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目的:比较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与中度低温CPB心脏停跳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60例风湿性心脏病(RDH)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浅低温CPB心脏不停跳组,对照组为中度低温CPB心脏停跳组,每组30例。测定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鄄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于心内操作前、后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CPB时间、心肌超微结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时段心肌酶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浅低温CPB心脏不停跳优于中度低温CPB心脏停跳心肌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低温室颤性停搏对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选择ASA分级Ⅱ~Ⅳ级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中低温室颤性停搏组即实验组(A组)和浅低温不停跳组即对照组(B组)各30例.各组分别于麻醉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60min、120min和停机时、手术后6h、手术后24h抽取动脉血检测 CK、CK-MB、LDH、LAC、cTnT指标,并取左心室心肌标本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在麻醉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60min、120min和停机时、手术后6h、手术后24h各时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CK、CK-MB、LDH、、LAC、cTnT指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心肌电镜扫描发现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仅在体外循环120min后心肌细胞轻度受损.结论 中低温诱导室颤性停搏对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和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12只同种健康山羊随机分为两组;冷晶体间断灌注组 (对照组);不停跳组(实验组),每组6只.分别在CPB的不同时刻测定心肌组织铜蓝蛋白(CP)的含量及静脉血丙二醛(MDA)的含量,并切取心肌组织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对照组CPB期间CP、MDA逐渐升高,恢复正常灌注后升高更明显.实验组虽也有所升高,但较对照组低,且恢复正常灌注后无升高趋势.超微结构的改变示对照组改变明显,而实验组则变化不明显.结论:浅低温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可有效避免心肌的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脏跳动下手术对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评价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房间隔缺损(ASD),肺动脉瓣狭窄(PS)和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不停跳组)和对照组(停跳组)。实验组在体外循环(CPB)浅低温(31—34℃)、心脏跳动状态下施术;对照组在冷晶体停跳、中度低温(28—30℃)CPB下手术。分别在术前、术后2、6、24h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心肌钙蛋白I(cTnI)含量;分别在心内操作开始和结束时剪取小块右房组织,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同时观察术中CPB时间和阻断时间)。结果不停跳组CPB时间较停跳组短(P<0.01),腔静脉阻断时间长于停跳组主动脉阻断时间(P<0.05)。不停跳组术后LDH、AST活性低于停跳组,SOD活性高于停跳组,MDA、cTnI含量低于停跳组。心内操作完毕后不停跳组较停跳组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小,线粒体肿胀轻。结论 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肌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与冷停跳手术心肌酶学的变化,明确不停跳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不停跳组)和对照组(冷停跳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5min,体外循环后2、6、24、48h采血测定心肌酶(CK、CK-MB、LDH、AST)。结果:对照组再灌注后CK、CK-MB、LDH、AST明显增高,与实验组同时点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浅低温不停跳手术能降低心脏手术患者CK、CK-MB、LDH及AST活性,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和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12只同种健康山羊随机分为两组;冷晶体间断灌注组(对照组);不停跳组(实验组),每组6只,分别在CPB的不同时刻测定心肌组织铜蓝蛋白(CP)的含量及静脉血丙二醛(MDA)的含量,并切取心肌组织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对照组CPB期间CP、MDA逐渐升高,恢复正常灌注后升高更明显,实验组虽也有所升高,但较对照组低,且恢复正常灌注后无升高趋势,超微结构的改变示对照组改变明显,而实验组则变化不明显,结论:浅低温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可有效避免心肌的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停跳与不停跳心脏瓣置换术心肌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停跳和不停跳心脏瓣置换术心肌酶学的变化,明确不停跳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50例瓣膜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不停跳组)和对照组(停跳组),每组25例。两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5min,体外循环后2,6,24,48h采血测定心肌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对照组再灌注后CK、CK-MB、LDH、AST明显增高,与实验组同时点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不停跳心脏瓣膜置换术能有效降低心脏手术患者CK、CK-MB、LDH及AST活性,从而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心脏不停跳法)和对照组(心脏停跳法)。两组分别在术前、停机即刻、术后6h、术后24h四个时点采静脉血测定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含量、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结果两组CK、CK-MB、AST、cTnI转机后均升高,CK、CK-MB、AST停机即刻、术后6h,对照组高于实验组,24h逐渐恢复。对照组停机即刻至24h cTnI均高于实验组,两组高峰期均出现于术后6h,术后6~24h两组相比差异更明显(P<0.01)。结论不停跳手术对心肌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停跳与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测定体外循环(CPB)术中、术后心肌酶的变化,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了解术后升压药及库血的用量。方法60例接受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不停跳组(实验组)和停跳组(对照组)。两组间术前心功能等指标无显著差异。效果评价包括:心肌酶、心肌超微结构半定量分析,升压药(多巴胺)及库血用量分析。结果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两组病例在术后均升高(P<0.01),停跳组比不停跳组峰值提前,且持续时间长。心肌超微结构显示停跳组比不停跳组改变明显。术后升压药用量及库血用量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CPB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在心肌保护方面优于停跳组,且库血用量、升压药用量亦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低温室颤性停搏对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选择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Ⅱ~Ⅳ级,随机分为中低温室颤性停搏组(A组)和浅低温不停跳组(B组)各30例。各组分别于麻醉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60 min、120 min和停机时、手术后6 h、手术后24 h抽取动脉血检测肌酸磷酸肌酶(CK)、心肌型肌酸磷酸肌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乳酸(Lac)、心肌肌钙蛋白T(cTnT)指标,并取左室心肌标本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在麻醉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60 min、120 min和停机时、手术后6 h、24 h各时点A组和B组的CK、CKMB、LDH、Lac、cTnT指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心肌电镜扫描发现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仅在体外循环120 min后心肌细胞轻度受损。结论中低温诱导室颤性停搏对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 。  相似文献   

11.
