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内侧髌股韧带的自体半腱肌腱等长重建与缝合修复两种手术技术治疗髌骨脱位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40例髌骨脱位患者,采用缝合修复手术的20例为缝合组,采用韧带重建的20例为重建组,检测两组术后3,14d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适合角(CA)、外侧髌股角(LPA)、髌骨外移率(LS),术后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术前CA、LPA、L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A、LPA、L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缝合组:(9.13±1.88)°比(16.50±2.83)°、(8.48±1.19)°比(-1.28±2.12)°、(0.52±0.43)°比(0.78±0.32)°;重建组:(6.69±1.83)°比(16.95±3.17)°、(6.24±1.33)°比(-0.91±2.00)°、(0.32±0.23)°比(0.7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建组术后CA、LPA、LS改善程度均优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缝合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总分为(38.27±17.06)分,重建组为(79.44±9.8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14d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侧髌股韧带的自体半腱肌腱等长重建治疗髌骨脱位的手术效果明显好于缝合修复,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可以有效地恢复髌股关节的对合关系,从根本上治愈髌骨脱位.但是重建手术创伤大,中、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改良Elmslie-Trillat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18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先在关节镜下进行髌外侧支持带松解,然后进行改良Elmslie-Trillat术.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31个月(14~52个月),未见髌骨脱位复发.无骨关节炎加重及内侧过度矫正,手术前后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分别为(37.2±4.9)分和(90.4±5.1)分,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分别为(62.3±5.1)分和(90.1±5.3)分,P《0.05;Tegner下肢运动能力主观评分分别为(5.4 4±1.1)分和(6.6±1.3)分,P《0.05.Knutsson髌骨轴位X线片对比发现髌骨-股骨滑车适合角从术前22.4°±7.1°改善为术后4.3°±7.3°,P《0.05.CT检查显示股骨髁滑车凹中心与胫骨结节水平距离(TA-GT)从术前(17.80±1.40)mm改善为术后(10.60±1.60)mm,P《0.01.结论 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创伤小,改良Elmslie-Trillat术操作简便,能显著改善髌骨-股骨滑车适合角,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讨论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和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53例,对其进行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和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评价治疗前后各项膝关节功能评分、影像学指标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Kujala评分和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Q角、适合角和Insall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通过术后半年随访,未出现再脱位现象,且无并发症发生,在各项检查中结果均较好。结论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和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缩小Q角、合适角,术后半年内无复发,且无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髌骨脱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关节镜下髌骨内侧韧带重建、外侧韧带松解术的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2013年1月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16例髌骨脱位病人,行髌骨外侧韧带松解,自体半腱肌重建髌骨内侧韧带手术。年龄15-37岁,平均26.4岁;病史3天-7年,平均3月;随访时间平均15.8月(7-24月);手术前后应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全部获得随访,术后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无1例复发脱位,术后Lysholm评分(94.34±3.45)分,于术前评分的(75.65±2.5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适合的髌骨脱位病人,采用关节镜技术治疗,微创、美观、并发症少、恢复快;自体半腱肌重建髌骨内侧韧带疗效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5.
李瑞霞  赵清  刘美霞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3,(12):782-782,F000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髌骨脱位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74例髌骨脱位患者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术前给予心理护理一般护理,术后采取循序渐进的股四头肌和膝关节活动度训练。结果全部病例术后未发生膝关节屈伸受限和髌骨脱位。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和康复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康复锻炼,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用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16例.在关节镜辅助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支持带,髌骨侧固定于髌骨内缘中上1/3和中点的位置,股骨侧固定于股骨内上髁和内收肌结节之间骨道内.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即行渐进性膝关节活动度训练,3个月恢复正常行走,6个月可进行体育锻炼.16例患者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54(26.36±20.48)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术后Lysholm评分(93.21±4.68)分,与术前的(76.53±8.3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方法简便,能够有效恢复髌骨正常运动轨迹,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using the semitendinosus tendon autograft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ellar dislocation.Methods From January 2007 to January 2010,16 cases of patellar dislocation were included in this group.Lysholm score was averaged preoperatively.Arthroscopic-assisted in the semitendinosus tendon autograft reconstruction of the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the central graft were fixed on the inner edge of the patellar in the upper 1/3 and the mid-point location,the end were fixed on the channel of femoral epicondyle and adductor tubercle.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that lined progressive knee rehabilitation after operation,returned to normal walking for 3 months,6 months could be sports.Followed up for 7-54( 26.36 ± 20.48 ) months,all of patients incision were healed as grade Ⅰ,knee function were normal.Postoperative Lysholm score (93.21 ± 4.68) scores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 ( 76.53 ± 8.35 ) scores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s Using the semitendinosus tendon autograft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ellar dislocation method is simple and can effectively restore normal patellar trajectory.At the same time,which is an effective surgical method to treat recurrent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r.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断裂自体髌腱移植重建的供区不适的防治方法。方法采用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自体髌腱移植髌骨供区植骨11例,异体髌腱移植35例,自体腘绳肌移植1例,术后第1,2,3,6,12,24个月,定期随访,以询问表、临床检查(前抽屉试验、Lachm an试验、轴移试验)IKDC评分、Lysholm评分进行评估。结果11例采用自体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髌骨供区植骨的患者,经过与异体髌腱移植一致的康复方案,经中、短期随访,膝关节稳定性2组无明显差异。3例仍有膝前麻木,1例跪地疼痛,2例膝行疼痛。疼痛的发生率与文献报道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植骨修补髌骨表面缺损,有助于供区的修复,特别是髌骨的修复,植骨可减少以往自体髌腱移植的不适症状,尤其是髌股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8.
