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隐静脉是冠脉搭桥手术中常用的移植血管材料。获取大隐静脉的常规方法包含全程切开取出术、分段切口取出术,均有较大的创伤[1]。术后疼痛、伤口愈合不良、下肢水肿等并发症几率高[2-3]。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本院心胸大血管外科共对30例冠脉搭桥患者采用腔镜获取大隐静脉(endoscopic vein harvesting,EVH),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应用内窥镜小切口采集大隐静脉(SVG)的微创技术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术(endoscopic vein harvesting,EVH)。观察手术情况及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平均采集时间为(35.6±11.8)min,全组大隐静脉无损伤,术后无下肢切口感染、裂开、液化、疼痛,术后早期下肢的水肿不明显,平均卧床2d,术后平均住院天数6d。结论:内窥镜辅助下微创大隐静脉采集术创伤小,能明显减少术后下肢切口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大隐静脉(greater saphenous vein,GSV)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最早应用的移植血管,也是最为常用的移植物.大隐静脉桥血管的制备通常采用全程切开法(conventional vein harvest,CVH),该方法易于掌握,大隐静脉及其分支显露清晰,处理各分支时损伤大隐静脉的机会小,缺点是创伤大,术后疼痛明显,影响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增加切口感染机会,尤其对于糖尿病和肥胖患者;切断胫前皮神经忽然浅表淋巴管,术后胫骨前的皮肤感觉缺失明显,下肢淋巴回流受影响,增加下肢水肿和淋巴管炎的发生率;手术瘢痕明显,影响美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内窥镜辅助下大隐静脉采集术(endoscopic vein harvesting,EVH)与常规切开法(open vein harvesting,OVH)获取大隐静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EVH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7月80例行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大隐静脉获取方式,将患者分为EVH组40例与OVH组40例,观察术前、术中及术后指标。结果:EVH组与OVH组术中及术后观察资料相比,手术时间(P=0.370)、搭桥总数(P=0.819)、大隐静脉修补次数(P=0.474)、术后机械通气时间(P=0.080)、术后住院时间(P=0.994)、二次开胸止血率(P=1.000)、围术期死亡率(P=1.000)、住院总费用(P=0.078)及不良事件发生率(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OVH组相比较,EVH组下肢切口长度(P <0.001)明显缩短,术后下肢切口疼痛(P <0.001)、麻木(P=...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冠脉搭桥手术中利用腔镜获取大隐静脉的手术方法以及该技术较传统技术的优势。方法通过表格形式以及手术过程介绍腔镜获取大隐静脉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腔镜获取大隐静脉具有明显优势。结论使用腔镜获取大隐静脉的患者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内窥镜下与常规切开采集大隐静脉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4月,对124例采用内镜下取大隐静脉行CABG(EVH组),在膝关节中部做2cm切口,应用米道斯内窥镜血管采集系统游离获取大隐静脉,并与同期110例采用传统切开法取大隐静脉行CABG(常规组)进行比较,对比2组总手术时间、术后下肢切口并发症、恢复行走时间、患肢疼痛麻木感及肿胀、术后住院天数、手术费用。结果总手术时间EVH组为(273.5±34.7)分,常规组为(279.1±27.9)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EVH组术后下肢切口并发症(12例)与常规组(37例)相比明显减少;EVH组患肢疼痛麻木感16例及肿胀20例与常规组(分别为48、57例)相比明显减少;EVH组恢复行走时间(2.6±0.2)天比常规组(3.8±1.3)天明显缩短;EVH组术后住院天数(10.4±0.7)天比常规组(13.3±2.6)天明显缩短;EVH组手术费用比常规组增加约1.3万元。结论 CABG中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能够减少创伤,明显降低术后下肢并发症,减轻术后下肢切口疼痛及肿胀、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但增加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评价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在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拟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336例,按年龄分为高龄组(年龄≥75岁)98例,低龄组(年龄<75岁)238例,两组患者术中均采用内窥镜取大隐静脉,比较两组取材及手术时间、取材质量、下肢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的静脉血管桥长度、大隐静脉修补次数、切口长度及切口缝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龄组获取大隐静脉时间及手术总时间短于低龄组(P<0.05),术后下肢麻木、皮下血肿、水肿、切口中度以上疼痛发生率也低于低龄组(P<0.05).结论 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作为一种微创取血管的方法,取材质量良好、切口小、并发症少,用于CABG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75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采用内窥镜下获取大隐静脉作为血管桥材料,本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美观等优点.此种手术方法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应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的手术技巧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行择期CABG术患者11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内窥镜大隐静脉获取术(EVH)组(40例)和全程切开大隐静脉获取术(OVH)组(78例)。对2组患者高危因素和术后合并症进行比较,并对EVH组所取静脉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2组患者下肢切口合并症高危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合并症总发生率EVH组较OVH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静脉获取时间相当,获取的静脉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H组更多地采用了序贯吻合血管桥技术以保证完全再血管化的需要。组织学评估结果显示,内窥镜获取的大隐静脉内膜完整,质量可靠。2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5.8个月,均未再发生心肌梗死。冠状动脉CT检查结果显示,EVH组桥血管共73支,仅2支存在局限性轻度内膜增生,未见桥血管闭塞。结论EVH技术在降低术后下肢伤口合并症方面有明显优势,适用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内窥镜大隐静脉获取术可能成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常规静脉获取手段。  相似文献   

11.