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冠脉血心肌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与冷停跳手术冠脉血心肌酶学的变化,明确不停跳手术对心肌保护的保护作用。方法:28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不停跳与冷停跳组,每组14便。不停跳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15min、体外循环停止时及停后30min、60min采血。冷停跳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主动脉阻断时、 主动脉开放时、开放后30min、60min采冠脉血测心肌酶。结果:不停跳组体外循环开始后各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和中低温停跳技术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 方法:分析518例3岁以下行心脏手术患者,其中96例(组1)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422例(组2)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转流时间、术后低心排发生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动脉血气等围手术期资料. 结果:不停跳组患者的平均转流时间较停跳组短(P<0.01),术后低心排的发生率也较停跳组低(P<0.05);不停跳组患者术后的失血量和输血量均较中低温停跳组少(P<0.01),并且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也较停跳组短(P<0.01),而氧合指数高于停跳组;不停跳组术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明显低于停跳组(P<0.01),另外不停跳组术后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也较低. 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婴幼儿心肌保护、改善术后呼吸功能及维持酸碱平衡等方面均优于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技术. 表明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应用于婴幼儿心脏外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外源性磷酸肌酸(CP)用于心肌保护液,对心脏直视手术缺血期间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2例,CP组12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切皮前(T1),体外循环(CPB)结束后5min(T2)及术后24h(T3)的心肌酶谱的变化,肌钙蛋白(cTnI)与肌红蛋白(MB)的定性分析及术毕,术后24h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比较。结果:两组患者T2、T3时心肌酶较T1明显升高(P<0.05),但CP组较对照组上升幅度小(P<0.05)。术毕及术后24h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CP组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患者的cTnI和MB在T2、T3时虽有阳性结果病例,但阳性率不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研究心脏直视手术后血清肌酸激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及其它们同工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32例患者分为3组:1.心脏闭式手术组;2.经心室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组;3.经心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组。术前,术后6,12,24,48,72h测定患者CK,AST和LDH及其同工酶CK-MB,ASTm,LDH21和LDH2。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常温心脏不停搏与冷停搏心内直视手术后心肌酶活性的变化,明确不停搏手术方法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常温不停搏和冷停搏2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0h测定心肌酶.结果2组术后心肌酶活性都升高,常温不停搏组低于冷停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常温不停搏手术较冷停搏手术能降低心内直视手术患者AST、CK、LDH活性,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心脏停跳与不停跳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瓣狭窄(PS)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不停跳组)和对照组(停跳组)。实验组在体外循环(CPB)心脏跳动状态下手术,对照组在CPB心脏停跳下手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6、24、48h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记录CPB时间、术后48h心律失常发生率、残余分流发生率、呼吸机支持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血清CK—MB、cTnI、AST、LDH含量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但两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PB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其他临床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能缩短CPB时间,但手术效果与停跳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探讨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优缺点。方法 40例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20例。心跳组不阻断升主动脉,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停跳组在常规方法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分别于术前、停机即刻、术后 6h、12h、24h、48h分别取外周静脉血测定心肌酶(CK)、肌钙蛋白-I(cTnI)的血浆浓度并观察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多巴胺和硝普钠的用量及患者在ICU时间等。结果 停机即刻、术后 6h、12h,停跳组的CK含量较心跳组显著升高 (P<0.01);停跳组cTnI的量在停机即刻至 48h均高于心跳组;不停跳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52. 4±17. 5)min,明显低于停跳组(84. 8±16. 6)min(P 0. 01)。心跳组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 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缩短了手术时间,但对复杂心内畸形的操纵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腺苷预处理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对缺血心肌的保护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23例不伴有重度肺动肺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腺苷预处理组(腺苷组,n=12)和对照组(n=11)。对照组在升主动脉阻断后采用常规改良冷St.Thomas液使心脏停跳行心肌保护(20?ml/kg),每30?min重复1次。腺苷组在体外循环(CPB)前缓慢静脉推注腺苷2?mg/kg行预处理,30?min内推完,此后施行和对照组相同的CPB和心肌保护方法。心脏停跳后行心内畸形纠治,完成心内操作后恢复心脏血供。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及术后心律变化、术后2、6、24和48?h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 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缺血末心肌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者。腺苷组心脏自动复跳率为91.6%,而对照组为54.5%(P<0.05),对照组1例术后偶发室性早搏,2例需短时应用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两组血清CK、CK MB和LDH水平均有升高,但腺苷组在术后不同时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心肌组织形态学可见心肌纤维变性、横纹模糊及间质水肿明显,而腺苷组变化较轻。结论:腺苷预处理可减少心肌细胞缺血引起的心肌酶释放,减轻缺血心肌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有利于再灌注后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