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口-硬腭入路切除斜坡脊索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采用经口腔科路,并切除硬腭,能很好地暴露斜坡上部至颅颈交界处,成功地切除1例儿童巨大斜坡脊索瘤。由于保留硬腭的粘骨膜和软腭,可以重建口腔顶部,术后病人的发音和吞咽功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2.
经口-硬腭入路切除斜坡脊索瘤周良辅,黄爱玉,李士奇,张孟殷,钟平由于影像学的发展,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颅底外科的疗效大有提高。但累及鼻和口腔的斜坡肿瘤仍是临床外科治疗的难题。近来,我们采用经口-硬腭入路成功地切除1例巨大脊作者单位:200040上海医...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36岁。发音不清,舌发板4个月,加重1月。查体:咽喉镜下可见鼻咽后壁异常隆起,左侧舌肌萎缩。MRI显示斜坡部位局限性膨大,呈长T1长T2信号,病灶向前后方生长。鼻咽腔变小,斜坡与脑干间隙变小,病灶无明显增强。以斜坡脊索瘤收住院。1998年5月13日在全麻下,经口咽后壁入路行肿瘤切除术。先做气管切开,然后取仰卧位,颈过伸。常规消毒口腔和鼻腔,铺巾。用压舌口腔撑开器张开口腔,纵行切开软腭达硬腭并向两侧剥离牵开,硬腭未切除,可见咽后壁向前突起。正中“十”切开咽后壁约40cm×30cm,…  相似文献   

4.
颅底陷入症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底陷入症是颅颈发育异常疾病,分寰枕型和斜坡-齿状突型二型。常造成延髓、高颈段脊髓、小脑、后组颅神经和脊神经等的损害。诊断取决于X线、CT及MR检查。治疗根据分型及临床表现决定,有神经受压症状的需手术治疗。寰枕型应经后入路切除内陷的枕骨鳞部,松解蛛网膜粘连,解除对小脑扁桃体、脑干和颈髓的压迫。斜坡-齿状突型应经口腔入路或经枕颈后外侧入路切除齿状突行前路减压的手术,后外侧入路可一期植骨枕颈融合,经口入路必要时可二期枕颈融合。  相似文献   

5.
颞枕开颅经小脑幕入路切除斜坡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斜坡肿瘤切除是颅内肿瘤中较困难和危险性极大的手术之一。近一年来,用颞枕开颅经小脑幕入路行斜坡肿瘤切除连续3例皆取得良好效果。尤其一例巨大神经纤维瘤作到全切除,我们认为此入路暴露较单侧枕下开颅的范围大,不需经斜坡入路所用的特殊器械。  相似文献   

6.
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型斜坡脊索瘤(附1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巨型斜坡中线区脊索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经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 13例巨型斜坡脊索瘤 (直径大于 4cm)。介绍入路方法、肿瘤切除程度和疗效随访 ,探讨肿瘤残留的原因和处理 ,并与其它入路比较适用范围。结果 本组巨型斜坡脊索瘤全切除 3例 ,次全或大部切除 7例 ,部分切除 3例 ,无手术死亡 ,无严重并发症。随访2~ 7年 ,3例肿瘤全切除者未见复发 ,其余 10例中 2例死亡 ,1例失访 ,3例病情稳定 ,另 4例因斜坡中线区以外肿瘤复发经其它入路再次手术 ,生存至今。结论 采用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 ,切除主要沿颅底中线方向生长的巨型斜坡脊索瘤 ,疗效满意。对偏离中线方向生长的较大肿瘤 ,须采用联合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科15例颅内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研究,提出以下几点看法:(1)本病发生率国内较国外为高;(2)临床分型以分五型较为适宜。即鼻咽型、鞍区型、鞍旁型、斜坡型和小脑桥脑角型。各型均有其特殊的症状及适宜的手术入路,便于临床诊断和手术切除;(3)据根我们的病理所见和临床观察,见此瘤具有浸润性,间变性,以及没有包膜和炎细胞浸润等不同于良性肿瘤的特点,加之多于发病后数年内死亡,认为临床所见的脊索瘤并非良性肿瘤;(4)发生于斜坡部中线的脊索瘤以经颅底手术切除较为合理。本组即有1例经口腔颅底入路切除大部肿瘤,术后3个月即开始工作至今已6年半。  相似文献   