1985年德国的Hauer首先将腹腔镜技术引入治疗下肢静脉疾病,开展了腔镜筋膜下交通静脉手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2].与传统的linton法相比,具有手术切口远离病变区操作,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回顾分析2002~2003年我院进行的26例、32条肢体内镜下大隐静脉交通支断离术,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曹卫东  高晓丽  赵亮  姜华 《新疆医学》2011,41(12):109-11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大隐静脉作为最常用的移植血管仍被广泛采用。目前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全程切开大隐静脉采集术,由于创伤大,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皮下血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应用内窥镜取大隐静脉技术(ESVH)时静脉管径差异对手术进程及血管条件所造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至2012年于我院进行的内窥镜取大隐静脉管径(SV)病例80例,根据术前超声测量的SV管径差异将病例分为A组(管径<3mm,19例)与B组(管径≥3mm,61例),记录内窥镜手术所用时间及单纯采集静脉时间,及血管分支数、结扎分支数、修补分支数、桥血管长度等血管条件指标。术后光镜下观察两组静脉内膜结构,扫描电镜观察静脉内膜损伤,TUNEL法检测两组细胞近期凋亡。结果   小静脉管径组有更多的分支(A:12.9±3.2;B:6.3±4.1,P<0.05),冠状动脉搭桥所用桥血管长度、各组修补所占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窥镜取SV耗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59.5±12.8)min;B:(41.9±15.4)min, P<0.05],而其单纯静脉采集时间无差异(P>0.05), 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检测血管组织学差异,血管损伤组织学差异更显著(P<0.05),TUNEL凋亡检测示近期血管凋亡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大管径SV相比,管径<3mm的SV应用ESVH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同时对血管也造成相应的损伤, 其采集更适合应用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4.
郭玉宏 《中国医药导刊》2015,(3):301-302,30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Medos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后下肢切口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采用Medos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行不停跳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术后下肢切口的愈合情况,结痂时间,血肿、感觉麻木、伤口水泡、伤口渗液、伤口裂开等发生例数。结果:单侧下肢取大隐静脉233例,双侧下肢取大隐静脉67例,大隐静脉平均采集时间(22.50±8.40)min,大隐静脉平均采集长度(42.40±16.30)cm,下肢切口平均长度(3.90±2.51)cm,下肢切口愈合不良43例。平均结痂时间(7.04±2.14)d,下肢血肿22例、伤口水泡31例,伤口渗液12例,感觉麻木55例、伤口感染2例、伤口裂开2例,气体栓塞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0例。下肢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经过有效的医疗干预及护理措施均愈合。结论:正规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CABG患者内窥镜取大隐静脉下肢切口的愈合情况,降低伤口并发症,促进下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本研究讨论内窥镜辅助微小切口获取大隐静脉进行冠状动旁路移植手术的价值与传统全程切开取出术相互对比。方法:105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依据患者意愿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及传统开放大切口手术获取大隐静脉,其中50例应用内窥镜静脉获取术(Endoscop icvein harvesting,EVH),55例应用开放静脉获取术(Open vein harvesting,OVH),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和手术情况。结果:患者伤口并发症高危因素比较和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手术影响较少。总手术时间EVH组OV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血管桥失功EVH组和OVH组各发生1例,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远端吻合口数目EVH组(3.60.8)个,OVH组(3.31.0)个,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是临床意义不明显。结论:内窥镜大隐静脉获取术并不增加手术时间和血管桥失功发生率,亦不会减少远端吻合口数量而影响冠状动脉的完全再血管化治疗,对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及术后恢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内窥镜下采集大隐静脉作为序贯桥血管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静脉序贯桥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并完成随访的2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大隐静脉取材方式将患者分为内窥镜静脉采集(EVH)组85例和开放静脉采集(OVH)组156例,比较2组术后1年时下肢水肿范围、患者满意程度评分、临床预后(死亡、新发心肌梗死、再血管化)、桥血管通畅率。结果 2组性别、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陈旧心肌梗死、高血压、左主干病变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VH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比例高于O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VH组比较,EVH组序贯桥血管支数、序贯桥主干流量、主干搏动指数、每支桥血管流量和每支桥搏动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H组手术下肢水肿比例和程度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P<0.05)。2组术后1年新发心肌梗死、再血管化及桥血管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术中采取EVH采集小腿大隐静脉作为序贯桥血管能有效降低下肢水肿,提高患者满意度,但并不影响序贯静脉桥1年通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移植在断肢再植中的应用。方法在断肢再植中应用健侧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动、静脉缺损25例,移植长度为8~40cm。结果恢复血运时间为4~6h,25例断肢全部成活,血运良好.部分功能恢复。结论大隐静脉移植是修复血管缺损的首选方法,在断肢再植中起着重要作用,治疗中应注意功能恢复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研究初学者学习内镜大隐静脉获取术(EVH)的可行性及学习曲线.方法 选自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行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120例行内镜大隐静脉获取术,按手术时间分为6组,各20例患者.比较获取时间、静脉长度、手术结果等情况.结果 本研究长度-时间指数由G1组的0.41±0.08显著提高到G6组的0.85±0,03,这一变化也就代表了微创内镜大隐静脉获取术(EVH)的学习曲线.下肢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切口数随着手术例数的积累呈下降趋势,静脉修补个数无差异和组织学评估结果均证实所获取的静脉质量可靠.结论 EVH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经80~100例的学习之后即可熟练掌握,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