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胃复春联合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GAG)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胃镜检查符合CAG诊断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胃复春4片3次/d,叶酸10mg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维酶素1.0g次/d口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并复查胃镜及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改善的评估.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而对照组仅为3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时照组仅为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复春联合叶酸能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活检对临床诊疗的相关性进展。方法:选取在门诊及住院确诊的CAG患者。共入选166例,采用随机与阳性对照药平行对照的观察方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3例。治疗组与对照组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改善胃动力口服吗丁啉,同时补充维生素B1250~100μg/日,连用20~30天;叶酸5~10mg,每日3次。治疗组在上述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活血养胃汤治疗(主要药物:石斛、北沙参、明党参、三七、蒲公英等)。水煎浓缩,温服,150ml/次,2a/d。结果:两组胃黏膜组织病理疗效比较,治疗组取得总有效率92.77%,对照组为78.31,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活栓及临床中西医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胃煎剂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和胃煎剂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对照组给予替普瑞酮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及胃黏膜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理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和胃煎剂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胃黏膜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88例CAG伴幽门螺旋菌(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养胃冲剂,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等综合治疗。治疗后复查胃镜和组织学检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44例患者,显效23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44患者,显效13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56.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除Hp加服养胃冲剂的综合治疗法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一药物治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瘦素mRNA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上的表达。方法取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黏膜,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胃黏膜瘦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胃黏膜相比,瘦素mRNA在萎缩性胃炎胃窦和胃体黏膜表达均增多(P〈0.01),而血清瘦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CAG患者胃体瘦素mRNA表达较胃窦增多(P〈0.01)。结论瘦素mRNA在CAG胃黏膜上表达增强,瘦素可能对胃黏膜细胞的代谢有直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常庆雄 《医疗装备》2016,(5):155-156
目的分析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应用半夏泻心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半夏泻心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胃黏膜萎缩率均有下降,且观察组的胃黏膜萎缩减少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上半夏泻心汤的疗效显著,可改善胃黏膜的萎缩症状,减慢病情发展速度,患者的痊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明确诊断为CAG并中医明确气虚血瘀证,胃镜下免疫组化或13C呼气试验测幽门螺杆菌阴性,向患者交待病情后口服中药汤剂6个月,6个月后复查胃镜。结果:临床治剂愈8例(16.7%),显效21例(43.8%),有效16例(33.3%),无效3例(6.2%)。总有效率93.5%。结论:自拟中药汤剂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采用柴胡疏肝散随证加减,对照组60例口服吗丁啉、猴头菌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良好,可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斛散消除Hp(幽门螺杆菌),促进CAG(慢性萎缩性胃炎)好转,异型增生逆转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Hp阳性、CAG伴异型增生,患者随机分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给以参斛散、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甲硝唑;对照组给以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甲硝唑,60d后行胃镜及组织学复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2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甲硝唑根除幽门螺杆菌,促使慢性胃炎配以中药参斛散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实验研究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应用胃炎胶囊的效果.方法:本文实验研究的对象为本医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6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胃炎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胃黏膜功能得到改善,治疗有效率超过90%,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应用胃炎胶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胃黏膜功能,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Ⅲ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1)收集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病理和内窥镜结合确诊的正常胃组织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30例.手术切除的45例胃癌标本并经病理确诊。(2)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和其他针对性抗肿瘤治疗,无其它肿瘤病史。(3)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PTENmRNA及其蛋白在胃粘膜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所有数据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PTENmRNA在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胃癌中表达量分别为(1.902±0.981、1.158±0.241、0.740±0.221),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92,P=O.041)。胃癌组织中PTENmRNA表达量分别与正常胃粘膜组织、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组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4.451,P=O.001;t=3.007,P=O.041);(2)PTEN蛋白在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胃癌中表达量分别为(2.001i0.67I、1.141±0.326、0.599±0.220),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2,P=O.030)。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量与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组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4.301,P=O.001;t=3.123,p-0.040)。结论PTE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和缺失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PTEN基因的表达可能为临床早期诊断胃癌提供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dbacter pylori, H.P ylori)感染与学龄儿童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2月-200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学龄儿童以因慢性腹痛而行胃镜检查及H.Pylori检测的12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分为H.Pylofi阳性慢性胃炎组、H.Pylori阴性慢性胃炎组及H.Pylori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三组。