8.
目的量化研究乙状窦前入路中每一步岩骨切除及血管神经牵拉完成后获得的斜坡中央凹陷区显露范围及手术自由度。方法对20例头颅标本采用乙状窦前入路,骨切除分4步进行:迷路后骨质切除,上、后半规管切除,切除岩尖并打开Meckel's腔游离三叉神经,全切迷路及耳蜗并后移面神经。每一步完成后分别测量斜坡中央凹陷区的显露范围和手术自由度。结果岩尖切除、打开Meckel's腔游离三叉神经后,斜坡中央凹陷区显露面积为(190±32)mm^2,占整个入路完成后的95%,与磨除上、后半规管后的显露范围相比差异显著,手术自由度亦显著增加。结论乙状窦前联合部分迷路岩尖切除手术入路能够较好的显露斜坡中央凹陷区。岩尖的切除和打开Meckel's腔游离三叉神经是充分显露斜坡中央凹陷区并提供足够手术自由度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种适合内镜经鼻手术治疗需要的颅底脊索瘤临床分型及入路选择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使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133例颅底脊索瘤病例资料.依据内镜经鼻手术斜坡解剖区域分类方法对脊索瘤进行临床分型.其中,主体位于颅底中线区域116例:(1)主体位于前颅底6例;(2)主体位于上斜坡7例;(3)主体位于上中斜坡42例;(4)主体位于中下斜坡8例;(5)主体位于下斜坡21例;(6)主体位于全斜坡32例.主体位于中线及中线旁区域(广泛型)17例.全部病人均行内镜经鼻手术切除.中线区域型共使用4种内镜经鼻手术入路:内镜经鼻-前颅底入路、内镜经鼻-上斜坡入路、内镜经鼻-中斜坡入路、内镜经鼻-下斜坡入路.广泛型使用内镜经鼻手术入路结合其他开颅手术入路进行肿瘤切除.结果 病变全切为26例(20%),次全切62例(47%),大部切除38例(29%),部分切除7例(5%).结论 制定适合内镜经鼻手术的斜坡解剖区域划分,并以此为基础对颅底脊索瘤进行临床分型,可以更好地指导内镜经鼻切除颅底脊索瘤的手术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切除侵犯斜坡的侵袭性垂体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侵犯斜坡的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资料,其中侵犯双侧斜坡旁颈内动脉10例,侵犯右侧斜坡旁颈内动脉4例,侵犯左侧斜坡旁颈内动脉3例;均采用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手术切除。结果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3例。疗效经综合评价:治愈13例,控制1例,改善3例。术前6例视力障碍的病人,术后恢复正常3例,明显改善2例,无改善1例。术后并发甲状腺危象1例,脑脊液鼻漏2例,一过性尿崩症1例,脑梗死1例。17例病人获随访3~88个月,平均34个月。肿瘤复发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适用于切除侵犯斜坡的侵袭性垂体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采用翼点入路和颅-眶颧入路处理上斜坡病变的显露范围和工作角度进行量化比较研究,为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7例(14侧)尸头上模拟两种手术入路的操作,应用神经导航技术,选择上斜坡区为手术靶区,测量并计算两种手术入路的显露范围和工作角度,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翼点入路的观察角度显著性小于颅-眶颧入路(P<0.05).在显露范围上翼点入路小于颅-眶颧入路,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翼点入路相比,颅-眶颧入路对上斜坡病变的显露范围有所扩大,工作角度显著增加,因此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可操作性,减少脑牵拉性损伤的发生机会.  相似文献   