窦文杰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9):1246-124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骨-髌腱-骨(BPB)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ACL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切取BPB移植物,建立骨隧道,植入BPB移植物,用挤压螺钉固定植入两端骨块,重建ACL。结果随访4个月至3年,术后Lysholm评分为(93.6±2.3)分,较术前的(53.9±5.2)分,有显著提高(t=3.18,P〈0.01)。结论关节镜下BPB移植物重建ACL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前交叉韧带损伤早期的关节镜下重建,总结其初期临床结果。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2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4股自体半腱肌半膜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移植物采用圆头,软螺纹空心螺钉沿前内侧入口固定。根据Macnab和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末次随访时,伸膝活动均正常,1例屈膝受限30°。根据Macnab分类标准,患者总体满意率为96%。患者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是0°~130°。膝关节功能按Lysholm评分,术前(57.48±6.27),术后(95.8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早期的关节镜下重建能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一期全部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新方法,避免取自体膝关节肌腱造成的膝周围组织再损伤和由此引起的并发症。方法采用经深低温和γ辐射处理的骨-髌腱-骨,关节镜下重建受损的前、后交叉韧带,同时修复断裂的内侧副韧带或外侧结构。结果1999-11~2004-01,共收治膝多发韧带损伤25例,在膝关节创伤水肿消退后,施行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同时对断裂的内侧副韧带或外侧结构修复,其中2膝镜下行半月板缝合,15膝行半月板部份切除或完全切除,23例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患膝手术前后的功能,术前平均36分,术后平均85分,优良率83%。客观检查,前抽屉试验阳性,术前21膝,术后弱阳性2膝,Lachman试验阳性,术前22膝,术后2膝,术后遗留膝关节运动后疼痛3膝,可忍受,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5~20°)4膝。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修复膝多发韧带损伤,避免了自体取材造成的再损伤及其并发症,术后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能可靠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PCL)术后股骨隧道扩大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32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单束重建PCL患者,应用MRI分别测量术后1,3,12个月股骨隧道横截面的面积及隧道角度,采用Lysholm评分和KT-1000值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隧道扩大率为34.4%(11/32),1级6例,2级5例,Lysholm评分(93.2±3.6)分,其中0级(94.2±2.6)分,1级(93.7±3.1)分,2级(91.2±2.8)分;股骨隧道0级与2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0级与1级,1级与2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KT-1000值(1.4±0.6) mm,其中0级(1.2±0.8)mm,1级(1.3±0.5) mm,2级(1.5±0.3) mm;股骨隧道0级与1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级与0,1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种异体肌腱重建PCL术后股骨隧道有不同程度扩大,股骨隧道扩大会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合适的股骨隧道角度有助于减少股骨隧道扩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种简单有效措施来补救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失败后的患者症状不缓解或复发.方法 收集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单纯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后效果不理想和症状复发的病例共23例25膝.经复查髌股关节动力性CT发现,治疗前髌股关节力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髌股倾斜角(PTA)19.6°±5.7°,髌股适合角(CA)23.6°±12.5°,髌股指数(PFI)2.7±0.8,HSS膝关节评分(74.0±9.2)分.给予佩戴弹力护膝纠正髌股关节异常的力线,并联合股内侧肌的康复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26(11.0±2.3)个月,22例24膝初始症状消失,1例1膝行二次手术治愈.22例痊愈患者治疗后PTA 11.2°±3.7°,CA 6.4°±7.8°,PFI 1.1±0.3,HSS膝关节评分(87.0±6.5)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侧支持带松解术作为临床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其疗效是肯定的,但仍有一部分病例效果不佳,而膝关节弹力护膝的应用加之正确的康复锻炼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无创的方法来挽救外侧支持带松解术的失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MPFL)急性损伤的低场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26例MPFL急性损伤患者的0.35TMRI影像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为单膝受累。MRI主要表现:MPFL区域信号增高(n=26)、韧带周围肿胀(n=11)、变细(n=11)、中断(n=4),以轴位显示最佳。病变部位:股骨侧10例、髌骨侧14例、体部2例。伴发症:伴髌骨半脱位和(或)脱位13例,伴骨折和(或)骨挫伤22例,伴软骨损伤15例,其他韧带损伤14例,膝周肌损伤9例,滑膜囊及关节腔积液26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12例,髌股关节先天性异常4例,滑膜病变7例等。