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我国血源筛查核酸检测体系的研发、应用和监管提供建议。方法:概述血源筛查核酸检测的技术方法,梳理核酸血筛体系的研究进展、应用及监管现状,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与结论:应用核酸检测试剂检测病原体核酸,可显著缩短病原体检测"窗口期"。近年来,国产核酸检测试剂的灵敏度及检测仪器的自动化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但是国产核酸检测体系质量和性能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建议加大对符合我国国情的核酸检测试剂的研究投入;加强核酸检测体系使用的管理;统筹规范检测模式、检验标准和检验参考品。  相似文献   

2.
核酸药物作为新型基因治疗药物备受关注,但生物学稳定性差、易被体内核酸酶降解、生物利用度低、靶组织内聚集浓度低等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新的药物递送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核酸药物的稳定性及靶向递送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核酸药物的研发进展。尤其是多肽蛋白类递送载体,已成为核酸药物递送系统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介绍核酸药物递送载体多肽修饰的两种主要方式——共价缀合和非共价络合,重点综述近年来多肽缀合物和复合物以及多肽修饰的载体在核酸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探讨多肽介导的核酸药物递送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新型核酸药物递送系统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美国应用核酸检测筛查血液的历程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新的检测技术(如核酸检测)的引入是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此文综述了美国应用核酸检测筛查血液的历程和现状,以期对我国血液筛查策略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因治疗在癌症以及遗传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因治疗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将核酸药物精准递送至靶部位。近年来,研究人员致力于将核酸药物负载于水凝胶中,以实现全身或局部的基因递送。水凝胶系统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效的核酸药物负载能力和局部定位控制释放等优势,为核酸药物的递送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在实体瘤和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凝胶系统作为核酸药物载体的研究,并重点探讨基于水凝胶的核酸药物负载策略,以期为基于水凝胶的核酸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核酸检测技术(NAT)是直接检测病原体核酸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是一种灵敏度、特异性高和检测通量大的血液病毒检测方法,可明显缩短血液病毒检测窗口期并能检测出因病毒变异而漏检的血液,显著提高输血安全。本文对血液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血站开展血液病毒核酸检测在方法选择、检测系统选择、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检测模式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某医院核酸采集员的身心体验,为做好疫情防控,更好地保护核酸采集员的身心健康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 2021年 6月 15—30日在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进行核酸检测的 15位核酸采集员进行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并对核酸检测现场进行观察,应用 Colaizzi七步分析法,首先阅读资料、并分类、编码,然后具体分析,再归纳总结,提炼主要部分,最后得出最终主题。结果该医院核酸采集员的身心感受主要提取 4项主题:历史使命,不可推卸;防护最大,安全第一;恐惧紧张,身体不适;争分夺秒,保持体力。结论该医院核酸采集员思想觉悟高,集体荣誉感强,但核酸采集工作量大,常常存在身体疲惫,肩膀痛,头晕头痛等症状及各种心理反应及躯体反应;因此核酸采集员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支持和关照,同时需要心理疏导和人力补充等帮助。  相似文献   

7.
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荣锋 《齐鲁药事》2011,30(9):539-540,545
预防和控制血液相关传染病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血液安全性.本文综述了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ing,NAT)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情况,为此方法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述血源筛查核酸检测应用现状及企业研发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以期提高我国的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源筛查中的应用及研发水平。方法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规要求,针对我国核酸检测技术用于血筛的研究现状和核酸检测血筛试剂研发中应关注的几个具体问题,对比该技术应用较先进的国家或地区,结合我国血源筛查核酸检测技术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国现阶段的核酸检测技术领域的发展相对较落后,因此除了引进成熟的核酸检测血筛技术外,还应提高国产核酸检测试剂的质量和自动化,逐步完善国产血液核酸检测系统。结论我国要通过不断完善国产血液核酸检测系统,以降低相应的检测费用,使新技术更广泛的在国内推广使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血液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白喉棒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用国家参考品。方法:将6株白喉棒杆菌和10株非白喉棒杆菌代表性菌株在各自适宜的环境下培养,经菌株鉴定后,制备灭活菌液,对候选参考品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的评估以及准确性、特异性、重复性和最低检出限的验证研究,并组织3家实验室进行协作标定。结果:研制出白喉棒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用候选参考品,由6个阳性参考品、10个阴性参考品、最低检出限参考品和重复性参考品组成。证实该候选参考品均匀性及稳定性良好,准确性、特异性及重复性好,最低检出限可达1.0×103~1.0×104个菌·m L-1。协作标定结果也进一步表明阳性、阴性、重复性和最低检出限候选参考品均符合国家参考品的各项要求。结论:研制出的白喉棒杆菌核酸检测试剂参考品,可用于相关试剂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手足口病诊断采取肠道病毒核酸与抗体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我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为收治时间,分别对其采取肠道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及肠道病毒核酸联合抗体检测,并对比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本文研究中,经肠道病毒核酸与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6.00%,高于单纯抗体检测及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的阳性率,P <0.05。结论对手足口病诊断采取肠道病毒核酸与抗体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提高检测的阳性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1.