所有病例均检测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BC)等IDA指标。比较三组之间的IDA指标和IDA伴发率。结果三组病例IDA指标两两比较显示,Hp阴性慢性胃炎组分别和Hp阳性慢性胃炎组、Hp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的IDA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Hp阳性慢性胃炎组与Hp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慢性胃炎的IDA伴发率均明显低于Hp阳性慢性胃炎组和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P〈0.05),Hp阳性慢性胃炎组与Hp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之间的IDA伴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loft感染与学龄儿童IDA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H.Pylori感染与IDA的相关性较慢性胃炎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差异.方法 复习500例胃镜诊断CAG的活检切片,对胃镜诊断CAG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00例胃镜诊断的CAG中有429例有病理萎缩胃镜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85.8%(429/500).结论 有370例肠化生.胃镜诊断CAG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胃癌与胃炎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差异,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标本60例和胃炎标本40例,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60例胃癌标本中端粒酶阳性率为88.3%,其中高分化腺癌组阳性率为90%,中分化腺癌组阳性率为95%,低分化腺癌组阳性率为80%;40例胃炎标本中端粒酶阳性率为20%,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组阳性率为5%,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阳性率为35%。胃癌组与两组胃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与慢性浅表性性胃炎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胃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和部分癌前病变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增高;端粒酶活性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常熟市胃癌的高危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常熟市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期间诊断的男性新发胃癌病例202例,按年龄、性别和居住地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环境暴露等资料。分别采用Epi-info(6.04版)和SAS(6.12版)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因素的调整比值比(OR)和95%可信限(95%CI)。[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多吃腌菜(近10年和10年前)、多吃咸鱼咸肉(近10年和10年前)、近10年口味咸、三餐不按时吃、饮茶(浓或较浓)、患病前精神压抑、性格内向、胃溃疡或萎缩性胃炎史等因素与胃癌成正相关(P<0.05),而多吃新鲜蔬菜(近10年和10年前)和生活态度乐观能降低患胃癌的危险(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史、三餐不按时和10年前多吃腌菜是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而10年前多吃新鲜蔬菜则作为胃癌保护因素进入回归方程。[结论]针对上述胃癌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已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患者中HP感染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胃镜检查及碳-14呼气试验检查的慢性胃炎患者70例,胃溃疡患者64例,胃癌患者62例,并行血清CRP水平检测。结果:慢性胃炎HP阳性组的CRP水平为(11.28±2.12)mg/L,阴性组为(8.09±1.26)m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HP阳性组的CRP水平为(16.32±3.62)mg/L,阴性组为(13.21±2.08)m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胃溃疡HP阳性组的CRP水平为(20.65±6.58)mg/L,阴性组为(16.12±5.86)m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血清CRP浓度高于慢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血清CRP水平高于慢性胃炎及胃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中增高,表明HP感染可以影响血清CRP水平,同时CRP可以作为判断HP相关性胃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彭泽深  王莹 《现代保健》2010,(13):25-26
目的观察藿朴夏苓益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抗Hp、抑酸及保护胃黏膜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藿朴夏苓益胃汤。两组治疗均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疗效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6.67%(P〈0.05),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组(2.95±1.47)明显少于对照组(6.91±1.65)(P〈0.05)。Hp阴转率治疗组为46.67%与对照组43.44%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藿朴夏苓益胃汤治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崔建鹏  周力 《现代保健》2014,(24):28-30
目的: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不同血清分型与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消化性溃疡(PU)和胃癌(GC)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为Hp感染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205例,用Western blot法(免疫印迹法)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谱,检测Hp抗体分型,分析CagA和/或VacA抗体阳性的表达情况。结果:在Hp现症感染中,CSG、CAG、PU、GC患者的HpⅠ型感染比例明显高于Ⅱ型感染(P〈0.01);PU及GC中HpⅠ型感染率高于CSG(P〈0.05)。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中HpⅠ型感染比例均高于Ⅱ型感染(P〈0.01)。各组的Hp I型感染者中以CagA+VacA抗体为主,检出率为77.4%;其中以CSG组最低(70.4%)、GC组最高(81.8%)。各组CagA+VacA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CagA/VacA抗体检出率(P〈0.01)。结论:应用免疫印迹法进行幽门螺杆菌血清学分型检测对于上消化道疾病的判断有临床指导意义,Ⅰ型Hp感染更需要进行根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鸟氨酸脱羧酶(ODC)在不同胃疾病中的动态表达情况并对其在胃癌前疾病及胃癌诊断中的价值作出评价。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34例胃黏膜标本中ODC的表达情况,其中浅表性胃炎32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28例,异型增生26例,胃癌48例。结果ODC抗原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胃癌胃黏膜中阳性表达分别为34.4%、42.9%、65.4%和91.7%,从浅表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或异型增生再到胃癌,ODC阳性表达率依次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DC表达与胃黏膜细胞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与胃疾病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癌前疾病的诊断,对胃癌筛查、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EB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l)在作为癌前病变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经病理确诊的4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组织、63例CAG伴肠上皮化生组织、36例胃癌组织中EBV—LMP1的表达。结果45例CSG和36例胃癌组织中未见EBV-LMP1的表达,63例CAG伴肠上皮化生胃黏膜组织有23例阳性,阳性率为36.5%(23/63),主要定位于细胞核,明显高于CSG及胃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值均为0.000)。结论CAG伴肠上皮化生组织中存在EBV-LMP1表达,明显高于CSG及胃癌组织,提示EBV感染可能在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