0.05);各组均未检测到IL-4;复合基因组小鼠生存时间较单基因疫苗组延长(P<0.01).结论 弓形虫SAG1-GRA2复合基因疫苗较SAG1、GRA2单基因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12基因疫苗治疗低负荷恶性淋巴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低负荷恶性淋巴瘤模拟微小残留病,探讨IL-12基因治疗的疗效。方法 制备IL-12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ex vivo疫苗)和IL-12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in vivo疫苗)两种IL-12基因疫苗,对T细胞淋巴瘤(EL4)小鼠的低负荷淋巴瘤模型进行治疗。结果 (1)两个疫苗治疗组各约50%的小鼠长期无瘤生存,而对照组小鼠全部成瘤死亡。(2)部分长期生存的小鼠能耐受大刘量野生肿瘤细胞的再次攻击。(3)形态学检查在长期生存小鼠体内未发现残留肿瘤细胞。(4)疫苗治疗组其余小鼠成瘤时间延迟、总体存活时间延长,长出现肿瘤消退和肿瘤体积一过性减小的现象和各种免疫指标的改变。结论 IL-12基因疫苗可以有效治疗小鼠低负荷的EL4淋巴瘤的模型,为IL-12基因疫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进一步临床试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DNA疫苗作为第三代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对其安全性的评价主要包括DNA疫苗与宿主细胞基因整合的可能性,接种后诱导宿主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病的可能性,以及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耐受性等方面。本文就DNA疫苗安全性研究进展和相应法规的制定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对HBsAg伴HBeAg阳性(简称双阳)的母亲所产婴儿170例,采用不同来源的乙肝疫苗、乙肝基因工程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其中142例注射基因疫苗,28例注射血源性乙肝疫苗,结果表明,两者效果相近.而0月龄注射基因疫苗10μg+HBIG100IU,1月和6月龄注射基因疫苗10μg效果最佳,抗HBS阳转率97.7%,保护率为100%,高于其它基因疫苗组,经过X~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血源性乙肝疫苗组,以0月和2月龄注射HBIG、3月和5月龄注射乙肝疫苗20μg组效果最佳,抗HBS阳转率90.9%.保护率为100%,HBIG对中和婴幼儿体内的乙肝病毒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DNA疫苗作为第三代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对其安全性的评价主要包括DNA疫苗与宿主细胞基因整合的可能性,接种后诱导宿主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病的可能性,以及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耐受性等方面。本文就DNA疫苗安全性研究进展和相应法规的制定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基因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疫苗又称为DNA疫苗或核酸疫苗,是指将编码某一特定蛋白质抗原的基因片段扩增出来,并与一载体相连接而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它将有望成为继病原体疫苗、亚单位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将基因疫苗直接接种机体后,即可在被接种者体内表达出该抗原蛋白,从而诱导机体内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其主要优势在于可诱导出传统疫苗所不能激活的特异性免疫杀伤细胞(CTL),激活的CTL可交叉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因而有利于克服一般疫苗的规避突变现象,如研制出一种能同时编码表达多个抗原蛋白的基因疫苗,即有可能实现对多种传染性疾病及相关癌症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表达人T细胞识别的鳞状细胞癌抗原3(SART3)基因的DNA疫苗在小鼠体内对表达该基因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方法构建表达人SART3基因的C3H小鼠骨肉瘤细胞LM8-SART3,将其接种到C3H小鼠成瘤,比较疫苗治疗组和空载体对照组中肿瘤的生长情况,取小鼠淋巴细胞检测免疫反应活性并行病理切片镜下比较。结果荷瘤小鼠经疫苗注射后肿瘤生长延缓,免疫反应活性与淋巴细胞数量有关,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坏死并淋巴细胞浸润。结论表达人SART3基因的DNA疫苗能诱导小鼠免疫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表达该基因的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  相似文献   

12.
姜曼  吴玉章  倪兵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96-398,F003
目的:利用人/鼠嵌合模型评价人黑色素瘤基因mage-3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建立并鉴定Trimera动物模型,并用重组质粒mage-3/pCI-neo作为基因疫苗对其进行免疫。检测免疫动物脾细胞CTL的杀伤活性和血清中mage-3特异性抗体。结果:构建的Trimera模型脾脏和腹腔中出现了大量的人淋巴细胞。接种后,Trimera模型体内出现了效价为1:256的mage-3特异抗体。免疫动物CTL体外杀伤实验显示,注射基因疫苗的Trimera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靶细胞LB373的最大杀伤率为50%左右。而对照小鼠只有10%以下的杀伤水平。结论:mage-3是一种理想的肿瘤疫苗,在人源化动物模型中能激发出特异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对共享mage-3抗原的各种肿瘤细胞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作为DNA疫苗基因佐剂的研究进展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疫苗———DNA疫苗,又称核酸疫苗。DNA疫苗就是运用克隆技术把编码某种特异抗原的外源基因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上,利用重组的质粒DNA免疫机体,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抗原基因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后,能够诱导特异性的免疫反应,促进中和抗体的产生,并且活化杀伤细胞活性,促进巨  相似文献   

