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注射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注射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2月间均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传统注射法,对照组采用改良注射法,48h后观察皮下出血率以及面积。结果:对照组皮下出血率及出血面积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降低了皮下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面积,并减轻了注射时患者的痛感,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注射法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对减轻患者疼痛及皮下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需连续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试验组采用改良后注射,每组各注射300次,注射后评定2组患者疼痛及皮下出血的程度.结果 试验组在减轻疼痛、皮下出血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后注射法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申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5):169-170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同方法对局部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对9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1次/12 h,共3 d.每例患者均交替采用两种不同注射方法,然后观察24 h后受试者注射局部皮下瘀斑的直径,比较改良注射法与常规注射法的止血效果。结果 98例患者共接受皮下注射588次,改良注射法和常规注射法各294次,使用改良注射法皮下出血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常规注射法。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低分子肝素钙采用改良注射法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注射法,可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中采取两种不同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闻收治的64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组方式选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成参照组(n=32例)与实验组(n=32例),将予以垂直褶皱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作为实验组,将予以脐周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作为参照组,分析对比两组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的皮下出血面积以及出血率.结果:实验组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注射后出血率9.37%、皮下出血面积(1.52±0.21)cm2等指标与参照组注射后出血率31.25%、皮下出血面积(3.92±0.31.) cm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结论:将垂直褶皱法注射低分子肝素与脐用注射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方式应用在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中均存在一定疗效,但垂直褶皱法注射低分子肝素方式效果更为显著,更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减少低分子肝素不良反应的注射方法。方法:将31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8例,对照组13例。研究组采用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注射后按压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后按压的方法。结果:研究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后的注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对减轻患者紧张心理及疼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减少低分子肝素不良反应的注射方法.方法:将31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8例,对照组13例.研究组采用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注射后按压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后按压的方法.结果:研究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后的注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对减轻患者紧张心理及疼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改良皮下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者100例,均为围手术期连续应用低发子肝素7d。每例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日1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方法皮下注射,改良组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至发红,注射过程及注射后保持皱褶2min,共计700例次。结果2种不同注射方法所致皮下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皮下注射法可以显著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不同注射方法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皮下注射和改良皮下注射方法,通过对照研究,观察两种不同注射方法下产生皮下出血、硬结和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传统注射组发生皮下出血、皮下瘀斑发生率、疼痛发生率、硬结发生率均高于改良注射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改良注射法具有较低的皮下瘀斑、硬结、疼痛等不良反应,改良方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进低分子肝素的注射方法,降低皮下出血及硬结的发生率,缩小出血面积,以确保低分子肝素注射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干部保健科2011年5月—2012年5月进行低分子肝素注射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皮下注射法,改良组采用图表一体式注射卡辅助进行皮下注射,观察两种方法产生皮下出血、硬结和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改良组在疼痛、皮下硬结、出血等方面的发生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低分子肝素时使用图表一体式注射卡可以规范护理工作,有计划的对注射部位进行注射,减少由于注射引发的各种副作用;规范护士对注射部位的交接,从而有效确保低分子肝素临床注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任洁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11):1399-1400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部位规律轮换方法及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方法:选择我科2003年2月~2005年8月住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100例,50例非介入病人及50例介入治疗病人随机抽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实验组采用注射部位轮换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法。每组注射240例次,两组年龄、性别、病情、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对照组皮下出血人数9人,出血面积≤2cm×2 cm的4人,≥2 cm×2 cm的5人;而实验组皮下出血2人,出血面积≤2 cm×2 cm的2人,无≥2 cm×2 cm者。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部位规律轮换方法可明显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缩小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频出现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硬节原因及对策。方法收集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心血管内科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其余80例为对照组,由任意人注射80例次。观察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硬节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率为2.5%,未出现皮下出血/硬节;对照组皮下出血发生率为11.25%,皮下硬结发生率为5%。结论正确的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减少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出现,避免皮下硬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热敷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出血及疼痛反应的效果。方法 3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患者采取腹壁左右侧注射自身对照法,0.2ml:5 000U,2次/d。一次左侧、一次右侧,研究组采用注射前热敷局部皮肤,注射后按压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后按压的方法,采用马克盖尔法评估疼痛情况,然后观察24小时后受试者注射局部皮下瘀斑的直径。结果 61例患者共接受皮下注射720例次,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0例次,研究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后的注射方法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及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方法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2月入住我科接受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的420例患者进行观察,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注射,试验组采用改良方法注射,对比2组患者局部皮下出血、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疼痛程度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方法注射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明显减轻疼痛程度,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对减少皮下瘀血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传统皮下注射.比较2组患者皮下出血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皮下瘀血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改良皮下注射方法可以减少皮下瘀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取何种措施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方法:对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操作前按摩,注射前不排气,注射前后回抽,捏起腹壁皮肤垂直进针,注射部位规律轮换等方法进行低分子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结果:70例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轻微皮下出血,均<1 cm×1 cm,1例患者出现1.5 cm×2 cm,其余均无皮下出血,均治愈出院。结论:正确的持针方法、进针角度、注射部位、注射间距、排气方法、注射部位的规律轮换能有效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流程改良对低分子肝素钙患者抗血栓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30例低分子肝素钙抗血栓治疗的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对照组患者常规方法注射。治疗7 d后,比较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注射前后PT、APTT及A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出血程度和硬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皮下注射流程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保障低分子肝素钙抗血栓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两种注射方法在低分子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行垂直皱褶法皮下注射,对照组行斜刺法皮下注射;观察两种注射方法引起的疼痛和皮下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局部疼痛和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采用垂直皱褶法皮下注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局部疼痛和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腹壁注射分子肝素钙的患者,注射后按压时间的长短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同时找出适当的按压时间,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少出血面积。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8月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50例,将每例患者的16次腹壁注射按局部按压时间的长短分为8组,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3、4、5、6、7、8、9、10min。观察皮下出血的发生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局部不同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大小之间存在关联。结论: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局部按压7min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并缩小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19.
慈秀春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105-105
目的:总结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后皮下瘀血的预防体会。方法:通过对进针方法、注射部位、按压时间加以改进,从而减少患者皮下瘀血和皮下硬结等不良反应。结果:通过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6例的比较,结果显示两种不同注射方法皮下出血发生率,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预防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后皮下瘀血与进针角度、拔针方法、拔针后局部是否按压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改良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方法选择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冠心痛、脑梗塞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每位患者腹部左侧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常规法),右侧采用改良皮下注射法(改良法),即从体住、消毒、穿刺、注药、拔针、按压等方面进行改良。结果改良法较常规法皮下出血例次少、出血面积小。结论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及较大面积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