结论:MRI是评价MPFL损伤及其伴发病变较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骨道位置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我院接受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患者25例,术前、术后进行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Tegner评分和Lysholm评分、KT-2000在134N下30度、90度位测量膝关节前后位移度,并根据患者膝关节伸直情况分为受限组和正常组,根据屈膝30度位KT-2000测量膝关节前后位移分为〈3mtn组和〉13rain组。测量股骨骨道中心相对于Blumensaat’s线水平股骨外踝长度和高度的比例(方法1)和骨道中心相对于Blumensaat’s线长度的比例(方法2).比较两组的骨道位置。结果患者术后IKDC、Lyshohn、Tegner、134N屈膝30度和90度下的KT-2000评分较之术前明显升高,P〈O.01,有统计学意义。在方法1测量下,正常组与受限组、〈3mlTl组和≥3mm组的骨道位置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方法2下,正常组与受限组、〈3mm组和≥3mm组的骨道位置无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和稳定性,x线可较好地反映骨道位置。较理想的骨道位置以x线侧位片上位于胫骨平台的前35%左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的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本组25例中,男2例,女23例;单膝20例,双膝5例,共30膝;平均年龄50.1岁(35~71岁)。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7个月(3~23个月),疗效评定参照改良膝关节Lysholm评分标准。95分以上为优,85~94分为良,65~84分为可,65分以下为差,本组25例30膝中,优22膝,良6膝,可2膝。Lysholm评分从术前平均(61.03±6.02)分(49~7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3.14±3.64)分(86~99分),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症状明显改善(t=6.28,﹤0.001)。术后2膝有血肿形成,占6.7%,均系术中为达到充分松解而切断部分股外侧肌。结论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是一种微创的软组织平衡手术,能够有效地缓解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引起的髌股关节疼痛,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6.
钱胜君 《现代保健》2013,(24):25-27
目的:比较Cable-Ready内固定系统及传统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优缺点。方法:回顾2007年8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8例髌骨横行骨折患者,其中应用Cable-Ready内固定系统治疗42例,应用钢丝内固定治疗56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医疗费用、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远期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9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Cable-Ready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0.2±8.9)min、术中出血量(65.3±10.2)ml明显少于钢丝内固定组患者,但医疗费用(1.26±0.12)万元远高于后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远期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ble-Ready内固定系统治疗髌骨横行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及疗效可靠等优点,但医疗费用较昂贵,是一种可供选择的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胭绳肌腱行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单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近期临床效果,探讨前交叉韧带胫骨残端在重建术后韧带功能及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并对一些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方法病例取自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共48例,其中46例获得随访,年龄16~44岁,平均27.80岁,其中男32例,女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75天,平均25.85d。对46例患者行关节镜下保留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残端的单束重建手术治疗,股骨端应用带袢钢板固定,胫骨端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术后随访时通过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的稳定性,2000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2000)评分评价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结果46例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45例患者(97.82%)前抽屉试验阴性,43例患者(93.48%)Lachman试验阴性。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61.33±7.82)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1.61±4.04)分(t=-22.720,P〈0.001),IKDC-2000主观评分由术前平均(65.67±8.13)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2.39±4.15)分(t=-18.298,P〈0.001)。结论关节镜下保留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残端单束重建手术,能够建立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膝关节,术后本体感觉较术前明显提高,近期临床疗效良好。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