14.
何煦  雷秉钧 《华西医学》2005,20(4):792-793
核酸疫苗又称DNA疫苗,是指将编码某种目的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直接导入动物体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核酸疫苗不仅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还能诱导产生特异性的具有细胞毒杀伤性功能的CTL效应(细胞免疫),并可直接清除带有目的抗原的靶细胞,因此对病毒、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和寄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具有广阔的治疗前景[1-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真核重组质粒GFP-momp作为核酸疫苗,已构建的原核重组质粒pET-momp表达的蛋白作为蛋白疫苗,二者联合免疫BALB/c雌性小鼠,观察其免疫原性。方法 (1)以嗜肺军团菌DNA作为模板,扩增得到momp基因,并克隆至pEGFP-C1载体获得重组质粒GFP-momp。鉴定正确后,将其转染到NIH3T3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GFP-momp的表达。(2)选取BALB/c雌性小鼠60只,平均分为4组,即磷酸盐缓冲液(PBS)组(A组)、空质粒pEGFP-C1组(B组)、DNA疫苗组(C组)、联合疫苗组(D组)。以重组质粒GFP-momp作为DNA疫苗,重组质粒GFP-momp和MOMP蛋白作为联合疫苗,第1天A组肌肉注射PBS 50μL,B组注射pEGFP-C1 50μg,C、D组各注射GFP-momp50μg;第14天各组以相同剂量追加免疫1次;第21天A、B、C组用相同剂量再追加免疫1次,D组注射10μg纯化的MOMP蛋白。借助对各试验组小鼠的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等指标的动态检测,来评价DNA疫苗与蛋白疫苗的免疫原性。结果扩增出831bp的momp基因,构建重组质粒GFP-momp,转染入NIH3T3细胞并在细胞内表达出绿色荧光蛋白。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ELISA测定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显示,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抗体滴度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杀伤活性试验结果显示,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杀伤活性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mom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NIH3T3细胞中得到表达,并进一步得出嗜肺军团菌momp基因诱导产生的DNA疫苗和DNA-蛋白疫苗均能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6.
肿瘤治疗性疫苗与其它治疗肿瘤的方法不同,它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从而具有高度特异性。近年来,肿瘤的治疗性疫苗,尤其是肿瘤细胞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多肽疫苗和基因疫苗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其激活机体的特异性CTLs、产生抗肿瘤的保护性免疫应答的作用在动物实验中已得到肯定;多种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是一种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bcr-abl基因疫苗对小鼠SP2/0/bcr-abl移植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研究bcr—abl融合基因疫苗对小鼠SP2/0/bcr—abl移植瘤的影响,采用pVbcr—abl、pVbcr—abl/mIL7两种质粒分别免疫BALB/c小鼠,然后用SP2/0/bcr—abl细胞攻击免疫小鼠,观察疫苗对SP2/0/bcr—abl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检验其是否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用基因疫苗免疫的两个实验组与两个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相比,在移植肿瘤形成时间、肿瘤表面破溃时间、肿瘤体积、荷瘤生存期等指标上均存在明显差异。pVbcr—abl/mIL7免疫小鼠组的荷瘤生存时间比pVbcr—abl免疫组相对延长。常规病理学分析发现,对照组小鼠的移植瘤组织比较致密,瘤细胞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而两个免疫组的肿瘤组织较为疏松,肿瘤细胞体积相对较小,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两个对照组小鼠的肝脏组织内发现有大量肿瘤转移灶,而两个免疫组小鼠则未发现。结论:接受bcr—abl基因疫苗免疫的小鼠被诱导产生较强的特异性免疫保护力,对SP2/0/bcr—abl移植瘤的体内生长有一定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2):2267-2267
什么叫新型疫苗:新型疫苗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和生物化学合成技术生产的疫苗,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重组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和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种类:(1)纯化蛋白或多糖疫苗:包括肺炎球菌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乙肝疫苗、伤寒疫苗、百日咳疫苗、流感嗜血杆菌疫苗;(2)基因工程疫苗:包括乙肝疫苗、百日咳类毒素疫苗、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摘自《健康报》2006年4月25日第8版)新型疫苗的概念及种类  相似文献   

19.
肿瘤治疗性疫苗与其它治疗肿瘤的方法不同,它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从而具有高度特异性。近年来,肿瘤的治疗性疫苗,尤其是肿瘤细胞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多肽疫苗和基因疫苗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其激活机体的特异性CTLs、产生抗肿瘤的保护性免疫应答的作用在动物实验中已得到肯定;多种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是一种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人 /鼠嵌合模型评价人黑色素瘤基因 mage-3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 方法 建立并鉴定 Trimera动物模型,并用重组质粒 mage-3/pCI neo作为基因疫苗对其进行免疫.检测免疫动物脾细胞 CTL的杀伤活性和血清中 mage-3特异性抗体. 结果 构建的 Trimera模型脾脏和腹腔中出现了大量的人淋巴细胞.接种后, Trimera模型体内出现了效价为 1 256的 mage-3特异抗体.免疫动物 CTL体外杀伤实验显示,注射基因疫苗的 Trimera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靶细胞 LB373的最大杀伤率为 50%左右,而对照小鼠只有 10%以下的杀伤水平. 结论 mage-3是一种理想的肿瘤疫苗,在人源化动物模型中能激发出特异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对共享 mage-3抗原的各种肿瘤细胞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