化学发光的发现历史悠久,但把化学发光技术与核酸分子杂交结合起来,建立化学发光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却是近几年的事。1983年Heller和Schneider首先将化学发光技术引入了核酸的分析,这是继建立发光免疫技术之后,化学发光技术应用的又一个新的领域。目前,有关这方面的报道还不多,本文试就化学发光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及有关的应用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崔丽莉  张勇 《药学学报》2023,(4):826-833
核酸作为新一代生物技术药物,不但可以从本源上治疗疾病,而且在技术和生产层面均具有显著的平台化特征,因此在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核酸在体内外稳定性差,递送效率低,极大限制了其成药性。近年来,以可离子化脂质为基础的脂质纳米粒展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并在核酸新冠疫苗中得到了验证。脂质纳米粒能够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特征,在体内展现出较高的递送效率和较好的安全性,为未来核酸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本文围绕核酸药物自身特点及其临床应用面临的屏障,结合已获批上市核酸药物,重点阐述其递送载体脂质纳米粒成功的关键要素,并对领域内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核酸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对核酸结构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特异性结合或裂解致病基因的核酸药物也应运而生,它的作用效率高,应用范围广,是对传统药物概念的补充,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综述了核酸药物的概念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杜子秀 《药学进展》2015,(3):188-192
目前生物大分子核酸药物研发亟待突破的瓶颈是,如何使核酸药物能克服生物学屏障,实现体内有效输送。无生物安全隐患并具低免疫原性、高基因包封能力和易于制备的非病毒载体仍存在输送效率低和化学毒性大等缺陷,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介绍核酸药物的研发现状,主要对非病毒核酸载体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进行总结性回顾分析,并指出,虽然非病毒载体尚存在不足之处,但其自身优势仍使其具有成为未来核酸药物输送体系主体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毛细管电泳技术以其高效、快速、所需样品少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核酸的分析。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毛细管电泳技术在核酸定性、定量和筛选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反义寡核苷酸的分析,适配体的筛选,基因突变的分析,此外对微芯片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其在核酸分析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新技术的引进是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性的重要一环。应用PCR进行早期筛查主要是因为PCR的高灵敏度和短的窗口期。核酸检测(NAT)是直接检测病原体核酸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灵敏度高,可检出标本中极微量的核酸,在病毒感染后数天即能检出,可大大缩短病毒检测的“窗口期”,提高输血安全性。本文就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两种不同厂家的试剂情况作一简单的介绍,并对该方法在我站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上海科华的核酸检测系统对自愿无偿献血者HBVHCVHIV核酸检测。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血液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对本血站2012年4月17日至11月27日22688人份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合格包括单检阳性的标本进行8人份为一个pooling的模式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22688份血液标本中核酸检测有6例阳性。其中5例为HBV阳性;一例标本HIV阳性;HCV未检出。结论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减少输血性艾滋病病毒(HIV))、乙肝(HBV)、和丙肝(HCV)的感染情况,缩短病毒感染的窗口期,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分型)检测试剂(盒)行业标准的技术要求进行实验验证,评价了该行业标准的应用性。方法:用人乳头瘤病毒L1基因分型参考品作为统一的标准品,选择不同厂家的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对人乳头瘤病毒核酸(分型)检测试剂(盒)行业标准中的准确性、特异性、重复性和检测限等要求进行评价。结果:在准确性、特异性、重复性和检测限等项目中,对人乳头瘤病毒L1基因分型参考品进行检测的实验结果均符合该行业标准的技术要求。结论:制修订的人乳头瘤病毒核酸(分型)检测试剂(盒)行业标准,适用于指导该类产品(PCR-荧光法)的注册检验工作,能够满足我国对该产品试剂盒的监督管理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9.
靶向技术在反义寡核苷酸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义核酸通过封闭致病基因进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它具有高特异性、药物设计上的简洁和合理性,但其实际应用却受到诸如细胞摄取速度过缓、无组织特异性等因素的限制,寻找将反义核酸转运到特定作用部位的运载系统成以义核酸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本综述了靶向技术在反义寡核苷酸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学》2011,(3):309
2011年4月26日至29日,第三届中国小核酸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RNAi China,2011)在中国"小核酸的硅谷"江苏省昆山市举行。经过几年的培育,我国小核酸研究和小核酸产业都展现了喜人的发展态势,其相关技术在过去数年中取得了巨大发展,已经成为生物制药的一个重要战略领域,并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