12.
枕下远外侧入路处理斜坡中央凹陷区病变的数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量化分析枕下远外侧入路(FLA)中不同程度骨切除对斜坡中央凹陷区的显露范围以及手术操作空间的影响。方法利用CT和立体定向仪对20例甲醛溶液固定的头颅标本标记斜坡中央凹陷区中心点,采用FLA入路,骨切除分四步进行:磨除颈静脉结节,部分乳突切除,枕髁全切,C1侧块切除;分别于每一步骨切除及血管神经牵拉完成后测量斜坡中央凹陷区的显露范围和位于中心点上方15cm处术者的操作范围。结果颈静脉结节磨除后,斜坡中央凹陷区的显露面积为(123±35)mm^2,占FLA入路完成后显露总面积的89%;提供的手术操作空间为(6095±247)mm^2,占FLA入路完成后总操作空间的69%。结论磨除颈静脉结节为经FLA入路显露斜坡中央凹陷区的关键步骤:部分乳突切除可进一步改善操作空间,但未能显著增加斜坡中央凹陷区的显露:全切枕髁和侧块不能显著增加斜坡中央凹陷区的显露和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量化分析枕下远外侧入路中不同部位骨质切除与其相对应的显露范围的差别.方法 15例(3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标本模拟基础远外侧入路,行骨窗成形后分为3组:分别模拟经髁入路、髁旁人路及髁上入路,比较其对应的显露范围.结果 基础远外侧入路对斜坡方向显露范围为(15.77±1.67) mm,对枕骨大孔前缘向侧方的显露范围为(-1.85±0.63) mm,距颈静脉孔后缘手术距离为(11.23±0.46) mm,距枕骨大孔前缘的手术距离为(21.78±1.49) mm.与基础远外侧入路比较,经髁入路显著增加斜坡方向和枕骨大孔前缘方向的显露范围,明显缩短距枕骨大孔前缘的手术距离(P<0.05);髁旁入路明显缩短距颈静脉孔后缘的手术距离(P<0.05);髁上入路显著增加斜坡方向的显露范围(P<0.05).结论 磨除枕髁可显著增加枕骨大孔腹侧和下斜坡的显露,磨除颈静脉结节可显著增加中斜坡的显露,磨除髁旁骨质可显著增加颈静脉孔区的显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扩大Le Fort Ⅰ型截骨入路切除颅底斜坡区及鼻咽部和蝶窦区肿瘤的疗效.方法以扩大Le Fort Ⅰ型截骨入路对14例该区域的肿瘤进行手术切除,其中脊索瘤9例,软骨瘤2例,垂体瘤、转移癌、骨纤维结构不良各1例.结果颅底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上颌骨复位后,咬合关系均恢复良好.随访12~24个月,4例局部复发,其余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扩大Le FortⅠ型截骨入路切除颅底肿瘤,较传统前方或侧方入路对脑组织损伤小,手术视野暴露清楚,无严重及长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Clival chordomas are rare tumors, especially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In this report,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3-year-old boy who was found to have a large posterior pharyngeal, clival, and posterior fossa tumor detected on a CT scan after a closed head injury. Discussion Further questioning revealed a history of ataxia and dysphagia. Imaging confirmed severe extrinsic brain stem compression. The tumor was resected in multiple stages utilizing a minimally invasive endoscopic endonasal technique along with open transfacetal, transcondylar approach through the carotid–vertebral window. The child suffered no permanent complications as a result of our treatment and his dysphagia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lthough a complete resection was not feasible due to vascular encasement by the tumor, extensive decompression was obtained with minimal morbidity. Conclusion We present this case to illustrate a new paradigm of skull base surgical approaches for large clival lesions in pediatric patients that allows aggressive resection with minimal morbidity.  相似文献   

16.
经岩骨入路处理岩骨斜坡区肿瘤及血管病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介绍并讨论一种处理斜坡及斜坡旁区肿瘤及血管病变经岩骨手术入路。方法:对28例病人实施了乙状窦前-迷路后经岩骨幕上下联合入路手术。结果:显微镜下肿瘤全切率82%,3例桥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全部切除,3例基底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术后4例出现暂时性颅神经损伤症状,1例出现永久性动眼神经损伤症状。颅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8%。2例术后脑脊液漏,2例术后死亡,其余病人恢复良好并均保留了听力。结论:该手术入路的主要优点:对小脑及颞叶牵拉轻;可缩短到达斜坡的距离,并对斜坡区提供良好的暴露,可以保留耳蜗、面神经、横窦、乙状窦及Labbe静脉等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17.
经鼻内镜斜坡脊索瘤和脊索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外科技术在斜坡脊索瘤和脊索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2年11月~2006年2月对7例脊索瘤和2例脊索肉瘤行经鼻内镜手术,其中3例是复发病例、所有病例均有头痛,复视4例.视力障碍或失明3例,鼻塞、嗅觉减退或失嗅4例,面部麻木1例。肿瘤同时侵犯海绵窦和颈内动脉4例。岩尖区5例.寰枢椎2例.随访时间3~39个月。结果6例脊索瘤和1例脊索肉瘤术中内镜下及术后影像学证实完全切除,1例脊索瘤和1例脊索肉瘤次全切除.1例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至随访期结束.7例病人无复发。1例带瘤生存。1例行脊索瘤次全切除的病人5个月后复发。结论经鼻内镜治疗斜坡脊索瘤和脊索肉瘤可以更好地辨认深部结构.视觉效果好,可以大范围切除病变。同时,可以简单迅速地到达斜坡区域。对斜坡脊索瘤和脊索肉瘤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前方经斜坡入路提供斜坡显微解剖参数,并探讨斜坡硬膜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0具成人头颅标本,仿Janecka的标准面部移位入路(左侧)切口行斜坡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并初步探讨颞肌瓣转移重建斜坡硬膜的可行性。结果上斜坡蝶窦大小变化较大,侧壁重要结构有视神经管隆起和颈内动脉隆起;中下斜坡构成梯形相对安全区,颈内动脉和颈静脉孔内结构位于此区侧方;自寰枕关节内侧向外可显露椎动脉硬膜外段。颞肌瓣转移可有助于斜坡硬膜重建。结论熟悉斜坡显微解剖有助于前方经斜坡入路的实施;颞肌瓣转移重建斜坡硬膜具有可行性,可作为前方经斜坡入路处理硬膜内病变时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